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以“對話”理念為基礎的閱讀教學,是將對話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方法,關注“依托點”“思維點”“遷移點”,有利于構建師生間良性交流的平臺,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對話,小學,閱讀教學
以“對話”理念為基礎的閱讀教學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方法。“對 話”教學理念是基于大部分教學活動都需要以對話形式開展而提出的。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對話教學可以構建多重主體共融的有效對話情境,有利于搭建師生互動的平臺,學生可以自主提出對課文中某些問題的看法,培養(yǎng)批判精神;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引導學生有效思考,遷移發(fā)展能力。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對話教學的認識,有的教師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對“對話”的內(nèi)涵理解不準確,沒有注意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之間的深入交流也是缺一不可的。
依據(jù)“對話”教學的主體,對話教學方式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師生對話。語文教學的過程是老師將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知識內(nèi)容分享給學生。作為教師,面對學生不同的特點與學習基礎,應當以平等的姿態(tài)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觀點,師生共同討論,共同進步。二是生生對話。學生個性和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教師應當引導并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溝通,引導其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與想法,同時也要求其虛心聽取別人的觀點,從而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三是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師生言語交流的活動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與文本作者、教材編者進行深層次的精神交流。
一、“對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模式特征
第一,關注對話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必須明確對話核心主題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其核心來源于學習者以及教師對所要探究的文本的清晰理解。在“對話”這一理念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對話的核心主旨展開理解、探究和體會,學生自己才能沒有負擔地閱讀、體 驗。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擯棄無效對話,回歸課堂本色。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學生、教師、文本之間通過對話形成的交流場域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了真實可感的語言運用活動?!皩υ挕钡谋举|并非一味追求課堂上的問答和討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對話須要關注的核心主題,即教學中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關注者和引導者,組織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
第三,重視預習效果,激發(fā)學生對話期待。在 以“對話”理念為基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期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诖?,教師要重視預習的開展,在全面預習的基礎上,集思廣益,讓學生相互討論,積極對話,梳理出對話的核心主題。預習后,學生會對自己的認知盲區(qū)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對已解決的問題有分享的欲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幫助。
二、“對話”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活動過程
我們以吉春亞老師教學統(tǒng)編教材課文的幾個教學片段為例,探尋有效的閱讀對話教學應該關注的“依托點”“思維點”“遷移點”。
1. 緊抓文本方向,明確對話“依托點”
對話教學的開展,要依托對文本的準確把握,引領學生在平等、開放的對話氛圍中積極思考,使學生言之有物,學有所得。如吉春亞老師教學二年級下冊《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朗讀課文,品味解疑”的環(huán)節(jié):
師:能提出疑難問題是會學習的表現(xiàn),能解答疑難問題是聰明的表現(xiàn),我們就在練習朗讀中解答這些疑難問題。
(1)舉一:太陽學發(fā)光的“容易”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
師:請思考太陽為什么要學習發(fā)光,學著怎么上山、下山?
生:上山、下山應該是太陽學習的本領,因為太陽每天都要上山、下山。
師:你是根據(jù)現(xiàn)在的太陽的特點來猜測的。
生:因為學習發(fā)光,學習上山、下山最簡單。
生:因為學習其他的東西太難了。試過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有成功。
師:如果不成功就會造成這樣的情景——
生:(讀文)譬如說唱歌,它粗糙的聲音,把這個敏感的新世界嚇壞了。
師:同學說剛才對“粗糙的聲音”不理解,那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
(學生摸摸身邊的東西理解“粗糙”)
師:這是一個東西,是一件物品的粗糙,“粗糙的聲音”會是什么樣的聲音呢?
生:(模擬)很嚇人的,像打雷一樣。
生:像厲害的壞人發(fā)出的吼叫的聲音。
師:是啊,小朋友聽了會很害怕。“敏感”也是我們提出的疑難詞。世界就像一個小嬰兒,當小嬰兒睡得很香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闖進房間,小嬰兒就會被——
生:嚇醒了。
生:嚇哭了。
師:突然炸雷的聲音會把小嬰兒——
生:嚇壞了。
師:這就是“敏感”,這世界的一切都是新的。一聽到太陽這么粗糙的聲音,世界這個嬰兒就被嚇壞了。這就是——
生:(讀文)它粗糙的聲音,把這個敏感的新世界嚇壞了。
師: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太陽為什么學習發(fā)光,學習上山、下山,是因為學這個本領是最容易的。如果不學這個最容易的本領,學了唱歌之類的,新世界就會被“嚇壞”的。[1]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對話的設計建立在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和思維水平的基礎上?!按植诘穆曇簟薄懊舾械男率澜纭倍际嵌昙墝W生不易理解的,教師提出“思考太陽為什么要學習發(fā)光,學著怎么上山、下山”這一任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提問和解答,學生的理解更高效、直接。確定了本課的教學任務,通過合理設定對話活動,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 緊扣核心主題,優(yōu)化問題“思維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對話教學的開展,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是在感受和交流的基礎上整合視域。教師須要明確,學生的思維能力生長點在哪里,問題設計要緊扣核心主題。例如,吉春亞老師在執(zhí)教《跳水》一課時,便采用了以下方式: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剛才走進水手們的內(nèi)心,明白了他們的表現(xiàn)是如何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走進故事的結局,請一起朗讀。
師:危機來臨的時候,船長的思維過程是怎樣的呢?同桌交流后回答。
…………
師:同學們,請推測船長當時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孩子在高高的橫木上,不管是繼續(xù)往前走還是往回走,隨時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結合船上的各種情況,只有用槍逼孩子跳水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生:船長想,我知道我的兒子跳水有優(yōu)勢,跳下來沒有生命危險。
生:水手們也能馬上下水救起我的兒子。這樣的話,兒子的性命便可以保住。
生:船長想,用其他的辦法也來不及了……
師:是啊,這樣走進人物的思維過程,會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不過,我們這些發(fā)言還是比較碎片化的。請大家將發(fā)言組合在一起,試一試。
如因為船長知道自己的兒子處境危險,如果孩子從橫木上走回去,就有跌下來的危險,摔在甲板上必然粉身碎骨,生還的可能性小;而跳入水中,既不會傷害身體,又有水性好的水手們能迅速地救起他,使孩子脫離危險。
師:推斷思維的過程,讓我們對這位父親做事的果斷佩服不已。那么,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這個辦法好在哪里?
(學生討論后進行分條梳理。老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后交流)
跳水至少有如下優(yōu)勢:船長的兒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往水里跳是因為水有浮力,不會摔傷兒子;船上的水手可以救起他;這樣做比較節(jié)省時間;因為風平浪靜,孩子在高高的桅桿上能夠聽清父親的話,跳水時能被救起來。
師: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學生發(fā)散思維,其他辦法也許會有:甲板上鋪上厚厚的棉被,讓孩子跳;水手們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著;求助飛機援救等。
師:但是船長怎么不采用這些方法呢?
學生感悟出,鋪棉被既費時又不一定與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為距離太遠,沖擊力過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飛機則更需要時間。
師:我們不得不佩服船長,因為他的辦法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很安全。跳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父親命令孩子跳水脫離了危險,水手們勇敢跳水救起了孩子,孩子因為跳水而得救了,所以用《跳水》作題目有畫龍點睛的作用。[2]
本課的學習,要幫助學生梳理完整的信息,說明白船長的思維過程以及他的方法到底好在哪里。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扣這一核心主題,多種對話形式是為學生的理解和體悟服務的。優(yōu)化問題設計,規(guī)避無效問答,提升對話質量,才能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真實發(fā)生。
3. 落實“分主題”設計,補充能力“遷移點”
聚焦“核心問題”,完成關鍵學習任務之余,教師還須在厘清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巧妙設計有效對話,補充添加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的對話活動。 如《藏戲》的設計: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很會學習,圍繞著導語提示的兩個話題自主合作學習,對照著思維導圖清晰具體地匯報。在交流中,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本篇文章詳略分明,重點突出。作者開篇用反問的手法概括地寫了藏戲的特色,中間寫藏戲的形成,最后又對藏戲的特色作了詳細生動的描寫。我讀開頭的其中一個問題,你們讀對應的答案部分,來回答我的問題。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學生讀第8~16自然段)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表達的特點了嗎?
生:是用排比句式來寫的。
師:讀起來有什么感覺?
生:很有氣勢,朗朗上口。
生:這種句式讓我們一看便一目了然,知道面具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人戴的,代表著其什么性格。
師:我們繼續(xù)讀課文,我讀開頭提問的句子。“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學生讀第17~18自然段)
師:讀完以后有什么感覺?
生:我能感受到藝人們很豁達,只要你來看戲,他就很高興。
生:藏民們很快樂,在吃喝玩樂中看戲,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很自由豪放。
生:很親切,仿佛身臨其境,藏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
師:我們繼續(xù)讀課文。老師問,你們讀?!笆澜缟线€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學生讀第20~21自然段)
師:老師讀開頭的問句,你們讀相關的語句的過程中,你們明白了文章在寫法上的精妙特點了嗎?
生:開頭提出的問題在后半部分課文中得到解答,中間插進去寫的是藏戲的形成和特色。
生:我還發(fā)現(xiàn)采用了比喻、反問、排比等手法。
生:讀上去語言生動傳神,很有氣勢。
師:我的家鄉(xiāng)重要的戲劇是越劇,可以模仿這種手法來寫。“早期的江南越劇有三個特點:沒有男演員,演的都是才子佳人,沒有窮人,很多是皇帝的女婿駙馬。”把這三個特點融進去,仿照課文樣子表達。
生:世界上有幾個劇種沒有一個男演員?世界上哪一個劇種演的都是才子佳人?世界上哪一個劇種皇帝的女婿駙馬的角色最多?告訴你吧,是浙江越劇。
師:繼續(xù)像課文一樣布局,接下來可以寫什么?
生:接下來就是寫浙江越劇的來歷,用故事的方式。
師:第三部分,也學習了課文的表達特點。
生:上面的三個反問句,一個一個地回答。
師:對,學以致用真好![3]
《藏戲》一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細膩的文字表達卻是極好的仿寫范本。用精讀課文和以往學習的經(jīng)驗捕捉課文信息,組織語言,概括藏戲的形成過程及特色,發(fā)現(xiàn)課文謀篇布局的特點,再鼓勵學生交流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行文手法,設計仿寫活動,能很好地勾連單元訓練重點和課后習題,為學生的能力遷移提供支架。
以“對話”理念為基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層次、多向度地在當今的教學中煥發(fā)著生機。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老師要做好引路人,優(yōu)化設計,合理留白,適時追問,恰當評價,尊重學生的個人認知和理解,充分發(fā)揮以“對話”理念為主的教學形式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吉春亞.“本真語文”課堂(小學低年級)[M]. 沈陽:白山出版社,2015:362~363.
[2][3]吉春亞.“本真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M]. 沈 陽:白山出版社,2015:151~15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