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進整出”的英語教學模式秉持整體教育哲學觀,以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為目標。文章基于初中英語思維課堂研究,聚焦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罢M整出”的英語教學模式本質上是堅持外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整體輸入、整體互動和整體輸出是該教學過程整體化實施的三大層次。
關鍵詞:初中英語;思維課堂;整體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1-0007-03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tǒng)一的特點[1]。而《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標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了對主題意義的整體把握是進行有效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關鍵。初中英語教學定位不能停留在“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這一類行為目標層面,而是要提升到培養(yǎng)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高度上;要以豐富學生思維方式為目標,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將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作為終極目標。
一、“整進整出”英語教學模式與初中英語思維課堂
初中英語思維課堂即構建初中英語思維型聽說課,有助于教師解決主題意義缺失、情境錯位、思維隱匿、活動無效的聽說課課堂實際問題。在構建初中英語思維型聽說課時,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主題語境為引領、以多模態(tài)文本為依托、以問題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的六原則,在原本課堂形態(tài)的基礎上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師生共創(chuàng)“為思而教、為思而學、學思融合”的靈動生態(tài)課堂[2]。
整體英語教學對教學目標的設定確定了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為所有教師在設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上指明了方向,也為以課堂為平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罢w輸入”“整體互動”和“整體輸出”三個整體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幫助教師避免出現(xiàn)碎片化教學的問題,使“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教”和“學”兩個要素在整體上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促使有效學習的發(fā)生。同時,整體英語教學對主題意義探究、語篇體裁理解、文本深度分析、有效問題設計等都有所助益,在育人效果上能實現(xiàn)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綜合發(fā)展、未來發(fā)展。
二、“整進整出”模式的課堂教學實踐
本文結合筆者執(zhí)教的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編著的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2 Section A一課來探討整體化的初中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及實踐意義,即從主題意義的把握、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整體語料的輸入、具備意境的互動、承載思維的輸出方面實現(xiàn)教學元素的聯(lián)動。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文本內容加工須通過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而展開。而主題意義是學生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內容,能夠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本課例的分享以期在引導學生學習內容的同時,為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掌握語言、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達到至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2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的第一課時。該部分是本冊書第三單元的第二個話題,主要學習詢問職業(yè)、介紹家庭成員職業(yè)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通過對家庭成員的稱呼學習和有關職業(yè)的新單詞的引入,讓學生初步了解日常職業(yè);通過對職業(yè)的討論,引導學生掌握詢問職業(yè)的特殊疑問句,達到可以用本話題內容在實際生活中詢問并介紹自己及他人職業(yè)的目的,最終升華為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體會家庭成員辛勤勞動的高度。
(二)教學目標
在本課結束時,學生能夠達到如下學習目標。
1.了解并掌握相關職業(yè)的單詞,感知不同職業(yè)的勞動特點。
2.通過聽力訓練,了解和定位主人公家庭成員的具體職業(yè)。
3.熟知詢問職業(yè)的句型,學會使用不同人稱詢問職業(yè)。
4.分享自己的理想職業(yè),感受勞動者的快樂。
5.尊重各行業(yè)勞動者,體會家庭成員的辛勤勞動。
(三)教學過程
1.互動熱身,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主題
Activity 1: Phonetics Chant
筆者將本課中有關“職業(yè)”主題的單詞編為瑯瑯上口、尾調押韻的Chant,和學生進行現(xiàn)場互動。
【設計意圖】為盡快拉近師生距離,消除新知學習前的緊張感,同時進行語音教學,筆者特別設計“Phonetics Chant”環(huán)節(jié),將對標本課主題——“職業(yè)”元素的單詞進行整理歸納,讓學生尋找發(fā)音規(guī)律,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習得相關語音知識,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本節(jié)課的話題導入預設鋪墊。
Activity 2: Leading-in
筆者引入懸念(如圖1),Do you know who can do all of the jobs? You will know it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的猜想,形成課前期待。為本堂課創(chuàng)設高立意、高站點、高定位的主題,為最后的整體輸出和整體升華做好鋪墊。
2.情景化呈現(xiàn),趣味化鞏固,思維化游戲
Activity 1: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具有明顯職業(yè)特征的圖片,進行有關“職業(yè)”話題的單詞呈現(xiàn)(如圖2)。
Activity 2:融合思維元素進行職業(yè)競猜游戲。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拉近師生距離。同時,也有助于讓學生形象、直觀、輕松地感知本課有關職業(yè)話題的新詞。職業(yè)競猜游戲的設置融入了思維元素,采用部分遮擋元素暗示、文字謎面等多元形式,以學促思、寓教于樂、學思結合。
3.聽前預測,聽中梳理,思維內化
(1)聽前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lián)系實際,進行合理猜想和預測。
Pre-listening:Observe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pre-listening question.
①Where are they?
②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第一次文本聽力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驗證預測,回答聽前的兩個問題。第二次聽力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定位信息,完成表格,梳理文本中涉及的人物職業(yè),對詢問職業(yè)的句型達到初步感知的目的。
(3)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of 1a and play the dubbing game.
第三次文本聽力活動結束后,對學生提出進一步的能力要求,即跟讀和模仿。在真實的情境中,從語音和語調兩個維度感知文本,增加學生和文本接觸的機會,凸顯本課課型。同時,筆者輔以配音游戲,帶領學生以說的形式深入體驗聽力文本,增加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4)Read 1a together and summarize how to ask one's job, and then recite the whole text with the missing words.
齊讀課文,在語料整體輸入達標的情況下,對課文關鍵信息進行留白處理,引導學生帶著思考識記,帶著期待復現(xiàn),帶著挑戰(zhàn)朗讀。同時,讓學生及時總結詢問他人職業(yè)的句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5)Make a similar dialogue according to a new form.
以仁愛版英語教材系列主人公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中未被提及的Maria和Jane的父母的職業(yè),重構聽力文本,檢測習得,編造情境對話,讓學生學會遷移,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同時,在多元評價的框架下進行角色扮演,增加本課的趣味性。
4.循序鋪墊,遷移創(chuàng)造,對標主題
(1)Brain Storm
【設計意圖】通過Brain Storm 環(huán)節(jié),增加學生課外生詞儲備,適度擴大課堂容量(如圖3),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為下一環(huán)節(jié)(Project)鋪墊。
(2)Work in group of four, and survey(調查) your classmates' parents' jobs. One in each group will give a report.
【設計意圖】設計組內調查并匯報父母基本工作情況,再次鞏固學生對本課重點知識的把握和運用,培養(yǎng)合作精神(如圖4)。同時,揭曉課前預設問題答案,點明“超人媽媽”,達到整體輸出的目的。
結? 語
初中英語整體教學模式從教學目標整體性、課程內容整體性和教學實施整體性三個方面進行整體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使學生在語言能力、心智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三個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和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整體發(fā)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做到讓學生“學文化、啟心智和達至善”。為了實現(xiàn)此整體目標,教師要確定符合課程內容的主題意義,整合課程內容,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活動,實現(xiàn)內容的整體性,最后通過“整體輸入”“整體互動”和“整體輸出”三個層次的教學實施,做到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統(tǒng)一,同時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提供空間和可能。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吳云開,林若.2020初中英語“思維課堂”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04):31-3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初中英語整體教學模式設計研究”(項目編號:JSZJ20024)的階段研究成果,受福建教育學院資助。
作者簡介:張宏(1988.10-),男,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州三中晉安校區(qū),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福建省初中英語吳云開名師工作室研修員、福州市首批示范性勞模工作室核心成員、福州市骨干教師、福州市教育系統(tǒng)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一等獎。曾獲福州市首屆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福州市中小學優(yōu)質課一等獎、福州市教師技能賽一等獎、福建省教師技能賽二等獎、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學能手、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