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紅
[摘 要]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美學價值的文學體裁。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新增了不少現代詩歌,其中四年級下冊專門編排了現代詩歌單元。在教學現代詩歌時,教師要通過朗讀、想象、感悟、創(chuàng)作等途徑,引導學生走進詩歌、理解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而且獲得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現代詩歌;文本特質;朗讀;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0-0037-03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美學價值的文學體裁,源于上古時的勞動號子以及祭祀頌詞,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發(fā)展,因此詩歌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到建安風骨,再到唐詩、宋詞、元曲以及現代詩歌,經過了一個漫長而光輝的歷程。其中,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產生的詩歌形式,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
現代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內涵豐富,題材廣泛;意象鮮明;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等。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新增了不少的現代詩歌,其中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就專門編排了現代詩歌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然而,四年級的學生對詩歌的學習不是很感興趣,也不知道怎樣深入地學習詩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學習、欣賞詩歌,了解詩歌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呢?
一、朗讀叩開詩歌之門
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統(tǒng)稱為詩歌。朗讀是感受詩歌特點、體會詩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應貫穿整個詩歌教學活動過程。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說,朗誦“不但可提高文學的興趣,也有助于語言的基本功”。詩歌的音樂性和抒情性決定了詩歌教學應該注重朗讀,用朗讀叩開詩歌的大門。
(一)聽讀走進情境美
詩歌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朗讀就是將文字轉化成有聲的語言,通過聲音的高低、強弱,聲調的抑揚頓挫,氣流的輕重緩急來凸顯文字的美感。由于學生對現代詩歌的了解僅限于兒歌一類,因此在初讀課文時,可以先安排朗誦視頻欣賞或教師配樂范讀,用音樂與詩歌的和諧旋律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詩歌。
例如,冰心的組詩《繁星》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首篇課文,編者選取了《繁星》中簡潔又富有韻律感和畫面感的七一、一三一和一五九這三首,其中七一和一五九是贊美母愛的詩篇,一三一則是以排比、反問的句式表達對大海的愛和贊美。在導入課文后,我配樂朗讀了三首短詩,在音、詩、畫的渲染下,學生仿佛走進了月明的園中,徜徉于藤蘿的葉下,沉醉于母親的故事中。
(二)朗讀感受音樂美
詩歌往往富含節(jié)奏,韻律感強。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在教學《繁星》(一三一)時,我這樣引導學生朗讀。
師:朗讀詩歌,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三個句子都是反問句。
生2:都是以“哪一”開頭。
師:是的,同學們真會發(fā)現,再聽老師讀一讀。(用兒歌的節(jié)奏范讀)你們還發(fā)現了什么?
生:很有節(jié)奏感。
師:是的,(出示句子,韻腳字標為紅色)大家再讀讀這些字,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都有相同的韻母“ɑnɡ”。
師:這在詩歌中叫押韻。正因為押韻,詩歌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再讀讀感受詩歌的韻律。
在朗讀中,學生能敏銳地發(fā)現詩歌的韻腳,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他們就能夠更好地借助朗讀表達詩歌的韻律美,體會到詩歌獨特的音樂美。
(三)品讀感知語言美
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語言獨具特色。
首先,詩歌語言具有較強的抒情性。詩歌不同于其他的文學體裁,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較強的抒情性。其他文學體裁或表達感情含蓄,或只在文章的最后抒發(fā)情感;而詩歌則直抒胸臆,表達情感的句子在整首詩中常常多次出現,以抒發(fā)詩人強烈的感情。例如,著名女作家舒婷的愛國詩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多次出現“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一句,表達作者對祖國母親強烈的愛。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一文的“閱讀鏈接”板塊,編排了葉圣陶先生的現代詩歌《瀑布》,詩中葉老直接贊美瀑布:“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其次,詩歌常使用反復的表達手法。反復性語言也是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為了表達強烈的情感,詩人往往將一些抒情性強或突出主題的語言多次運用于詩歌中,這樣不僅能抒發(fā)感情,突出主題,而且能增強詩歌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美。例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反復呼喊著“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復地描繪著“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情景??梢?,反復的表達手法是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詩句的反復,構成了聲音和感情的回環(huán)往復,強化了節(jié)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其三,詩人善于借助含蓄的意象來表達思想情感。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單位,是意和象的復合體,是客體的景和主體的情的融合。艾青在《詩論》中對意象進行詩意的描繪:“翻飛在花叢,在草間,/在泥沙的淺黃的路上,/在靜寂而又炎熱的陽光中……/它是蝴蝶——/當它終于被捉住,/而拍動翅膀之后,/真實的形體與璀璨的顏色,/伏貼在雪白的紙上?!边@段話告訴我們:意象是詩人感覺到并寫入詩中的具體事物??梢姡庀笫窃姼璧耐庖?,也是詩歌的靈魂。
現代詩歌中,詩人通過敏銳的感受力感知世界,運用獨特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事物、對人生的獨特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的美,感受詩歌的獨特魅力。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在天晴了的時候》一詩,通過對小徑、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等意象的描繪,寫出了作者在雨后漫步小徑的獨特感受,勾畫了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圖。教學時,要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以感悟語言的美。
(四)誦讀感悟情感美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詩歌極富抒情性,或含蓄,或直接,但往往情感充沛,自然流露。在音樂里,在文學里,最感動人的是生動具體的情感。
在詩歌教學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不是把情感抽出來,而是通過誦讀去感知、體悟詩句所蘊含的情感。反復誦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語言美,而且有助于學生感悟詩歌的情感美和體會詩歌內涵,因為“詩歌的主題正是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不斷得到深化的”。因此,在教學詩歌時,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跟著音樂誦讀詩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而且能讓學生得到獨特審美的體驗。教師可通過配樂朗讀、表演誦讀、朗誦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獲得審美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二、想象走進詩歌世界
想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分化、重組等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動。杜甫詩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變換為蒼狗。”思考越周密,詩的內涵就越深刻;想象越豐富,詩的意境就越優(yōu)美。
詩歌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是美的化身。詩人往往借助許多美好的意象,表達內心獨特的思想和感情。詩歌往往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如果說意象是詩歌的血肉,那么想象就是讓血肉豐滿起來的營養(yǎng)素。在指導學生學習詩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這些簡單的意象進行補充、完善,使它們鮮活、靈動起來,從而走進詩歌的世界。
例如,《繁星》(七一)中的詩句:“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边@15個字就將作者兒時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描繪了出來。教學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將這15個字還原成生活畫面。請看教學實錄片段。
師:孩子們,閉上眼睛,聽:“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蹦惴路鹂吹搅耸裁矗?/p>
生1:我好像看到在一個明月高掛的晚上,在院子里,我正坐在媽媽的膝蓋上,聽媽媽講故事。
生2:我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紫藤樹投下的影子,我坐在媽媽的膝蓋上和媽媽一起唱童謠。
……
師:小時候,你們也曾和媽媽一起——
生1:看星星。
生2:散步。
……
通過配樂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對生活的回憶,這樣搭建了文本與生活的橋梁,使學生體會到詩人描繪的情境,體會詩歌情感。
三、感悟走近詩人心靈
葉嘉瑩教授說:“詩歌是帶著一種興,帶著強大的感發(fā)力量的,是能夠呼喚起你心靈深處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的,是生生不已的。”因此,在教學詩歌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徜徉于詩歌的意境中,通過移情產生情感的共鳴,走進詩人的心靈。
例如,教學《繁星》(七一)的過程中,教師這樣引導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
師:還記得,那個月夜,你因為發(fā)燒,滿臉通紅,母親——
生1:摸了摸我的額頭,很燙,她連忙……
生2: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滿以為媽媽會生氣地責備我?;氐郊遥瑡寢寘s在燈光下和我一起……
……
這樣的生活經歷,讓學生個個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積累感悟詩歌之美
誦讀積累也是學習詩歌的重要方法。古語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反復地朗讀、背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歌的意境,而且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情感的發(fā)展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詩歌的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誦讀、記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形成語感。
例如,在學習了冰心的《繁星》的三首短詩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冰心的《紙船》以及《繁星》中的其他詩篇,并組織學生交流。通過自主閱讀、交流體會,學生進一步感知詩歌的獨特語言,體會詩人的情感,積累詩歌的語言。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后面編排了《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要求學生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這是課堂學習的一種延伸,能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詩歌、朗讀詩歌,感悟詩歌的特點。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詩歌,合編小詩集;要求學生給小詩集取一個詩意的名字,編好目錄,給詩歌配上充滿童真童趣的插圖。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舉行詩歌朗誦會,讓學生置身于詩歌的世界中,徜徉于優(yōu)美的意境中,流連于獨特的意象中……這樣就讓學生在詩歌中走了一個完整的來回,使他們對詩歌有了獨特的體驗。
五、創(chuàng)作初探詩歌之靈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學詩到寫詩,將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對事物、人物的感情寫入詩歌中,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語言、節(jié)奏和意象等。
例如,在學習了《繁星》(七一)后,教師首先出示以下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這些事是永不磨滅的記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然后進行提示,可以寫給母親、老師或學校等。于是,學生動起筆來,寫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
繁星
這些事是永遠難忘的記憶:
寬闊的操場上,
明亮的教室里,
老師的教誨中。
作品雖稚嫩卻真摯,表達了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這既是一種內化,也是一種輸出,是詩歌學習的延伸。
總之,對現代詩歌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想象、感悟、創(chuàng)作等,讓學生體驗、內化詩歌的情感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等,使學生獲得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全面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喬新.“文本特質教學”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6):62-65.
[2] 朱光潛.談美書簡[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3] 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