劉寧
讀張曉風的文章,如品綠茶??粗枞~在沸水中慢慢蘇醒、舒展,絲絲縷縷的茶香便在鼻尖彌漫,輕呷一口,渾身的毛孔也隨之打開,溫潤的感覺在全身蔓延。
此刻,沉醉于《綠色的書簡》一文。
開篇如詩如畫。作者由遠及近,鋪展開了一幅春日綠的畫卷:渥綠的原野,黛綠的群山,泛著綠光的小河,淺淺透綠的紗窗。一個即將大學畢業(yè)的少女,沐浴著清晨的陽光,坐在窗前,給年幼的弟弟妹妹們寫信。
讀到這里,我們也仿佛置身于這樣一個染滿綠意的清晨,內心如寫信的少女一般洋溢著生機勃勃的綠。
曉風老師筆下的綠是濃淡相宜、可感可知的。比如說濃,原野是渥綠的,渥是濃是厚的意思;山是黛綠的,黛是青黑色的。如何感知這種化不開的濃綠?作者就像一個貪玩的少年,似乎就嬉戲于山野之中?!霸暗匿拙G,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山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是從哪里下手,都不能撥開一條小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
河水、紗窗的綠則是清清淺淺的。河水泛著綠,發(fā)著光,像抹了油,如酒釀一般令人心醉;紗窗朦朦朧朧的綠,像古代美人的紗裙一樣飄渺,令人遐思。
一切景語皆情語。多層次綠的描寫,極細膩綠的感受,渲染出一個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清晨,透露出家中長姐美好的心情、青春的熱情。至此,我們明白了作者如此描寫景物的用意,萬事萬物都充滿生機,人也應該熱愛生活,向上生長。
此刻,已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與弟弟妹妹們對話,從自己的一張學士畢業(yè)照說起。對照片的介紹也暗含用心,從上到下,從里到外,不動聲色,將情感與希望隱藏于對人物的描寫之中。
先從那頂學士帽說起,帽子是文化地位的象征,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理想追求。爭取那頂方帽,樹立人生理想,這是第一重含義。
接著作者談到了自己的短發(fā)、說起了自己的眼睛。頭發(fā)反映的是儀容儀表,一個人一定要清清爽爽、整整潔潔,尊重自己也讓別人尊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不美麗晶瑩,但絕不可沮喪和昏暗。眼睛要向前看,要始終明亮,這是姐姐對弟弟妹妹們的叮囑。
對于旗袍和學士服,她也賦予了新的寓意。白色的新旗袍,是自己用腦和手賺得的,自食其力會更快樂、更驕傲;學士服雖然不好看,但獲得的過程并不平順。一個人要自力更生,要積極進取,才能享受到奮斗的樂趣和獲得的幸福。
一張照片承載的是作者學生時代的奮斗歷程,是人生不斷的理想追求,是弟弟妹妹們的方向和指引。這是一封綠意流淌的家書,更是一顆理想與奮斗的種子,播撒在弟弟妹妹心間,也播撒在了讀者心中。
文章結尾與開頭呼應。綠色的原野與庭院中那棵亭亭如蓋的綠樹交相輝映;姐姐在染滿綠意的清晨寫信,弟弟妹妹們在亭亭如蓋的綠樹下讀信。讀著讀著,漫山遍野的綠在孩子們的心里流淌,像綠樹那般生長的希望慢慢萌芽。
《綠色的書簡》如沸水中的春茶,上下翻騰,沁人心脾,讓人心生歡喜,萌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