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新華中學 趙 霞
經(jīng)歷了幾何解題思路探究的過程后,人們通常會發(fā)現(xiàn)到找出解題的突破口非常關(guān)鍵[1].基于此,本文中借助幾道例題分析“角平分線”對初中幾何解題思路探究發(fā)揮的作用,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發(fā).
例1如圖1,已知在Rt△ABC中,∠ACB=90°,∠B=60°,AD平分∠BAC,CE平分∠BCA,AD與CE相交于點F,F(xiàn)M⊥AB,F(xiàn)N⊥BC,垂足分別為點M,N.求證:FE=FD.
圖1
分析:本題可根據(jù)題目已知條件及角平分線定理作出點F到AC的距離,如圖2所示.然后,通過FN的“橋梁”作用證明FM=FN.最后,在證明△FME和△FND全等的基礎上得到FE=FD.
證明:如圖2所示,過點F作AC的垂線,垂足為H.
∵AD平分∠BAC,CE平分∠BCA,且FM⊥AB,F(xiàn)N⊥BC,
∴MF=FH=NF.
∵∠ACB=90°,∠B=60°,
∴∠MEF=75°,∠FDN=75°.
∴△FME≌△FND(AAS).
∴FE=FD.
圖2
例2已知:如圖3所示,在△ABC中,∠C=90°,∠B=30°,AD是∠BAC的角平分線.求證:BD=2CD.
圖3
圖4
分析:本題條件不多,對尋找解題突破口最有幫助的是“AD是∠BAC的角平分線”這個條件.這類題和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有關(guān),常結(jié)合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線、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質(zhì)定理等知識,相對比較基礎.
證明一:∵∠C=90°,∠B=30°,
∴∠BAC=60°.
∵AD是∠BAC的角平分線,
∴∠BAD=∠CAD=30°.
∴BD=AD,AD=2CD.
∴BD=2CD.
證明二:如圖4,過點D作AB的垂線,垂足為點E.
∵AD是∠BAC的角平分線,
∴CD=ED,∠BAD=∠CAD.
∵∠C=90°,∠B=30°,
∴∠BAC=60°.
∴∠BAD=30°.
∴AD=2ED.
∵∠B=∠BAD=30°,
∴BD=2ED.
∴BD=2CD.
例3已知:如圖5所示,△ABC的外角∠CBD和∠BCE的角平分線分別是BF,CF,且這兩條角平分線相交于點F.求證:點F在∠DAE的角平分線上.
圖5
分析:本題給出的條件非常少,但當已知角平分線時,不妨將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垂線段作出來,然后結(jié)合“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證明“點F在∠DAE的平分線上”.但是,要注意說明點F在∠DAE的內(nèi)部,這是角平分線判定定理使用的前提.由此可見,抓住“角平分線”這個關(guān)鍵條件并借助它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非常重要.
證明:如圖6所示,過點F分別作AD,BC,AE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點G,H,M,連接AF.
∵BF和FC分別是△ABC的外角∠CBD和∠BCE的角平分線,
∴GF=HF=MF.
∵點F在∠DAE的內(nèi)部,
∴點F在∠DAE的角平分線上.
圖6
通過以上三道例題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角平分線”這個條件一旦題中給出,那么常會對解題發(fā)揮如下作用.
首先,引導思路.“角平分線”的出現(xiàn)讓學生的解題思路不知不覺傾向于與之有關(guān)的性質(zhì)定理和判定定理,而這些都與“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有關(guān)[2].所以,這就提醒學生需要作出與“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有關(guān)的輔助線.但是,這里的輔助線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題中已經(jīng)給出了“點到角的一邊的距離”,需要再作出與“點到角的另一邊的距離”有關(guān)的垂線段,如例1、例2都是如此;第二,題中只已知角平分線,但這個點到角任何一邊的距離是未知的,此時需要將點到角的兩邊的垂線段都作出,如例3便是如此.
其次,變中有定,訓練思維.題中作輔助線的方式雖然有差異,但是證明過程具有相同點,即發(fā)揮等量代換的作用實現(xiàn)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以上述題目為例):第一,都利用了“等量代換”.如例1中通過“FM=FH,F(xiàn)H=FN”中的FN起到“橋梁”作用,證明了FM=FN;如例2中可將“BD=2DE”的“DE”根據(jù)“DE=CD”代換,最終得到“BD=2CD”;再如例3中通過“FG=FH,F(xiàn)H=FM”證明了FG=FM.第二,都可用“全等三角形”證明.由此可見,“角平分線”和“全等三角形”具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3].
最后,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在初中幾何題中同時出現(xiàn)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這“兩線”無論是定義、性質(zhì)、判定,還是尺規(guī)作圖的方法都非常相似,學生在學習時極易混淆.但是,角平分線的出現(xiàn),常讓學生聯(lián)想到垂直平分線,從而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從而構(gòu)建更豐富、完善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4].例如,學生在題中接觸了角平分線后,由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判定聯(lián)想到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判定,或者聯(lián)想到它們的尺規(guī)作圖方法,從而衍生出類似的思維導圖.一旦這樣的思維導圖建立,那么學生就能從一個“點”出發(fā)聯(lián)想到更多的“點”,而點與點之間往往可構(gòu)成知識網(wǎng)絡.所以,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師有必要在角平分線出現(xiàn)的同時,將之與垂直平分線聯(lián)系起來,從而給予學生更多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的機會,讓他們更靈活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總之,若題中給出了“角平分線”這個條件,那么它將對這道題解題思路的探究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學生要在熟練掌握角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礎上,靈活作出點到角平分線的距離的輔助線,以此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