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中考真題】
“簞食瓢飲,貧居陋巷,而能不改其樂”,是顏回的精神;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精神;
“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是趙一曼的精神;
“攻城不怕艱,攻書莫畏難”,是葉劍英元帥提倡的精神;
……
古往今來,那些優(yōu)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動、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體問題需要作出選擇時,人們往往又會猶豫,甚至畏難不前。請結(jié)合你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真題解讀】
蘇州2021年的中考作文題,仍沿襲了前幾年的命題風格,采用了“引導語+命題”的形式,引導語詮釋文題,提示立意和寫作方向,作文題題面簡潔,一目了然。
在這個作文題中,“精神”是題眼。何為“精神”?既指人的思維活動、心理狀態(tài),也指人有活力、有生氣。說得通俗一點,“精神”就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血性和品節(jié)、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引導語列舉了四個人物,分別暗示了四種精神,即安貧樂道、憂國憂民、熱愛祖國、不怕艱難。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列舉出“精神”的許多方面,比如愛崗敬業(yè)、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刻苦鉆研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立意的方向。
題目中的“人”,泛指所有人?!耙稽c”本來是量詞,用在這個題目中,顯然是在強調(diào)“無論是誰,不能一點精神都沒有”,強調(diào)“精神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題目明確了兩種具體文體,并且要求考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感受和思考”來寫,因此,無論是記敘還是議論,一定都要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綜上所述,蘇州2021年的中考作文題,要求考生緊扣“精神”,或講述一個故事,展現(xiàn)人物風采;或議論一個話題,亮明生命態(tài)度,最終突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主題。文題既緊密聯(lián)系考生生活,又充滿時代氣息,還與課本作文訓練(七下第一單元“寫出人物的精神”)遙相呼應(yīng),非常有利于考生的臨場發(fā)揮。
【寫作指導】
那么,如何來寫“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篇作文呢?
先看記敘文的寫作。
1.選人物,定“精神”
既可以講述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也可以記敘家人、鄰居、同學、老師等身邊人的精彩故事,還可以把目光投向那些令人敬佩的古今中外名人,岳飛、袁隆平、霍金,藝術(shù)作品中的人物,比如保爾等,去敘述他們不平凡的人生。有了寫作對象,人物“精神”的具體內(nèi)涵基本明朗,后面的選材、寫作就可有的放矢。當然,也可以先確定寫人物“精神”的哪個方面,然后再挑選合適的人物。
為了讓自己的作文能與眾不同,無論“人物”還是“精神”,都應(yīng)力求新穎獨特。比如不寫容易“撞車”的名人,而寫個性獨特的普通人;不寫拼搏進取、吃苦耐勞等常見品格,而寫剛正不阿、寧折不彎等個性,這樣就能引人注目。
2.選素材,理情節(jié)
要想在記事中突出人物精神,借此表達“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主題,選材應(yīng)典型。但選好素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不僅要對素材進行梳理,全面把握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局;更應(yīng)有意識地去設(shè)計一些波瀾,力求讓故事情節(jié)曲折多變,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比如你準備寫村里的老支書,他有著一股敢闖敢干、永不服輸?shù)木瘢麕ьI(lǐng)村民致富奔小康,把一個落后村建成了全國文明村。行文過程中,你可以把老支書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遭受的多個失敗案例呈現(xiàn)出來,扣住讀者的心弦。
3.選方法,塑形象
這篇記敘文的寫作任務(wù)是通過展現(xiàn)單個人或一組人物的精神風貌,來反映“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主題。因此,行文過程中,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顯得非常重要。描寫人物時,可正面著筆,進行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可側(cè)面著筆,通過他人的表現(xiàn),以及環(huán)境描寫來進行烘托。特別是要注重描寫。
4.搭框架,巧銜接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結(jié)構(gòu)上,最好采用“首尾呼應(yīng)式”,以“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開篇點題;中間寫人記事;最后有感而發(fā),點出人的精神特征,強調(diào)“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主題,呼應(yīng)文首,結(jié)束全文。
再看議論文的寫作。
1.選擇合適的中心論點
可以以“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圍繞著這一論點擺事實講道理,論述“有一點精神”對人的重要性;可以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觀點延伸出來,重新確定論證的話題,比如“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精神的人”“我們需要怎樣的精神”等。
2.選擇合適的論證思路
一般情況下,議論文寫作,都是先提出觀點,然后運用多種論證方式展開論證,最后得出結(jié)論,結(jié)束全文。
在論證過程中,可以采用并列式,即根據(jù)中心論點,從不同角度列出幾個分論點,然后進行論述。比如論證“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精神的人”,就可以從“做一個有精神的人需要胸懷大志”“做一個有精神的人需要腳踏實地”“做一個有精神的人需要奉獻和犧牲”等角度進行論證。
在論證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遞進式,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比如論證“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一觀點,就可以先論述“精神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再論述“人需要有哪些精神”,接著論述“一個人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精神”,最后論述“要把個人精神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此層層遞進,自然令人信服。
在論證過程中,可以運用正反論證、類比論證等形式,使論證方式更豐富、說服力更強。
【滿分作文】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蘇州一考生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是70歲的爺爺最近接受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的一句話。
爺爺年輕時,因為特別肯吃苦,積極要求上進,19歲就入了黨,當上了大隊干部。那個時候, 身強力壯的爺爺帶領(lǐng)生產(chǎn)隊的社員們,把汗水灑遍每一塊莊稼地,為國家多生產(chǎn)棉花和糧食,拿回了一張又一張大紅的獎狀。
后來,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制,田分到了各家各戶,村里一些男勞力被“解放”了出來,紛紛外出打工,就連不少村干部都辭職了。望著村子里不斷冒出的新瓦房,奶奶也不停地慫恿爺爺外出打工。爺爺念過農(nóng)中,頭腦靈活,如果跟著村子里的施工隊出去,肯定能掙到 錢??墒?,大家都出去了,村子里的事誰管?那些日子,爺爺?shù)拿碱^一直緊鎖著。
爺爺還是留了下來,他在處理好村里事務(wù)的同時,琢磨著如何用自家的土地發(fā)家致富。他拿出2畝地開始試種蔬菜,由于管理不當,產(chǎn)量并不高,同時銷路也不暢,根本賣不出去,第一年賠了本。但爺爺并不氣餒,第二年接著種,這一回,他吸取了教訓,先去城里的農(nóng)貿(mào)市場了解哪些蔬菜暢銷,并和商家約定了銷售事宜,然后找鄉(xiāng)農(nóng)科站的領(lǐng)導“搭橋”,請城里的專家當技術(shù)指導。爺爺把7畝責任田全賭上了,先后種了10多種蔬菜,輪番采摘,結(jié)果大獲豐收,一年的收入抵得上好幾個人外出打工掙的錢,爺爺、奶奶的臉上笑開了花。第三年,爺爺就開始建蔬菜大棚了,并且動員幾戶親戚跟著他一起干。
幾年下來,爺爺已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戶。面對村里人羨慕的目光,爺爺做出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決定:本村農(nóng)戶只要想種蔬菜的,爺爺就免費提供技術(shù)支持,免費幫助尋找銷路,資金有困難的,還可獲得資金支持。原來,爺爺心里有一個夢,他想先蹚出一條致富路,然后帶領(lǐng)村民們共同致富。
在爺爺?shù)膸ьI(lǐng)下,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我們村目前已成為著名的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基地,產(chǎn)品全部銷往上海、杭州、蘇州的大超市。雖然爺爺現(xiàn)在已不再擔任村干部了,但他仍然每天都像上足了發(fā)條的鐘,忙碌在蔬菜生產(chǎn)、銷售的第一線。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前不久,記者采訪了有著51年黨齡的爺爺。爺爺滿懷深情地說:“毛主席曾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些年,我一直把這句話刻在心里,勤奮勞動,敢闖敢干,不怕失敗,帶領(lǐng)村民們共同致富,我自認為做到了‘有精神’……”
聽著爺爺?shù)脑?,我受到了極大的啟示。我決定向爺爺學習,也把這句話刻進心里,作為一生的座右銘!
評語? 1.選材獨特,立意深刻。與許多考場作文爭選名人事例相比,本文作者卻寫了自己的爺爺——一個有著51年黨齡的農(nóng)村老黨員,通過講述他扎根家鄉(xiāng)、帶領(lǐng)村民共同富裕的奮斗故事,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擔當、肯吃苦、不怕失敗、致富不忘鄉(xiāng)鄰的基層村干部的形象,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巧妙契合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這一主題。獨特的選材、典型的事例、深刻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2.構(gòu)思精巧,渾然一體。全文采用了倒敘式結(jié)構(gòu),開篇引用爺爺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話點題,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然后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爺爺從19歲入黨,到70歲仍在忙碌的事情;最后回到爺爺?shù)脑?,寫“我”從中獲得的啟示,抒發(fā)了要向爺爺學習的決心,在呼應(yīng)文首的同時,升華文章主旨。全文結(jié)構(gòu)精巧,渾然一體。
3.描寫生動,形象鮮明。本文以記敘為主,描寫不多,但非常生動傳神。從“爺爺?shù)拿碱^一直緊鎖著”,到“爺爺、奶奶的臉上笑開了花”;從“他仍然每天都像上足了發(fā)條的鐘”,到爺爺接受記者采訪時含著深情所說的那段話,生動的描寫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讓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