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鵬
初次踏上青島的土地,跟隨闊別十年的好友,領(lǐng)略了康有為筆下那“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的風(fēng)光,雖嘗遍各種肥美海鮮,但最令我回味的還是好友做的韭黃炒海腸。
青島是一個讓人十分向往的城市,中國現(xiàn)代通俗小說作家包天笑曾在《到青州府去》中描述青島,“然而那個地方,冬暖夏涼,氣候最佳,雖近北方,是個不凍海岸?!弊鳛闁|臨黃海的城市,青島不但氣候宜人、風(fēng)光秀麗,而且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域優(yōu)勢,特別是近年來海洋生態(tài)得到修復(fù),水質(zhì)不斷提升,非常適合海腸的生長繁殖。
海腸學(xué)名叫單環(huán)刺螠,俗稱海腸子、海雞子、海地瓜,主要分布于俄羅斯、日本、朝鮮和我國海域,我國主產(chǎn)于渤海、黃海等地。與國外地區(qū)相比,我國的海腸產(chǎn)量更為豐富,且物美價廉。成年海腸長約200~300毫米,寬約25~27毫米,體形肥大,肉味鮮美,體壁肌富含蛋白質(zhì)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具有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功效,有“裸體海參”的美譽,是一種名貴的海鮮食品。
據(jù)說清朝時,曾有煙臺福山籍的御廚,將海腸曬干磨成粉末,每次下廚時,只需撒上少許,瞬間便能讓菜變得鮮美無比。這位御廚也憑此秘方一舉成名。
好友告訴我,當(dāng)?shù)亓餍小按箫L(fēng)過后必有貨”的俗語,于是我們挑了一個大風(fēng)的日子,去海邊撿海貨。待到傍晚時分,風(fēng)浪越來越小,潮水漸漸退去,漁夫們都開著漁船滿載而歸,和家人一起興高采烈地分裝著各類海鮮。夕陽灑落在金黃的沙灘上,男女老少們爭先恐后地涌出來,手中提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彎著腰仔細地搜尋著,誓不放過每一粒沙子。跟隨熱鬧的人潮,我們撿拾著扇貝、海螺、螃蟹……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一次見到了海腸。那是一種長圓筒形的軟體動物,渾身無毛刺,淺黃色,看起來就像一根蠕動的香腸。
撿海腸饒有趣味,不禁讓人想起當(dāng)年顧隨與馮至兩位大師,一起到海中洗澡,在沙灘撿拾蛤蜊、海腸的場景。當(dāng)文學(xué)與大海相遇,每一朵泛起的浪花,都是一行飽滿的文字。試想他們相對而坐,桌上擺一碟色澤艷麗的炒海腸,再斟兩杯小酒,每一縷香氣中,都醞釀著一首鮮美的詩歌,提箸舉杯之間,一段佳話“腸酒”流傳。
我們固然沒有那種閑情雅致,更沒有那種性情修為,只在于自娛自樂,一飽口腹之欲。將撿到的海腸拿回好友家,先用清水洗掉外表的泥沙,再倒入清水、鹽、醋浸泡。將清洗干凈的海腸剪去兩頭,刮去內(nèi)臟,切段,放入沸水中汆一下迅速撈出,瀝干水分。然后,將韭黃洗凈切段,香菜梗、泡椒、姜均切成絲,蒜拍破,蠔油、紹酒、鹽、胡椒粉、雞精、高湯、水淀粉調(diào)成味汁。將油鍋燒至六成熱,放入泡椒絲、姜絲、蒜炒香,放入韭黃微炒數(shù)下,再放入海腸和香菜炒勻,加味汁稍微翻炒后盛入盤中。
剛出鍋的韭黃炒海腸紫里透紅,香氣撲鼻。與好友相對而坐,斟兩杯小酒,夾一段放入口中,脆爽滑嫩,唇齒留香,再細品一口陳釀,醇香馥郁,味蕾綻放。提箸舉杯之間,仿若時空交錯,相逢一笑,“腸腸韭酒”。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