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增人學術年表》補闕

2022-07-15 01:50魏建
名作欣賞 2022年7期
關鍵詞:文學期刊現(xiàn)代文學劉老師

魏建

劉增人先生是文獻史料大家,敢給他寫的學術年表做許多補充,不是我狂妄,實在是因為劉先生年表中許多重要的內(nèi)容寫得過于簡單,甚至遺漏了一些在我看來特別珍貴的東西;我能做補充,還因為有些事情我比他本人更清楚。劉增人先生是我的老師,我的現(xiàn)代文學課就是他教的。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叫他“劉老師”。第一次見劉老師,是他為我們泰安師專中文系1977級新生做學術講座。那是1978年3月,他講的魯迅。我對魯迅的學術認知就是從那一天開始的。后來,他為我們講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畢業(yè)前,我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也是劉老師。畢業(yè)留校后,我與劉老師在一個教研室,在他的指導下讀《中國新文學大系》,讀民國文學期刊,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學著劉老師的樣子講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1985年,我到山東師大讀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留在山師工作,但我與劉老師之間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劉增人老師教過的學生數(shù)以萬計,接受他教誨時間最長的學生一定是我。再加上我在劉老師的母校學習、工作三十多年,有關劉老師的“史料”我掌握得最多。最近閱讀《劉增人學術年表》(以下簡稱《年表》,《名作欣賞》本期),我涌起了為《年表》補闕的強烈沖動,等冷靜下來,越發(fā)覺得我的補充有超出《年表》的學術價值,或許還有一定的學術史意義。在補充之前,我先說明兩點:第一,劉老師知道我將給他寫文章,但并不知道我寫什么,更想不到我給他的學術年表找到這么多缺漏;第二,根據(jù)我對劉老師的了解,對其學術歷程可做如下階段性劃分。

學術積累期(1959年—1978年)

劉老師的學術積累應從考入大學開始。這段歷史在《年表》中只有一句話:“1959至1963年,就讀于山東師范學院中文系?!蔽业难a充如下:

補缺1-1:“小才子”的傳說。

從我來山師讀碩士研究生開始,就不斷聽到有關劉增人老師的一些傳說,常聽到有人說他是“小才子”?!靶〔抛印敝^,不是說他的才氣不夠大,而是說他在全班年齡最小,身量瘦小,但學習最好,除一門課外每門課考試都得5分。同學們最佩服的是,作為生活委員能讓大家口服心服,并且考試成績還那么優(yōu)秀。劉老師在山師學習期間正遇上“三年自然災害”。當時最難當?shù)陌喔刹烤褪巧钗瘑T,饑餓的同學們決不能容忍生活委員有一分一毫的偏差。為此,劉老師每餐分飯前都要監(jiān)督值日同學公平分配,絲毫不敢懈怠。

授課老師們也都夸他是才子,很有培養(yǎng)前途,要不是他父親的歷史問題,肯定是能留校的。

補缺1-2:啟蒙老師薛綏之。

多年來,劉老師經(jīng)常與我談起他在山師本科學習的人和事。他提到次數(shù)最多的人是他的專業(yè)啟蒙老師薛綏之先生。他描述薛先生給他講現(xiàn)代文學課的情形,那才叫文學的歷史課,史料特別豐富,讓人難以忘懷。在劉老師的講述中,印象更深刻的是他第一次到薛綏之先生家看到的那一幕,桌子上、書架上、地板上,到處都有攤開的書本、雜志、報紙,書和雜志里夾著紙條,畫著線條。劉老師說,他第一次見到一個人可以擁有那么多書,他說就是從那時起,把牙膏換成了牙粉,省下錢來買書。

補缺1-3:田仲濟先生請吃烤鴨。

劉老師還與我談起過山師教過的多位老師,唯獨大名鼎鼎的田仲濟先生,他卻很少說道。后來才知道,他在山師本科四年根本沒見過田先生,更沒有聽過田先生講課。不過,有一件事劉老師津津樂道,那就是1964年他與田先生第一次見面,見面后田仲濟先生在燕喜堂請他吃烤鴨。我到山師讀研究生以后,聽到了太多田先生如何“高冷”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聽得越多,我越發(fā)覺得田先生請劉老師吃飯不可思議。年長劉老師35歲的田老先生,且早已是校級領導,此前又沒有交情,竟然在濟南最高檔的飯店燕喜堂請客,還是吃昂貴的烤鴨。一貫“脫離群眾”

的田先生為何如此破費?只有一種解釋——愛才。粉碎“四人幫”以后,田先生一直盤算著把劉老師調到山師來,最終沒有成功,直到他去世前夕還與蔣心煥教授談起他一生的幾個遺憾,其中之一是“看準了的有培養(yǎng)前途的一些人才未能堅持把他們留下或調進來”a,這些人才中就包括劉增人老師。

補缺1-4:為什么到泰安師專?

《年表》中劉老師大學畢業(yè)后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1963至1987年,任教于泰安師專?!笨梢匝a充的是,劉老師為什么到泰安師專工作?這與他的老師書新先生有關。書新先生是老革命,1954年考入山師中文系,1958年留校任教,因又紅又專很快被提拔為副系主任。1959年至60年代初,山師中文系編成國內(nèi)第一套系統(tǒng)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資料,包括《中國現(xiàn)代作家著作目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資料索引》《中國現(xiàn)代作家小傳》和《中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包括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趙樹理、夏衍、李季、周立波、杜鵬程等十幾位作家每人一本的研究資料匯編),還包括《1937—1949年主要文學期刊目錄索引》。劉老師后來說這套資料“完全可以看作新時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持的大型史料叢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資料叢書’甲、乙、丙編的雛形”b,這套資料就是在薛綏之和書新二位先生指導下完成的。薛綏之先生是右派不能挑頭,系里委派書新先生領導這套資料的編纂。1963年上級派書新先生到泰安師專任中文科主任,他有條件地接受了這一任命。條件之一是泰安師專要出錢由他采購書刊,建中文科資料室;條件之二是由他從應屆畢業(yè)生中挑選優(yōu)秀者帶到泰安師專,劉增人老師必然被選中了。劉老師在山師讀本科期間是公認的好學生,所以才有田仲濟先生和書新先生的青睞。

補缺1-5:學術處女作。

《年表》1973年、1976年和1979年三次提到劉老師的學術起步之作《魯迅生平自述輯要》(署名“舒漢”)。對于此書的價值和影響,《年表》里只字未提。我的補充是2006年劉老師與李浩先生的一次對話。那天劉老師在李浩先生的帶領下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李浩指著《魯迅生平自述輯要》一書對劉老師說:這是新時期出版最早的一部書,其中較少“文革”遺風,可惜不知道作者。劉老師告訴他:作者之一,正是鄙人!

學術耕作期(1978年—1988年)

這十年是劉增人老師在學術上、教學上辛勤勞作的時期,學術上主要是從事魯迅研究和王統(tǒng)照、臧克家、葉圣陶研究;教學上每學期既要給全日制學生授課,假期還要跑八個縣給函授生講課、輔導。這一段也是我與劉老師接觸最多的時期,我所知道關于劉老師的許多非常重要的東西,可惜《年表》里都沒有,按照時間線索,我補充如下。

補缺2-1:一個不小的人生遺憾。

1978年,劉老師的人生之路出現(xiàn)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成為田仲濟教授的研究生。田仲濟是國內(nèi)最早招收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的導師之一。1954年國家高等教育部和國家統(tǒng)計局下發(fā)文件,批準山東師范學院招收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1955年上半年組織考試,田先生擇優(yōu)錄取了北京師范大學、西安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前身)、湖南師范學院的九名應屆本科畢業(yè)生。1978年,山師恢復研究生招生。劉老師決定報考,田仲濟先生也歡迎他參與競爭,但泰安師專領導堅決不同意,等到同意的時候,報名截止時間已過去一周了。那一年中國錄取的研究生,大多數(shù)都成為載入史冊的旗幟人物。其中多數(shù)人比劉老師年齡還大,如錢理群和吳福輝比他大三歲,王富仁比他大一歲。假如劉老師1978年考上山師的研究生,對他自己、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將會產(chǎn)生多么大的影響?不好假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母校決不會再把他放走。

補缺2-2:超前升講師。

1978年劉老師還有一件讓身邊人特別眼紅的事——升講師太早了!與他同時晉升者大都年長他十歲左右。當時能評上中級職稱,簡直是天大的“好事”:與高級職稱一樣,老婆孩子可以“農(nóng)轉非”,每月配給的食用油增加半斤(增長率100%)。后來,劉老師又有多次調走的機會,如查國華先生推薦調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但出版社解決不了家屬的工作,當時孩子太小,劉老師只好放棄了。

補缺2-3:結識好多“大咖”。

1978年劉老師在山師查國華先生帶領下到北京查閱資料。這期間他們先是列席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學院三校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教研室聯(lián)合編寫《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參考資料》撰稿會。會上劉老師見到了夏衍、王瑤、任訪秋、樊駿、林非、徐廼翔、嚴家炎等先生,其中后四位先生對他的幫助很大。會后,查國華先生帶他拜訪了曹禺、田間、冰心、臧克家等老作家。當時他印象深刻的是到曹禺家:臨時住在招待所里,“會客室”里的方桌和四五個圓凳都是塑料的。曹禺臉上有許多老年斑,回答問題很謹慎,不時掏出手絹,擦拭厚厚的眼鏡片。此后,劉老師成了臧克家家里的??汀?/p>

補缺2-4:承擔國家項目的苦與樂。

《年表》1979年只有一件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fā)起編纂《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資料匯編》,甲、乙、丙三種。馮光廉先生領到編寫葉圣陶、王統(tǒng)照、臧克家三位作家研究資料專輯的任務,帶領我參與學習、編纂?!笔紫?,我要補充的是,這套書是國家“六五”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其次,馮光廉先生也是劉老師在山師讀書的老師,早就看好他,所以邀請他合作承擔這三部研究資料的編寫工作。因為這三部書,劉老師與母校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建立了長時間的學術聯(lián)系。再次,也是我最想補充的,為了編這三部書,劉老師付出了難以計算的時間和難以想象的辛苦。這期間,我經(jīng)常幫他抄寫書稿,也經(jīng)常聽他“訴苦”。記得他說過,去重慶北碚圖書館查閱《建國日報》,據(jù)說當時全國只有一份,并且是用抗戰(zhàn)時期的“土紙”印制,歷經(jīng)多年歲月,極易破損,所以館方不允查閱。為了能看到歷史文獻的原貌,劉老師每天清晨上班前去圖書館義務打掃衛(wèi)生,從大門到每一寸樓梯,一塵不染,連續(xù)打掃了三天,“感動”了館方,這才看到報紙的原件。那些年,劉老師跑過國內(nèi)許多城市的圖書館,他經(jīng)常依據(jù)那些管理人員的臉色,思忖能看什么報刊和怎么才能看到。當然,編寫這三本書,劉老師所收獲的遠遠大于他所付出的,所以他特別感謝馮光廉先生給他提供的機會,對他的學術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補缺2-5:自辦學術報告會。

1979年還有一件事,很能體現(xiàn)劉老師的熱血情懷。這年6月初的一天,劉老師得到中共中央為馮雪峰平反昭雪的消息。當天中午下課前,他決定自己舉辦一場關于馮雪峰的學術報告會。他先是在學校大門最顯眼處的一塊黑板上,自己書寫海報,晚上自己主持自己的講座。那天我在現(xiàn)場,聽他充滿激情地向眾多學生講馮雪峰其人其文,還有他那蓋世才華和彌天冤情。那天,我們這些聽眾恰恰是被報告的非學術因素打動了。“這是一次不被史書記載但可以記入心靈史冊的學術報告會。”

補缺2-6:學術會議獲好評。

《年表》提到“1981年8月到青島參加山東省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題目是《略論〈野草〉的藝術和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血肉聯(lián)系》”。省內(nèi)的魯迅研究專家應該全到了,省外的魯迅專家也有十幾位應邀出席了這次會議。我旁聽了所有大會發(fā)言。劉老師的發(fā)言特別好,我擔心自己偏愛,便悄悄觀察聽眾的反應,都在聚精會神地聽。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聽到袁良駿先生當著一桌人做過“點評”:今天的發(fā)言劉增人講得最好。

補缺2-7:出席學術會議之難。

《年表》中提到,1982年5月,劉老師應邀赴海南出席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我要補充劉老師出席這次會議的周折。他回憶說:“我提交的論文受到好評,邀請函順利地收到。但學校領導拒絕簽字,路費成了問題。我寫信請?zhí)锢蠋兔Γ幻娼o泰安地區(qū)教育局副局長、他的學生劉朝賓先生寫信,請他斡旋;一面請學會的秘書長馬良春先生也致函泰安師專。但學校領導對劉局長說我們學校業(yè)務上是省教育廳管轄的單位,地區(qū)教育局最好不要插手;對馬良春先生則拒絕回復。朝賓局長把事情經(jīng)過匯報給泰安地委文教黨委。文教黨委書記劉鐵、翟惠民兩位書記約我到他們辦公室面談。我?guī)フ撐?、邀請函,并陳訴了高校當然要注重教學,但沒有科研提升的教學,也不可能有較高水平的觀點,深得他們贊同,并當即給師專黨委打電話……”d劉老師才被學校放行。此事反映出劉老師當時艱難的學術生存狀況。

補缺2-8:一篇標志性的美文。

1982年還有一事應該補充進入《年表》——劉老師的散文《徘徊梅下寄情思》在大型文學期刊《清明》1982年第4期發(fā)表。那些日子,我和我的學生們都爭相傳閱這篇美文。因為同學們都熟悉,所以我上課時曾以此文為例,講解文學作品如何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如何使“形”更能傳“神”,使“有限”蘊含更多“無限”。我之所以要補充此事,不僅是因為這篇散文寫得好,還因為此文標志著劉老師作為散文家的嶄露頭角。此后,劉老師常有散文佳作面世,如《滇綠》《我的親娘》等,藝術水平絕對高于某些省級獲獎散文?!段业挠H娘》在《十月》發(fā)表后,被評為山東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征文散文二等獎?!兜峋G》在網(wǎng)絡上傳播,閱讀量超過“10萬+”,可見不是我個人的偏愛。

補缺2-9:名師當選人民代表。

《年表》里1983年記錄了三件大事,但我覺得另有三件事也很重要,有的甚至更重要。一是劉老師晉升副教授,成為全校最年輕的副教授;二是當選山東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理事,當時學會最年輕的理事;三是當選為泰安市人民代表。要說清當人民代表的事,先得說一說劉老師的講課。我的1977級同學中,很多是有十幾年教齡的老民辦教師,有幾位還是方圓幾十里的名師。聽了劉老師的課,這些“名師”全都服了。由于當時我們系領導外交能力強,加之泰山的吸引力,使得我們這些??粕鷥赡昀锫牭搅硕辔粐鴥?nèi)頂級學者的學術講座。每次聽完同學們都要發(fā)表一些聽后感,也免不了與我們自己的老師作對比。在我的記憶中只聽到一位同學說某專家的講座“比劉增人老師講得還好”??赡苁沁@些大學者有的口訥,有的年事已高,還有的不善于深入淺出,更有可能是我們水平所限聽不出深奧之處,但無論怎樣,劉老師講課好,這是他歷屆學生所公認的。通過研究劉老師講課,我對課堂教學有了自己的獨特認知,其中有四個比喻:口才如皮膚,材料如血肉,邏輯如骨骼,思想如靈魂。很明顯,這四大要素地位不同。一般人誤以為口才最重要,那是因為口才如皮膚般顯而易見。其實思想最重要,沒有思想的課如同丟了魂。劉老師的課,不僅有思想,而且有自己獨到的思想,還有很多是魯迅的思想;不僅條理清晰,而且富有邏輯力量,或步步遞進,或層層剝繭,或歸謬反推;不僅材料豐富,而且善于解剖歷史細節(jié),更善于傳達作品里的情感和形象;不僅授課語言精到、華美,而且語言的造型功能和啟發(fā)性都很強,更難得的是他的語言趣味盎然,不乏幽默。用今天的說法,劉老師教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就是精品課程,就是名副其實的“金課”,在思想性、邏輯性、科學性、生動性諸方面,皆可謂典范。所以,1983年泰安師專的人民代表選舉,純粹是因為劉老師講課好,中文系學生多,一步一步地把他“公投”成了人民代表。

學術收獲期(1988年—2003年)

1987年底劉老師調到青島大學工作,從那以后,我與劉老師的接觸有所減少,但不斷收到他寄來的學術著作,不斷看到他發(fā)表的高水平的論文,不斷聽到他學術成果獲獎的消息。從1988年到退休這一段,劉老師學術成果的數(shù)量之多、影響之大,可以稱為他的學術收獲時期。這一時期,僅就我所知道的,可以補充以下幾件事。

補缺3-1:宣傳青島文化。

劉老師調到青島工作以后,除了繼續(xù)做魯迅研究和王統(tǒng)照、臧克家、葉圣陶研究之外,又開辟了新的學術領域——青島文化名人研究。1989—1990年,他與青島電視二臺合作策劃了電視紀錄片“如歌的行旅——文化名人在青島”。原計劃推出11位青島文化名人,但梁實秋、楊振聲、洪深、吳伯簫的選題未通過,后來只制作、播出了王統(tǒng)照、臧克家、老舍、沈從文、蕭紅與蕭軍、弘一法師六集。劉老師親自撰寫了沈從文、弘一法師兩集的電視片腳本。該系列片后來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他還協(xié)助青島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調查整理完成百花苑文化名人事跡整理,撰寫了人文領域十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百花苑被青島市人大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期間,除了協(xié)助有關部門重新走訪核實青島文化名人故居并對故居“銘牌”重新修訂之外,劉老師還有更大的規(guī)劃:其一,他建議青島市文聯(lián)組織編纂多卷本的“青島新文學大系”,并擬定了編寫方案;其二,他建議青島市文聯(lián)組織編纂多卷本的“青島文化史”,以他此前的《青島新文學大系》為藍本,提出了包括建筑、民俗、美術、音樂、戲劇、電影、教育、宗教、體育等在內(nèi)的青島大文化史的構想??上В摹扒鄭u新文學大系”和“青島文化史”編寫方案,至今仍被束之高閣。

補缺3-2:獲得巨款的用途。

1990年劉老師當選為青島市文聯(lián)副主席。1995年,他獲得文聯(lián)“簽約文藝作品”基金五萬元。得到這筆錢,他沒有轉到自己的賬下,而是立即轉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中國近百年文學體式流變史》的出版資助,使得這部厚重的著作順利出版發(fā)行。

補缺3-3:從帶碩士研究生到?jīng)_擊博士點。

劉老師指導碩士研究生是從山師開始的。1992年他遴選為山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他在山師開始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后來他領銜申報青島大學的第一個人文學科碩士點——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獲得成功。五年后,青島大學聯(lián)合魯迅博物館申報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學位授予點,劉老師領銜負責申報,在通過了通訊評議、勝利在望的關頭卻名落孫山,非??上?。

補缺3-4:當選青島市勞動模范。

《年表》中漏掉了2000年劉老師當選青島市勞動模范。也許是因為一個市級的榮譽不重要,但我認為劉老師是少有的、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從1988年初在青島大學正式工作到獲得勞動模范稱號的2000年,這12年間,他主要承擔了三大類工作:教學、科研、行政。教學工作包括本科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非中文專業(yè)的文學欣賞課,助教進修班和研究生的教學任務,完成多項教學成果,其中兩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行政工作包括他先后擔任中文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后兼任青島大學留學生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是校長),負責申報的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均獲得成功,開始負責申報博士點的準備工作。他從1990年擔任中文系副主任,1993年擔任中文系主任,直到2003年初退休,他沒有從中文系為自己申報過任何一次獎項和課題。尊重長者,扶植青年學者,是他治系的一貫方針。承擔如此繁重的教學和行政工作已經(jīng)是超負荷了,但這12年間,劉老師同時又完成了如下科研工作:出版學術著作10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1篇,這還不包括他發(fā)表的大量散文、青島十位文化名人生平事跡的撰寫和創(chuàng)作的電視片腳本等。

補缺3-5:“綠葉對根的情誼。”

《年表》2003年提到了“劉增人教授執(zhí)教40周年慶典”。我可以做如下補充:慶典的倡議是劉老師在青島的學生發(fā)起的。我和劉老師泰安時期的部分學生應邀參與了這一慶典的策劃,我負責現(xiàn)場慶典儀式的主持。盡管自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中,但現(xiàn)場的效果還是一再超出我的預料。比如,我知道有劉老師40年前的老學生來出席慶典,見面才知道他比劉老師大8歲,顯得比劉老師年長十幾歲。更沒想到這位老學生是從武城趕來的,因為滂沱大雨,長途汽車走了9個多小時。是什么力量讓這位古稀老人天不亮就起身,行程近一千里,冒雨趕來為比他小8歲的老師捧場?再如,劉老師另一位學生,是多次獲得省級以上大獎的電視藝術家,當時在國外拍片,得知這一活動后改變了歸國時間,準備提前一天趕到青島。沒想到臺風“杜鵑”來了,他在香港轉機的航班被取消。他只好在香港打電話給慶典現(xiàn)場的劉老師。當時我把話筒拿到劉老師耳邊,現(xiàn)場的人都聽到了那位學生深情的祝福和滿腔的遺憾。又是什么力量,讓這位經(jīng)常指揮名演員、名攝像、名制片人的大牌導演,不遠萬里非要趕回來,難道就是為當一回別人片子里的群眾演員?

學術高峰期(2003年至今)

2003年劉老師退休了,本應開啟他頤養(yǎng)天年的安樂生活,然而,劉老師自己恐怕也沒想到,這是他學術生涯新的開始,而且是他邁向學術高峰的開始。這個高峰就是劉老師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學術高度。對此,《年表》提供了一系列相關信息:如在頂級刊物《文學評論》發(fā)表了研究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論文;出版了兩種研究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著作;這兩種著作先后獲得了兩項教育部科研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項目方面更為突出:既拿到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又拿到“國家三大基金”之一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更難得的是還拿到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所有項目都是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對于不了解劉老師也不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的人,以上數(shù)據(jù)只能是“四唯”的體現(xiàn),可事實上,劉老師退休后的學術研究才真正進入了超功利的境界。我補充說明如下:

補充說明之一:為什么是超功利的?

劉老師原來的學術研究并沒有很強的功利性。如果是為了出名,他為什么從不利用行政權力包裝自己的成果?如果是為了金錢,那為什么他自費做不掙錢的研究?如果以前是為了晉升職稱,那為什么當上教授后他的成果反而更多了?假若過去與這些東西多少還沾一點邊,那么劉老師退休以后,則完全是為學術而學術了。他不是為了科研指標,不是為了獎勵績效,不是為了團隊的任務,不是為了報什么點、搞什么評估,也不是為了作為領導要起模范帶動作用。這些功利性的東西與他沒有半毛錢關系。多年來,許多像劉老師這樣優(yōu)秀的學者,之所以能進入超功利境界,正是因為獲得了自由之身。于是,退休后的劉老師開始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學術研究,而且是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補充說明之二:為什么鐘情于文學期刊?

其實,劉老師關注文學期刊,并不是退休以后,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從此劉老師對文學期刊的關注持續(xù)了五十多年。他剛上大學,山師已經(jīng)開始陸續(xù)推出國內(nèi)第一套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資料。這套資料中就有《1937—1949年主要文學期刊目錄索引》一書,雖然該書只收錄了30種文學期刊的目錄及發(fā)刊詞,卻是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進行集中整理的最早成果。也是在這時候,授課老師薛綏之先生向劉老師推薦晦庵的《書話》,劉老師說:“拜讀《書話》,對其中那些別開生面的編輯與出版、查禁與偽裝等期刊事業(yè)里的慘烈嚴酷的斗爭與斗爭藝術,就充滿了好奇與敬仰。對于唐弢先生與眾不同的文風筆意,對于書話這種別開生面的文學體式,也仰慕不已。那是我真正喜歡上現(xiàn)代文學這一多事的學科的開始,也是我一直關注文學期刊的開始?!眅此后,由于書新先生“非常熱心于搜集整理現(xiàn)代文學期刊”f,劉老師跟隨書新先生來到泰安師專后,又讀到很多民國文學期刊;后來,他與馮光廉先生一起做研究資料,讀的文學期刊就更多了;再后來,他獨立承擔的第一個省級科研項目是研究文學期刊,獨立承擔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是研究文學期刊,獨立承擔的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樣是研究文學期刊,拿到的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還是研究文學期刊,拿到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依然是研究文學期刊。劉老師在《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卷后說:“五十二年,我陪文學期刊走過?!币部梢哉f,他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之路也是一條閱讀與研究文學期刊之路。

補充說明之三:從“高地”向“高峰”攀登。

如上所說,山師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已經(jīng)開始構建國內(nèi)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料研究的學術高地,同時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學術高地。劉老師對母校的深刻印象首先是“以重視現(xiàn)代文學史料著稱,尤其注重搜羅現(xiàn)代文學期刊”g。從60年代初期山師推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集中整理的最早成果《1937—1949年主要文學期刊目錄索引》,到70年代編印出《魯迅主編及參與或指導編輯的雜志》(“文革”十年間僅存的一部文學期刊方面的學術著作),再到80年代初期與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共同承擔《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的編纂。劉老師的文學期刊研究,正是接續(xù)了山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研究文學期刊的傳統(tǒng),并在山師與北大合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的基礎上,正式開始了他的文學期刊研究。90年代末,人民文學出版社邀請山東師范大學的韓之友編纂《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韓之友先生罹患青光眼不能接手,就由劉老師承擔了。此事,看似偶然,其實是劉老師傳承山師文學期刊研究傳統(tǒng)的必然結果。正是在這樣一個學術高地上,劉老師開始向著自己的學術高峰攀登。

補充說明之四:第一次超越。

劉老師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第一部大型學術成果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年表》中只有一句話:“2005年11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由新華出版社出版,1160千字?!边@可不是一本普通著作,而是對此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的一次大跨越。要想說清這部著作的超越性,先得說明它超越的對象。此前北大與山師合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已經(jīng)是學界公認的優(yōu)秀著作。全書收錄從1915年《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到1948年底創(chuàng)刊的《華北文藝》,共276種期刊(另有附錄4種)。該書“前言”特別說明:“在選編過程中參考了原山東師范學院中文系內(nèi)部出版的《1937—1949年主要文學期刊目錄索引》。”h實際上,該書不僅大大增加了所收錄期刊的數(shù)量,而且有對所有期刊創(chuàng)刊、休刊、復刊、終刊時間的詳細考證,也有這些期刊的編輯、撰稿、出版、印刷、發(fā)行等基本情況的考證,還補充、完善了所有期刊特別是新增期刊的目錄,增加了這些期刊的作者索引、期刊館藏索引、期刊基本情況一覽表等資料,更為每一種刊物撰寫了具有較高學術含量的期刊簡介??傊?,《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出版后贏得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的廣泛贊譽。《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的學術水平不但超過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而且實現(xiàn)了大跨步的超越。首先,《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是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歷史發(fā)展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學理性研究,成為第一部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進行整體性、歷時性研究的學術著作。其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勘探出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由原來搜集到的276種期刊,擴大到3500多種,讓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看到擴大了十多倍的文學期刊藏量。再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發(fā)掘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發(fā)展的內(nèi)部生存機制,尤以對“三種辦刊模式的動態(tài)式制衡”關系的揭示,既有開創(chuàng)性,又有學術深度。

補充說明之五:第二次超越。

《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一書中《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敘錄》所呈現(xiàn)的3500多種期刊已經(jīng)讓人十分震驚了,誰曾想,劉老師帶領女兒、女婿以一家之力完成了一項驚世大業(yè),編著成500多萬字、四大卷的學術巨著《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該著于2015年出版。該著容納的期刊總數(shù)超過了一萬種。這不只是期刊數(shù)量的暴增,這是為學界敞開了一個空前恢弘廣大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世界。該著的時間起點向上大大延伸,由1915年《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延伸到1872年中國第一份文學期刊《瀛寰瑣記》面世。該著的微觀研究更能顯示這部著作的功力和學術水平:詳細考證了這一萬多種期刊的刊名、刊期、創(chuàng)刊時間及地域、編輯人(所)、發(fā)行人(所)、印刷人(所)、休刊或復刊或終刊、主要欄目、主要撰稿人等各種元信息。從學理上看,此書更深入、更細致地展現(xiàn)了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與中國社會由古代向現(xiàn)代轉型的同步性,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進程的歷史文獻。再加上《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具有體例科學、使用方便的特點,使得該著出版后受到學界的普遍肯定,被譽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整理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補充說明之六:達到了怎樣的“高峰”?

對于劉老師文學期刊研究的高度,我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與學派傳承》一文中,曾經(jīng)做過一組形象的比喻:

這一個個不斷攀升的記錄,好似一座座越來越高的山峰。假如把一個期刊比作一米,《1937—1949年主要文學期刊目錄索引》像是一個30米高的土包,《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像是276米的小山,《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史論》則是3500多米的高峰,《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簡直就是聳入萬米云霄的世界屋脊。山師學派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的整理和研究是在劉增人先生手中實現(xiàn)了完成了兩次大踏步的學術超越,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是能力的確證,更是事業(yè)心的確證!也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的學術定力樹立了榜樣。i

補充說明之七:還有不小和不少的啟示。

劉老師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學術價值和學術啟發(fā)性大大超出了文學期刊研究本身,僅對我的啟發(fā)就有很多。

1.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起點”的啟示

隨著劉老師發(fā)掘出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文獻數(shù)量和種類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讓我們看到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世界也就越來越闊大。例如,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起點”的爭論,學界雖然眾說紛紜,但總的趨勢是不斷往前推,從1919年的“五四”愛國學生運動,到1918年《狂人日記》的發(fā)表,再到1917年倡導“文學革命”,再到1915年《新青年》創(chuàng)刊,再到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再到1902年前后的晚清文學改良,再到1898年的戊戌維新,再到1892年《海上花列傳》的發(fā)表,再到1890年《黃衫客傳奇》的問世,雖然對后來這些“起點說”,學界爭議較大,但是每一種觀點的提出,都引發(fā)了我們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為什么發(fā)生、如何發(fā)生等問題的新思考,同時帶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疆域的不斷擴大。由此可以想見,當劉老師把中國文學期刊的起點找到1872年創(chuàng)刊的《瀛寰瑣記》,既然最早的中國文學期刊都有了,而期刊是具有現(xiàn)代文化理念、現(xiàn)代傳播方式和現(xiàn)代技術文明的現(xiàn)代媒體,那么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起點是否應隨之相應提前呢?也許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瀛寰瑣記》作為文學歷史文獻的“出土”,應該會激活對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生問題的再思考。

2.文學期刊研究價值和研究地位的啟示

對于文學期刊的價值和意義,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專家們則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有許多專家認為,文學期刊只具有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研究的史料價值,對文學期刊的研究應屬于真正學術研究的前期工作。劉老師等人的《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構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多姿多彩的景觀,也形成現(xiàn)代文學與現(xiàn)代期刊互相關聯(lián)互相制約的生命整體”j,讓我們感到這些文學期刊與這一段文學史本體實在是難解難分。另外,中國文學由古代向現(xiàn)代轉型,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在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要依附于報刊,特別是依附于文學類報刊而生存,與許多現(xiàn)代作家依托于文學社團相類似。這就啟發(fā)我們,不能把文學期刊只是當作文獻史料來看,也不應該把文學期刊的研究視為學術研究的前期工作,而應該像對作家、作品、社團、流派那樣看待,因為現(xiàn)代文學期刊既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社團、流派的棲居地,也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創(chuàng)造物本身,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運動思潮的承載者,它和作家、作品、社團、流派、運動、思潮一起共同組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本體。事實上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界已經(jīng)認可“五四”以后中國的新文學開啟了一個“社團文學時代”,也認可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也形成了一個“報刊文學時代”。那么,文學期刊就應該與作家作品、文學社團、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具有同樣的研究價值,同樣是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歷史發(fā)展的基本單元之一。

3.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整理的啟示

劉老師的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突出成就體現(xiàn)在對文學期刊的文獻整理方面。他的每一次期刊文獻整理的新發(fā)現(xiàn),都有助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新拓展。對此,我曾經(jīng)發(fā)表論文,有關內(nèi)容如下: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整理與研究方面,劉增人先生的超越,還表現(xiàn)在他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的學理性提升。從“目錄索引”,到“目錄匯編”,再到“信息總匯”,這些名稱的變化就有不斷提升的學術理念在其中?!澳夸浰饕敝饕菫榱瞬樵儯w現(xiàn)的是“整理文獻”的理念;“目錄匯編”包含了與目錄相關的多項內(nèi)容的集合,在“整理文獻”的基礎上增添了“學術研究”的意思;“信息總匯”大大超出了目錄之外有關期刊的豐富內(nèi)容,既有“整理文獻”的理念,也有“學術研究”的意思,還有“還原歷史”的含義。更深一步的學理性提升,還包括劉增人先生提出的“寧濫勿缺”和“涉文學期刊”等學術思想。世人都說“寧缺毋濫”,唯獨劉增人先生獨創(chuàng)“寧濫勿缺”。他很早就提出:“在收羅、敘述文學期刊時,一向認同‘寧濫勿缺’的主張,即使只知一個刊名或附帶其籠統(tǒng)的創(chuàng)刊年代者,也不輕易放棄。這不僅因為自己歷年來收集頗為不易,個中艱辛,非親歷者無從體會;更是由于深信中國有如許之大,很難確保永遠無人對這些零碎的消息有所關注?!?/p>

這是文獻學行家之論,切中中國文學期刊文獻整理之肯綮。他提出的“涉文學期刊”是相對于“純文學期刊”而言。他的“涉文學期刊”,大大拓寬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視野,不僅有助于看清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左鄰右舍的相關性,而且有助于看清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化生態(tài)的復雜性。

4.對編輯作用的再發(fā)現(xiàn)及其學術啟示

以往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不僅對文學期刊的作用認識不足,就連對文學編輯的作用也認識不夠,多數(shù)人只看到編輯扶植作家的作用,至高贊譽就是把優(yōu)秀編輯比作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伯樂。對此,劉老師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獨到見解:

以期刊為主要載體之一的新文學,還必須把編輯的作用考慮在內(nèi)——作家所提供的僅僅是手稿,只有經(jīng)過編輯的解碼與再編碼,才可能變成供讀者閱讀的文本;而在出版人(往往是文化商人)左右下的編輯,一面以稿酬、發(fā)刊詞、按語、跋語、欄目編排等,構成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直接誘導和干預,一面又以稿件特色、裝幀設計、廣告宣傳、欄目編排等,發(fā)展、鞏固自己的讀者群,對讀者的期待視野施加影響。他們并不僅僅是文學生產(chǎn)與文學消費的簡單中介,而是其中十分活躍的決定性要素——編輯者的文學觀念、審美意識、人格魅力、編排藝術、營銷技巧等,既是期刊生死存亡的先決條件,又是制約社會文化風尚、制導文學事業(yè)走向的極其活躍的因素。

顯然,劉老師的學術思維完全掙脫了以往文學史主要由作家/作品兩極形成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他的研究視域至少包括關系更復雜、更深刻的四個維度:在作家與作品之間有媒體及編輯的再創(chuàng)造,在作品與讀者之間有閱讀及期待視野,在編輯與讀者之間有想象中的接受關系及編輯的能動性,在文學生產(chǎn)與文學消費之間有利益關系及文化市場的影響等。這一切全都被劉老師納入文學史研究框架之內(nèi)。這就把文學史研究與文學編輯學、接受美學、出版發(fā)行學、市場營銷學等都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在這其中,編輯發(fā)揮了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本期《名作欣賞》面世的時間,恰逢劉增人老師80周歲。借此機會,我代表山東師大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祝賀劉增人先生的八十壽誕!向本學科引以為傲的杰出校友劉增人先生致敬!向光大本學科文獻史料研究傳統(tǒng)并做出卓越貢獻的劉增人先生致敬!向把山師學派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推向高峰的劉增人先生致敬!

最后,謹以弟子的名義表達我對恩師的感激、遺憾和祝福,感謝老師四十多年的培養(yǎng)、指教和栽培!遺憾的是老師很多東西我還沒有學到,且不說老師獨孤求敗的文學期刊研究成就,老師文獻史料功底、學術定力和散文藝術也都是我輩不可企及的,單說老師講課的語言藝術,也得讓我再學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祝福敬愛的劉老師健康長壽!為了我們這些弟子的進步,您也必須健康長壽!當我們永遠的老師!

猜你喜歡
文學期刊現(xiàn)代文學劉老師
“咕咚”因何加引號?
借助連環(huán)畫講故事
新媒體視野中的文學期刊及其發(fā)展道路
春天的樣子
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問題及其當代闡釋
幽默的劉老師
融合·演變:現(xiàn)代文學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分析
文學期刊從未,也不曾離開
語境順應視角下的魯迅《故鄉(xiāng)》的翻譯
小說,就是往小里說
渝北区| 巴塘县| 志丹县| 岗巴县| 无棣县| 交口县| 尖扎县| 肥城市| 平南县| 赞皇县| 运城市| 衡阳县| 镇坪县| 西藏| 无极县| 巴林右旗| 岳阳市| 贺州市| 祁阳县| 桐柏县| 五台县| 平罗县| 霸州市| 临洮县| 雅江县| 永春县| 新源县| 界首市| 榆中县| 柘城县| 吐鲁番市| 如东县| 华蓥市| 广宗县| 三门县| 呼图壁县| 仙桃市| 宜宾市| 屯昌县| 平南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