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悅
有的孩子有充耳不聞的現象,“左耳進,右耳出”;有的孩子一聽到催促,立刻大聲反彈:“煩啦!”“不要吵!”
明明要引導孩子正向成長,可是大人一出聲,立刻招致反彈,原因何在?
聲音是有情緒、有感覺的,就像用詞不當,容易造成溝通上的誤會,聲音的質量沒控制好,也容易造成無效溝通。
阿偉住校,每逢周末返家,阿偉的媽媽便會陷入情緒焦慮,因為上高中的兒子喜歡爭辯,常常對自己一言九“頂”。例如:房間為何要收拾得一干二凈?吃飯為何一定得干稀搭配?手機為何在晚上十一點要交出去?
阿偉媽媽常自責掉淚,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媽媽,得不到兒子尊敬,更無法理解兩人之間的代溝該如何化解?這時,我針對她的“發(fā)聲”提出改善方向。
在教室里,我請阿偉媽媽重復一段和兒子互動的話語,并用手機錄下:“你為什么回到家就懶懶散散,以前你不是這樣。趕快起床,早餐都涼了,還不趕快去吃……”
重復聽播放的內容,發(fā)現兩個重點:
第一,阿偉媽媽的聲音短促微弱,不夠堅定。
第二,贅字頗多,阻擋了傳達重要訊息的威力。
對這兩個重點,阿偉媽媽似懂非懂,我提醒她:“孩子從‘聽到到‘聽懂是有一個過程的,孩子的大腦在解讀你的聲音時,有他個人的情感和記憶,有時孩子其實無法完全理解大人的意思?!?/p>
我建議阿偉媽媽針對自己說話的聲音做三個方向的調整。
第一,朗誦短文。一天念一篇短文,聲音略提高一點,讓聲音有力量、有表情、有溫度、有感覺。孩子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比較容易接受建議。
第二,省略贅字。讓孩子直接聽到重點字,例如,“早安,吃早餐嘍!”引起兒子的注意后,也許就會迅速起床,享受美味早餐。
第三,帶著笑容對話。話是“笑”著講或是“罵”著講,絕對有不同的效果。笑的聲音讓孩子得到鼓舞、接納和歡喜,回應的速度和語句相對會更正面。
阿偉媽媽聽到這里恍然大悟,原來她對上高中的大兒子阿偉盯得很緊,卻對剛上小學的小兒子摟摟抱抱,才導致阿偉對她的反感,一路叛逆到底。
阿偉媽媽十分渴盼和兒子和解,尤其想到他即將到外地上大學,彼此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可以補救關系的機會也愈來愈少了。
我請阿偉媽媽坐直身子,練習深呼吸,讓氣息暢通,并用飽足的胸腔力量說話,接著大笑一分鐘。阿偉媽媽一邊擦去眼角笑出的淚水,一邊開心地說:“感謝兒子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原來可以調整的地方還很多。我先從說話的聲音練習,讓自己做一個‘發(fā)聲有趣的媽媽?!?/p>
親子互動可以學習的內容很多,“聲音”一向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區(qū)塊。爸媽在進行聲音練習時,還可以透過運動、睡眠、娛樂、分享等方式,做到“長話短說”“出口成章”“抑揚頓挫”,讓孩子樂于接受、喜歡聆聽。
希望父母們都能通過身心愉悅的練習,讓語言變成美妙的聲波,開開心心進入兒女的耳朵,最終傳達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宋行軍)0C5DF659-22DA-4C32-A66F-AC79F41FD9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