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談“棵” 與“顆”
“棵”與“顆”作量詞也有誤用的情況,如下例。
①這顆古樹是欒樹,樹齡約一百多歲。(《京華時報》2007年7月30日)
②像一顆瘋狂生長的畸形大樹。(《江南時報》2007年7月25日)
③像一棵棵細小的珍珠鉆入地上堆積的塵土中去。(《市場報》2005年6月14日)
④一棵棵圓圓的椰子格外引人注目。(《華南新聞》2004年6月28日)
例①②計量的是植物,應當用“棵”,例③計量的是珍珠,是顆粒狀的東西,應當用“顆”,例④計量的不是椰子樹,而是圓圓的椰子果實,應當用“顆”。
“棵”與“顆”都可以用作名量詞,但用于計量的具體對象是不同的。“棵”本義指斷木,后主要借用作量詞,用于計量帶有枝干的植物,是植物的專用量詞,如“一棵樹”“幾棵草”“三棵白菜”“一棵向日葵”?!邦w”是形聲字,從頁(人頭部象形)果聲,《說文解字》釋為“小頭也”,引申泛指小而圓的東西,作量詞也多指較小而圓的球狀或顆粒狀事物,具體可用于三類事物:①指球狀的東西,如“一顆珍珠”“一顆心臟”“兩顆豆子”“兩顆人造衛(wèi)星”;②指小的粒狀東西,如“一顆印章”“幾顆釘子”“幾顆星星”;③槍彈、炮彈,如“五顆子彈”“一顆地雷”“兩顆原子彈”。漢語量詞具有區(qū)別事物性質(zhì)的功能,如果珍珠用“棵”的話,恐怕將來珍珠還會長成一棵樹呢!
——談“灑”與“撒”
漢字的偏旁也是字的意符,標示著一個字的類屬及含義。即以“灑”與“撒”來說,二者都表示散布的意思,都用作動詞,可它們一個偏旁是“氵”,一個偏旁是“扌”,這就告訴我們,“灑”與水或別的液體有關(guān),或是液體本身的自由飄灑,或是被灑的是一種液體;“撒”與手有關(guān),或是手的一種動作,或是一種可以用手抓握的東西。區(qū)別的信息,由此引出:“灑”的對象多為液體,表示液體分散地落下,也用于雨雪或其他東西自然地分散落下;“撒”對象多為小顆?;蚍蹱畹墓腆w,表示有意地使顆粒狀的東西散布開。道理雖然簡單,辨別也并不復雜,可實際語用中錯用之例卻屢見于報端,僅舉數(shù)例證之。
①灑出大把的金錢。(《市場報》2007年6月25日)
②有條件的再灑上一丁點味精。(《國際金融報》2007年6月22日)
③春日的余暉撒滿布達佩斯這座東歐千年古城。(《人民日報》2007年5月23日)
④施工人員正在鋪撒瀝青。[《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5月30日]
顯見例①②應寫作“撒”;例③④應寫作“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