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羿辰自述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有這樣一段話:“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wù)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p>
無論是在閱讀鑒賞還是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都是要博觀而采重長。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dāng)文字浸潤了我們的靈魂,自會在筆端得以顯現(xiàn)。這種文字,不一定是長篇大論的社評,也并非是煌煌巨作。有時候,一首詩,一句詞,一段小小的獨白,都可以成為震顫心靈的契機。
我個人有一個小習(xí)慣,挑一個本子,隨身攜帶。不必刻意尋找文字,因為當(dāng)你遇見它的時候,會有一種有如“一見鐘情”般的共鳴感。這時候,把它記錄下來,于日后某一天重新品味,不僅可以成為文字素材,也可以成為生活里柔軟的暫供休憩的港灣。一如張潮在《幽夢影》里寫道:“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币欢吴袢恍膭拥奈淖?,也可以有這樣的奇效。
博爾赫斯的瘦落街道與日落黃昏,迪蘭·托馬斯的咆哮良夜,余光中的長安城小壺中天長。愿每一段文字鐫刻入生命,在筆端迸發(fā)出新的活力。
縱觀歷史,從來不缺少少年。十幾歲的年紀(jì),卻在世家門閥文化里,多被封建禮教枷鎖束縛。沉重的衣冠一如沉重的負(fù)擔(dān),從一開始就望到了最后。
所以一貫缺少的,往往是那種鮮衣怒馬、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氣”。不為年齡所限制,哪怕年逾古稀,也依舊可以稱之為少年。在風(fēng)華里仗劍行世路,在夜空里綻出比肩繁星的笑靨。
就像少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比起刻苦踏實的大多數(shù),李白更像是一個異類。他從來是個天才,也不習(xí)慣掩藏自己滿溢的才氣,囂張又恣意?,F(xiàn)代人在各種史傳古籍里尋找他的蹤跡,無論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還是路遇不平拔劍相助,他總留給人一種超凡的臆想。想象的總是一個一襲翩然白衣的少年,年輕而俊秀的臉上流光溢彩。他會像傳說里一樣去蓬萊求劍問學(xué),和仙人把酒豪飲、稱兄論弟,不近風(fēng)塵。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客行》里如是寫??蔀t灑如李白,他未必想將功名深藏。相反,他一直有很高的理想和抱負(fù)。少年出蜀地,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舞臺。結(jié)識了許許多多的豪杰才子,留下了紛紛擾擾的佳名。他似乎本就該如此,不只是脫俗的俠客,更該在江湖的酒肉里瀟灑地仰天大笑,哪怕瓊漿沾濕了衣襟也無妨。
李白斗酒詩百篇。嗜酒如命從來是人們對他最鮮明的一個印象。相傳李白大多數(shù)的傳世名篇,都是在酒后揮毫而就的?!敖痖浊寰贫肥?,玉盤珍羞直萬錢。”“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薄岸肪莆汲沁叄瑝李^醉不眠?!焙孟窭畎椎拇蟛糠衷娎锒加芯频嫩欅E,隔著薄薄的一頁紙,酒香也肆意。他是謫仙人,那謫仙之前,他定是酒仙。杜康釀造了酒,李白卻使酒醉人。他停留在長安城大大小小的酒肆,在大醉中吟詩作賦。
惟愿長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但似乎是天意冥冥。上天給予了他無雙的才情,卻偏使他仕途異??部?。玄宗是那么賞識他的詩賦文章,也曾“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聽他對當(dāng)世事務(wù)的侃侃而談驚艷不已,命他供奉翰林,一時間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但他從不習(xí)慣被束縛,厭倦了“御用寫詩”,同時得罪了不少的權(quán)貴,最后還是離開了官場,一生未能再有什么大起色。
可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也是充滿希望的。在李白身上始終看不見“認(rèn)命”二字。在安史之亂最艱難的歲月里,杜甫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但遭受牽連最嚴(yán)重的李白,寫下的卻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哪怕周遭再灰暗,心里有光,無畏災(zāi)難。
他的生命在江中消亡。
喝了一杯酒,墜入了水中的月亮。
一生瀟灑如李白,最是少年,始終是少年,所以留給后世的從來是他的不羈與狂放,詩中仙人,青史再無雙。
李白已經(jīng)成了一種文化,深深刻在了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哪怕身處海外,念起李白的詩,所有血脈都緊緊相連,所有根系都匯向一方。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