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丹,張玉立,彭曉霜
(安徽三聯學院 外語學院,安徽合肥 230000)
習語是一個國家文化特有的語言形式,是人們在長期使用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習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有賴于其優(yōu)美的語言和深厚的寓意,它不僅為一個國家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題材,而且還將生活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語言中。英語中,動物相關的習語作為英語習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英語習語的各種特點。加強英語動物習語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激發(fā)對習語學習的興趣。同時,運用概念整合理論探析英語動物習語的在線意義構建過程有助于發(fā)現習語加工背后的理解過程和認知機制。
概念整合理論主要研究自然語言的在線意義建構過程。該理論的發(fā)展始于1993年,自《心理空間理論》 出版以來,這一理論在西方國家已經發(fā)展了近30年。Fauconnier 認為心理空間是人們思考、表達時建立起來的小概念包,概念整合的認知操作便是以心理空間作為輸入空間,經過一系列的提取、匯總將信息進行整合的過程[1]。概念整合網絡是概念整合理論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4 個心理空間,即輸入空間I(Input Space I),輸入空間II(Input Space II),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以及合成空間(Blended Space)。兩個輸入空間包含很多原始信息,類屬空間則整合反映出兩個輸入空間中共同的、抽象的結構以保證跨空間映射的順利進行。輸入空間映射具有部分與選擇的屬性,當輸入空間I 和輸入空間II 部分地投入到合成空間后通過組合、完善和擴展3 個彼此關聯的心智活動的相互作用,產生新創(chuàng)結構,由此獲得對語言的理解并體現出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2]。4 個心理空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概念整合網絡[3]
典型的概念整合網絡類型有四種,分別為簡單、鏡像、單域,以及雙域網絡。眾多學者運用概念整合理論分析和闡釋各種語言現象。但是,將該理論應用于英語動物習語的研究的學者卻寥寥無幾,文章結合概念整合理論分析英語動物習語的在線意義構建過程,從而揭示習語在人的大腦中進行加工的認知機制。
文章研究的語料取自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NTC 的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4],根據四種概念整合網絡類型,分別挑選出4 個最具典型特征的英語動物習語進行詳細分析。
簡單網絡是最簡單的一種網絡類型,該網絡包含輸入空間I、輸入空間II、類屬空間和合成空間。輸入空間I 包含一個抽象結構,輸入空間II 只含具體情境用來填補內容。
Example: This antique vase is truly a white elephant for the farmer.
這個習語來源于泰國,“白象” 原本是王權的象征,但現在隱喻地指無用的東西或者昂貴的東西。在過去的泰國,國王不喜歡的貴族會被贈予等級較低的白象,這種白象需要很多照顧,如果受到驚嚇,它就無法工作。因此,它們被視為受贈人的經濟負擔,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負擔得起。不幸的受贈人不僅賺不到錢,還會遭受破產。現在來看看這個習語的比喻意義是如何形成的。
該習語中包含兩個輸入空間,輸入空間I 包含一個關于白象與貴族之間關系的抽象結構,輸入空間II 包含兩個具體實物:古董花瓶和農民。通過跨空間映射,“白象”映射到“古董花瓶”,“貴族”映射到“農民”。在此過程中,讀者或聽者的背景知識和文化模式被喚醒。聽過“白象”故事的人都知道,這只低級的白象不會給貴族帶來任何利潤,而且貴族有義務照顧它。在這里,“古董花瓶”和“農夫”在習語中不是他們通常的含義。“古董花瓶”象征“白象”,“農夫”象征“貴族”,如同貴族不會從白象中獲取任何利益,農夫也不會從古董中獲得好處。此時,背景知識被激活后通過相應的心理活動形成了合成空間中的含義:古董花瓶對農民無用。
鏡像網絡的4 個心理空間共享同一個組織框架結構,同時,類屬空間和合成空間也相互映射。但是,合成空間中的框架結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3 個心理空間的組織結構。比如,一杯冷水與一杯熱水混合,得到的仍然是水,但不同于之前的兩杯水,它變成了一杯溫水。所以,鏡像結構中共享的組織框架在具體層面上是有所不同的。
Example: Buying a car without test drive is buying a pig in a poke.
這個習語源于一個古老的故事,主要是說一個狡猾的家伙欺騙一個買家,讓買家把他的豬買下來。事實上,這個家伙包里并不是豬,而是一只貓。但是買家看都不看一眼就相信了騙子,買下了這只“豬”,回到家后才發(fā)現自己受騙了。這個習語用于比喻沒有經過檢查就接受或購買某物。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一個人沒有試駕就買了一輛車,就無法判斷這輛車的車況如何。而買一輛不經過檢查的車,就如同想買豬的人買來一只“貓”。
如前文所述,鏡像網絡的四個心理空間擁有同樣的組織框架。該習語中,輸入空間I 體現了“事件”框架,包括“買家”“買豬未經檢查”“獲得一只貓”等元素。輸入空間II 中也體現了一個“事件”框架,包括“某人”“買車不試駕”“買到不合格的車”等元素。很明顯,兩個輸入空間都體現了“人物,行動和結果”的組織框架。“買家”對應“某人”,是本例中的“人物”;“買豬未經檢查”對應“買車不試駕”,屬于“行動”;“獲得一只貓”則對應“買到不合格的車”,屬于“結果”。輸入空間I 和輸入空間II 共享的“事件”框架被投射到類屬空間中。與此同時,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元素和組織框架投射到合成空間中,在完成了組合、完善和擴展3 個緊密相關的心理認知之后,新創(chuàng)結構得以形成。于是就得到了該習語的最終理解——某人買了一輛沒有試駕的車就像買家買了一頭沒有檢查的“豬”,被騙者得到了一只“貓”,某人也只能得到一輛不合格的車。
單域網絡比前面所論述的兩種概念網絡類型更加難以理解,因為在單域網絡中,輸入空間I 和輸入空間II 分別有自己的抽象框架,而最終能夠投射到合成空間并決定合成空間內新創(chuàng)結構生成的只是其中一個輸入空間中的框架結構。
Example: the fox and the crow.
這個習語來自《伊索寓言》。故事是說一只烏鴉停在一棵樹的樹枝上,嘴里叼著一塊肉。狐貍看到了烏鴉嘴里的肉,想要得到它。于是狐貍走到烏鴉跟前,諂媚地說道:“祝您安好,烏鴉小姐! 你今天看起來真漂亮,你的羽毛多么光滑,你的眼睛多么明亮!我確信你的聲音一定比其他任何鳥兒的聲音都好聽,讓我聽一首你唱的歌,這樣我就可以稱呼你為鳥中的女王?!睘貘f聽了狐貍的話,感到非常驕傲。她相信狐貍說的是真的,就站在樹枝上唱了起來。不幸的是,她剛張開嘴,肉就掉了,狐貍啪的一聲把肉叼走了。
根據認知和文化背景,都知道狐貍是狡猾和諂媚的象征,而烏鴉是誠實和虛榮的象征。在這個習語中,狐貍和烏鴉分別比喻了兩類人:一類是狡猾而喜歡奉承的人,另一類是誠實卻喜歡被奉承的人。根據常識,如果聽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那么當再次聽到時,就能夠回憶起整個故事情節(jié)。這種使用典型的名稱或者情節(jié)來代指整個故事或事件的方法,被稱為理想認知模式。就該習語而言,狐貍和烏鴉表面上看只是兩種動物的名稱,但是讀者或聽眾可以將它們與寓言故事《狐貍和烏鴉》聯系在一起。
現在看一下該習語的意義構建過程。當讀到或聽到該習語時,讀者或聽者會在大腦當中建立起兩個心理空間,這兩個空間屬于輸入空間,它們擁有各自的抽象結構。在輸入空間I 中,“狐貍”“烏鴉”構成其部分元素,“不良意圖”構成其組織框架;輸入空間II 中,第一類人“狡猾且奉承”,第二類人“誠實而虛榮”構成其部分元素,“表面良好意圖”構成其組織框架。輸入空間I 中,狐貍是狡猾的,烏鴉誠實;在輸入空間II 中,第一類人以一種不體面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第二類人喜歡聽奉承的話語。狐貍的意圖是想騙走烏鴉嘴里的那塊肉,第一類人的目的也是通過取悅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兩個輸入空間中,可以在類屬空間中抽象出“人物,行動,結果”的框架結構,隨后兩個輸入空間發(fā)生跨空間映射。在此基礎上,將動物的特征與人的行為方式進行對比,“人們不應該相信諂媚的話”這個新創(chuàng)結構于是便在合成空間中生成。最終獲得了該習語的理解——當聽到漂亮話時,要保持頭腦清醒,以免被愚弄。
雙域網絡的合成空間中的框架組織同時取自兩個輸入空間,并在此框架基礎上發(fā)展出新的組織框架,由此產生新創(chuàng)結構。雙域網絡在語言的理解中最具創(chuàng)造性。雖然英語習語在表達形式上具有固定性和慣用性,但其詞法和句法不是自主任意的,而是有理據和動因的,由認知、語義、語用、文化、社會等因素促成[5]。這一點在雙域網絡類型中得以很大程度地體現。
Example: He cooked his goose when he handed in his paper of plagiarism to the professor.
Cook his goose 來自一個古老的故事。傳言瑞典國王派遣一支遠征軍隊攻打英格蘭的一個小城市,當國王的軍隊來到城門時,他們看到英國人把鵝高高掛在城墻上,他們知道鵝代表愚蠢,于是感到非常憤怒。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問國王:“你來這里做什么?”國王氣憤地回答說:“我來燒你們的鵝?!庇谑菄跖汕彩勘鵁袅苏鞘小_@個習語后來用以比喻自毀前程的人。
該習語中包含兩個輸入空間,輸入空間I 是以cook one’s goose 這個習語為元素,以英國人的行為為框架;輸入空間II 以剽竊論文為元素,以學生的行為為框架。顯然,輸入空間I 和輸入空間II 的組織框架是不同的。但兩個輸入空間可以抽象出一個共同的結構,即“人物”“行為”“原因”和“結果”,并將此抽象結構投射到類屬空間中。于是,輸入空間I 中的“英國人”“把鵝掛在墻頭上”“結果全憑運氣”和“失去整座城市”分別對應輸入空間II 中的“學生”“上交剽竊的論文”“相信運氣”和“毀掉前途”。之后,輸入空間中的元素與結構在最優(yōu)原則的指導下分別投射到合成空間中,在完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心理認知之后,新創(chuàng)結構在合成空間內形成。最終獲得的對該習語的理解:完全憑運氣的情況下,學生把他的論文交給了教授,結果自毀了前途??梢钥闯?,兩個輸入空間中的組織框架在合成空間里發(fā)生沖突并進行了調整,最終生成了新的含義,正是這個沖突才生動地描述了學生的愚蠢行為,體現了習語的魅力。該習語也給讀者或者聽者一個警告,學生必須認真對待他們的論文,如果抄襲別人的研究成果,他們將面臨毀滅自己未來的危險。
以上通過利用概念整合網絡的四種典型的網絡類型對所選英語動物習語進行分析后發(fā)現:動物習語中的習語意義與組成成分的字面意思具有直接非相關性[6]。概念整合作為一種普遍的認知活動,能很好地幫助人們理解習語背后的理解過程與認知機制。但是文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在所篩選的語料中僅選取了4 個典型的英語動物習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如果能夠研究更多的動物習語,一定會發(fā)現更有價值更有趣的內容。事實上,英語動物習語的理解過程是非常復雜的,需要很多相關的能力,比如英語能力、想象力、語言知識和社會語境等。希望以上內容在未來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