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千劍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賽尼
譯者: 李繼宏
出版單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5月
定價: 29元
這是一個探尋人性之善的故事。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將兩個阿富汗少年之間的恩怨,置于家族興衰、民族災難的背景之下,向人們展現從傷害到忤悔、從背叛到救贖、從罪行到善行的“好人之路”。
阿米爾出生于一個富裕的阿富汗家庭,哈桑是他最忠實的仆人,一生唯念“為你,千千萬萬遍”。由于種族主義者阿塞夫的挑唆,阿米爾將哈桑驅趕出家族。為此,他一直背負著罪惡的枷鎖。
多年后,阿米爾全家為躲避戰(zhàn)亂遷往美國,過上安穩(wěn)生活。但這樣的平靜被一通越洋電話打破,族人拉辛汗在彌留之際向他透露了驚天秘密:當年被阿米爾狠心驅走的仆人哈桑,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與妻子已被塔利班屠殺,哈桑之子索拉博也被阿塞夫控制。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完成一件以生命為賭注的善行:救出索拉博。
拉辛汗留下遺言:“來吧,這里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懷著自我救贖之心,返回阿富汗。他是在挽救兄弟之子,更是在彌補年少的無知。他走向一條隨時可能喪命的路途,同時也走向了拯救自我靈魂的希望之路。
阿米爾回到千瘡百孔戰(zhàn)火頻仍的故鄉(xiāng),天性怯懦的他,面對塔利班的殘酷折磨,展現出驚人的勇氣,血濺全身仍不退縮。最終,阿米爾沒有辜負哈桑的“千千萬萬遍”,歷盡艱辛將索拉博帶到美國,讓索拉博成長為“風箏少年”。
阿米爾的父親,也有不光彩的過往。他不顧世俗和種族歧見,庇佑哈桑父子,其實也是為自己贖罪。沒想到少年阿米爾的“背叛”,中斷了他的贖罪之路。好在索拉博留下了最后一線希望,讓良知這只風箏穿越國界,飛向廣袤天宇。
從作者的娓娓敘說中,一種罪己寬人的良善、勇于懺悔的虔誠、自我校正的天性,如清泉滲入讀者心田。這些平常人的美好品質,反襯出種族歧視的偏激與無端屠戳的罪惡。
作者并沒有著意歌頌人性之善,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無不讓人動容。哈桑的忠誠,拉辛汗的禱告,索拉博憂郁的眼神,都詮釋著他們對愛的深切理解。民族大義、人性光輝,在塔利班兇殘的刀斧與連綿戰(zhàn)火的映照下,閃爍著頑強而溫軟的光芒。令人既憐憫這些人物所遭受的家國之苦難,更為他們在苦難中顯露的高貴心靈肅然起敬。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這是譯者李繼宏對這個故事的解讀。阿米爾挽救了索拉博,無愧為“追風箏的人”。其實風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飛翔—— 良知與卑劣,美德與丑行,在人性的天平上較量,也在所有人心中游走。當你一不留神跌入惡的深淵,誤入道德盲區(qū),請記住拉辛汗的話,沒有良心和美德的人不會痛苦。像阿米爾那樣鼓起勇氣,去尋找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吧,“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