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軒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漢字字族研究由來已久,東漢許慎在編纂《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時已發(fā)現(xiàn)部分形聲字存在聲符表義的情況,并有意識地將這些同聲符的字聚集起來以分析其形義關系。宋代之后,王圣美等人提出“右文說”,認為形聲字的聲符多位于右側(cè),可兼表音義,故曰“右文”。近人沈兼士進一步將右文分為本義分化和借音分化兩類,認為“右文說”所涉聲符多屬本義分化范疇。在此基礎上,沈兼士首次提出了“漢字字族”的概念,并運用諧聲系統(tǒng)、借助音義關系考察字族。今人蔡永貴總結(jié)了前人研究成果,對漢字字族進行新的界定,認為漢字字族是漢字孳乳分化過程中形成的記錄同族詞且必須具有共同文字發(fā)生源的一組或若干組形成系列的漢字。所謂字族,即通過在母文基礎上加注不同的類屬偏旁而構(gòu)成的一系列形、音、義相近的漢字。這些漢字如同人類的家族譜系,擁有共同的語言源頭,且存在一定的層次關系。今取《說文》及《補高郵王氏說文諧聲譜》中以“支”為母文的一系列同族孳乳字,運用漢字字族的相關理論對其展開研究。
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支”可以代指根莖、枝葉等,也可以表示整個樹木?!案o”“樹木”等由“支”的本義“枝條”引申而來,故為母文“支”的一級引申義。
“支”從植物主干中生出,由一個個分散開來的莖條構(gòu)成,因此“支”也有“分支”之義,主要包括自然界事物的分支,如河流的支流、山脈的支脈、花木的枝葉,以及與人相關的分支,如隊伍的支隊、家族的支系、人的肢體等。各分支、各群體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會產(chǎn)生某種靈感,形成某種才能。由此,“支”也蘊含了“才能”之義。故“分支”是母文“支”的一級引申義,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的“才能”“技藝”為二級引申義。
植物的枝與干密不可分,枝干相連從而支撐其生長。因此,在“枝條”義的基礎上,“支”也延伸出動詞義“支撐”“撐持”,故“支撐”等也是母文“支”的一級引申義。
秓 ,《玉篇·禾部》:“秓,章移切。稈也。”[6]572稈,《說文·禾部》:“禾莖也。從禾旱聲?!盵1]178《說文解字注》:“謂自根之上至貫于穗者是也?!盵2]1055故“秓”為稈義,表示農(nóng)作物的根莖。“支”“秓”在《集韻》系統(tǒng)中屬脂韻照聲字[7],故音韻相似。從字形上看,“秓”字從禾從支,“禾”構(gòu)件為形符,含有“禾類作物”義?!爸А睒?gòu)件示音并指代植物器官。故在以“根莖”為義核的母文“支”上加類屬標志“禾”,孳乳出“秓”,表示農(nóng)作物的根莖。
1.自然界事物的分支
芰,《說文·艸部》:“蔆也。從艸支聲?!盵1]15《酉陽雜俎》:“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蔆?!盵12]789芰,即菱,又稱菱荷、菱芰,其中長有兩角的稱菱,長三四角的稱芰,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其生長于池沼中,浮在水面的葉子呈三角形,花白色?!败痢痹诠偶杏涊d較多,如《列子·說符篇》:“夏日則食菱芰,冬日則食橡栗。”[10]264《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盵13]芰,奇寄切,上古屬支部,《廣韻》為群母寘韻?!败痢笔家娪趹?zhàn)國楚系文字,其形為“”(包2.258),篆文有所簡化,而成“”形。“艸”為草部,示“草木”之義,“支”取“分支”義,表葉之分散。后也以“芰”形容隱士的高潔。因此,在以“分支”為義核的母文“支”上加類屬標志“艸”,孳乳出“芰”,指一種葉子分散的水生植物。
2.與人相關的分支
以母文二級引申義“才能”為義核的“支”族字有“技”“妓”等。
1.與鳥獸蟲魚相關
2.與器物相關
庋,《玉篇》:“庋,閣也?!盵6]764《集韻》:“庋,閣藏食物?!盵7]313庋,過委切,《廣韻》中為見母紙韻的上聲字。庋由“廣”構(gòu)件和“支”構(gòu)件組合而成?!皬V”,篆文作“”,其形如同一個屋子的側(cè)面,是依具體實象所造之字。后隸書“廣”、楷書“廣”皆承其形而沿用至今,表示與房屋或場所相關。構(gòu)件“支”為“支撐”義。故“庋”的本義為房屋中支撐、放置器物的架子。《新唐書》:“雜置梵書之庋。”[21]5776《玉堂叢語》:“構(gòu)東西二書樓,以庋鏤板?!盵26]后也作“庋置”“庋藏”使用,《明史》:“后湖東西二庫庋藏之?!盵27]故在以“支撐”為義核的母文“支”上加類屬標志“廣”,孳乳出“庋”,表示房屋中放器物的架子。
3.與人相關
攰,居偽切,《集韻》中為寘韻去聲[7]471?!皵姟毙误w構(gòu)造較為簡易,是“支”構(gòu)件和“力”構(gòu)件組合的包圍結(jié)構(gòu)字?!傲Α笔酒浔玖x“力量、力氣”,“支”表“支撐”義,因此“攰”指人耗盡力氣而難以支撐之情狀?!对姀V傳》:“愁苦之情,生夫攰倦?!盵33]《新唐書》:“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攰?!盵21]4026故在以“支撐”為義核的母文“支”上加類屬標志“力”,孳乳出“攰”,表示因力氣耗盡而無法支撐。
鬾,《說文·鬼部》:“鬼服也。一曰小兒鬼。從鬼支聲?!盵1]236“鬾”從鬼從支,其義與鬼怪相關,也可指小鬼或者鬼所穿的衣服。如《毛詩后箋》:“鄭交甫逢二女,鬾服?!盵35]此處的“鬾服”即“鬼服”。又如《東京賦》:“八靈為之震懾。況鬾蜮與畢方?!盵36]鬾,小兒鬼也?!队详栯s俎校箋》進一步描繪“鬾”的來歷及其危害:“顓頊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蜮鬼,一居人宮室區(qū)隅善驚人為小兒鬼?!盵12]1647段成式認為古顓頊氏的三個兒子死后化為三鬼,其中居于宮室角落的小兒鬼為鬾。鬾,渠羈切,《廣韻》屬群母支韻,其中“支”作為聲符,僅起示音作用。
蚑,《說文·蟲部》:“蚑,行也。從蟲,支聲?!盵1]351《說文解字注》:“凡蟲行曰蚑?!盵2]2675“蚑”字從蟲從支,本義為小蟲爬行時緩慢蠕動的樣子。此外,“蚑”亦疊用作“蚑蚑”,仍為蟲行之義。如《送諸葛彥章序》:“蟲蚑蚑而欲動,鳥似飛而未翔?!盵37]字音上,“蚑”為群母支韻,右部構(gòu)件“支”只表音,故歸為母文表音字。
鳷,章移切,支韻章母。《玉篇》:“鳥名。漢武帝造鳷鵲觀?!盵6]458《拾遺記》:“有鳥名鳷鵲,形高七尺,解人語。”[12]1784鳷,又稱鳷鵲,是一種翅短尾長、羽毛蓬松、顏色艷麗的鳥。至唐宋時,其已作為一種意象被廣泛運用于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如《春晚紫微省直寄內(nèi)》:“花間燕子棲鳷鵲,竹下鹓雛繞鳳凰?!盵38]《大酺·元夕寓京》:“鰲山侵碧落。絳綃遠,春靄浮鳷鵲?!盵39]“鳷”字從支從鳥,“支”只為表音聲符。
吱為象聲詞,常作“吱吱”,多形容小動物的叫聲,或物體發(fā)出的短促尖叫聲。《牡丹亭·聞喜》:“人語鬧吱嗻?!盵40]《聊齋志異·伏狐》:“狐驚痛,啼聲吱然?!盵41]吱,去智切,《廣韻》中為寘韻溪母字,從口從支,“支”僅作示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