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的第一篇文章是獻給鋼琴家弗萊爾的。如今,明星鋼琴家不在少數,但真正能讓聽者廣泛認同的,卻是越來越少了。弗萊爾曾與多家主流唱片品牌合作,在生命最后階段與環(huán)球唱片公司的合作,使他再度博得了聽眾的關注。
● 還有一篇文章關于海廷克。這位一生兢兢業(yè)業(yè),為人低調,唱片也十分高產的指揮家,在2021年告別了音樂舞臺。有時,一位演奏者灌錄的唱片太多,往往會陷入難以均衡質量的尷尬境地,從而遭受同行以及聽眾的非議。而海廷克并非如此,人們只是談論他錄得多,卻幾乎從不指責他所錄唱片的質量??紤]到指揮家的唱片數量,如此驚人的數字不啻為一個奇跡了。本文由老牌樂評名家理查德·奧斯本執(zhí)筆,回溯了海廷克的錄音生涯。說起來,當年奧斯本采訪卡拉揚,并將訪談錄出版時,海廷克還是一位標準的中生代指揮家。當下,今非昔比。
● 本期還邀請樂評人選出自己一年中最青睞的新錄音,也包括新近再版的經典演釋。不過,樂評人的選擇還是以純粹的新品為主,再版經典基本只有索尼推出的《奧曼迪哥倫比亞錄音全集》。周善祥在環(huán)球灌錄的巴洛克音樂獲得了兩次推薦。鋼琴家席夫在本真演奏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他推出的勃拉姆斯協奏曲成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協奏曲錄音之一。格哈赫目前是藝術歌曲領域成績卓然的演釋者,他灌錄的舒曼歌曲全集唱片同樣獲得了推薦。
● “經典錄音對談”欄目選擇了一部耳熟能詳、卻時常被忽視的經典作品——明希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灌錄的圣-?!兜谌豁懬ü茱L琴)》,由RCA發(fā)行。明希是在國際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法國指揮家之一,盡管他的眾多演釋堪稱是早期立體聲的名作,演錄俱佳,但其真實的人氣卻往往被掩蓋在同輩的德奧派大師或“二戰(zhàn)”后崛起的歐美指揮名家之下。《第三交響曲(管風琴)》的錄音是明希的代表作,以此為切入點,恰恰能幫助人們重新審視這位大師的藝術水準與人文修養(yǎng)。
● “版本比較”欄目選擇了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阿拉貝拉》,它是作曲家頗具代表性的歌劇作品。理查·施特勞斯在離開《莎樂美》與《埃萊克特拉》的“狂暴”之后,漸漸走入了一個優(yōu)美且深沉的歌劇音樂世界,世紀末維也納的懷舊風,是理查·施特勞斯的精神彼岸。這些作品要求歌劇演員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十分考驗他們的音樂修養(yǎng)。文中所推薦的版本是凱爾伯特在薩爾茨堡的現場錄音,由Orfeo發(fā)行,該錄音記錄下了黃金年代中歌者的面貌。歌劇《阿拉貝拉》最佳演釋和最佳影像版本都出自索爾蒂之手,前者是1957年由Decca錄制發(fā)行的唱片,后者則是極為精良的歌劇電影,由雅諾維茲飾演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