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岳 西 縣 祠 堂 萬 年 臺 考 說 ( 續(xù)二)

2022-08-09 06:29汪同元
黃梅戲藝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宗祠祠堂

□ 汪同元

一、響腸鎮(zhèn)方氏宗祠萬年臺

岳西縣響腸鎮(zhèn)是安徽省級文明古鎮(zhèn),鎮(zhèn)內文物古跡眾多,僅保存完好的祠堂萬年臺就有6 座。其核心臺是響腸河畔老街的方氏宗祠萬年臺。

據方氏宗祠《維修紀略》碑刻記載:“方氏宗祠乃遷潛始祖載勝公總祠,原建于本地汪家包,因地形狹窄,難成規(guī)模,遂于康熙九年(1670)二月遷建此地,越三年落成,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光緒二十七年(1901)曾經大修?!痹牢餍藿籼脩T例,祠堂建萬年臺必與祠堂整體建筑同規(guī)劃、同施工、同落成。因此方氏宗祠和萬年臺有350 余年歷史,是岳西現(xiàn)存最久的古戲臺。萬年臺雖在光緒間大修,但其形制未改(結實的臺板據說還是首建時鋪設),2012 年公布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響腸方氏宗祠萬年臺建于前廳,三面向觀眾,凸出1 米;歇山頂,飛魚角,磚木結構,屋脊鎮(zhèn)以劍鼓;臺面離地2.2 米,寬5 米,深6 米(后臺1.7 米),前臺凈面積為30 平方米;臺高2.9 米,臺口額枋0.5 米,書以“先祖是聽”匾額。兩側各有一間20 平方米的副臺(供化妝、住宿用),后臺有通道,臺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1.5 米寬廊道折經兩側看樓(兼走道)通向中廳,系通樓與觀戲樓合一式結構。戲臺之門窗、隔扇、臺柱、欄桿、臺檐掛落,均嵌以變形方格圖案和浮雕戲曲故事,臺柱斜撐雕立體“飛龍”,中懸柱雕二喜童。中屏繪以“天宮賜福”。其屏聯(lián)曰:“御苑宮花人抖擻,陽春白雪曲風流”。系清代文士儲理陽作,二屏門書以“出將”“入相”,臺頂有天花,藻井中繪有“太極圖”,四角繪四小童。四臺柱橫梁枋戲雕為“文王訪賢”“子龍救主”。前臺立柱戲聯(lián)“樂奏鈞天歌稔歲,樓開碣石頌明時”,柱斜撐雕以立體飛鳳;中廳橫枋戲曲浮雕《三顧茅廬》《文王訪賢》。看樓、天井、中廳共約300 余平方米,可容觀眾800 人左右。祠堂曾改為“響腸鄉(xiāng)影劇院”,中廳排以長木椅座、縣內專業(yè)、業(yè)余劇團常來演出。方氏宗祠已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萬年臺在內祠堂建筑整體修葺一新,回歸祠堂原貌,已成為當?shù)卮迕?、休娛樂場所?/p>

響腸鎮(zhèn)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有利于戲曲的發(fā)展,故戲曲文化異常豐厚。其地處在岳西縣城之南,昔為進山必經之道和進山后第一重鎮(zhèn)。響腸河人稱“戲鄉(xiāng)”這里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少、不問職業(yè)身份、不論富戶貧民,幾乎全是戲迷,加上響腸街還有出名的方氏宗祠萬年臺,如此的戲曲環(huán)境,凡進山巡演的大小戲班,來來去去都會在祠堂萬年臺唱上十天半月,多者月余。連同本縣本地的戲班,響腸河祠堂萬年臺的戲曲演出一年到頭接連不斷。由于方氏宗祠在光緒后期曾經大修,解放后祠堂又收歸國有,先后成為響腸區(qū)、鄉(xiāng)的辦公用房,萬年臺曾被反復涂刷,造成歷年戲班演出“題壁”之類的記錄毀失殆盡,幸存幾處:

“民國十一年四月廿二日(1922 年5 月)[老長春班]陳傳松”、“民國十一年四月廿三日(1922 年5 月)[長春班]陳傳榮”(此即懷寧晚期徽班——[長春班]);民國十五年(1926)岳西藝人汪伯華題“[良友班](即岳西名班張廷翰班)在此同樂”、“民國廿一年(1932)[良友班]”;“皖桐四喜名班住此?!保赐罱貐^(qū)名班[大四喜]徽班)。

以上幾例“題壁”只見一斑而已。而當?shù)氐墓畔?、皓首老人談及的曾在萬年臺演出過的戲班,卻似一部演出史,如:潛岳名班“葛大權(1866-?)的班子”(即[天堂班] 、天堂名丑王宏元(1875-1933)的[同升班] 、湯池東營儲加和、儲加才、儲加誠三兄弟的[三元班]、羊河名老旦朱昌運(1878-1936)人稱“朱奶奶”的[同善堂班]、大香山儲澤豐和儲小水兄弟的[永和班](以上是清晚期組建的班社);民國年間先后有來榜汪伯華的[同德班]、方立堂的[方立堂班]、余德禮的[四喜班]、[新良友班]等;外地進山的有大名鼎鼎的潛山“洪海波(1878-1955)的班子”“胡木林徽、黃兼演的[同德堂班]”,“夏登記的班子”、許家的[仁義堂班],懷寧“夏駝子(夏劍波)的班子”、“郝季求的班子”,還有望江“龍昆玉的班子”等。其中有徽班、京班,尤其黃梅調班。最為當?shù)亟蚪驑返?、最為喜愛的應是本縣菖蒲張畈的黃梅戲名伶張廷翰的岳潛名班[良友班]。該班有岳、潛、懷藝人張廷翰、左四和、方立堂、王玉才、王培祥、王鳳陽、王宏劍、韓少卿、賈金堂、鮑金南等,行當齊全,各有特長,有的還京、黃兼挑,曾紅遍岳西、潛山、桐城、懷寧、太湖、英山、霍山、舒城等縣。本班的最大特點一是喜演文武兼擅的《雙絲帶》《雙插柳》等劇,二是善編演新劇,僅建國后選入《安徽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匯編》的就有七部之多。其中黃梅戲經典劇目《女駙馬》的原本《雙救舉》,即本班據民間說唱《賢良傳》改編而成。在該臺演出最出名的徽班屬[大四喜](即題壁所寫[皖桐四喜名班])。這是1934 年方氏出譜時,由方立堂特聘進山專為方氏演“譜戲”的,曾轟動岳、潛兩地,遠近數(shù)十里觀眾聞訊前來一睹名伶風采。

響腸河的“戲鄉(xiāng)”并非浪得虛名,此地的民風民俗也是促進響腸地方戲曲文化繁盛的重要因素。如每年“燈會戲”,元宵至花朝的“節(jié)后戲”,方氏公堂山林、墳地、青苗的“大禁戲”(要演一個月有余),另如四時八節(jié),如端陽、中秋、重陽等“節(jié)令戲”,民間做壽、添丁、得財、高中等民俗活動的“喜慶戲”等,大多是在方氏祠萬年臺演出的。

祠堂是族眾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合族文化教育中心,祠內萬年臺供敬祖演戲之用。但在封建社會,萬年臺的演出僅供建祠、出譜、族人高中、升官的“慶賀戲”,清明、冬至的“祭祖戲”、輩高尊長的“賀壽戲”和重大節(jié)日“節(jié)日戲”的演出。所清戲班也僅限高腔、彈腔、徽班、京班等“大戲”,而采茶、黃梅戲、二楊子等“小戲”則無緣登大雅之堂。這種限制多數(shù)祠堂至民國10 年后新文化運動興起才取消。而響腸方氏宗祠萬年臺在晚清時期就已突破限制,所以該萬年臺一年到頭鑼鼓不歇。

響腸河人不僅愛看戲,還愛唱戲,本地就有一個以方氏宗祠萬年臺為基地的[響腸河班]。這個戲班,建于清末民初(1910-1913 之間),早期有高腔、彈腔,專演黃梅戲是在民國5 年(1916)后。這個具家族班性質的公益性民間非職業(yè)班社,其管理方式獨特:有固定演出地點(以方氏宗祠萬年臺為基地);唱戲所用燈油、水粉、戲用物件添置、演藝人等伙食開支均由響腸街商戶、富戶、點戲民眾“樂捐”;演戲不收戲價,藝人不分“厘頭”;演戲時集中,不演戲時各自營生。該班管理松散,但所有藝人均能自覺守規(guī),該班藝人都是土生土長,有如方立堂那種出山搭班的職業(yè)藝人,也有如方正先那樣固守田園的非職業(yè)藝人。就是這個“兩方”藝人,給響腸人留下不盡的傳奇性話題。

其一,方立堂(1898-1943),響腸南沖方家老屋人,少時在方氏宗祠讀“蒙館”時,就無師自通會唱幾出黃梅小戲,遭父嚴責后負氣出走桐城拜師學藝,竟20 年不歸。其間以老生、凈、丑、旦行,先后就藝于[雙喜班]、[大四喜]、安慶[新舞臺]、[皖中舞臺]等黃、京名班;牽頭邀建[雙喜班](琚光華班主)等戲班;開設“教場”,弟子有懷寧高河王莊的查正卿等6 人(系1934 年首闖上海灘演“地場”的骨干藝人)、樅陽名旦方志賢及國民黨48 軍的一個業(yè)余京劇團20余人。1934 年回鄉(xiāng)成家后,是家鄉(xiāng)尤其響腸河班的戲師和臺柱,以“活包文”“活姜雄”享名。方立堂這樣一位黃梅戲的功臣,1943 年正在方氏祠堂萬年臺演出《二龍山》(飾包文拯)時,被國民黨48 軍黨政大隊抓走,槍殺于立煌(金寨)縣城大河灘,其死因至今成謎,響腸人無不嘆息。

其二是方正先,與方立堂同屋,為人機敏,能說會道,尤其黃梅調唱得好,在響腸河戲班中唱小生、地方上有些名氣,1928 年他就是中共響腸河地下黨領導的“農協(xié)會”骨干成員。1929 年大災荒,土豪劣紳乘機哄抬糧價,農民苦不堪言。方姓族公、大地主方廷獻為防出事,組建4 個武裝自衛(wèi)團自任團總,以圖對抗。中共響腸支部派方正先等打入自衛(wèi)團做“內線”。方正先巧妙利用平時唱戲結下的人緣,很快取得酷愛看戲的方廷獻信任,掌握了槍桿子并成為方廷獻的貼身護衛(wèi)。

1930 年元旦(農歷臘月初二),中共響腸支部組建的“摸瓜隊”做了鎮(zhèn)壓方廷獻的戰(zhàn)斗部署。方正先被指派為“外交通”,負責“引蛇出洞”,將方廷獻引進“摸瓜隊”的伏擊點。臘月初四(1930 年元月3日)晚,方廷獻帶著保鏢從響腸街方氏宗祠對門的鴉片煙館回家。方正先扛著步槍緊隨其后,一路哼著小調,當走近伏擊點時,方正先突然高聲唱道:“老賊做事太不仁,他要毛洪的手指印……”這聲音劃破夜空,給埋伏的“摸瓜隊”發(fā)出信號。方廷獻要他不要“瞎唱”,他回道:“不是瞎唱,唱的是《毛洪記》,開年就要在祠堂萬年臺唱的”,待進入預定的伏擊點后,方正先又大喊一句:“廷獻爺,你的燈不亮吧?”方廷獻不知是計,遂舉起馬燈答道:“我的燈亮——”一言未畢,擔任槍手的方喬南、王焰青(在戲班“打響”)扣動扳機,“砰”的一聲,方廷獻應聲倒下,從而打響了大別山天堂地區(qū)農民武裝革命的第一槍。

響腸河是革命老區(qū),1930 年,境內 “請水寨暴動”時,班中藝人方見田、方理陽、方正先、章禮云、秦長河、方滿銀以及隨班“打響”的幾位小青年,都參加了革命暴動,成為了紅軍或赤衛(wèi)隊員。還有幾位為革命獻出生命,成為了烈士,這在黃梅戲史上也極為罕見。

二、響腸鎮(zhèn)其他萬年臺

響腸鎮(zhèn)的6 座祠堂萬年臺,相距僅數(shù)里之遙。其中“三面觀”萬年臺2座,除方氏宗祠萬年臺之外,還有:

無愁村秦氏宗祠萬年臺。坐落于響腸鎮(zhèn)無愁村秦河組秦氏宗祠內,坐東朝西向。清嘉慶十六年(1811)始建,竣工于清道光三年(1823)。2003 年后兩次大修,形制未變,更換部分立柱基部,重新油漆。宗祠三進兩廂,中門二樓上有戲樓,小巧玲瓏,單脊歇山頂,翹角飾飛魚,戲樓離地2.3 米,三面向觀眾,凸前一米,臺寬4.5 米,深4.5 米,高2.5 米,面積20.25 平方米,頂有天花、藻井,中有木屏,均繪以云紋、山水及瓶花(寓意平安)圖案。臺口裝飾矮欄,戲臺左右化妝室各1 間,兩側均建有約20 平方米“看樓”。戲臺柱與眾不同,裝有雙斜撐,木雕兩只“倒趴獅”。立柱曾有族中文士撰寫戲聯(lián):“歌臺起處,將士君臣盡登場;琴瑟歇時,得意歡喜一場空。”中廳為觀戲廳,能容600 人左右。其卷棚、雀替、隔扇門,書畫生動,雕刻精美,且多以戲曲故事人物為題材。

秦氏宗祠地處秦氏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秦家老屋旁。正如其碑記云:“地兼吳越,環(huán)控四洲,坐枕十八羅漢(即背倚之大山,名曰十八羅漢尖),面朝白云(即白云寨)、蓮花、馬鞍(蓮花峰、馬鞍翹)、匯中關、響腸、無愁、白云寨(均地名),四水歸堂……”。雖居深山河谷,但當?shù)嘏c“戲鄉(xiāng)”響腸鎮(zhèn)為鄰,演劇活動較多。秦氏宗祠建構別具一格,如天井明溝外沿設石欄板,形如長城,書“萬”“?!弊旨y,族人解說:喻意萬里長城之意,標榜其為秦始皇后裔。祠堂原為秦河小學,保存尚好,現(xiàn)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響腸鎮(zhèn)還有“一面觀”兼用萬年臺4 座,此類萬年臺,建于祠堂前重二樓,所建戲臺與兩側副臺平列、不凸出,無亭閣式翹角飛檐,僅有一對臺柱木雕斜撐以示區(qū)別,一面向觀眾,用時演戲,不用時封閉臺口作其他用房。響腸鎮(zhèn)有這種萬年臺4 座:

響腸鎮(zhèn)金山村王氏宗祠萬年臺。位于縣南8 華里處王氏宗祠內。建于清同治末年(1874)(有記載為光緒元年),王維任倡建。坐西朝東,為三進兩廂四水歸堂式建筑。一進祠門,面闊三間,中大門二樓為戲臺,左右耳室皆為二層結構。臺下是進出通道,臺離地高約2.8 米,臺高2.62 米,臺寬3.7 米,進深4.3 米,后臺有0.7 米通道,純表演區(qū)16 平方米。戲臺無亭閣式飛檐,二臺柱斜撐雕刻“雙獅戲球”,臺前額雕板上浮雕為吉祥圖案;臺頂平面天花板無藻井,臺中隔屏繪人物,進、出場小門頂有扇形木屏,分書“揚風”“嘯月”;臺邊立柱曾有戲聯(lián):“鑼鼓敲醒歌舞夢,笛笙吹散古今愁”。登臺木梯置于二副臺,屋頂前后批水無歇山、蕭鼓。臺前天井寬闊,能容數(shù)百人看戲。該祠為1930 年紅34 師軍事活動舊址,中廳后天井在抗戰(zhàn)時期遭日軍飛機轟炸,炸破的天井石條,為進行愛國教育至今保存。該祠現(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祠為王氏族祠,平時不接待班社演出,但族慶活動如出譜、賀升遷、高中等,則請班演戲。該臺是非專用戲臺,不演戲時,戲臺有木隔扇封閉,成辦事或文檔資料存儲用室。

另如:響腸吳氏宗祠(五福堂)萬年臺(坐落響腸大路灣(今響腸鎮(zhèn)響腸村路灣組)吳氏宗祠(家祠)內,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吳光鰲兄弟五人聚力所建。)今保存完好,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灣里王氏宗祠(立本堂)萬年臺,位于響腸鎮(zhèn)響腸村灣里組鳳形山下,建于光緒三年(1877)。該祠為1930 年紅34 師軍事活動舊址,現(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山王氏支祠(忠弼堂)萬年臺,位于響腸鎮(zhèn)獨山村。背倚河山寨,面朝思婆尖。建于民國6 年(1917),由王忠伶主持修建。祠堂為1930 年紅34 師軍事活動舊址,保存完好,現(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1:響腸鎮(zhèn)方式宗祠萬年臺

圖片2:萬年臺額枋木雕(喜童)

責任編輯:王 楊

圖片3:中廳(觀眾廳)軒棚、梁架戲雕

圖片4:中廳(觀眾廳)

圖片5:無愁村秦氏宗祠萬年臺

圖片6:響腸村灣里王氏萬年臺戲雕,三件(之一、之二、之三)

猜你喜歡
宗祠祠堂
新加坡的廟宇宗祠會館建筑
朝歌的詩
關于加強漢壽縣宗祠管理與利用的調研報告
『祠堂』為何現(xiàn)今南多北少
“祠堂”為何現(xiàn)今南多北少
拆遷
我們的祠堂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裝飾設計中的運用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