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南
《王者風范》吳冠南
在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有技法和材料的運用都要以“得心應手”為原則。只有“得之于心”,才會有“應之于手”的意匠跡化。所以,中國畫有“心畫”之說。而對大寫意花鳥畫而言,則有其特有的創(chuàng)作技巧。
一、用筆。畫畫與書法不同,但畫畫的筆法由書法而來,尤其是大寫意花鳥畫,一定要以書法用筆。比如畫一個樹干,既要照顧到運筆的速度,又要照顧到墨色的枯濕對比和運筆方向。畫樹干有很多方法,方法越多就越耐看。我們看一幅畫好不好,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矛盾、沖突、互補?!坝衼碛腥ァ笔亲罨镜囊蟆先ァ⑾聛?,“來而不往非禮也”,線條才會有力度和節(jié)奏的變化,這種要求貫穿于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運筆有來有去,就產(chǎn)生了“勢”,如畫樹枝、花葉、藤蘿,一定要有枯濕、濃淡和節(jié)奏的變化。
此外,畫畫要忘記順序,這一點對寫意畫十分重要。我們學習畫畫的時候是有順序的,但創(chuàng)作是沒有順序的,否則就會畫得機械,缺少變化。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就是畫面的“意外”效果。
二、用墨。從古至今,中國畫用墨都追求“墨分五色”,這是符號性、象征性的講法。其實,墨不只有五色。魯迅先生有“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的妙句。朱是紅色,而從一般描繪春山來講,似乎用綠色更合乎情理與常規(guī)。中國畫創(chuàng)作,向來以“意”的表達深度為成敗標準,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水墨與宣紙的黑白,在畫家眼里就是提純的絢爛七色。先哲們把紛繁復雜的自然與生命現(xiàn)象,智慧地歸納為簡單的一黑一白、一虛一實,是最本質(zhì)的科學總結(jié)。由于掌握了對事物本質(zhì)認識上的哲理深度,所以用純黑白表現(xiàn)一切題材并不顯得單調(diào)和唐突。當作品具有了生命力,顏色及一切要素也就包含其中了。
在墨的表現(xiàn)性方面,枯與濕之間相互沖突、對比、破壞,又達到和諧統(tǒng)一。最常見的就是“濕破枯”,比如畫荷葉,先是枯的,然后用墨色來破,但要留一點,不可全“破”;另一種方法是“淡破濃”或“濃破淡”,可以薄一點破,也可以厚一點破;此外,還有潑墨法。
三、用色。用色要“臟”,“臟”即豐富,并非真臟。比如畫牡丹,花雖然是紅的,但不可絕對發(fā)紅。顏色盡量不要調(diào)好再用,否則變化小且單薄。畫時先少蘸水,再把顏色挑到筆尖上來,筆觸要有多個方向;花頭要缺掉一塊,一是可以透氣,二是增加變化;要有差別和沖突,但是不能過頭,否則就像民間的老虎頭鞋——太花。
中國畫講究雜五色,如果花頭豐富了,整幅畫就不可雜五色,否則顯得凌亂?;^復雜,葉子則單純;花頭單純,葉子就要復雜些;花頭用水墨,葉子就不宜用水墨。
《枇杷圖》清·吳昌碩
四、構圖。構圖是有語言的,宋代馬遠及近現(xiàn)代吳昌碩、潘天壽都把構圖做到了極致,成為其作品特有的語言符號。馬遠的方法是專畫一個角,所以被稱為“馬一角”。潘天壽作畫,經(jīng)常用一塊石頭占很多畫面,突出形式感,這是潘天壽獨特的“符號”。他把畫畫叫作造險、破險,在畫出石頭后,加些苔點貫氣,畫面就活了。因此,繪畫語言符號的形成很重要,需要畫家用一生的努力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