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富姬
進入初中,學生的個性人格、自我意識、社會認知等進一步增強,初步具備了相對獨立的個體價值觀念、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行為準則。教師可以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強化國家法律法規(guī)學習,讓學生不斷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和課堂教學突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現(xiàn)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儲備,是非判斷能力也得到了增強,然而,他們處于身心發(fā)育轉型期,思想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好冒險,遇事沖動,思考問題不全面,容易突破規(guī)則。有些學生因缺少法律意識,加之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極端行為。
《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明確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目標,標志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頂層設計的基本形成。加大法治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普法宣傳與教育工作,成為學校進行法治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學校和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加強普法教育,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
當下,新課程理念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也對初中學生發(fā)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要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反映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上,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yǎng)。為此,教師要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指導和幫助學生參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活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突出法治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增強法治意識,增進理解。
加強初中學生的道德教育,開展普法宣傳,需要家庭、學校、社區(qū)及各部門的共同參與。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突出法治教育既能夠加深學生對公序良俗、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也能夠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用生活實例解釋課本知識,加強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好所學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
2.有助于學生增強法治觀念,預防犯罪。
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所占犯罪人群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青少年犯罪案例資料顯示,多數(shù)青少年違反法律源于法治觀念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期,加強法治教育,適時地教給學生必備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有助于學生增強法治觀念。
3.有助于學生規(guī)范自身行為,守好底線。
好的觀念帶動好的意識,好的意識影響好的行為習慣,好的行為習慣容易結出甜美的人生碩果。突出法治教育,讓學生在生動的課堂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社會現(xiàn)象、剖析利害關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法治思想,用法治精神規(guī)范日常行為,實現(xiàn)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合格公民和建設者轉化。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策略的優(yōu)化
1.用好課本及相關的教材資源。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內容,用形象貼切的案例啟發(fā)學生學習,讓他們體驗并認識到相關知識的重要意義,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知識,開啟認知覺悟,實現(xiàn)學法懂法,善于守法護法,維護法律的尊嚴。比如,圍繞教材中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分析與講解,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體驗模擬法庭等現(xiàn)場演繹,或者通過課堂案例分析當堂書寫讀后感,交流案例剖析中自我的思考,再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提升自身對事件的研判能力。
2.激發(fā)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教師要圍繞“增進學生的法律意識,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這一課程目標要求,加快教學方式或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比如,選用恰當?shù)臅r政新聞、熱點事件,結合生活中真人真事、身邊小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法治教育情境,并以豐富的教學技巧來吸引學生,讓法律相關條文化枯燥繁雜為生動有趣,讓學生增強法律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介紹公民基本義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結合“高鐵霸座”事件,設計“這屬于什么行為”“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行為”“這一行為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有哪些”“公民乘坐交通工具應該遵守什么法規(guī)”等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情境式問題的討論,在循序漸進的解析與歸納中,讓學生明白“道德”“法律”的特征,并懂得在履行義務中如何合理依法維權。
3.滲透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好的教育要善于從學生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入手,注重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法治行為規(guī)范有機結合,讓學生從預防著手,于點滴小事中做起,自覺規(guī)范自身行為。比如,在介紹公民的基本義務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民族風俗研究活動”的情境。情境一:你在參觀少數(shù)民族古村落時,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些民族禁忌。你會遵守他們的風俗習慣嗎?請解釋原因。情境二:參觀村落中一處相對保密的軍事基地,你作為軍事迷想偷拍照,可以嗎?情境三:你在游玩中認識了同齡人小軍,他原本和你一樣該讀八年級,但九月份開學后,他將到鄰省投奔親戚去打工。你該如何勸說他呢?通過這些情境與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將學習內容放置在“研學”生活背景中,激發(fā)學生圍繞符合自己年齡的認知進行表達。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法律法規(guī)知識,科學規(guī)范地解釋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問題,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以及所帶來的力量。
4.積極拓展法治教育途徑。
打破課堂教學的空間限制,旨在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在課堂教學之余,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法律法規(guī)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并感悟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作用。比如,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搜集法律知識和案例,制作普法宣傳標語,制訂學校或班級的激勵辦法與措施等。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生活與道德、生活與法治間相互印證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增強直面社會和生活的勇氣,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