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厲飛
精益求精是馬長好的一貫作風
2013 年8 月30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視察,在與一位一線工人親切交談后,他握住這位工人的手鼓勵說:“加油干!”這位工人,就是本文主人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沈鼓集團轉子車間數(shù)控立車操作員馬長好。能受到總書記的接見,是因為他之前工作表現(xiàn)出色;而總書記的鼓勵,則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讓他向著更出色的目標堅定前行。
18 年前,因為一個機緣,馬長好成為沈鼓集團轉子車間的一名學徒。看著上噸重的原材料在機器的加工下變成符合要求的形狀,他覺得非常神奇,暗下決心要把這門技術學到手。他隨身帶著一個巴掌大的筆記本,師傅講的內容他都會及時記下來。他說,師傅的話字面意思好懂,但這是幾十年經(jīng)驗的凝結,背后很多東西需要好好消化??恐@種鉆勁兒,學徒3 個月左右,馬長好就能獨立制作不太復雜的產(chǎn)品了,而一般情況下,學徒1 年左右才能達到這個程度。
出徒后,馬長好保持了好學的精神。一種機床的說明書有厚厚的三四本,內容也比較單調,但是他看得津津有味。他說,只要有學習目標,所謂的困難都能克服。就這樣,他先后自學了十多種數(shù)控機床的操作方法,研讀了上百本數(shù)控機床資料,熟練掌握了HANS 系統(tǒng)、FANUC 系統(tǒng)等世界著名的操作系統(tǒng),對機床的各方面性能了如指掌,成為沈鼓集團超一流的一線工人。
轉子車間制造的是具有壓縮機“心臟”之稱的轉子,而馬長好的工作則是加工“心臟”中的“心臟”部件——葉輪。他加工的葉輪每一件價值少則十幾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公差控制一般都在0.02 毫米以內,精度要求還不到頭發(fā)絲的1/3,稍有不慎就會尺寸超差甚至導致工件報廢。但從業(yè)幾十年來,馬長好交出的都是精品件,因而被工友們稱為“刀尖上的舞者”。之所以有這個綽號,一方面是因為加工過程充滿風險、挑戰(zhàn)、壓力和責任,另一方面是因為不管遇到什么難題,馬長好都能憑借高超的技藝解決好,有一種舞者的從容。
2017 年的一天,有個難題擺在了馬長好面前。有個工件應該先加工再切割,技術人員把工藝流程弄反了,找他求助。理論上,將兩個分開的部分夾住再找正就可以,但實際上讓兩個上噸重的鐵塊老實地貼合很難:夾緊了,就會產(chǎn)生裝夾變形;夾松了,工件就可能在加工時飛出來。但馬長好決定試一下,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他的經(jīng)驗和眼力硬盯。這方面,馬長好功力深厚,多年來,每次加工前,他都會仔細觀察原材料。他曾在成噸重的葉輪上發(fā)現(xiàn)過不到1 毫米的氣孔,避免了殘次品的產(chǎn)生。即便如此,整個過程中馬長好還是非常謹慎,他因為在幾個小時里一動不動地盯著找正,被工友戲稱為“工位上的塑像”。最終,奇跡出現(xiàn)了,這個多數(shù)人認為會報廢的工件成了合格品,不僅保證了及時供貨,還節(jié)省了20 多萬元成本。
無獨有偶。2021 年10 月,馬長好面臨一次更大挑戰(zhàn)。只是這回,考驗的不是他的眼力而是手感。某產(chǎn)品平衡盤工件在吊運過程中遭遇磕碰,密封部位出現(xiàn)了小豁口。對于高精密產(chǎn)品來說,這屬于嚴重損壞。所有技術人員的研判口徑都一致:不可能修復,只能報廢重新投料加工。這不僅意味著加工者多日的勞動成果化為烏有,還會帶來幾十萬元的損失。馬長好不愿意放棄,他提出,讓焊工將豁口補齊,由他嘗試加工。由于原始結構已經(jīng)遭到破壞,馬長好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他最終憑借細膩的手感,完成了一次難以置信的完美補救。
馬長好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得益于他一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能一貫精益求精,得益于他對于職業(yè)道德的高度重視。他說,做工作一定要有職業(yè)道德,職業(yè)道德越高,就越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馬長好說,一個活一個方式干到退休,難免枯燥,但他遇到活就合計有沒有新方法。因為愛創(chuàng)新,馬長好不僅沒受到過職業(yè)懈怠的困擾,還成了工友眼中的“馬大拿”。但馬長好也承認,自己的創(chuàng)新需要擔當精神,畢竟工件很貴,嘗試新方法有風險。即便如此,他還是勇敢地秉持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了大量生產(chǎn)中的瓶頸問題?!八摹恕帱c平均找正法”、用正反向切削保證產(chǎn)品精度、巧妙去除葉輪不平衡量,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創(chuàng)新的成果讓人欣喜,但成功絕不是靈光乍現(xiàn)就能取得的。
一次精加工的時候,馬長好遇到了從未見過的圓錐形葉輪,撓頭不已。但以他的性格,當然不會輕言放棄。他先考慮在葉輪中心再下一個芯軸,但這樣做會讓葉輪加工狀況不穩(wěn)定,只能另尋他路。20 多天里,他吃不好,睡不香,臉色都不好看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天晚上,他睡不著時愛琢磨事的習慣給了他饋贈,一個靈感降臨了:可以給葉輪加個圓弧夾塊和角度墊啊。后來的測試證明,這個方法好用又省錢。如果設計專用卡具,每個成本得3 萬元,而現(xiàn)在幾百元就能解決問題,每年可節(jié)省成本幾百萬元。
比起這次創(chuàng)新,半開式葉輪加工工藝流程的改進過程堪稱漫長。加工過程中,馬長好發(fā)現(xiàn)之前的工藝流程有不合理的地方,便去反映情況,人家說,這項工藝流程已經(jīng)用了幾十年,怎么會有問題?馬長好回應說,正因為用了幾十年才要改進,因為現(xiàn)在加工件的尺寸比一開始大了很多,沿用舊流程加工難度大,連量尺都困難,很容易生產(chǎn)出次品。對方聽后揶揄地說,你覺得能改進那你就改進吧?;貋砗?,喜歡挑戰(zhàn)、認為干難活才能提高技術水平的馬長好真的行動起來。用了幾年時間,他一點點改進工藝流程,在提升加工質量的同時把加工難度降了下來,把加工周期從15 天縮短到5 天,相當于每年多出上百萬元的產(chǎn)值。
工作近18 年來,馬長好的大小創(chuàng)新已近400 項,為他贏得了“馬大拿”的美名。
對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的工作展望,馬長好說,新時代工人最重要的是懂技術,干好了還得往更好里干,爭取干到中國最牛技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