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濤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童真心理的直觀表現,幼兒通過游戲,了解各種有趣事物,并獲得相應的知識,發(fā)展各種能力,為其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如何把抽象化的知識轉變成幼兒可以接受的形態(tài),優(yōu)化幼兒園游戲教學方式,使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成長,值得我們不斷探討、分析、總結。
現如今,不讓孩子輸在教育起跑線上的風氣越來越盛行,父母有著迫切的心情,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因而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讓孩子練習寫字、算數,使孩子還沒有真正接受義務教育,就已經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為此,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游戲化教學對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優(yōu)化教學活動結構,精心為幼兒創(chuàng)設趣味十足的游戲教學內容,并為幼兒提供自主發(fā)展的空間,減少對幼兒的干擾與影響,不斷激活幼兒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例如,在開展“春天的聚會”游戲活動時,為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向幼兒傳遞春天的信息,我們帶領幼兒一起走進大自然,捕捉春的氣息,探索春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變化。幼兒通過尋找春天的腳步、說說春天的故事、畫畫春天的美景、播下春天的種子等一系列游戲活動,感受春天,認識春天,表達春天,促進了觀察、理解、創(chuàng)造及表達等多種能力的提升,為推動幼兒自主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在游戲教學實踐中,讓幼兒自主發(fā)展并非放任幼兒、驕縱幼兒,對于幼兒的不安全、不文明行為等要及時給予糾正引導,只有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才能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有所收獲,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是幼兒園游戲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學目標應該圍繞幼兒展開,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滿足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改變傳統(tǒng)的游戲教學形式,更不能將教學設計照搬照抄至游戲教學活動之中,這樣不但會影響幼兒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還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恐懼、逃避的心理。同時教師還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空間與時間,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例如,為了鍛煉與強化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從幼兒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方面入手,圍繞幼兒喜歡搭積木這一興趣點,深入挖掘與空間思維訓練有關的游戲活動素材,投放了幼兒喜歡的彩虹通天塔、迷你速疊杯、百變立方體、魔尺等玩教具,這些游戲材料玩法多樣,在實踐操作與互動中,有的幼兒應用彩虹通天塔,搭建成一座大橋,有的幼兒利用魔尺拼成許多有趣的小動物,如小狗、小兔子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fā)展。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展開趣味游戲教學活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確保幼兒充分參與,使幼兒在教與學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多方面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個真正愉悅的童年。
(責任編輯: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