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舊時京城,黃昏時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頂上的魚鱗瓦鋪展連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鋪天邊,是只有北京見得到的風(fēng)景。各家開始做晚飯了,即便都是簡陋的煤球或蜂窩煤爐子,炊煙裊裊中,有千篇一律的蔥花熗鍋的香味繚繞,也是分外讓人懷想的。
那個時候,我和我的一個女同學(xué),從我家小屋出來,便是在這樣的炊煙裊裊和熗鍋的蔥花香味中,以及街坊們好奇的眼光中,穿過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門大街,過御河橋,往東一拐,來到22路公交車總站的站臺前。它的一邊是北京老火車站,一邊是前門的箭樓。黃昏時分夕陽的光芒,正從西邊的天空中潑灑過來,灑在前門的箭樓上,金光流瀉。雨燕歸巢,一群群墨點一樣在金光中飛舞,點染成一幅點彩畫面。
我們是同住在一條老街上的發(fā)小兒,讀高中,為了能夠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幾乎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她都來我家找我復(fù)習(xí)功課和聊天,黃昏時分,我送她到前門,乘坐22路公交車回學(xué)校。每個星期天如此,從高一一直到高三畢業(yè)。前門箭樓前的黃昏,涂抹著我們15歲到18歲青春燦爛的背景。
高中畢業(yè)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頭的二隊,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無際的荒原,荒草萋萋,無遮無攔,一直連到遙遠(yuǎn)的地平線。我們開墾出來的地號,都在東邊,按理說,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隊上吃晚飯。正是黃昏,一天晚霞如錦,夕陽橫在眼前,在荒原上應(yīng)該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沒有注意到黃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趕上豆收,一人一條壟,八里地長,彎著腰一直往東割,割到頭,已經(jīng)累得跟孫子一樣,再好看的黃昏風(fēng)景,也沒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離開北大荒,回北京當(dāng)老師。中學(xué)同學(xué)秋子,趕著一輛老牛車,從二隊送我到場部,準(zhǔn)備明天一早乘車到福利屯火車站回北京。老牛破車,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黃昏,忽然回過頭往西張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隊。二隊家家戶戶炊煙四起,淡淡的白煙,活了似的,精靈一般,裊裊地游弋著。西邊,晚霞如火,夕陽如一盞碩大無比的橙紅色大燈籠,懸掛在我頭頂,然后像大幕一樣在緩緩地垂落。我從來沒有見過夕陽居然可以這樣巨大,大得像神話中出現(xiàn)的一樣,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
我真的有些驚訝,一句話說不出來。秋子見多不怪,頭都沒有回,只是默默地趕著馬車。黃昏,這樣的壯觀;忙碌了一天夕陽謝幕時,這樣的從容,讓半個天空伴隨它一起輝煌無比和即將到來的夜晚交接班。
歲月如流,人生如流。無數(shù)個日出日落,構(gòu)成了逝者如斯的歲月與人生。前年到美國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輪回在兒子和孫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孫子上學(xué)放學(xué),將孩子送到家門前不遠(yuǎn)的路口,等候校車。黃昏的時候,眺望遠(yuǎn)方,盼望著黃色的校車,從樹木掩映的小路上,一朵橙黃色的云朵一樣蜿蜒飄來。
校車出現(xiàn)的前方在西邊,茂密的樹木遮擋住天空,看不見夕陽垂落。正是晚秋時節(jié),有幾株加拿大紅楓,高大參天,看不見夕陽,卻看得見夕陽的光芒打在樹上,讓本來就紅彤彤的楓葉,更加鮮紅,如同燃燒起一樹樹騰騰向上直躥的火焰,映徹得天空一派輝煌。
如果沒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這時候,我可能還會在那個路口守候孩子放學(xué),看到夕陽燃燒加拿大紅楓的情景。因為不是送別,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燦爛的黃昏,顯得更加燦爛,而且,多了一份溫情。
前兩天,偶然又聽到美國老牌民謠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黃昏》,不由自主聯(lián)想起這幾個難忘的黃昏。安拉的《黃昏》,唱的是失戀,傷懷悼時,感嘆余音裊裊在耳,卻昨是而今非。這只是這首老民謠唱的黃昏,和我記憶中的黃昏不同,它不過讓我望文生義想起了我的黃昏而已。我的黃昏,無論是告別,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黃昏時分,走在寂靜幾近無人的街上,想起這首老民謠,也想起郁達(dá)夫?qū)扅S昏的詩:遙街燈火黃昏市,深巷簾櫳玉女笙。記憶中存在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