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麗
天橋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濟南 250031
性傳播疾?。ㄒ韵潞喎Q“性病”)是通過性接觸而傳 播的一組傳染性疾病,在我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問題,其廣泛流行已對人們造成嚴重的身體和心理損害,并對下一代健康造成威脅[1]。國家疫情信息系統(tǒng)規(guī)定了需要報告的性傳播疾病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尖銳濕疣及生殖器皰疹,其中梅毒和淋病報告病例數長期位于我國法定傳染病報告前5位[2]。我國目前經性傳播的HIV感染所占比例已超過95%,性傳播已成為我國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3],可見,通過遏制性病來預防經性傳播HIV已刻不容緩。天橋區(qū)屬于濟南市市區(qū),但流動人口及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傳染病防控壓力較大。為進一步了解濟南市天橋區(qū)5種性病疫情現狀和流行特征,為制訂本地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現對天橋區(qū)2016年1月—2021年12月性病疫情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疫情資料來源于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tǒng)中的“中國疾病監(jiān)測信息系統(tǒng)”中的5種性病資料(現住址為天橋區(qū),刪除重卡,于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報的性病病例);人口資料來源于區(qū)統(tǒng)計局。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2016—2021年濟南市天橋區(qū)性病發(fā)病時間、地區(qū)、人群(年齡、性別、職業(yè))分布。
利用Excel 2000軟件對數據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
天橋區(qū)2016—2021年累計報告5種性病3 298例,報告病例最多的是梅毒,占46.54%(1 535/3 298),其次為淋病、尖銳濕疣、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生殖器皰疹,分別占23.80%(785/3 298)、21.07%(695/3 298)、6.06%(200/3 298)、2.52%(83/3 298)。
梅毒報告病例以隱性梅毒為主,占60.9%(935/1 535),其次為Ⅱ期梅毒、Ⅰ期梅毒、Ⅲ期梅毒、胎傳梅毒,分別占23.8%(365/1 535)、13.9%(214/1 535)、1.0%(15/1 535)、0.4%(6/1 535)。見表1、表2。
表1 2016—2021年天橋區(qū)5種性病報告發(fā)病率
表2 2016—2021年天橋區(qū)梅毒分期報告病例分布
2016—2021年報告病例數分別為607、514、492、580、495、610例。年報告發(fā)病率分別為85.4/10萬、71.3/10萬、67.4/10萬、77.7/10萬、65.6/10萬、69.0/10萬。性病發(fā)病率呈現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
天橋區(qū)所轄15個街道辦事處均有性病病例報告。其中報告最多的是北園辦事處,占33.5%(1 104/3 298);其次是濼口辦事處,占11.9%(393/3 298);報告第3位是堤口辦事處,占7.1%(234/3 298)。見表3。
表3 天橋區(qū)2016—2021年5種性病病例所屬辦事處分布
2.4.1 性別分布男性占64.9%(2 142/3 298),女性占35.1%(1 156/3 298),男女性別比為1.85:1,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病例報告主要集中在梅毒、淋病和尖銳濕疣。見表4。
表4 天橋區(qū)2016—2021年5種性病報告性別分布
2.4.2 年齡分布各年齡組均有病例報告,其中20歲~年齡組病例數最多,占31.6%(1 043/3 298),其次為30歲~和60歲~年齡組,分別占26.4%(871/3 298)、14.6%(483/3 298)。見表5。
表5 天橋區(qū)2016—2021年5種性病報告年齡分布
2.4.3 職業(yè)分布各職業(yè)均有病例報告,報告數居前3位的分別是:家務及待業(yè)1 109例,占總報告病例數為33.6%(1 109/3 298)、其次為商業(yè)服務及離退人員,分別占29.0%(958/3 298)、10.1%(333/3 298)。見表6。
表6 天橋區(qū)2016—2021年5種性病報告職業(yè)分布
2016—2021年天橋區(qū)性病年發(fā)病率呈穩(wěn)中有降趨勢,尤其是2020年,一方面是2020年常住人口數比2019年增加約13萬人口,另一方面,各醫(yī)療機構加強了性病病例報告的準確性管理,減少了重復病例和部分錯報病例的報告,這與李芬等[4]的調查一致。近年來隨著艾滋病防治綜合項目的不斷推進,安全套使用的大力推廣,對遏制性病的傳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21年各性病報告均有上升趨勢,提醒我們要繼續(xù)做好性病防控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擴大篩查范圍,規(guī)范性開展病診療活動。
2016—2021年,天橋區(qū)性病的流行病譜發(fā)生了一些改變,雖然梅毒報告始終處于首位,但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報告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表明新發(fā)感染有所下降,這可能與近年來該區(qū)開展梅毒報告的準確性復核工作、提高梅毒報告的準確性有關。同時,隱性梅毒報告病例呈上升趨勢。隱性梅毒傳染源隱蔽,傳染期較長,感染人數眾多,比顯性梅毒存在更大的傳染風險[5]。無癥狀梅毒的隱性傳染源在人群中大量存在,加大梅毒防治的難度。因此要繼續(xù)加強對梅毒疫情的監(jiān)測,臨床醫(yī)生進行綜合科學分析,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控制梅毒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6]。其次報告較多的是淋病和尖銳濕疣,淋病在5種性病中病例數和發(fā)病率排序由第2位降至第3位,尖銳濕疣由第3位升至第2位,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和生殖器皰疹報告較少,始終位列第4位、第5位??赡芘c部分醫(yī)療機構檢測條件不足,使部分病例未及時發(fā)現,該結果與陳劍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
從地區(qū)分布來看,性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北園、濼口、藥山街道辦事處,這3個街道辦事處房租便宜,居住成本低,流動人口較多,且娛樂場所、不正規(guī)發(fā)廊分布較廣,提示我們在性病的防控工作中,需要政府牽頭開展綜合防控措施,大力開展道德和人文教育,使民眾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使其具備充足的防病意識。
從性別分布來看,淋病的男女性別比例差距較大,為10.38∶1,與運玲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原因為:①男性社交范圍廣,涉足娛樂場所機會多;②較多女性淋病不出現臨床癥狀,就醫(yī)意愿較低;③男女淋病診斷標準不同,男性通過涂片確診,女性需要淋球菌培養(yǎng)或核酸檢測,出現漏診可能性大[9]。
從年齡分布來看,性病發(fā)病主要集中在20~39歲組,這與該年齡組人群性生活比較活躍相關,屬于性病防控的重點人群,這與陳小英等[10]的研究一致。在梅毒報告病例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29.0%(445/1 535),感染比例較高,與其他研究一致[11]。有穆生財等[12]報道老年人群梅毒報告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60歲以上老年人發(fā)病可能與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有關。目前的健康宣傳材料主要針對青壯年人群,老年人接收健康教育的機會較少,使得該人群防病意識缺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也較低,增加感染風險[13],提示要特別關注老年人防病意識,減少老年人的感染機會[14]。
從職業(yè)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家務及待業(yè)、商業(yè)服務和離退人員等群體,與蔣國書等[15]、向美瓊等[16]的研究一致,可能與該群體中流動人口較多、文化素質低、自我保護意識較差,以外出打工為主,心理及生理存在較大壓力有關。這部分人群感染后因其經濟條件差,存在未按規(guī)范進行徹底治療的情況,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提示要制訂針對家務及待業(yè)等人群的干預措施,加強該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17]。
綜上所述,性病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和長期任務,根據性病疫情的流行特點及臨床特征,應做好以下幾點:加強性病門診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提升報病意識,提高傳染病報告卡的報告質量,杜絕漏報及遲報現象發(fā)生。將性病防治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積極結合起來,在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預服務中納入性病服務,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性病患病率。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暗娼人群、男男同性戀人群、青少年等群體的宣傳教育工作,特別關注60歲以上老年群體,擴大篩查范圍,及時發(fā)現病例開展規(guī)范化治療,落實好隨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