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學習力拆解為十大核心能力,逐一分析并總結出讓學習更高效的心理學規(guī)律,以及50余種學霸都在用的高效學習法,如康奈爾筆記法、費曼學習法、大腦清倉法等,作者還獨創(chuàng)了幫助青少年專注的噪音掩蔽音樂,繪制了精力曲線表格,讓讀者輕松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增強內(nèi)驅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前面我們說,大腦記錄信息有三個步驟,編碼和存檔都是往大腦里“裝”東西,提取是把信息從大腦里提取出來,比如把課文一字不落地背出來。但為什么提取也是“記錄信息”的一部分呢?
這要從記憶的遺忘現(xiàn)象談起。遺忘是學習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我們都經(jīng)歷過付出很多時間學習,但到了考場上卻頭腦空空的狀況。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想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的遺忘規(guī)律:到底我們記住一件東西后,會在多長時間后忘記呢?
于是,他創(chuàng)造了一套由各種音節(jié)組成的、沒有真實含義的符號,數(shù)量有2000多個,然后他開始背誦這些符號,刻意在不同時間之后檢查自己還能記住多少。
經(jīng)過長時間、大量的記錄之后,他發(fā)現(xiàn)遺忘的比例似乎有個規(guī)律:學習一小時后,大約會忘記50%的信息;一天之后,大約會忘記70%,剩下的30%被忘記的速度則較慢。換句話說,記憶保持的比例是隨著時間拉長,呈現(xiàn)曲線式下降的,最終借此繪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成為了后來的心理學家研究“學習”和“遺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艾賓浩斯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點:只要學習后定期復習,同一批信息就會被忘得越來越慢,也就是說,它們所呈現(xiàn)的遺忘曲線會越來越平。當我們忘得較慢時,復習的時間間隔也可以拉長,甚至一兩個月再復習一次,也可以記住大部分知識。
在遺忘發(fā)生之前,再去記憶一下,能夠減緩遺忘,記得更久。
你可以參考這個時間的間隔,來做復習計劃——
學習當天:第一次復習
學習隔天:第二次復習
三天后:第三次復習
一周后:第四次復習
兩周后:第五次復習
一個月后:第六次復習
間隔式復習也很講究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間隔式提取。區(qū)別在哪里呢?
如果你只是把筆記和課文再拿出來看一遍,那是比較被動的復習方式。提取則是在不看筆記和課文的情況下,試圖主動回憶。如果印象模糊,先努力想一想,實在想不起來再翻看。
教育家發(fā)現(xiàn),當我們試圖提取一段記憶時,提取的過程本身會使大腦更加用力,而這有助于我們記憶,就像舉重會讓肌肉更強壯一樣。
當我們從遺忘的邊緣把一個回憶努力追回來的時候,那個過程也會讓我們更難忘記它。而通過自我檢測,定期做間隔式提取,是我認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之一。
許多人學英文最怕的就是背英文單詞?,F(xiàn)在我就運用間隔式提取的技巧,以閃卡為工具,教你如何背大量的英文單詞,而且記得越來越深刻。
我們先拿一沓卡片,每張寫上一個英文單詞,反面寫上單詞的意思。準備四個盒子,分別標上“一天”“三天”“一周”“兩周”。
首先,我們把所有的卡片都放在“一天”的盒子里,一張張抽出來,看正面的單詞,回想一下意思。
如果你答對了,就把卡片放到“三天”的盒子里。如果你想不起來或是答錯了,就把卡片放回“一天”的盒子里。
每天都花點時間從“一天”的盒子里抽出幾張卡片考考自己。答對的就放到“三天”的盒子,答錯或忘記的放回“一天”的盒子。
每隔三天,也請抽出“三天”盒子里的卡片考考自己。答對的就可以移到“一周”的盒子。答錯或忘記的,則移回“一天”的盒子。
只要你按照盒子上的間隔復習,你會逐漸把“一天”的卡片都移到“三天”,從“三天”到“一周”,從“一周”到“兩周”……
當你把卡片都移到“兩周”的盒子里之后,這些單詞記憶得就相當牢固了。這個方法好像很費時,但其實是相當有效的。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背成語,或任何復雜的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