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改字徵仲,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因祖籍湖廣衡山,故自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
明代文人中,文徵明是難得的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之人,被譽為“四絕全才”,與沈周共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畫派——吳派。他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唐伯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但這么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居然在10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
文徵明從小就發(fā)育遲緩,史書中說他“生而外椎”“幼不慧”“七歲方能站立”“八九歲仍言語不清”。同齡孩子已入私塾三四年了,11 歲的文徵明才剛剛開始能清晰地說話。雖然他的父親文林堅信自己的兒子沒問題,但周圍的親友們都認為這孩子有點兒天然呆。
1485年,文徵明與唐寅第一次見面,便成為摯友。同年,16歲的唐寅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名噪一時。三年后,慢熱的文徵明才終于考中秀才,可成績僅為三等,還被評卷員批示字跡不佳。文徵明因此開始苦練書法,每日晨起臨寫《千字文》,以寫10本為起點,數(shù)十年如一日,很是努力。由此可見,文徵明的刻苦和堅毅非常人所能及。所以,到80多歲時,他還能寫出一手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把小楷寫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稱為“明朝第一”。
文徵明從年少時便開始考科舉,但一直考到53歲都沒有考中。后來,當(dāng)時的工部尚書李充嗣聽說他是一位才子但屢試不中,便向朝廷舉薦。經(jīng)過考核后,54歲的文徵明被授俸祿甚是低微的翰林院待詔職位,參加修編《武宗實錄》。但三年后,因書畫享有盛名而被同僚排擠的文徵明就辭職離開了京城,乘舟南下到蘇州,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進仕途。
晚年的文徵明全身心投入到書畫創(chuàng)作當(dāng)中,造詣頗高,前來求字畫的人踏破了他家的門檻。但是文徵明淡泊名利,也不事權(quán)貴,立下了三不原則:宗藩、中貴、外國皆不應(yīng)。他的《飲酒》詩也寫出了他歸隱后的心態(tài):“晚得酒中趣,三杯時暢然。難忘是花下,何物勝樽前。世事有千變,人生無百年。唯應(yīng)騎馬客,輸我北窗眠。”
文徵明的一生,沒有唐伯虎的詩酒風(fēng)流,大喜大悲;沒有祝枝山的憤世嫉俗,恣意張揚;也沒有徐禎卿的年少輕狂,詩才逼人。他這個“笨小孩”僅靠著自己的勤奮、專注,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慢慢走,最后在明代的藝術(shù)星空中,擁有了自己明亮的坐標(biāo)系。
明人馮夢龍說:“人有早成,也有晚達。早成者未必成,晚達者未必不達?!蔽覀兺白?,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這一路的好風(fēng)景;我們努力前行,不是為了盡快到達終點,而是要在終點到來前,成就自己。
文徵明的畫風(fēng)雖學(xué)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fēng)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草等無一不工。其畫作以細筆為主,多清麗雅致,又富有筆墨情趣。本期,我們就來學(xué)畫一幅清雅的荷花圖。
1.勾線。用中墨勾葉,注意線條轉(zhuǎn)折的變化;用淡墨勾花,注意線條要飽滿流暢。勾線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就是注意線條要流暢,葉子邊緣要有頓挫感。
2.用花青色分染葉子打底。注意分染時先用淡一點的墨,再逐步加深墨色,水筆的水分不要太多,色筆的水分可稍足些。
3.用酞菁藍色繼續(xù)分染葉子及蓮蓬,適當(dāng)調(diào)整每次分染的濃度;用胭脂色分染荷瓣反面,分染范圍不要太寬且逐步縮小。同學(xué)們在分染時不能心急,不能一步到位,要逐步加重墨色,這樣染出的效果才會更潤、更自然。
4.用石綠(三綠)色罩染葉子及蓮蓬,葉子的邊緣用分染的形式帶開。
5.用朱膘色分染花蕊,逐步加深最中心位置的色彩。分染的范圍不要超過花蕊的面積,每次分染需等上一次分染的部分徹底干透了才能進行,不然顏色會被帶臟。另外,分染時要注意遮擋關(guān)系。
6.用白粉色分染花瓣內(nèi)瓣,注意,筆上的白色顏料要多蘸一些,這樣染出的白色比較有厚重感。
7.用石青色分染葉子深色部分及蓮蓬,用白粉色點染花蕊頂端。用朱膘色分染蕊絲,用藤黃色加白色平涂蕊絲。
8.用細一些的筆蘸胭脂色復(fù)勾花瓣及紋理。勾紋理是一個比較難的點,勾畫出的線條既要流暢勁挺,又要虛實結(jié)合,十分考驗畫者的功力及耐心。
9.用石綠色加白粉色點染蓮蓬籽,注意,筆上蘸取的顏料要多一些。
10.用花青色點出莖上的小刺,點的時候,注意小刺的大小和位置。
11.用石綠色加白色平涂葉子的背面,涂的時候可用上分染的方法。
12.調(diào)整畫面,點染浮萍,落款蓋章,一幅清麗雅致的荷花圖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