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恒
(1. 江蘇省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文昌校區(qū),江蘇 南京 210001; 2. 南京物理教師成長共同體,江蘇 南京 210003)
初中物理復習教學在知識方面應是幫助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結(jié)構(gòu)上的梳理和理解層面上的升華,但在教學實踐中常將復習教學處理成為“新課教學”或“習題教學”的樣式,如“知識的順次復習”和“習題的重新演練”,既浪費時間又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加上“知識的主次不分”“應用時簡單羅列”的知識處置,讓學生面對大量知識而感到茫然無措。
如何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整合多種媒介作為教學資源,并實施“跨媒介”的運作方式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以達成知識“整合重組”的目的,實現(xiàn)復習教學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設和復習教學成效的現(xiàn)實提升。
復習課的傳統(tǒng)媒介多指書、筆記本、練習冊等,跨媒介是指:(1) 學生利用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并錄像或者拍照,傳輸?shù)桨嗉塓Q群、云盤、博客,任課教師整理后進行微信推送;(2) 師生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微課素材、實驗小視頻、抖音小視頻等;(3) 師生共同開發(fā)與利用電學仿真實驗室等學習軟件。教師在課堂上合理使用以上手段可以提高復習效率,同時教師更要指導學生自主地利用這些手段進行復習,擴充知識復習資源的渠道,拓展復習過程中交流的平臺和方式,在跨媒介交流中進行知識重組和再構(gòu)。
復習教學需要處置的知識繁雜眾多,需要透徹剖析各知識點,建立知識間的學科關聯(lián)。復習教學需要更多的支撐交流的各類媒介,其時空局限不允許多樣媒介的依序登場, 跨媒介的綜合運用便自然成為必要與必須。
與電學相關的實驗有很多,如串并聯(lián)電路、電表使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等,但我們仔細研究這些實驗就可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在串聯(lián)電路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驗,都遵循與串并聯(lián)電路的相關規(guī)律。如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這些呢?可以嘗試運用微課的碎片化學習與課堂整體建構(gòu)相結(jié)合的方式。
將“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電壓規(guī)律”“探究影響電阻因素”“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等微課發(fā)送至班級QQ群或微信群(圖1),讓學生觀看并留言,同時將微課復制到教室電腦,安排課代表在課間休息、午間吃飯時間播放,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學生在無意識間多次觀看,回憶并熟悉已學知識點。
圖1
在回顧舊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找電路、寫結(jié)論(圖2)?;貞浭菑土曊n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前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復習,課堂初始則從實驗目的和電路圖開始回憶所學的知識,可先粗后細,讓學生充分討論、設置成連線題,可有效地降低難度,又可讓學生進行實驗的相似性和相異性對比,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進而出示本堂課的復習提綱。通過復習讓學生形成“知識線”,即用相同的實驗研究方法和相近的實驗電路圖等將這些實驗串聯(lián)起來,進行知識的整體建構(gòu)。
設計意圖:復習是疏理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進行重整的過程。利用微課等媒介進行碎片化學習,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歸類,形成結(jié)構(gòu)化的知識體系。
復習課要讓學生感受到新意,有新的收獲,就要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去從新的視角思考、觀察。在觀看微課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
(1) 在如圖2所示的實驗中,為了得到實驗結(jié)論,要進行多次實驗,其原因是什么?
圖2
(2) 這些實驗設計體現(xiàn)了哪些科學方法?
教師將重點視頻圖片重新剪切、組合,在QQ學習群中交流,讓學生將原有的微課打散、重構(gòu),找出體現(xiàn)科學方法復習的圖片和情境,讓學生進行跨媒介學習。
在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中,科學家們運用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類比法、轉(zhuǎn)換法等。以下是我們在本學期所經(jīng)歷的部分探究活動,請辨析下列步驟中所運用的科學方法:(1) 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時,要保持導體電阻不變;(2) 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活動中,用木塊移動的距離來說明小車動能的大??;(3) 在研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時,把不同導體接入同一電源的兩端,觀察與之串聯(lián)的電流表的示數(shù)大小,從而比較不同導體的電阻大??;(4) 在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因素的活動中,用樁被打入沙的深度說明重力勢能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復習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成線、連成面,特別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lián)系和比較,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打散微課呈現(xiàn)順序,提出新的問題,先讓學生進行跨媒介學習,在課堂上完成提示性習題后再進行討論,既提高了討論的深度,又對課前所看微課進行重構(gòu),同時還結(jié)合模擬實驗再現(xiàn)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腦中形成“方法線”,用研究方法將這些實驗串起來。
在復習課中調(diào)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們的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缺乏學習興趣,如何針對學困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有效的復習呢?跨媒介“翻轉(zhuǎn)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在課前讓學困生做“導演”拍攝微視頻,如針對 “歐姆定律實驗”,讓他們展示存在錯誤的電路連接或設計(圖3),在班級QQ群中交流,精選后在課堂中播放讓學生糾正。
圖3
在課前、課中或課后引導學生使用“仿真實驗室”模擬物理習題情境(圖4),突破難點。在研究“導體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圖5),學生利用阻值分別為10 Ω、15 Ω、20 Ω、30 Ω的定值電阻進行探究,變阻器規(guī)格是“10 Ω 1 A”,電源電壓為4.5 V。小剛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步驟如下:接入10 Ω的電阻,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示數(shù)為3 V,讀出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接下來請按正確順序排列(填選項前字母):
圖4
圖5
A. 斷開開關,換接其他定值電阻,繼續(xù)實驗
B. 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閉合開關
C. 記下電流表示數(shù)
D. 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shù)保持某值不變
(1) 小明認為所換電阻較大,電流變小,B步驟可省略,但不知D步驟中如何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請給出建議。在省略B步驟后你預測什么元件會出現(xiàn)故障?
(2) 小明用30 Ω的定值電阻代替20 Ω的電阻做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都不能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3 V,此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將3 V,我們可采取那些措施完成4次實驗?
引導學生利用“電學仿真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從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實驗所選定值電阻、實驗所保持不變電壓的取值、改變電源電壓的角度來設計實驗。
設計意圖:“翻轉(zhuǎn)課堂”可以讓學困生從觀察者的角度再次進入課堂,同時他們又是拍攝的參與者,實現(xiàn)微課、物理教材、拍攝腳本等多媒介的交互,讓學困生在參與和觀察中自然地復習了相關的物理內(nèi)容。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它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實驗是前幾個電學實驗的綜合應用,也是中考重點和難點,利用“仿真實驗室”進行演示或分組探究,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為學生在家學習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到串聯(lián)電路中動態(tài)電路的電表變化情況。上題第(2)問若由計算得出則難度較大,讓學生利用“仿真實驗室”在課堂或課外探究得出結(jié)論后再進行計算討論,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以“仿真實驗室”為中心的跨媒介復習使難點不難,更豐富了學生對串聯(lián)電路相關規(guī)律的感性認識。
目標指向單一知識的新授教學就好像“種植一株樹”,而串接眾多知識的復習教學則如同“培育一片林”。栽活一棵樹不容易,育好一片林更要花功夫?!翱缑浇椤钡木C合運用是對教學素材進行整合、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微課、視頻、教學軟件等是媒介,教師起著溝通學生與媒介的作用。課中微課、視頻和“仿真實驗室”的使用能有效地突破復習難點,課前、課后的微課、視頻等跨媒介的運用將互聯(lián)網(wǎng)、云媒體等引入到復習教學中來,突破了多媒介使用的時空局限,使教學更加個性化、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