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鶯(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系,上海 200031)
楊 健(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工程系,上海 200031)
鄭煒珉(上海音樂學院 管弦系,上海 200031)
羅楚然(上海音樂學院 研究生部,上海 200031)
音樂考級誕生于19 世紀70—80 年代的英國維多利亞鼎盛時期。隨著中產(chǎn)階層的教育與藝術需求日益增長,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率先推出了“牛劍當?shù)乜荚嚒保∣xbridge Local Examination):不需要成為兩校的正式學生,只需在就近考點通過考試就可以取得相應的資歷證明(如今的雅思考試可能算得上是這種體制最有影響力的后裔)。音樂考級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牛劍當?shù)乜荚嚒?,倫敦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TCL)最早于1877 年舉辦了“基本音樂知識當?shù)乜荚嚒保↙ocal Exams in Elementary Musical Knowledge)。而后,兩所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RAM 與Royal College of Music,RCM)為緩解財政困難,也開展了此類活動。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考級起始于改革開放的20 世紀80 年代,同樣與當時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以及音樂藝術院校相對拮據(jù)的經(jīng)濟來源有關。但由于社會背景與藝術理念等方面的差異,中國的音樂考級走上了與英國的先驅者們很不一樣的道路。
雖然都與解決經(jīng)濟困難的直接動因有關,英國的幾所皇家音樂學院與中國的音樂藝術院校機構在考級體系的創(chuàng)建方式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1888 財政年度,成立于1822 年的RAM 通過“文憑”(diploma)與“級別”(grade)考試輕松入賬約2,250 英鎊,這相對于每年僅500 英鎊的政府撥款來說簡直是一筆巨額財富。但RAM 并沒有選擇獨占利益,而是積極與創(chuàng)建于1882 年的新伙伴也是新對手RCM 合作,于1889 年成立了皇家音樂學院聯(lián)合委員會(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ABRSM/英皇),由當時的威爾士親王(即后來的英王愛德華七世)擔任主席。與此類似,當英國北邊的兩所皇家音樂學院也開始垂涎考級市場時,ABRSM 采取了拉其入伙的建設性措施,讓北方皇家音樂學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RNCM)與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RCS)于1947 年加入ABRSM,并于1985 年成為正式成員。這樣,ABRSM 整合了全英最具優(yōu)勢的音樂教育資源,逐漸成為全世界頂尖的音樂出版與考試機構,每年有來自90 多個國家的超過650000 考生參加英皇考級。ABRSM 現(xiàn)任主席為查爾斯王子,贊助人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根據(jù)專家口述與文獻記載,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廣州鋼琴學會(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前身)等是中國大陸較早從事社會音樂考級的機構。如果說當初RAM 校長作曲家麥肯齊(Alexander MacKenzie,1847—1935)與RCM 校長音樂學家格羅夫(George Grove,1820—1900,即著名的《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奠基人)采取的是主動斡旋聯(lián)合的“上層路線”;那么中國院校機構于1985 年前后所試水的音樂考級,便屬于自下而上、各自為政的“基層路線”,大都始于各演奏專業(yè)教師的自發(fā)行為,而后才逐漸過渡到制度化與規(guī)范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與旅游部官網(wǎng)文件顯示,全國目前共有114 家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這個數(shù)字相對于英國基本上只有ABRSM 與TCL 等少數(shù)幾家機構鼎立的情況來說十分驚人,但考慮到中國巨大的社會音樂教育體量,也未必不合理?!?020 中國音樂產(chǎn)業(yè)發(fā)展總報告》指出,2019 年度全國音樂考級報名人數(shù)約為169 萬人次,超過ABRSM 與TCL 每年在全世界舉辦的考試總和。正因為如此,中國已成為海外考級機構重點培育的潛在市場。根據(jù)官方年報,中國是ABRSM 發(fā)展最快的海外考點,僅在2017 年就增長了48%;而根據(jù)英皇考級上海辦事處于2019 年12 月8 日在10 周年音樂會上公布的數(shù)據(jù):從2009 年到2019 年,ABRSM 在上海的報名人數(shù)已經(jīng)從每年約500 人次上升到了約30000 人次,遞增了60 倍。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下主要以上音與英皇作為中英考級體系的典型代表來進行比較與評價。首先是考試的整體結構設計。
如表1 所示,目前英皇考級的整體結構主要由演奏(唱)與樂理的8 個級別以及4 種文憑的考試組成。這些考試全部納入了英國規(guī)范資格框架(Regulate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RQF),以便在難度與學習量等方面與普通教育以及其他專業(yè)培訓之間建立大致的換算對應關系。例如,英皇8 級演奏證書相當于在高中(A level)的難度層級上取得了32 個學分,而初級演奏文憑(DipABRSM)則相當于在本科一年級的難度上修得了90 個學分等。值得指出的是,英國自世紀之交前后就開始積極探索具有通用性的國家資格框架體系,并與歐洲資格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EQF)相接軌,這有效規(guī)范了不同機構與不同領域頒發(fā)資歷證書的對等性與權威性。例如ABRSM 音樂表演的6—8 級與TCL 戲劇表演的6-8 級甚至劍橋英語等級考試的C2 等級(對應雅思約8.0 分)同屬RQF 第3 層次,具有大致的對應關系。此外,英國“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UCAS)還對6—8 級的樂理與演奏(唱)證書獲得者分別給予4—30 分不等的加分建議。
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相應的頂層設計,中國的音樂考級體系很難建立這種規(guī)范的橫向可比性。除了中央音樂學院考級以9 級為最高級以外,其他院校與音協(xié)機構的考級大都以10 級作為最高級,往上再設立若干演奏文憑級。但這些級別的劃分不要說跨機構、跨專業(yè)的對應關系,就連同一機構內部的不同科目之間也缺乏自洽性。例如在上海音樂學院2019 年的演奏文憑考試大綱中,鋼琴分為演奏1 級、演奏2 級和演奏3 級三個層次,小提琴分為演奏B 級與演奏A 級兩個層次,其余樂器則不分層次;此外,各門樂器在考試的曲目數(shù)量、有無音階與練習曲、有無視奏以及有無伴奏等具體要求上顯得五花八門。這種缺乏可比性、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在中國各大機構與各個層次的音樂考級中普遍存在。
表1.英皇考級整體結構及其與英國規(guī)范資格框架(RQF)的大致對應關系
在每一級別的具體考試內容與評分標準方面,英皇考級在所有演奏科目(聲樂稍有例外)中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如表2 所示,英皇所有演奏實踐考試滿分均為150 分,100—119 分為通過(Pass),120—129 分為優(yōu)秀(Merit),130 分及以上為卓越(Distinction)。其中來自3 組不同風格特征的自選樂曲各占30 分,音階琶音以及視奏各占21 分,聽力占18 分。在考試后反饋給考生的評分表中會包含這六項的具體分值與評語。ABRSM的評分標準將音樂表演分解為5 個普遍有效的評價維度:音高(pitch)、時間(time)、音色(tone)、形態(tài)(shape)和表演(performance)。其中,“形態(tài)”涉及音樂的句法與細節(jié)處理,而“表演”則有關于對樂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對音樂的投入程度等。在2017 年新推出的ARSM 純演奏文憑的大綱中,ABRSM 又進一步增加了交流(communication)、詮釋(interpretation)以及傳達(delivery)3 項針對整體演奏質量的評價。英皇考級制定評分標準的理念很簡單:“ABRSM 考試是音樂考試而不是器樂或聲樂考試??脊賯冊u價的是音樂創(chuàng)造的最終質量而不是達到這種結果的原因。因此,我們不限定考官只評價他們自己演奏的樂器而是要求他們去主考所有樂器?!?/p>
表2 中也列出了上音鋼琴與小提琴考級的具體內容。與英皇相比,上音等國內考級機構在各門樂器的考試內容方面并沒有追求一致性,鋼琴與小提琴的選曲原則可以完全不同。在評分標準方面,國內考級的理念似乎與英皇恰恰相反,關注的是不同樂器的個性化問題,于是也帶來了考官適考專業(yè)等諸多麻煩。例如在上音鋼琴考級的評分表上給出的選項是音階琶音以及三首樂曲的等級制評價;而2019 年前小提琴考級的評分表上卻給出了節(jié)奏、弓法、速度、樂感、完整度與錯誤六個綜合評價維度,其中“弓法”顯然不具有跨專業(yè)的普遍適用性,而對于弦樂器來說最難掌握的“音準”與“音色”卻沒有包括在內。此外,上音等國內考級也基本沒有涉及對視奏與聽力等全面能力的考查,即使到了最高的演奏級也沒有如同英皇文憑考試那樣,引入作品分析與論文答辯等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考生整年苦練一條音階與幾首樂曲只求手指靈活、考試通過的不良傾向。
表2 .英皇與上音表演實踐類考級的內容與分值比較
近年來,很多國內考級機構都陸續(xù)增加了演奏(唱)考級的樂理前置條件。例如報考上音演奏(唱)9 級或10 級需要先通過樂理B 級等。而這種前置條件在英皇130 余年的歷史中是長期存在的。如前文所述,由于英國的音樂考級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牛劍當?shù)乜荚嚒?,而英皇的兩位?chuàng)始人格羅夫與麥肯齊又分別是音樂學與作曲出身,因此很自然地把基于卷面的音樂理論(Music Theory)考試置于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事實上,在英皇考級創(chuàng)立的最初幾十年,要參加任何樂器的演奏考級之前都要先通過卷面考試。同時,這種音樂理論的卷面考試從一開始就有嚴格的分級體系,成熟度甚至超前于演奏實踐考試。從表1 可以看出,英皇的音樂理論與演奏演唱一樣,也分為1 到8 級;理想情況下最好與演奏(唱)考級同步進行,其中1 到5 級主要覆蓋了國內稱為樂理的內容;而6到8 級則廣泛涉及了和聲、復調、通奏低音與旋律寫作等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知識。
表3 .英皇樂理五級與上音樂理B 級典型題型與分值比較(線下考試)
英皇的樂理5 級證書是演奏(唱)實踐6 級及以上的首選前置條件,與上音的樂理B 級基本對等。如果比較這兩種考試(表3),會發(fā)現(xiàn)英皇樂理5 級的知識點覆蓋面要遠遠大于上音樂理B 級,并且英皇樂理的幾乎所有題型都是在具體作品的上下文中來考察,而上音的樂理試卷基本不涉及具體作品與時代風格,這有點像語言類考試在閱讀中考語法與抽象考語法的區(qū)別。此外,很容易被忽略的是,在英皇的演奏演唱考級中的聽力部分也涉及了大量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而這一塊在中國考級中則基本沒有。以英皇8 級演奏(唱)考試中的聽力測試為例,第一部分首先要求模唱考官彈奏的三聲部樂句的下方聲部,隨后考官繼續(xù)演奏后半句,要求考生判斷終止式類型與和弦級數(shù)及轉位;第二部分視唱二聲部樂段的下方聲部,作品來自世界名曲與各地民歌;第三部分要判斷兩首分別開始于大調與小調作品的轉調方向,可能會出現(xiàn)屬/下屬與關系大小調;第四部分要求描述考官現(xiàn)場彈奏作品的音樂特征與性格,涉及曲式、和聲、織體、速度、力度、裝飾音、演奏法、作曲家與風格體裁等音樂理論與音樂史方面的廣博知識。
接下來本文將以在中英考級體系中都相對最為成熟完善的鋼琴與小提琴考綱為例來進行比較。近年來,上音與英皇考級的鋼琴考綱基本上都是兩年一換。小提琴考綱的更替相對較慢,目前上音仍在沿用2011 年版教材,而英皇的小提琴考綱通常是4 年一換。本文將相應涉及英皇自2011 年以來的2012—2015、2016—2019 以及2020—2023 年3 版小提琴考綱與教材。
表4 .英皇八級與上音十級鋼琴的音階琶音要求比較
表5.英皇七級與上音七級小提琴的音階琶音要求比較
表4 與表5 分別比較了英皇8 級與上音10 級(同為最高級)鋼琴以及英皇7 級與上音7 級小提琴的音階琶音要求(截至2020 年)。從中可以看出英皇的音階琶音在調性與多樣性方面比上音要豐富很多,但從手指靈活跑動的“硬技巧”角度來看,上音的要求并不低于英皇。例如即使忽略最高級8 級與10 級的差異,上音7 級小提琴的兩個八度三六八度雙音音階要求,比英皇7 級甚至8 級的相應要求都要高很多。不過,由于上音等國內考級一般只要求用單一調性與單一演奏法連續(xù)演奏音階與琶音,考生完全可以用整年的時間來“死磕”。英皇的考法則完全不同,無論是鋼琴、小提琴還是其他樂器,考綱中都會要求較多的調性與起始音??荚嚂r,考官從中隨機抽查,并會請考生采用連奏、斷奏等不同演奏法以及左手、右手與雙手等不同的搭配來靈活演奏。這就能較為可靠地評估出考生對于樂器的真正熟悉程度與基本功,而不只是像機器一樣還原出成年累月的重復訓練結果。此外,英皇考察較多復雜調性的音階、半音音階以及全音音階,對于考生演奏風格多樣化的當代作品會很有幫助,有助于讓技巧為音樂服務。
圖1.英皇與上音鋼琴考級教材曲目時代風格比較
圖2.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級教材曲目時代風格比較
圖3.英皇與上音鋼琴考級教材曲目體裁比較
圖4.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級教材曲目體裁比較
圖1 與圖2 分別比較了英皇與上音鋼琴及小提琴考級教材中所含曲目的時代風格。兩者的共同特點是上音考級中的20 世紀以來的現(xiàn)當代作品比例遠遠小于英皇,而上音的小提琴曲目還進一步呈現(xiàn)出浪漫主義獨占鰲頭的特殊現(xiàn)象,這反映出上音考級對于經(jīng)典保留曲目(canon)的偏愛。英皇考級的曲目因為有ABC 不同風格組別的劃分,因此在時代風格上基本保持了平衡,現(xiàn)當代曲目約占1/3。圖3 與圖4 進一步從體裁角度來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上音鋼琴考級對于練習曲、賦格與協(xié)奏曲等技巧型與炫技型作品有明顯偏重,而相對較少涉及特性小品(Character Piece)與舞曲等音樂特征較鮮明的小作品,對于奏鳴曲這種偏向于室內樂風格的體裁則更是冷落。在上音小提琴考綱中極少涉及奏鳴曲,可能與考級中沒有鋼琴合作者有關(英皇考級則必須自帶鋼琴合作者),而大量協(xié)奏曲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把考級想象成專業(yè)比賽似的競技情結。
在音樂表演的基礎教育中,到底應該是翻來覆去地采用經(jīng)典曲目來磨煉樂器演奏技巧,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技巧來拓展多元化的音樂趣味,進而讓興趣來引領技巧發(fā)展?這是目前中國各類考級大綱制定過程中的兩難選擇,也是英皇在20 世紀60—70 年代所面臨的困惑。對此,英皇管理層經(jīng)過充分討論后的決議是:“委員會的職責所在就是引領而不是遷就那些教師,因此,ABRSM 應該提供更多的現(xiàn)當代材料以鼓勵在教學中引入更多有魄力的觀點?!庇谑牵敃r的先鋒派,例如斯特拉文斯基、柯達依與亨德米特以及英國本土作曲家的作品,開始大量進入英皇考綱;同時,ABRSM 也十分注重在考綱修訂中反映早期音樂復興、歷史表演、女性主義與多元文化等音樂生活與藝術思潮中的新動向。
圖5.英皇與上音鋼琴考級教材曲目國別比較
關于曲目風格的爭議讓英皇逐漸明確:作為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音樂教育與考試評估機構,ABRSM的考綱修訂更替不僅要考慮特定樂器循序漸進的教學需要,更重要的是通過富有時代感的多元化曲目來引領大眾的審美趣味,乃至助力傳播本土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一人學琴,全家陪練,整樓陪聽”大體上是全球化的普遍現(xiàn)象,恐怕很難有其他傳播方式比熱門考級曲目來得更加直接有效。圖5 與圖6 分別對比了英皇與上音鋼琴及小提琴考級教材的曲目國別。很明顯,德奧音樂在兩者中都占有了相當?shù)谋壤?。而英皇在鋼琴與小提琴考綱中比較一致的是英國本土作品都占據(jù)了最高的比例,這與上述把考綱作為音樂文化傳播載體的理念有關。近年來,英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新作品委約,提攜本土作曲家,并謀求考級曲目對低齡學習者更有吸引力;同時,考慮到市場需要與風格多元,英皇幾乎每次考綱修訂都會加入至少一兩首中國作品。相比之下,上音的鋼琴與小提琴考綱似乎并沒有受到任何共同理念的影響。小提琴考綱里的中國作品所占比例與德國作品相同,緊隨其后的是奧地利與俄羅斯;而在上音2018 年與2020 年的鋼琴考綱中,中國作品的數(shù)量都十分有限。
圖6.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級教材曲目國別比較
表6.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綱部分重疊曲目對比
雖然相隔萬里,上音與英皇考綱也時常會出現(xiàn)“英雄所見略同”的曲目重疊現(xiàn)象。例如肖斯塔科維奇的《加沃特舞曲》(《玩偶之舞》第2 首)同時收錄于2016 年上音鋼琴考綱的4 級與2017 年英皇鋼琴考綱的5 級。又如俄羅斯民歌《黑眼睛》以不同編曲形式收錄于英皇2016 年小提琴考綱的6 級與2017 年鋼琴考綱的4 級等。表6列舉了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綱的部分重疊曲目,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現(xiàn)象:從抒情樂曲與練習曲來看,英皇與上音考級的技術難度是相似的,即英皇8 級相當于上音10 級;但從協(xié)奏曲與炫技型獨奏曲來看,上音考級的技術要求似乎又遠遠高于英皇,因為所有協(xié)奏曲在上音的級別都低于在英皇的級別,尤其是維瓦爾第《a 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RV356)第一樂章,在中外考級體系中的級別定位相差很大,值得進一步研究。
圖7 對比了維瓦爾第RV356 第一樂章在上音、英皇以及中央音樂學院、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RCM)、澳大利亞音樂考試委員會(Australian Music Examinations Board,AMEB)等機構考試中非常多樣化的級別分布。其中,上音以及絕大多數(shù)中國考級機構都將其定為10 級中的4 級,而英皇則將其定為8 級中的7 級,幾乎相差一倍,其余機構基本介于這兩者之間。筆者曾專文探討過該作品的版本問題。簡單說來,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各大考級機構對歷史知情表演(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HIP)與藝術完整性的重視程度不同。英皇教材中采用的樂譜基本上是維瓦爾第凈版,要求按照純正的巴洛克風格來演奏;而中國的考級教材大都采用的是源自鈴木教程的納齊茨(Tivadar Nachéz,1859-1930)改編版,該版本上添加的種種演奏法與表情記號很容易導向隨意拖沓的浪漫主義風格。圖8 用筆者原創(chuàng)的Vmus.net分析了該作品示范錄音的速度曲線,英皇版本由于采用了輕巧斷奏的HIP 風格比上音版本大約快了20%,難度自然大增。有趣的是,中央音樂學院在2010 年前后修訂考級大綱時,把該作品從9 級中的3 級提升到了5 級,這或許是受到了國際上其他考級機構以及HIP 演奏風格的影響。
如前文所述,英皇考級通過130 余年的摸索積累,在考試結構、評分標準與大綱選曲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表率,但在考試花費方面卻一直為人所詬病。誠然,英皇的樂譜與出版物相對于國內的考級教材來說的確要貴不少,但其內容與編輯質量等因素通常還是能夠保證物有所值。例如由權威學者巴里· 庫珀(Barry Cooper,1949—)主持編訂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在學術上與銷售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ABRSM 作為非營利性慈善機構每年還以獎學金等形式反哺教育,并開發(fā)了大量有益于理論與實踐學習的免費或半免費App。表7比較了英皇8 級與上音8 到10 級的報名費與考試體驗。不難看出,雖然英皇的報名費確實高了很多,但綜合考慮中英物價指數(shù)、考試實際時長、考官工作量與考試體驗等因素,恐怕還是國內考級的利潤空間略大。
圖7.維瓦爾第RV356 第一樂章在中外考級體系中的級別比較
圖8.維瓦爾第RV356 第一樂章英皇(上)與上音(下)考級示范錄音速度曲線分析
圖9.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級曲目平均時長對比(單位:秒)
表7.英皇8 級與上音8 到10 級的考試體驗與2019 年度報名費比較
圖9 比較了英皇與上音小提琴考級曲目的平均時長。很明顯,即使忽略總共8 級與總共10 級的差異,上音幾乎每一級曲目的平均時長都要遠遠超過英皇。這與先前提及的對浪漫主義協(xié)奏曲等大部頭作品的偏愛有關,未必符合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但為何上音的考官又能做到只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考試呢?這反映出兩種考級體系完全不同的理念:英皇考級把考試看成是給考生的登臺表演機會,必須與鋼琴合作(如果音樂需要的話)完整演奏所有曲目,考官不會中途打斷;而上音等國內考級則更像是招聘考試(audition),考官會任意指定樂曲的開始與結束處抽查,且通常不用伴奏,這無疑會給考生完全不同的體驗。更有意思的是,盡管曲目長,隨機抽查,國內考級一般還會要求考生背譜演奏(中央音樂學院規(guī)定只有25 歲以上的成人可以例外);而英皇考級除了音階以外,其余曲目并不要求背譜,考綱甚至明文規(guī)定:“背譜演奏不會直接加分”。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所有考級機構的線下考試都陷入了癱瘓狀態(tài)。在經(jīng)歷了數(shù)月的籌備后,英皇ABRSM于2020 年下半年逐步推出了遠程純表演考級(Remotely-assessed Performance Grades)與線上樂理考級。與本文先前所介紹的實踐類考級(Practical Grades)相比,遠程純表演考級更像是把純表演文憑ARSM 的理念向下拓展到了1—8 等各個級別;而線上樂理考級則大致相當于是原來線下卷面考試的簡化與標準化版本。雖然在加分政策等有效性上兩種考級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考試內容與評價方式上,遠程純表演考級相對于原先的實踐類考級做出了較大調整:考試內容只包括4 首樂曲:前3 首與實踐類考級一樣,必須從當前的考綱中按組別自選,而第4 首則可以從難度相當?shù)淖髌分凶杂蛇x取。4 首樂曲各占30 分(評分原則不變),再加上整個表演從交流、詮釋與傳達方面來評價的30 分(借鑒于ARSM),總分依然是150 分。作為遠程評估的考試,考生需要連續(xù)錄制4 首樂曲的視頻,并在指定時間內上傳到英皇的網(wǎng)站。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遠程純表演考級暫時允許需要鋼琴伴奏的樂器以無伴奏、遠程伴奏或伴奏音頻等方式來進行,且對于鋼琴考級所使用的樂器也放寬了要求??梢钥闯?,遠程純表演考級更像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英皇官方表示“這種新考試打破了ABRSM130 余年的傳統(tǒng),完全基于學生表演他們所選擇的音樂來進行評價”,將來會與實踐類考級長期并存,而不會進行替代。
回望歷史,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很多80 后、90 后都是在國內考級的激勵下才逐漸走上專業(yè)道路的。上音、央音以及各大院校機構的考級體系只花了短短30 多年就走過了國外100 多年的道路且成效斐然,大大推動了社會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但也越來越凸顯出不少問題,例如市場混亂、標準模糊、急功近利、徇私舞弊等。這些其實也都是英皇等老牌考級機構曾經(jīng)面臨過的,我們完全可以在學習借鑒中尋求解決方案,對考試形式與曲目大綱等做出相應調整,讓音樂學習能夠得到持續(xù)健康的鼓勵??傮w說來,中英考級體系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優(yōu)勢:英皇考級由于初始階段的上層聯(lián)合路線,借助皇室與國家層面的支持,逐漸發(fā)展為整合優(yōu)勢資源的獨立慈善機構,擅長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培育“全才音樂家”(All-round Musician),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基本銜接了專業(yè)音樂教育;而上音等國內考級由于長期附屬于特定院校機構,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少數(shù)表演專業(yè)教師的個人智慧,因此更注重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培養(yǎng)“嫻熟演奏家”。前者能夠更多地反映音樂風格、教學法與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多樣性與前沿性;而后者則更傾向于通過標準化的練習曲與經(jīng)典作品來進行系統(tǒng)化的技能訓練。兩者具有一定互補性,同時也折射出中英兩國在音樂表演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音樂考級已越來越成為引領藝術趣味與傳播各國優(yōu)秀本土文化的重要陣地。同時,在“雙減”以及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等政策的指引下,為非職業(yè)音樂教育建立全面可靠的考試評測標準也成了燃眉之急。因此,涉及千百萬琴童與廣大愛好者的考級絕非兒戲,我們應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進行充分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guī)劃,并逐步建立既能體現(xiàn)中國特色又能與國際接軌的音樂考試評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