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打開”情景交融 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的設(shè)計與實施

2022-06-29 14:24胡根林
中學語文 2022年16期
關(guān)鍵詞:自然

■ 胡根林

【任務(wù)群解讀】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自然情懷”,和同冊的第一、三兩個單元,同屬“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wù)群。課標中明確,該任務(wù)群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其主要的學習目標和內(nèi)容有:

1.精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shù)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寫作經(jīng)歷,發(fā)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gòu)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3.結(jié)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xù)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4.養(yǎng)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根據(jù)需要,可選用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jīng)驗。

其主要的學習方式為:

1.運用專題閱讀、比較閱讀等方式,設(shè)置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

2.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寫作,應以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寫作、交流為主。應結(jié)合作品的學習和寫作實踐,由學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學的文學知識結(jié)構(gòu)化。

課標還就如何實施該任務(wù)群提供了建議:教師應向?qū)W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做好問題設(shè)計,提供閱讀策略指導,適時組織經(jīng)驗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相機進行指導點撥,組織并平等參與問題討論;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并要求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包括反映黨領(lǐng)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shè)、改革偉大歷程的作品,關(guān)心當代文學生活;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組織、舉辦詩歌朗誦會、讀書報告會、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交流學生作品的機會或平臺,激發(fā)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為學生提供觀察記錄表、等級量表等自評互評的工具,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本單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個專門的散文單元,所選的都是散文名篇,內(nèi)容以寫景抒情為主,兼及敘事和議論。其中既有現(xiàn)當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郁達夫《故都的秋》是對故都“秋味”的吟唱,朱自清《荷塘月色》則描繪了月下荷塘朦朧幽靜之美,史鐵生《我與地壇》寫出了地壇對于自己的意義;蘇軾《赤壁賦》是夜游赤壁的吊古傷今,姚鼐《登泰山記》則是登臨東岳的暢想。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點是:景物描寫精彩,情與景完美融合;意蘊深厚,語言優(yōu)美。學習本單元,學生通過感受和品味作品的語言,分析和理解作者觀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現(xiàn)景物的藝術(shù)手法,把握其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特點,并進一步體會民族審美心理,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核心知識與關(guān)鍵技能】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我們確立的語文大概念或核心學習目標是情景交融。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情景交融”是寫景散文的一個基本特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將之作概念化的理解,變成文本閱讀與分析的套話。因此,立足于不同的課文,教師要善于“打開”情景交融,引導學生看到不同經(jīng)典名篇在景情關(guān)系上的不同處理,并進一步體會其背后的民族審美心理。

對于情和景的關(guān)系,學界說法很多,也頗為混亂,筆者建議化繁為簡,按“景”與“情”的先后關(guān)系,大致分出兩類。

一類,景在情先,觸景生情。作家看到景物,自然而然觸發(fā)了某種感情,將這樣的景物描寫出來,將這樣的情感抒發(fā)出來,并讓景物和情感之間建立某種聯(lián)系,就是一篇好的寫景抒情文字。本單元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為代表。起初內(nèi)心“頗不寧靜”,淡淡的哀愁彌漫字里行間。隨著作者獨行小路,領(lǐng)略了月下荷塘之景,哀愁依然還在,但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悅,感受到一絲得來不易的寧靜。這喜悅、這寧靜都是由荷塘之景自然生發(fā)的感受,待到環(huán)顧荷塘四周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這喜悅、這寧靜漸漸變淡,回到了現(xiàn)實。作者寫荷塘之景時并沒有直接抒情,但情自在景中。

一類,情在景先,借景抒情。作家生活中常常經(jīng)歷情感的變化,當他以情感為中心來選擇與之高度契合的景物進行描寫,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使“景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同樣也能寫出好的散文。本單元中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就是其例。北平之景物何其多,作者單單選擇那些衰颯落寞的景物,如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微涼的秋雨等冷色調(diào),頗具悲涼之感的景物,來表現(xiàn)對故都的思念與眷戀,皆因它們與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苦悶之情一致。史鐵生的《地壇》也是如此,“剝蝕”的琉璃,“淡褪”的朱紅,“坍玘”的高墻,以及“散落”的玉砌雕欄,都高度暗合了作者失落、悲傷甚至絕望的心境。

要“打開”情景交融,不止于要了解情與景的關(guān)系,還要把握作者與文本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同樣是現(xiàn)代散文,《故都的秋》秋景中滲透著“雅趣”與“物哀”之美,《荷塘月色》之景顯得靜謐、朦朧和夢幻,《我與地壇》的景物則在荒蕪寂靜中顯現(xiàn)出生機活力。它們各具特色、搖曳多姿,和作者經(jīng)歷、性格和審美趣味的不同有關(guān),也根植于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傾向的豐富多樣。同樣是古代散文,蘇軾《赤壁賦》“以江山風月作骨”,富有層次地寫出了赤壁所見、歷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姚鼐《登泰山記》則按照時間順序?qū)懙翘┥饺?,先寫登臨景象,后濃墨重彩寫日出景象,再寫沿途所見之自然和人文景觀。兩者根植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一樂水,一樂山,均為名篇,各異其趣。

當學生把這些經(jīng)典名篇置于歷史文化長河去探本溯源,對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的獨特性會有更深的理解,自然也就能更好理解不同文本所呈現(xiàn)的不同的“情景交融”的面貌和樣態(tài)。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①

1.聯(lián)系課程標準,明確所屬學習任務(wù)群,篩選學科“大概念”

(1)從課程標準角度看,本單元屬于必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wù)群中的第三個學習單元,目標定位為:精讀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能根據(jù)不同文學體裁不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從語言、構(gòu)思、形象、意蘊和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2)教材分析:①本單元人文主題為“自然情懷”,選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寫景抒情的名篇,或?qū)懢笆闱?,或借景明理,其背后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某種共同的民族審美心理,學習本單元不僅要培養(yǎng)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更要體會這一民族心理,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②關(guān)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手法;反復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③嘗試寫景抒情的散文寫作。

(3)學情分析:①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wù)群“青春激揚”和“生命的詩意”兩個單元,對統(tǒng)編教材編寫體例、單元任務(wù)等概念有所了解。②學生初中學習過寫景抒情的散文,對這一文體并不陌生。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術(shù)語、概念對文本做分析、談感悟。③學生對于文人寫景抒情散文理解不深入;對情景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對自然生命的民族審美心理理解不夠;對文學短評和寫景抒情散文的寫作還需進一步實踐,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4)單元大概念:①學習人文主題——徜徉自然,潤澤心靈,體會民族審美心理(對應教材分析①);②語文學科大概念:感受景物之美,品味情感之真,體悟情景交融之境(對應教材分析②);③寫一篇寫景散文,體現(xiàn)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對應教材分析③)。

2.圍繞大概念,提取學習元素,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1)感受文人筆下的美景,關(guān)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激發(fā)對自然的珍愛之心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進一步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2)分析和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的角度和表現(xiàn)景物的藝術(shù)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體會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特點,增強思維和審美認知能力。

(3)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提高語言的感知能力。

(4)借鑒本單元文章的寫法,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3.預估學習結(jié)果,確定表現(xiàn)性評價任務(wù)

總?cè)蝿?wù):無論是主動探尋還是無意邂逅,注定了人類生命與自然的相逢,這份自然情懷釀出百般滋味,從古綿延至今。金秋未遠,冬至未至,我校文學社《潮生》公眾號準備推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的文學展示活動,向全體同學征集作品,包括音畫朗誦視頻、文學短評和散文創(chuàng)作等作品形式。期待你的作品帶領(lǐng)大家徜徉自然,潤澤心靈。

子任務(wù)1:尋找一幅最美的風景,感受寫景之美。從景物描寫角度闡釋你認為“最美”的理由,爭取能引發(fā)同學們的共鳴。(回應單元目標(1)(2))

子任務(wù)2:賞析一段最有情味的文字,品味情味之真。從“我”與物、情與景、主體與客體的關(guān)系角度,撰寫一篇文學短評。(回應單元目標(1)(2))

子任務(wù)3:朗誦一個最喜歡的段落,品賞散文語言之韻。挑選合適的音樂和場景,制作音話視頻。(回應單元目標(3))

子任務(wù)4: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學習表達之妙。班級評比推薦給文學社活動籌備組。(回應單元目標(4))

4.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景,設(shè)計學習活動

(1)單元引讀課:遇見自然,徜徉自然,了解學習任務(wù)(1課時)

①創(chuàng)設(shè)單元學習任務(wù)情境

生命是一場大的遇見。蘇軾遇見赤壁江月,姚鼐遇見泰山風雪,郁達夫遇見故都的秋,朱自清遇見荷塘月色,史鐵生遇見北京地壇……無論是主動探尋還是偶遇邂逅,自然已深深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這份“自然情懷”釀出百般滋味,從古綿延至今。

金秋未遠,冬至未至,我校文學社《潮生》公眾號準備推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的文學展示活動,現(xiàn)向全體同學征集作品,包括音畫朗誦視頻、文學短評和散文創(chuàng)作等作品形式。期待你的作品能帶領(lǐng)大家徜徉自然,潤澤心靈。

②學習活動設(shè)計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珍惜初讀感受,整體感知單元內(nèi)容。

步驟1:閱讀本單元的五篇寫景抒情的散文,隨文批注,記下你初步的閱讀感受或困惑。

步驟2:課堂分組交流:朗讀你最喜歡的句段,說說喜歡的理由;說出你的困惑,向同伴尋求幫助。

步驟3:理解單元導語中“自然”的內(nèi)涵。

閱讀單元導語第一段,可以看出該單元的關(guān)鍵詞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請找出五篇散文中的“自然”有哪些?

幾篇文章的描寫對象與人們通常理解的大自然的概念并不完全吻合,它是廣義上的自然。有江南、北國這樣抽象的地理概念,也有老樹、秋蟬等尋常而具體的景物;既包括泰山風雪、赤壁江月等純粹的自然風光,也包括地壇的高墻、清華園的荷塘這種都市景觀。它們都是作者與外部世界展開對話的對象,也是其傳情達意的符號。

該單元的的“自然”是存在于認知活動和審美活動中的、與人的生命主體相對應的客體世界?!叭伺c自然的關(guān)系”即是人的生命主體與客體世界的相互關(guān)系。

“我”與物、主體與客體形成一種“觀照—反映”關(guān)系,在主體對客體的觀照過程中,雙方互相作用:

或者心情大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現(xiàn)為以情馭景,借景抒情。如《故都的秋》。

或者外界景物大于我的心情,情緒隨著景色變遷。表現(xiàn)為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隨境遷。如《荷塘月色》《我與地壇》。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我”與物、人與情境、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在相互作用、相互激發(fā)中,二者的色調(diào)和價值往往能得到升華。如《赤壁賦》。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了解有關(guān)“散文”文體的核心知識和賞析散文的必備能力。

步驟1:結(jié)合單元導語和學習提示,用好《語文知識手冊》和補充資料(1),梳理出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的重要概念。

步驟2:請以你學過的一篇課文為例,提出寫景抒情散文的閱讀建議。

識“文眼”(揭示全篇旨趣,有畫龍點睛妙用)、抓“線索”(文章的思路脈絡(luò))、重“手法”(如渲染、鋪墊、象征、伏筆、照應、懸念等技巧)、品“語言”、悟“情感”……

教師小結(jié):聯(lián)系單元學習內(nèi)容,進一步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2)單元重點突破課 1(2課時)

《故都的秋》精讀課教學活動設(shè)計

情境創(chuàng)設(shè):人們總會帶著某種感情欣賞景物,以情觀景,景物就會著上人的感情色彩。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就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苯裉?,我們隨郁達夫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去品嘗他筆下故都特有的秋味。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整體感知尋“文眼”,鑒賞畫面品“秋味”。

步驟1:通讀全文,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呈現(xiàn)出什么特點?

“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薄难郏?/p>

步驟2:為了體現(xiàn)故都秋的特點,作者選取了哪幾幅秋景圖?為什么不寫香山紅葉?為什么不詳細描繪陶然亭西山等風景名勝?

步驟3:請在文中任選一幅圖畫,為畫面命名,并從景物選取、形聲色態(tài)、畫面組合、氛圍意境等角度進行賞析,寫一段賞析文字。

步驟4:小組分享。組員共同形成評價量表,并形成評價或修改意見,作者進一步修改。

評價角度提示:能多角度賞析;能舉例分析;能正確使用術(shù)語,語言準確生動;條例清晰,總分結(jié)合等。

步驟5:推薦發(fā)表。小組評議,推選一篇最佳,寫出推薦理由。被推薦者將賞析連同推薦文字一并發(fā)到征稿微信群,可配圖1-4張。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知人論世探情由。

步驟1:作者為什么不用明快的筆調(diào)來頌秋呢?(“悲涼”的由來)聯(lián)系背景:國家內(nèi)憂外患,自己背井離鄉(xiāng),國仇家難使他內(nèi)心充滿憂思、苦悶和孤獨。補充:郁達夫自幼經(jīng)歷坎坷,抑郁善感。文學創(chuàng)作上,提倡“靜的文學”。

步驟2:探究:體會民族審美心理。作者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有什么道理?回顧你所讀過的寫秋的詩文,談?wù)勀愕目捶ā?/p>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wù):總結(jié)方法明路徑。

步驟1:學習了本文,你學到了哪些賞析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歸納:(1)梳理作者所選之景與刻畫這些景物的方式,發(fā)現(xiàn)作者對自然景物的取舍、強調(diào)與忽略等處理方式,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2)知人論世,結(jié)合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精神性格、審美取向等,體會情的由來。

步驟2:郁達夫筆下的“秋味”,是其“秋心”的映射。以“我”觀物,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我”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那么,情景的交融還有其他的表現(xiàn)方式嗎?

(3)群文閱讀課 1(2課時)

組合篇目:《我與地壇》《荷塘月色》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閱讀《我與地壇》(節(jié)選),梳理作者所選之景與刻畫這些景物的方式,關(guān)注作者對自然景物的取舍、強調(diào)與不同時期景物特點的變化。體會“物”與“我”的相互作用。

步驟1:圈畫、梳理文中所寫的景物,歸納作者在不同時期關(guān)注的景物的特點,填入表格。

步驟2:比較不同時期景物特點的變化,把握作者認識變化的軌跡,填寫表格。領(lǐng)會地壇對作者的精神成長和生命啟迪的意義。

小結(jié):梳理三次景物描寫中作者所選擇的景物及其特征,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與地壇相伴十五年間的變化。感受到“物”對于“我”、自然客體對生命主體的慰藉啟發(fā)。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隨境遷,“我”與物、情與景同樣交融一體。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遷移運用,將梳理景與情的關(guān)系的閱讀策略運用到《荷塘月色》的閱讀中,具體深入地體會自然對于人的意義。

步驟1:識“文眼”、抓“線索”。

步驟2:圈畫“家——小路——荷塘——家”中的不同景象,梳理、歸納其特點,把握作者情緒、情感變化的軌跡。完成表格。

步驟3:分析《我與地壇》《荷塘月色》兩篇文章中的物我關(guān)系、情景關(guān)系的異同。

步驟4:思考“家”和“荷塘”這兩個核心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散文主旨。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家”與“荷塘”。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wù):含英咀華,品賞散文語言之韻味

步驟1:三篇現(xiàn)當代文人寫景散文的語言各有特色,請從修辭、用詞、句式、語言風格等力面細加品味,并精選最能體現(xiàn)該文語言特色的段落,寫一則語段鑒賞。

提示:三篇文章的語言都有精妙生動的特色,情真意切。但呈現(xiàn)出的作家的語言風格又有不同:朱自清的語言清麗婉轉(zhuǎn),他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應“新而不失自然”,善于用平白如話、曉暢流利的語言描繪情狀表達心情。從比喻句、擬人句、疊詞句以及用得十分精當?shù)膭釉~可以體會到。郁達夫的語言深沉多思,有感傷色彩,側(cè)重于從主觀角度賞秋味、品秋色,借細節(jié)描寫和聯(lián)想表達故都的秋的姿態(tài),有濃厚的文人的審美情趣。史鐵生的語言寓深遠于樸素,寄激情于從容,融客觀性、抒情性和思辨性為一爐,多運用雙聲疊韻詞和口語化表達,增強節(jié)奏感和親切感,運用大量意象進行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樸素而富含哲理性的語言更加形象。

步驟2:誦讀展示:美文需要美讀,需要朗讀者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請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組的伙伴聽,請大家給出改進意見。小組合作,錄制朗誦,配以音畫,編輯視頻,再加上一段導聽說明,將作品發(fā)布活動作品征集微信群,請同學投票評比。

(4)單元重點突破課 2(2課時)

《赤壁賦》精讀課教學活動設(shè)計

情境創(chuàng)設(shè):李白遇見黃河,狂放之氣噴薄而出;陳子昂遇見幽州臺,發(fā)千古之嘆;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之一,被貶黃州的蘇子遇見了赤壁江月,生命的情境從此迥然不同……

任務(wù)與要求:核心問題:蘇子的哲理之思是否能夠化解心中之悲?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分析蘇子之悲從何而來?

步驟1:觀文本

蘇子歌:“望美人兮天一方”

溯歷史:一世之雄,而今安在?

觀當下:長江無窮而吾生須臾,物我對峙。

步驟2:探經(jīng)歷

“烏臺詩案”,含冤被貶,前途渺渺

步驟3:析根源

思想根源:儒家思想,濟世情懷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探究蘇子的哲理之思

步驟1:朗讀第四段,思考蘇子所悟之理是什么?

小組合作:借助表格或思維導圖,分析本段中景、情、理是如何相互作用,促成了蘇子情感變化的?

示例:

步驟2:名家點評:“以吹蕭和歌聲中引入,則文境奇。其論曹公之詩,曹公之事,低回流連,兩迭而出,則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較論我生微細,蜉蝣短景,對境易哀,則文勢奇。迨至以水、月為喻,發(fā)出正論,則《南華》、《楞嚴》之妙理,可以包絡(luò)天地,伭同造化,尤非文人夢想所能到也。”

——明·林云銘《古文析義》

小結(jié):景情理交融 儒釋道相濟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wù):蘇子的哲理之思能否化解心中之悲?

步驟1:賦家常用虛設(shè)主客,通過“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闡述觀點。

填空:

本文的主客實為一人,前者是 的蘇子,后者是 的蘇子。主客對話實際上是蘇子的心靈獨白,是蘇子在努力說服另一個自己。

步驟2:結(jié)尾處寫“客喜而笑”,有人認為這表示蘇子所悟之理化解了心中之悲,也有人不認同這種看法。

在赤壁月夜,你化身蘇子舟中之客,承載著蘇子的苦悶與悲愁,蘇子從赤壁水月中所悟之理能夠化解你心中之悲嗎?請談?wù)勀愕恼J識。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文學短評,就“所悟之理是否能夠化解心中之悲”談?wù)勀愕挠^點。觀點要有理由支撐,理由要有文本依據(jù)。

推薦閱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林語堂《蘇東坡傳》。

(5)群文閱讀課 2(2課時)

古代寫景、游記散文群文閱讀

組合篇目:《赤壁賦》《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2課時)

古代有很多寫景、記游名篇,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或紀實,或想象,并由此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認識。《赤壁賦》以“賦”記錄了赤壁之游,文中景、情、理交融,純粹寫景文字較少?!兜翘┥接洝芬浴坝洝钡男问?,敘說了登泰山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文字極為精簡,卻充分表現(xiàn)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補入一篇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被貶為黃州刺史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描繪竹樓的特點和作者寓居竹樓所領(lǐng)略到的獨特風光和雅趣,集中表現(xiàn)了作者遭貶后悵惘落寞、茫然無奈而又不甘沉淪、剛正不阿的復雜感情。旨趣上關(guān)聯(lián)《赤壁賦》,形式上關(guān)聯(lián)“記”體散文,加深對“記”這種文體的理解。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讀懂文意,積累文言字詞;品讀課文,賞析山水風物之美。

步驟1:通讀《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懂文意,積累文言字詞句及文學文化常識。

步驟2:找出《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兩篇文章中集中寫景的文字,概括景物特點及寫景特色,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基于不同學習目的,進行群文比較閱讀

步驟1:對比《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處理景與情(理)的異同,了解“記”體散文的特征。

步驟2:《赤壁賦》《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同為貶謫黃州之作,兩篇文章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

(6)寫作與交流

情境創(chuàng)設(shè)

蘇軾從赤壁清風明月中尋得一份釋懷,史鐵生從地壇公園悟出生命真諦,朱自清從荷塘月色暫享精神的寧靜。自然風物給作者帶來心靈的慰藉。你曾經(jīng)在哪一種狀態(tài)下,有過讓你感到驚喜或悲傷或思索的“遇見”?

任務(wù)與要求

以審美的眼光關(guān)照自然,尋找與自我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風景,獲得人生慰藉與人生啟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感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wù):盤點學習收獲,借鑒寫作方法

步驟1:盤點(回顧)五篇寫景抒情散文中“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步驟2:借鑒寫法,評價前置。

小組合作形成寫景抒情散文的評價量表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wù):感悟自然,表達自我

步驟1:尋覓我的風景: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有沒有一片風景深入心靈,留下印痕。

步驟2:調(diào)動豐富的感受。確定自己的選材,選定相關(guān)景物后,思考用什么手法能更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景物的風采。

借鑒課文,積累寫作技法

角度:形、聲、色、味、觸……多層次、多視角

手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動靜、虛實等表現(xiàn)手法;細節(jié)描寫

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有韻味

步驟3:滲透獨特的情思

如何達到情與景的交融?閱讀寫作指導,借鑒課文。

觸景生情

因情設(shè)景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wù):片段寫作并分享

①寫一個情景交融的片段

②小組交流,對照評價量表互相品評,提出修改建議。

③修改片段,完成全文。

④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課后作業(yè):評選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向校文學社專刊《潮生》(散文專輯)投稿。還可以配以插圖或照片,作為對高中生活的一份紀念。

(7)單元梳理課(1課時)

學習活動一:分享文學閱讀經(jīng)驗

情境與任務(wù):本單元我們圍繞“自然情懷”這一話題,閱讀了五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并創(chuàng)作了一篇散文,表達自我的自然感悟。請簡要回顧一下單元學習任務(wù)的完成情況,

寫一段總結(jié)的話,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本單元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

步驟1:對照單元學習任務(wù)單,自我評估自己的完成情況,獨立完成單元學習總結(jié)的寫作。

步驟2:學生分組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

步驟3:修改自己的學習小結(jié)。

學習活動二:單元知識整理與反思

情境與任務(wù):請根據(jù)你本單元學習的體驗和收獲,制作散文閱讀板塊的語文能力手冊。

步驟1:自由交流你認為散文閱讀能力手冊應該有哪些內(nèi)容組成?

步驟2:設(shè)計自己的散文閱讀能力手冊的內(nèi)容,并在組內(nèi)交流、修改。

步驟3:完成散文閱讀能力手冊的制作。

附教學資源

1.錢理群《關(guān)于朱自清的“不平靜”》、《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2.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故都的秋〉:悲涼美、雅趣和俗趣》

3.吳周文《談〈荷塘月色〉》

4.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5.梁平《兩種生命形態(tài)的對比與選擇——郁達夫〈故都的秋〉主題新探》

6.張勇《〈故都的秋〉的物哀之美》

7.吳小如《讀蘇軾〈赤壁賦〉》

8.郭春林《生死之思——史鐵生及其〈我與地壇〉的意義》

[設(shè)計者:陳思源,上海市北蔡高級中學;張昕,上海市建平中學 ]

【重點突破·《赤壁賦》第二課時教學現(xiàn)場】教學目標

1.感受和欣賞情、景、理完美融合的藝術(shù)特色;

2.探究作者復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其以道濟儒的生命哲學。

教學過程

導入

生命就是一場大的遇見。郁達夫遇見故都的秋,朱自清遇見荷塘月色,史鐵生遇見北京地壇。而宋代的蘇軾在他人生當中最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黃州之時,他遇見的是赤壁山水,人生的情境從此迥然不同。我們預習時注意到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他感情是有變化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一下蘇子赤壁水月所引發(fā)的哲理之思是否真的能夠解開自己的心中之悲?

活動一:知人論世,追尋作者悲從何來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蘇子心中之悲,悲從何來?老師給出探究的支架,首先可以觀文本,從文本中去找;然后可以看經(jīng)歷,從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中去尋;我們還可以去思考一下蘇子之悲產(chǎn)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誦讀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同時也感受一下“賦”的韻散結(jié)合之美。

生(齊讀)

師:蘇子的情感從喜到悲的轉(zhuǎn)折點在哪?

生1:洞簫。客吹洞簫聲音顯得非常凄切。

師:客吹洞簫是和蘇子之歌的,蘇子歌中有沒有透露出他悲的原因?

生2:望美人兮天一方。

師:“美人”在這里是有象征意義的。屈原就曾經(jīng)用香草美人來來象征高潔的品格和美好的理想,而蘇子在這里指他的美好的理想。他的政治理想離他近嗎?實現(xiàn)了嗎?沒有。蘇子當時仕途上處于什么狀態(tài)?

生3:被貶黃州。

(教師呈現(xiàn)“烏臺詩案”的資料)

師:“烏臺詩案”之后蘇子含冤被貶,差點丟了性命,前途渺渺,渺渺,很曠遠的樣子。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功業(yè)未成,于是悲從中來。為什么到了赤壁,作者悲從中來呢?請看文章的第三段。

生4:蘇軾聯(lián)想到了曹操。曹操,一世之雄也,當年“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那是銳不可擋!但一世梟雄“而今安在哉”,人生無常。

師:是的。梟雄如曹操,都被“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蘇子與客只能漁樵于江渚之上,這又引發(fā)他怎樣的悲?

生(齊):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生(齊):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師:想到自己當下在天地間就像蜉蝣一樣,哀吾生而羨長江。為什么?

生(齊):人生苦短,人生短暫。

師:大家想一想,蘇子感慨功業(yè)未成,人生短促,他為什么就感到悲呢?這背后有沒有一種思想的根源?

生5: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入世,積極入世,能夠建功立業(yè)……這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

師:所以中國有這樣一句話叫作“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論是當年被放逐的屈子(屈原)在汨羅江畔行吟,還是這里被貶官的蘇軾在赤壁月夜下泛舟,他們都沒有放下這份濟世情懷,所以他心中之悲苦真的濃得化不開!

活動二 小組合作,探究作者的哲理之思

師:那么既然悲苦如此深重,為什么后面蘇軾和客又喜而笑了呢?他從赤壁的水月引發(fā)了怎樣的哲理之思?大家誦讀文章的第四段,思考一下蘇子所悟之理是什么,然后展開小組合作,通過表格或者是關(guān)系圖來分析這一段情和景是怎樣互相作用,促成了蘇子這種情感變化的。

(學生齊讀,分組探究,然后分享交流)

組1:我們組從第4段當中找到了幾個景,分別是江水,它的特點是循環(huán)往復,還有明月,它陰晴圓缺,然后是江上清風。蘇子看到這些了以后,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必為人生短暫,功業(yè)無成而悲傷,也不必強求身外之物。因為蘇子在二三段中悲的是自己的功業(yè)無成、人生短暫,所以我們組認為他悟出這個理就可以幫助自己走出人生困境,變?yōu)闀邕_和樂觀。

師:掌聲鼓勵一下,請坐。這組同學用表格的形式把情和景梳理得非常清楚,由景入手,然后悟出了理,在理的參與下感情發(fā)生了變化,思路非常清楚!

組2:首先我們關(guān)注的景物是水與月,水的循環(huán)往復,月的陰晴圓缺,這引發(fā)了蘇軾的思考。他認為,事物的恒久與否其實在于人們看事物的眼光如何,而不在于事物本身。人生也是如此,功名利祿的取得與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堅持自己操守就可以了。我們是從“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這一段得出的結(jié)論。

師:功名利祿不重要,那人生的價值在哪呢?在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中感受人生的幸福。他整個人其實已經(jīng)得到了一種思想上的升華,這是我認為蘇軾最偉大的地方!

我們這組這樣梳理:先開始寫景,然后由景悟理,然后由理轉(zhuǎn)變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分析得怎么樣?

(生鼓掌):好!

師:這一組為我們梳理了三層理,層層遞進。在理的化解之下,感情升華,轉(zhuǎn)為豁達,喜而笑的感情水到渠成。非常棒!

組3:我們組找到的景是風月和江水,它們的特點是無窮無盡、循環(huán)往復。蘇軾觸景生情,寄情于山水,達到了自我解脫,超然無礙,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然后由情又想到了理,由江水他發(fā)現(xiàn)“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由清風明月覺得“物各有主”,無法得到的就不必強求。由此,他從之前的悲之中說服了自己。

師(追問):他是怎么說服自己的?比如江水的“逝者如斯未嘗往”怎么就可以讓他由悲轉(zhuǎn)喜?

組3補充:因為他覺得事情和事物的得到與否不取決于自己。

師:“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什么意思?……你看水不停流淌,但是未嘗往;月陰晴圓缺,但是不曾增減,對嗎?他想說明的是什么?

組3補充:萬物是永恒的,“我”也是永恒的,“我”和物都是永恒的。因此就沒有什么可羨慕的,也不用哀吾生了。

師:好,這樣順理成章了!

組4:我們組首先描述了江水和明月這兩種景物的特點,然后得出來這個結(jié)論就是“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边@分別就是一個悲觀的態(tài)度跟一個樂觀的態(tài)度。如果你是站在變的角度上來看,那你會得出一個悲觀的結(jié)論,天地的你一切都是一瞬間就沒的,你的生命你的功業(yè)全部都是這樣。但如果你站在一個不變的角度上來看的話,這就是一個很樂觀的態(tài)度,物與我皆無盡也,我自己的生命、我的一切都是無盡的。這種觀點,就會使他的心情變樂觀豁達起來。

師:當我們把視角放的更廣闊一點,放在整個的歷史長河生命長河當中去,你會感覺到物與我皆永恒,這樣一來人就豁達了,感情就愉悅了。

組4:蘇軾進一步得出結(jié)論:“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边@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是你的,該是你的東西你自然會擁有它,不該是你一點都不要去拿它,你再怎么爭取也得不到……(掌聲)你做的一切都變得既是有意義的也都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一個道家的思想,不要去急著去追求功名利祿。

師:確實,當儒家的功業(yè)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時候,蘇子把自己的眼光由廟堂轉(zhuǎn)向了江湖,轉(zhuǎn)向了自然,在大自然的無盡寶藏中去尋覓精神的安頓之所。

活動三 結(jié)合賦體特征,追問作者的哲理之思能否化解心中之悲

師:同學們知道賦這種文體,除了“鋪采摛文,體物寫志”這個特點之外,它還往往通過“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闡述觀點。在這篇文章中,蘇子與客其實是一個人,“主”“客”分別代表了怎么樣的蘇子?

生:樂觀的蘇子、豁達的蘇子、曠達的蘇子;而客代表的是消極的、悲觀的、苦悶的蘇子。

師:所以蘇子與客的對話其實是他自己的心靈獨白,是積極的蘇子在努力的去說服一個消極的蘇子。他成功說服了嗎? 回到今天的核心問題:蘇子從赤壁水月中所引發(fā)的哲理之思,真的能夠化解他心中之悲嗎?結(jié)尾客喜而笑,有人認為這表示蘇子的哲理之思化解了心中之悲,而有人認為化解不了,你怎么看?

首先亮出你的觀點,你的觀點要有理由支撐,一條兩條三條理由,盡可能多想;還有你的理由要有文本依據(jù),你從哪知道的?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然后我們展開辯論。

(組內(nèi)討論,然后分組表達看法。)

組1:我們小組覺得是可以化解心中之悲的,因為蘇軾兼有儒、道和佛的思想,儒家講究積極入世,道家和佛家追求精神上的解脫,赤壁之水月讓蘇軾想通了,覺得自己其實是不用羨慕長江的無窮,認為“物與我皆無盡也”,人本身就是永恒,何必在乎眼前的得失呢。所以我們認為他從赤壁水月中所悟之理可以化解自己的心中之悲,謝謝!

師:這組同學觀點非常明確,可以化解。他的理由主要是蘇軾的思想是多元的,他既有儒的積極入世,又有佛和道的超然物外,相濟之下能夠讓他變得達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能夠化解。

組2:我們組認為不能。他思考之后確實變樂觀了,但并沒有完全的化解。這從《記承天寺夜游》這篇寫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散文中可以看出?!冻啾谫x》寫于元豐五年,此篇寫于它之后,這篇散文表達出的情感總體是曠達樂觀的,但似乎又有點悲涼。還有,晚年的時候,皇帝把他召回京城,他其實也去了,因此他總體思想傾向還是入世的。在某個時間點上的豁達不代表他真正說服了自己,他內(nèi)心對于自己人生的困頓還是有一些不甘的。

師:這組同學觀點比較辯證,還聯(lián)系了他的經(jīng)歷和他前后的詩文對比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種思路非常好,掌聲鼓勵一下!

組3:我們也認為其實蘇軾的悲苦沒有完全化解,理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了很多詩文,比如《記承天寺夜游》的最后“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閑人是一個自嘲自解的態(tài)度;《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把自己跟周瑜比,通過周瑜的少年得志來凸顯自己的華發(fā)早生,最后“人生如夢”的哀嘆余音不絕;《水調(diào)歌頭》里,蘇軾內(nèi)心徘徊在人間與天上,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tài),而這個矛盾心理在《赤壁賦》里面也是有的,也是內(nèi)心斗爭的狀態(tài)。這種內(nèi)心的斗爭說明他并沒有真的化解掉。

師:這一組引的作品更多,蘇軾作品中這種積極與消極的、曠達與苦悶的糾結(jié)頗為明顯,所以化解只是暫時的,而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生1補充:最后“洗盞更酌”,“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其實是借酒消愁的一種態(tài)度。

師:文中說是喜而笑,你感覺到的是他借酒澆愁。第二天當蘇子與客在舟中醒來,也許他依然還要面對猙獰的現(xiàn)實。但是至少獲得了一夜的安寧。也就是說蘇子在遭遇人生的困頓的時候,他是在努力的把這種困頓排解出去,把它過成一種詩意的棲居。當面對人生困頓的時候,在自然中另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以后也許不會遇到蘇子這樣大的挫折,但人生總有困頓,總會有失意。在困頓和失意的時候,我們要像蘇子一樣保持著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的詩意。

作業(yè):寫一篇文學短評,就蘇軾“所悟之理能否解開其心中之悲”談?wù)勀愕目捶āR螅阂杏^點,觀點要有理由支撐,理由要有文本依據(jù)。

課到這里,謝謝大家!

[執(zhí)教者:陳思源,上海市北蔡高級中學 ;張昕,上海市建平中學]

【專家視點】

高中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基于學習任務(wù)群的單元教學,是以“學習任務(wù)”來整合單元教學,突破單篇課文教學的藩籬,強調(diào)單元內(nèi)各組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各組中每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通過整合后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完成單元核心學習任務(wù),達成總體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這意味著統(tǒng)整是其核心的課改理念之一。

一線教學在如何做到統(tǒng)整方面有很多積極的探索。陳思源和張昕兩位老師,在本單元的設(shè)計與實施中,也貫穿了她們對統(tǒng)整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帶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性和開拓性:統(tǒng)整不是抽取各種具體性的概括,統(tǒng)整也不是知識或能力的簡單綜合,統(tǒng)整是另一種層面豐富性的“打開”。在我看來,她們的“打開”至少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第一,“打開”了課文。在以往觀念中,課文向來是供學生學習的自足的個體,無論它是作為定篇、樣本、例子,還是用件、引子,單單課文自身就可實現(xiàn)其教學功能。但在陳老師和張老師的設(shè)計和教學實錄看,她們?yōu)槊科n文建立了足夠多足夠廣的聯(lián)系:既有單元內(nèi)與其他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也有單元外與其他文章的聯(lián)系;既有與作者經(jīng)歷、風格、審美情趣的聯(lián)系,又有與作者其他作品寫作史的聯(lián)系。有“烏臺詩案”等蘇軾人生起落關(guān)鍵事件的豐富細節(jié)和心靈剖析,蘇軾也就不是一個平面的抽象的文人;有《記承天寺夜游》《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作品序列為背景,《赤壁賦》也就不是一個孤立的呆板的作品。這樣一來,課文本身就不是一個封閉的自足的個體了,而是在關(guān)系中被學生理解和重新建構(gòu)起來的文本。站在這個角度看,語文課上所謂的閱讀理解和鑒賞,其實就是我們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作品的多向度聯(lián)系。聯(lián)系越適切越深刻,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越深入,鑒賞也越到位。

第二,“打開”了知識。有的課文本身就是知識,有的課文承載了知識。“打開”了課文,一定程度上打開了課文的具體性和豐富性,其實也就“打開”了知識本身。比如,本單元學生的核心知識和關(guān)鍵能力“情景交融”,學生在感受和觸摸《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中體會現(xiàn)當代作家不同的“情景交融”方式,有的是景在情先,觸景生情,有的則情在景先,借景抒情,至于體現(xiàn)于景物的選擇、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和語言風格中的“情景交融”的獨特性更是鮮明無比。這樣,學生對于“情景交融”這個知識,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術(shù)語,而變成依托于各種具體性和豐富性的活化的知識。陳老師和張老師以《故都的秋》為精讀篇目,以《荷塘月色》《地壇》為群文閱讀篇目,以《赤壁賦》為精讀篇目,以《登泰山記》和課外引入的《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為群文閱讀篇目,實現(xiàn)了從知識學習的定向到比較,再到遷移的較為完整的建構(gòu)過程,無非是為核心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背景、條件和氛圍。

第三,“打開”了課堂。陳老師和張老師在本單元的學習任務(wù)設(shè)計時,有意改變學生“做題”為“做事”,圍繞“遇見·自然”主題展示這個總?cè)蝿?wù),設(shè)計了以下四個子任務(wù):

子任務(wù)1:尋找一幅最美的風景,感受寫景之美。從景物描寫角度闡釋你認為“最美”的理由,爭取能引發(fā)同學們的共鳴。

子任務(wù)2:賞析一段最有情味的文字,品味情味之真。從“我”與物、情與景、主體與客體的關(guān)系角度,撰寫一篇文學短評。

子任務(wù)3:朗誦一個最喜歡的段落,品賞散文語言之韻。挑選合適的音樂和場景,制作音話視頻。

子任務(wù)4: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學習表達之妙。班級評比推薦給文學社活動籌備組。

這些任務(wù)既具有綜合性,也具有生活性和實踐性。所謂“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兩位老師通過對學習任務(wù)的精心設(shè)計,很自然地把語文學習從教室延伸到了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使之成為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四,“打開”了學生。當學生帶著問題在一定情境下去“做事”,做我們經(jīng)常說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他們的思維、情感,甚至精神世界也就逐漸被“打開”了。很難得的是,在陳老師和張老師的【重點突破·教學現(xiàn)場】,我們看到,學生“真的”在討論問題,在小組合作,“真的”在思考,在表達。這種“真”,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真”問題:蘇軾在《赤壁賦》中,“所悟之理能否解開其心中之悲”?這是一個立足于文本,又超脫于文本的“真問題”,它有足夠的探討空間,可以在學生已讀的蘇軾作品序列中去追索,也可以放在蘇軾人生經(jīng)歷背景下去思考。

與前三者相比,“打開”學生顯然最難。“打開”學生要立足于學生真實的、深度的、解決問題的學習。這提示我們,課改理念再怎么變,無論是“雙基”,還是“三維”,還是今天談的“核心素養(yǎng)”,離開教師對真問題的設(shè)計,離開學生對認知沖突的有效解決,要提高語文課堂質(zhì)量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①本設(shè)計的模板由王從華、胡根林兩位教授商議后確定,在此深表謝意。

猜你喜歡
自然
吟唱自然的歌者——米勒
日本導演河瀨直美電影創(chuàng)作特征淺析
對自然萬物的悲憫情懷
從環(huán)境批評視角解讀狄金森詩歌中的自然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自然》關(guān)注中國科技雄心
宣武区| 阿城市| 湖北省| 巨野县| 恭城| 灵宝市| 社会| 德安县| 淳化县| 泽州县| 金湖县| 新昌县| 习水县| 柳林县| 衡水市| 宁武县| 长治市| 朝阳区| 克拉玛依市| 德安县| 黄大仙区| 通州区| 息烽县| 福安市| 库伦旗| 石泉县| 诸城市| 呼玛县| 苍梧县| 包头市| 张家界市| 巴林左旗| 越西县| 霍林郭勒市| 阿拉尔市| 嘉鱼县| 秦安县| 宁陕县| 子洲县| 神木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