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淋,韓春梅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2019 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公安機關要“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1]。2020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再次明確強調各級公安機關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警方針”[2]。新時代政治建警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從黨、國家、人民的最高利益出發(f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標準建設公安機關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質,推動公安事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政治建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建警理念和建警路徑,始終伴隨著公安工作的發(fā)展演進。但當前政治建警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fā)展,無法發(fā)揮理論先行、指導實踐的重要作用。因此進一步明晰我國政治建警的研究趨勢及研究熱點方向,進而對政治建警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有助于從政治建警的理論邏輯折射其實踐邏輯,發(fā)揮理論研究對公安工作的重要促進作用。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于1996 年至2020年間收錄的政治建警研究相關論文或文章為數據來源和基礎。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庫,以“政治建警”為主題詞,以“1996—2020 年”為時間段進行檢索。本研究進行檢索的時間為2021 年5 月26 日。通過檢索共得到相關文獻462 篇,按照一定篩選標準,去掉對本研究作用不大的文獻22篇,剩余237 篇期刊文獻、199 篇報紙文獻以及4篇學位論文(碩士)共計440 篇文獻,作為本次研究的數據來源,進行系統分析,保證數據的代表性、權威性和科學性。
圖1 政治建警研究文獻檢索流程圖
本研究主要應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借助Cite-Space V 可視化分析軟件進行分析。Cite Space(引文空間)是由國際著名的信息可視化專家美國德克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團隊應用Java 語言開發(fā)的一款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軟件[3]。它適于多元、分時、動態(tài)的復雜分析,能夠顯示特定知識點在一定時期的研究布局、發(fā)展脈絡及前沿領域等,是梳理知識結構的重要工具。通過Cite Space 可以深度挖掘文獻信息,更好地對學術文獻進行歸納,對政治建警研究情況進行系統、客觀、全面的認識,提取、分析文獻數據內容的相關耦合性與突顯性,發(fā)現該領域研究的演進路徑,探析該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為未來政治建警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政治建警理論研究始終與政治建警實踐相伴相生,理論研究歷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建警的實踐路徑。通過年譜分析、突現詞分析、時間線分析對政治建警研究的時間脈絡進行梳理,從縱向上分析我國政治建警研究的演進路徑,可將研究進程劃分為幾個階段,能夠更加模塊化地剖析政治建警的研究軌跡。
年度發(fā)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研究主題在一定階段的整體研究情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者對該領域的關注狀態(tài)。如圖2 所示,根據期刊載文量折線圖可知,從1996 年至今,政治建警理論研究總體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但近年來出現激增,呈現總體平穩(wěn)、階段激增的特點,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6—2000年,此階段期刊文獻數量呈現相對活躍的狀態(tài),年均載文量為11.6 篇。第二階段為2001—2016 年,此階段期刊文獻數量低迷,年平均載文量為5.5篇,較前一階段有明顯回落,說明政治建警研究在此階段熱點程度稍顯不足。第三階段為2017—2020 年,此階段期刊載文量呈現激增的狀態(tài),相關研究年度數量在2019 年出現峰值,形成政治建警的研究熱潮,4 年共發(fā)文91 篇,約占期刊總載文量的38.40%,年均發(fā)文量22.75 篇,研究成果較為高產且平穩(wěn)。同時,如圖2 所示,在報紙數據庫中,也可以明顯看出在2016 年之后,實務界對于政治建警的闡釋也明顯增多,4 年間共在各類報紙發(fā)表理論文章174 篇,年均發(fā)文量43.5 篇,理論與實踐研究均較為繁榮,說明近年來政治建警研究在公安學領域的重要發(fā)展。結合國家政治建設發(fā)展歷史背景,我們發(fā)現各階段研究成果與國家發(fā)展歷史背景具有重要聯系。
圖2 政治建警研究年度載文數量圖
為驗證年譜階段劃分的合理性,在Cite Space V 中選擇Brustness(突發(fā)性節(jié)點)功能,得到圖3“政治建警研究突發(fā)性關鍵詞網絡知識圖譜”。不同于高頻關鍵詞側重于某一研究領域全部時間區(qū)間的總體研究熱點,突變詞(burst terms)是在不同時間區(qū)間內,詞頻貢獻度發(fā)生突然驟增的關鍵詞。反映的是某一時間段的研究熱點,以及不同時間段研究熱點的演變。如圖3 所示,圖中加粗區(qū)段為關鍵詞突變的時間區(qū)間,“Begin”和“End”是關鍵詞突變的起始年份和終止年份?!癝trength”代表突現強度,突現強度越大說明圍繞該關鍵詞展開的研究前沿趨勢越明顯。
圖3 政治建警研究突發(fā)性關鍵詞網絡知識圖譜
我國政治建警研究的關鍵詞突變始于1996年,“公安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科教強警”“隊伍建設”等關鍵詞在早期具有較高熱度,說明早期的政治建警研究注重于公安隊伍建設,以隊伍建設和思想教育促進政治建警。2003—2015 年出現“科技強警”“公安院?!钡汝P鍵詞,說明在此期間關注在科技發(fā)展背景下如何推進政治建警研究,以及將政治建警領域由公安隊伍拓寬到公安院校。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黨建工作”“從嚴治警”“習近平”“職責使命”等關鍵詞成為研究的重點,說明在現階段如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公安工作的總要求,是新時代公安學研究的重大課題。
通過上述可視化分析,主要結合突變詞圖譜、年度發(fā)文量年譜大致可以將政治建警研究演進路徑劃分為三個階段,但需注意各階段研究雖有側重,但并非完全獨立,而是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與融合性。同時政治建警的研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國家層面對公安工作提出的方針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自1996 年3 月中央強調《關于講政治》的講話之后,中國警察學會于1996 年底正式提出了“政治建警”這一理論命題[4]8,拉開了研究政治建警的序幕。
1.初始研究階段(1996—2000 年)
在中國知網上能夠檢索到的第一篇有關“政治建警”的文章是發(fā)表于《人民公安》的《堅持政治建警,加強隊伍建設》一文。該文以第十九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將政治建警作為公安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進行論述。此階段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政治建警的形成、內涵、重要性、必要性、基本要求、主要內容以及政治建警與公安隊伍建設的關系等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在此之后,也有學者針對政治建警措施和途徑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公安隊伍管理等??傮w來說,此階段的研究處于初始階段,主要針對政治建警的相關概念、內涵和重要意義進行理論探討與概念界定,并對政治建警的路徑進行初步探索。
2.延續(xù)發(fā)展階段(2001—2016 年)
這一階段研究較分散,研究成果較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公安機關政治建設也隨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一定變化,但是此階段的政治建警研究卻沒有能夠進一步保持持續(xù)增長式發(fā)展,研究進程相對緩慢,同時研究的方向和趨勢也有所改變。政治建警研究范圍由公安隊伍逐步向公安院校拓展,研究的主要方向由理論提出向實踐探索、經驗總結轉變。在理論探析的基礎上,總結各地政治建警的實踐經驗,研究實踐不足,分析原因,在實踐基礎上重新界定政治建警的重要意義與基本內涵,以實踐促進理論發(fā)展、以理論保證實踐的平穩(wěn)運行。同時,政治建警研究內容更加細化,從整體研究向某一方面研究發(fā)展,包括文化建設、黨建工作、隊伍管理、思想培育、警察培訓等方面,以政治建警具體內容研究促進政治建警全面發(fā)展。
3.豐富創(chuàng)新階段(2017—2020 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2017 年5 月1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代表時提出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十六字要求。2019 年5 月7 日至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政治建設以及公安工作的重要論述成為我國新時代全面推進政治建警的指導思想。學界掀起了研究政治建警的第二波熱潮,并呈現出研究爆發(fā)式發(fā)展與持續(xù)上升的趨勢。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包括,對于新時代政治建警的時代內涵和重要意義的闡釋,對于政治建警理論基礎的探索。從國家宏觀層面如何推進政治建警,從地方公安機關以及公安院校著手如何踐行政治建警。也有學者針對政治建警現實存在的問題,從先進理論和先進思想出發(fā),創(chuàng)新政治建警的現實路徑。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共同推進,形成政治建警研究蓬勃發(fā)展的現狀。
不同于時間脈絡分析以縱向視角梳理政治建警的研究路徑,文獻計量學研究注重政治建警研究的橫向容量,借助期刊載文量分布分析,核心作者分析,研究群體分析,高被引、高下載分析等四個維度分別展開定量分析,并由此總結出政治建警的階段研究現狀,從研究空間視角透視政治建警研究的內在規(guī)律,從而分析政治建警研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論文在期刊上的分布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研究領域的學術發(fā)展水平。本研究涉及的237 篇期刊文獻來源于118 份期刊,199 篇報紙文獻來源于62 種報紙。表1 列舉了政治建警研究載文量分別排在期刊類、報紙類前10 名的刊物。其中相關文章發(fā)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公安教育》,關于政治建警研究的文章刊發(fā)達32 篇。其次是由公安部主管的學術理論刊物《人民公安》刊發(fā)14 篇,其他的有《公安研究》8 篇,《森林公安》和《山東警察學院學報》6 篇。按照發(fā)文量順序依次還包括《遼寧警察學院學報》《北京警察學院學報》《云南警學》等??梢钥闯觯瑥倪@些期刊的類別、風格和發(fā)展定位看,主要還是以公安學研究領域專業(yè)期刊為主,可見研究專門化水平正日益提高。但同時也發(fā)現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普遍不高,說明政治建警研究的權威性和學術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應當提高該領域論文的研究質量和水平,推動政治建警研究向“質”的方向發(fā)展。在報紙類文獻中,《人民公安報》共發(fā)表98 篇與政治建警有關的理論文章。由于這些理論文章更傾向于實務工作,同時來源于報紙的文章與來源于期刊的論文數量相當,說明政治建警研究呈現出“理論—實務”相結合的研究特征(見表1)。
表1 政治建警研究載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類、報紙類刊物
通過Cite Space V 軟件對作者及機構進行共現分析,掌握作者及機構研究現狀,得到如圖4 所示的知識圖譜。其中N(節(jié)點數)=49,E(連線數)=18,Density(網絡密度)=0.0153。節(jié)點數表示機構和作者數量,節(jié)點大小表示機構或作者發(fā)文數量,節(jié)點標簽字體大小表示其中介中心性①中介中心性是測度節(jié)點在網絡中重要性的一個指標(此外還有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Cite Space 中使用此指標來發(fā)現和衡量文獻的重要性,并對該類文獻(或作者、期刊以及機構等)進行重點標注。中介中心性超過0.1 的節(jié)點稱為關鍵節(jié)點。強弱,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線表示機構或者作者之間的合作情況。從E(連線數)和Density(網絡密度)等指標可以看出,我國政治建警研究呈現出研究群體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特點,形成了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汪勇、廣東警官學院周茜蓉等為代表的機構作者群體。但從圖譜中也能夠發(fā)現不同機構或者作者之間的聯系協作較弱,多為各自為營、獨自研究的態(tài)勢。這不利于該領域研究的整體優(yōu)勢發(fā)揮,容易造成研究內容重復、研究資源浪費、研究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該研究領域應當建立合作機制以促進作者之間、機構之間的合作程度。
圖4 政治建警研究作者、機構共現圖
文獻引用量表明了文獻在該領域的影響力,高引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含金量,是衡量文獻被認可程度的重要量化標志之一。文獻下載量則反映了文獻在該領域被關注的熱度,高關注度反映了該領域想要了解的內容。以文獻被引頻度與被下載頻次作為篩選參考,可以幫助我們從大量的文獻中快速把握權威文獻以及該領域研究的重要知識源流。通過分別統計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中1996—2020 年我國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獻和高被下載文獻前10 名,繪制如下表2“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獻信息表”和表3“政治建警研究高被下載文獻信息表”。
表2 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獻信息表
表3 政治建警研究高被下載文獻信息表
引用量與下載量均位列前10 名的文獻包括趙煒于2018 年發(fā)表的《公安改革40 年:歷程、經驗、趨勢》,徐鎮(zhèn)強、何彩英于2000 年發(fā)表的《論警察腐敗及其防治》,張光、程奕爽于2009 年發(fā)表的《公安隊伍職業(yè)化:研究視域與進展》,《公安教育》刊載的《習近平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 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 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胡雪梅于2017 年發(fā)表的《人民警察職業(yè)認同的社會生態(tài)學解析》,韓敏于2014 年發(fā)表的《加強我國公安隊伍建設的對策研究》,宮衍海于2010 年發(fā)表的《論新時期警察文化建設》。這意味著這些文獻在該領域研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國政治建警研究的奠基性文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該領域的研究共識。通過這7 篇文獻可以發(fā)現,我國政治建警研究奠基性文獻主要集中在如何推進政治建警方面的研究上。在被引量、下載量中排在第一名的是趙煒于2018 年發(fā)表的《公安改革40 年:歷程、經驗、趨勢》一文,截至檢索日期被引量達26次、年均被引量9 次,下載量達到1454 次、年均下載量約485 次,這說明歷史研究法在政治建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其他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樣本數據的分析研究,可以發(fā)現我國政治建警研究涉及的學科多、范圍廣,但主要集中于公安學領域,呈現出整體集中、部分分散的特點。在期刊分布方面,我國政治建警研究來源期刊主要為公安研究理論刊物以及公安院校學報,并且學報分布分散,高水平、高質量的文獻數量占比有待提高。在核心作者方面,作者群的學術引領的潛力作用還尚待進一步發(fā)揮。同時,大部分作者發(fā)文數少于兩篇,缺乏持續(xù)性的系統研究和深入挖掘。在研究群體方面,呈現出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特點,且不同機構或者作者之間的聯系協作較弱。在被引量和下載量方面,政治建警理論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是吸收經驗結合實踐,以探索和創(chuàng)新政治建警的優(yōu)化路徑。因此,政治建警研究應進一步提升期刊論文質量和層次,提高社會各界對政治建警領域研究的重視程度,發(fā)揮核心作者的引領作用,加強作者、機構之間的合作,并重視基礎文獻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政治建警研究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在對政治建警研究形式及“量”的研究基礎上,利用可視化軟件Cite Space V 對政治建警研究的熱點進行內容及“質”的研究,對現階段政治建警研究進行主題分析、聚類分析,形成可視化知識圖譜?;诖耍瑢φ谓ň把責狳c進行深入剖析,分析現階段政治建警研究相關動態(tài)信息。
關鍵詞是作者在學術論文主題所提煉的文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重點和領域術語,是文獻計量研究的重要指標,體現出研究成果的主題聚焦方向。通過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性可以了解政治建警研究領域的研究重點,客觀、準確地反映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及其分布結構,有助于把握學術熱點的發(fā)展趨勢,判斷其研究領域的側重點。如果一個關鍵詞在某研究領域反復出現,則說明這個關鍵詞是該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之一。即研究熱點與關鍵詞呈現正比例關系。將1996—2020 年的數據按照每年度進行切分(時間切片為1),將節(jié)點的類型設置為Keywords,提取切片值設定為30,生成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一共得到417個關鍵詞節(jié)點、445 條連線,其結果如圖5 所示。
共現網絡知識圖譜具有可視化、多角度、鮮明化等特點,能客觀全面反映政治建警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關鍵詞之間的耦合性與共和性。關鍵詞在圈中的字體大小表明關鍵詞的頻次以及中介中心性大小,圓圈大小反映該關鍵詞在共現網絡中的影響力大小與研究熱點程度,同時也反映其在關鍵詞之間的知識鏈接作用的大小。通過圖5 我們可以發(fā)現“政治建警”“公安隊伍建設”“公安院?!薄肮矙C關”“公安民警”“從嚴治警”“思想政治工作”“公安隊伍”“黨建工作”等關鍵詞是該領域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制作關鍵詞的中心性和頻次情況表(表4),反映出“高頻關鍵詞”“中心關鍵詞”的情況,可對關鍵詞知識圖譜加以驗證。
表4 政治建警研究高頻關鍵詞的中心性和頻次情況
圖5 政治建警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
在兩個表中均排在前10 名的關鍵詞包括“政治建警”“從嚴治警”“公安民警”“公安隊伍建設”“公安機關”“公安院?!薄八枷胝喂ぷ鳌薄肮碴犖椤薄傲暯娇倳洝钡? 個。高頻關鍵詞和高中心性關鍵詞之間高度重合,說明這些關鍵詞在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在關鍵詞之間發(fā)揮著橋梁作用。從高頻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性的大小可以推測出,政治建警研究的大致研究內容包括政治建警的主體、政治建警的主要內容、政治建警的指導思想與重大意義等方面。
不同于時間線等知識圖譜反映某一階段的研究重點,共現分析可以從橫向整體上分析政治建警“質”的方面,包括研究熱點與前沿方向。該知識圖譜以“政治建警”“公安隊伍建設”“從嚴治警”等為研究中心,向政治建警的主體(公安機關、公安民警、公安院校、公安隊伍)、主要工作(黨建工作、在職民警培訓、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領域(公安隊伍建設、公安文化建設)、治警戰(zhàn)略(從嚴治警、科教強警、科技興警察、文化育警)等多個研究方向分散和蔓延。
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的分析結果以及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借助高頻關鍵詞聚合、文獻質性分析與二次梳理發(fā)現,政治建警研究熱點可歸納為政治建警意義研究、政治建警內容研究、政治建警路徑研究、政治建警案例研究等四大方面。
1.政治建警意義研究
政治建警是新時代公安工作的最根本原則,確保新時代公安工作保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王英松,2020[5]77),政治建警能夠提高公安隊伍核心戰(zhàn)斗力和政治動力,是高素質公安隊伍建設的靈魂鑄造(康大民,1998[6];楊蓉、汪勇,2019[7];曹禮海,2020[8]27),是公安機關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的政治保證(曹禮海,2020[8]26),是公安隊伍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yōu)勢,是立警之本、治警之要、育警之道(許顯輝,2019[9];馬到春,2019[10])。公安機關的性質、任務、屬性、特點、職責、使命決定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堅持政治建警(康大民,1998[6];傅琛清,1999[11]39;李軍林,1997[12];洪瑩,2020[13]135)。從實踐意義出發(fā),政治建警確保新時代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和新時代的公平正義(王英松,2020[5]78),是增強“四個意識”、消除“四種危險”、提高“四個自信”、面對“四種考驗”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的具體生動實踐(謝禮、雷新明,2018[14]27),著力鍛造高素質過硬公安鐵軍,奮力書寫新時代履職擔當的公安答卷。從理論意義出發(fā),政治建警作為公安工作的綱領性原則,豐富了公安學基本理論、完善了中國特色的人民警察制度,對公安建設有著極強的指導作用(鄭新宇、陳衛(wèi)東,1997[15])。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出發(fā),政治建警是警務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峰,2006[16]);從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出發(fā),堅持政治建警,是減少和杜絕公安民警違紀違法現象發(fā)生的重要保證(曹禮海,2020[8]27;董天良,1998[17])。從中外對比研究來看,雖然部分西方國家一直聲稱“警察去政治化”“警察中立原則”,但警察作為國家的政治工具,各國統治階級無一例外地要對警察進行政治方面的建設,并對警察提出了嚴格的政治要求(汪勇,1999[18]),以實現其警察隊伍建設的目標。英國出臺完備的約束制度和激勵制度,規(guī)范警察的執(zhí)業(yè)行為,保證警察隊伍的紀法嚴明(B Loveday,2006)。美國頒布《執(zhí)法道德規(guī)范》,推動警察隊伍建設,約束和規(guī)范警察行為和思想,提升職業(yè)化水平(JR Greene、GP Alpert、P Styles,1992)。日本通過《警察生活原則》指導警察隊伍教育和學習工作,要求所有警察必須進行理論學習,牢記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宗旨(L Cao、S Stack,2013)。
2.政治建警內容研究
政治建警一詞于1996 年由中國警察學會公安學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正式提出。從概念及其內涵來看,理解政治建警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政治的含義(周茜蓉、顏衛(wèi)青,2011[19]),學者從政治建警的廣義范圍、狹義范圍、指導思想、目標形態(tài)、特征要求等不同維度對政治建警的內涵和外延進行闡述(康大民,1998[6];洪瑩,2020[13]134;林萍、石啟飛,2013[20];趙穎,2018[21])。我國的政治建警在指導思想、領導體制、方針政策、法律制度、隊伍建設、群眾關系、思想作風、業(yè)務勤務等方面形成了豐富的內涵(汪勇,1999[18])。從具體研究內容上看,如圖4 所示,政治建警研究的主要內容隨時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演變。有學者從公安文化建設、公安民警培訓、公安隊伍建設、公安思政教學、公安宣傳工作、公安院校教學等內容出發(fā),進行辯證研究。一是研究與政治建警的關系。從公安文化建設出發(fā),政治建警是公安文化的政治特征,具體到公安工作中,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安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儀宏斌,1999[22])。二是研究如何利用政治建警開展隊伍建設、公安培訓等相關公安工作。公安院校強化實戰(zhàn)化教學需要從政治建警出發(fā)(阮回志,2020[23]),有效地防范警察培訓過程中的執(zhí)法道德風險。三是如何通過具體工作推進政治建警。在職民警培訓工作是加強政治建警的重要途徑(楊玉海、滕銀厚,2017[24]),鑄牢忠誠警魂是關鍵,公安思政教學是重要陣地和重要手段(朱建一,2020[25]),公安宣傳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優(yōu)勢(沈世斌,1998[26])。
3.政治建警路徑研究
政治建警的路徑研究主要包括思想路徑、技術路徑、教育路徑、制度路徑、組織路徑等方面。從思想建設出發(f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政治教育,夯實理論基礎,打牢思想基礎(洪瑩,2020[13]135;謝禮、雷新明,2018[14]27;毛瑞明,1998[27]44;楊經錄,2020[28]86),強化黨的領導意識、理論意識、群眾意識、紀律意識、奉獻意識(程志強,2000[4]8;陳立川,1997[29]),強調黨員推動政治建警的重要作用。從教育培訓出發(fā),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教育培訓(R Mugford、S Corey、C Bennell,2013);以忠誠教育為主線,以專項教育、主題教育、階段性教育為抓手的“一位三體”政治建警格局(張顯棟、左富興,2015[30]98),利用“四史”的政治性、針對性、時代性為公安機關政治建警提供新引擎(汪強,2020[31])。從國內外對比出發(fā),通過對美國、法國、新加坡、德國等國家的教育培訓制度進行研究,為我國警察教育培訓提供借鑒(房麗,2018[32])。從技術創(chuàng)新出發(fā),在“互聯網+時代”,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政治學習、思想教育、戰(zhàn)時思想工作和黨建工作,推進“互聯網+”政治建警(田裕豐,2017[33];劉穎,2017[34])。從組織建設出發(fā),加強隊伍建設,優(yōu)化政治建警工作的人力資源(洪瑩,2020[13]166;毛瑞明,1998[27]44;張顯棟、左富興,2015[30]98),加強公安政工隊伍建設(毛瑞明,1998[27]45)。從制度建設出發(fā),加強制度建設,提升政治建警工作的執(zhí)行力(毛瑞明,1998[27]45;楊經錄,2020[28]87;張顯棟、左富興,2015[30]98)。從文化建設出發(fā),文化建設為政治建警營造忠誠、服從的文化氛圍(張顯棟、左富興,2015[30]99;謝禮、雷新明,2018[14]27;楊經錄,2020[28]88)。此外,還有學者從機制建設、黨團建設(張顯棟、左富興,2015[30]98)、監(jiān)督檢查機制(傅琛清,1999[11]41)、作風建設與紀律建設(謝禮、雷新明,2018[14]27)、強化公安民警職業(yè)道德(毛瑞明,1998[27]45;駱名遠,2014[35])等方面研究政治建警的路徑。
4.政治建警案例研究
政治建警研究始終朝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徑進行研究,學者從不同層級的公安機關出發(fā),針對具體個案進行研究,突出政治建警特色,推動政治建警理論與實踐辯證發(fā)展。臨汾市公安局從政治標準、政治情感、政治氛圍、政治學習、政治紀律等方面推進政治建警(楊萬福等,1999[36]);古田派出所利用現場教學、體驗教學、互動教學、實戰(zhàn)教學、專題教學推進政治建警教育培訓工作(江亮亮,2020[37])。安徽公安職業(yè)學院從師資隊伍和公安院校學社兩個角度出發(fā),探索公安院校政治建警之路(黃大勤,2019[38])。少數民族地區(qū)公安機關加大教育力度、改進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針對性進行政治建警(黃政紅、李繼華,1998[39])。廣東省高明監(jiān)獄堅持“五個一”,即“樹立一個宗旨、明確一個方向、突出一個重點、形成一個架構、建造一個基地”(蔡方輝,2001[40])。通過找尋不同公安機關在政治建警方面的有效經驗與典型做法,為新時代公安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綜上所述,政治建警研究熱點可以歸納為隨著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政治建警的內涵、意義、價值不斷得到豐富,學者們結合時代特征不斷豐富政治建警的意義研究,推動政治建警價值導向。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政治建警的內容、形式、構成不斷拓展完善,學者們結合政治建警理論基礎和實踐要求,不斷拓寬政治建警內容導向。隨著政治建警實踐工作的不斷推進,政治建警的路徑、方法、途徑不斷創(chuàng)新,學者們結合公安工作要求和政治建警功能不斷滿足實戰(zhàn)導向。隨著各地政治建警的積極探索和有力改革,政治建警的經驗、問題、案例不斷涌現,學者們結合具體實踐案例和成功經驗、失敗教訓不斷趨向問題導向。
結合上述關于政治建警研究的縱向和橫向、“質”和“量”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政治建警術語自提出起經過20 多年的理論研究,學者們通過多維角度透視政治建警,相關研究如火如荼,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尤其在政治建警的概念內涵、指導思想、理論釋義、價值意義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全面和完善。理論指導實踐,理論也反過來服務實踐,理論研究的起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服務實踐工作。進行政治建警理論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務和指導新時代政治建警,推動新時代公安工作。由于新時代政治建警理論和實踐的同頻共振,使得政治建警理論研究常談常新、方興未艾,政治建警研究領域仍然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值得學界進行持續(xù)的研究和探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公安機關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建警,切實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政治自覺,忠誠履行新時代公安機關使命任務。在新時代背景下,政治建警在保持其政治底色的同時,也定會呈現出與新時代黨和國家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時代內涵與時代價值。正確解讀闡釋新時代政治建警的價值意蘊能夠進一步堅定政治建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推動政治建警的理論實踐發(fā)展,指導新時代政治建警價值體系建設,實現政治建警理論統領與實踐自覺。但現階段對于新時代政治建警價值意蘊的深刻闡釋相對較少,導致新時代政治建警的重要價值無法被更多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結合時代特征與發(fā)展要求及時對政治建警進行跟進解讀,是今后政治建警研究應當著重推進的方向。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政治建警的重要地位,系列論述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是新時代黨的建警治警指導方略,是鍛造高素質過硬公安鐵軍、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行動綱領,對政治建警價值闡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要想深入推進新時代政治建警,首先必須理解清楚政治建警的基本內容及其本質內涵與內在邏輯。新時代政治建警的根本觀點或核心要義到底是什么?具有怎樣的內在邏輯?如何對其內在邏輯進行解釋和理解?如何加強公安機關政治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為切實做到“兩個維護”提供行動指南。政治建警內在邏輯體系是推動新時代政治建警向深度方向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支撐。分析新時代政治建警與科技興警、改革強警、從嚴治警之間存在哪些外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整合治警方針,推動公安事業(yè)向廣度方向發(fā)展。弄清以上問題,能夠幫助公安機關做到“綱舉目張”,更加深刻地把握新時代政治建警的有機整體和科學體系。在加深把握其內在邏輯和本質規(guī)律的基礎上,才能明晰政治建警實踐的根據和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破解政治建警“頑疾”,推動政治建警在正確的軌道上不斷向前發(fā)展。
政治建警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各地公安機關在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不斷創(chuàng)新政治建警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經驗,推動各地公安機關政治建警工作有序穩(wěn)步開展。但基層政治建警的經驗做法并未得到系統的科學總結,各地經常各自為營、各成一派,尚未形成將典型做法進行宣傳推廣的運行機制。如何能夠將各地的典型做法和重要經驗進行提煉、宣傳、推廣,如何借鑒“楓橋經驗”的模式,打造政治建警品牌,形成政治建警樣板,向各地各層級公安機關推廣,在推廣與借鑒過程中實現政治建警經驗的再推廣、再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是現階段政治建警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要課題。
理論研究要以實踐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政治建警理論研究是為了能夠在公安實踐中順利推進政治建警。由于時代特征和現實因素的影響,新時代政治建警的路徑選擇必然具有其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需要學者的思辨性和前瞻性進行思考構建。通過將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完善現有實踐路徑,提升政治建警的效能與效果,發(fā)揮理論研究引領作用,將實踐可能存在的問題解決前置化。與此同時,探索如何將新時代政治建警向更高水平推進,推動實現新時代政治建警路徑優(yōu)化,將理論探索路徑應用于實踐,探索政治建警理論指導政治建警工作的機理,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實現新時代政治建警的動態(tài)發(fā)展與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