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強
【導語】
同學們在寫作文時要重視課文中的經(jīng)典文本,我們可以探尋文本的深刻意蘊,提升修養(yǎng),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可以將其寫作技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內(nèi)容講解】
著名教育家張志公曾說:“閱讀教學,要帶領(lǐng)學生從課文里走一個來回?!边@里的“來”就是要我們穿行于文本語言中去感悟,而“回”就是從思想內(nèi)容再折回到文本語言。對于一些小說或是其他記敘性文字,我們在感受其“文質(zhì)兼美”的同時,也要注意文本中運用的“襯托”手法。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如果能準確理解和掌握襯托手法的運用,便可以在文本中做到這種“來回”,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那么,在敘事性作品中是如何運用襯托手法來充分反映所寫的人、事、物的呢?
所謂襯托手法,是用對某一事物的描寫,來突出主要描寫對象的某種特質(zhì),也可以稱之為旁敲側(cè)擊法,或烘云托月法。
襯托手法有如下幾種:
1.正襯:同類事物互相襯托,如以悲襯悲,以喜襯喜,以美襯美,以善襯善。比如魯迅的《祝?!分袑戶斔睦蠣?shù)臅筷愒O:“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睆倪@些描寫事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一個比較陳舊甚至迂腐的“偽道學”。
2.旁襯:不從正面落筆,全從觀者角度側(cè)面烘托。如詩歌《陌上?!罚骸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痹娭型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這些人看到“羅敷”的情態(tài),向我們展示了羅敷之美。
3.反襯:從對立面進行襯托,如以假襯真,以惡襯善,以丑襯美等。如莫泊桑的《羊脂球》中,寫羊脂球雖然出生卑微,但深明大義,富有民族氣節(jié)。作為對照,作者寫了一群資產(chǎn)階級和貴族的庸人,她們對敵人卑怯恭順,卻鄙視羊脂球,羞與為伍;可是為了逃命,又百般慫恿羊脂球,逼迫她做出犧牲。
【示例1】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jié)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街上非常寂靜,只有銅鐵鋪里發(fā)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diào)的丁丁當當?!恳豢诰汲闪怂麄兊木刃?,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還有的,因為中了暑,或是發(fā)痧,走著走著,一頭栽到地上,永不起來。
(節(jié)選自老舍《駱駝祥子》)
【解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正襯”手法在文段中的使用。拉車人拉車很辛苦,加之天氣炎熱,就跟驢馬同槽喝水,這處描寫是用驢馬來襯托拉車人,寫出了拉車人的生活艱辛且社會地位低下。本段也運用了“旁襯”的手法,文中寫天氣炎熱,不是直接寫溫度高到什么程度,而是通過柳樹葉子“打著卷”“無精打采”,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以及狗、騾馬和小商販的表現(xiàn),即通過街上的植物、動物以及人的表現(xiàn)來描寫天氣炎熱。即便我們未處其中,也深深感受到陣陣熱浪來襲,而對這些人與物的描寫,就是為了突出車夫拉車時艱難的處境。
【示例2】
“七月初一個酷熱異常的傍晚,有個青年從自己的斗室里走出來,這間斗室是他在C胡同里向二房東租來的。他走到街上,便慢悠悠地、仿佛躊躇不決地向K橋走去?!?/p>
〔節(jié)選自《罪與罰》(岳麟譯本)〕
【解析】
這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的開頭一段文字。這里并沒有直接說這個青年(拉斯柯爾尼科夫)如何貧窮,而是通過他租的房子“斗室”來表現(xiàn);同時,這個語段也反映了社會的現(xiàn)實——人對人的“盤剝”。作品中高明的地方就在這里,沒有直接寫一個字,卻直擊社會現(xiàn)實。
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敘事性作品中的各種襯托手法主要是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描寫中。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在于: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實性;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zhì);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深化作品主題,等等。這樣,我們通過了解小說中襯托手法的運用,就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小說的諸多方面,同時也了解了小說等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技巧,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
【示例3】
“俺折身坐起來,背靠著涼森森的墻壁,看到窗戶外邊,月光如水,光明遍地。欄里的狗眼,亮成碧綠的小燈籠,一盞、兩盞、三盞……閃閃爍爍,一大片。孤寡的秋蟲,一聲聲鳴叫,凄凄清清。腳穿木底油靴的值夜更夫,從青石條鋪成的大街上,踢踢踏踏走過去,柝聲“梆梆”,鑼聲“當當”,三更天了。三更天了,夜深人靜,全城都睡了,俺睡不著,豬睡不著,狗睡不著,俺爹也睡不著?!?/p>
(節(jié)選自莫言《檀香刑》)
【解析】
這段精彩的景物描寫,是為了襯托媚娘在父親被官府抓捕后焦灼不安的心理。
借助晚上的諸多事物來進行旁襯,如“月光”“狗眼”“秋蟲”等,表現(xiàn)出媚娘內(nèi)心的起起伏伏,心里非常不平靜??此茖懞谝怪械淖匀蝗f物,其實是寫她內(nèi)心的孤獨與無力感。
同時,這個語段用更夫值夜走路的聲音、敲打柝和鑼發(fā)出的聲音來反襯夜的寂靜。夜是靜的,但媚娘的心是不平靜的:柝與鑼的敲擊,聲聲入心。由此,小說就給我們塑造出了一個因父親被抓捕而坐臥不安的女兒的形象。
俗語說: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
使主題突出,取得吸引讀者眼球的效果,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多多留意,將襯托手法有效地應用到作文中去,以汲取文章的深刻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