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浩,王偉波,李玟默,陳彥汲,魯慶斌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浙江省畜禽綠色生態(tài)健康養(yǎng)殖應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動物健康互聯(lián)網(wǎng)檢測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杭州 311300)
集群行為是一種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者更好地捕食獵物,往往會成群活動,如獅群的合作捕食,沙丁魚聚集成群躲避天敵。集群對動物總是有利的(Hamilton,1971),不管個體是否從集群成員中獲得直接的利益,集群生活是花費較少的(Johnson.,2002)。因此,集群協(xié)作往往能提高群體的生存能力(陳志鵬,李健,2018)。但集群生活也可能使個體在其他方面花費更大,如集群增加了個體間對食物的競爭性(Janson & Goldsmith,1995)、增大了與捕食者相遇的幾率(Pulliam &Caraco,1984)等。
天目溪,因天目山得名,古名西溪。東關溪為天目溪最遠之源,發(fā)源于臨安與安吉交界的桐坑崗(海拔1 506 m)。在臨安區(qū)境內(nèi)長56.8 km,有7條主要支流匯入,流域面積788.3 km,天然落差1 010 m,平均流量11.48 m·s。該區(qū)域?qū)賮啛釒Ъ撅L氣候,雨量充沛,四季變化明顯。多年平均降水量1 638.2 mm。流域以人工植被為主,主要有茶、桑、竹Bambusoideae sp.、杉 木、馬 尾 松等樹種組成的經(jīng)濟林或純林和混交林。調(diào)查區(qū)域位于天目溪潛川鎮(zhèn)河段,從扶西村到樂平村,涉及河段直線長度約36 km。
圖1 天目溪小集群行為研究區(qū)域Fig.1 Study area on the flocking behavior of Tachybaptus ruficollis in Tianmu River
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每月進行2次調(diào)查(受新冠疫情影響,只采集到10月至翌年3月的數(shù)據(jù))。晴天早晨常霧大觀察不清楚,調(diào)查時間為09∶00—12∶00和13∶00—16∶00。
所有數(shù)據(jù)在Excel上處理,并進行繪圖。運用SPSS 24.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等。顯著性水平設置為α=0.05。
圖2 小集群變化的分布特征Fig.2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chybaptus ruficollis flocking changes
觀察到的集群數(shù)1月最多(114群),10月最少(25群)。每群平均只數(shù)2月最多(9.28只±3.39只),10月最少(2.48只±0.49只)。主要集群數(shù)(1~4只/群)占比11月最大(92.31%),2月最?。?1.85%)。最大集群數(shù)占比2月最大(18.52%),3月最小(1.85%;表1)。
表1 小集群變化特征Table 1 Flo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chybaptus ruficollis
表2 小集群的月間多重比較Table 2 Multiple monthly comparisons of Tachybaptus ruficollis flocks
圖3 小各月的集群規(guī)律Fig.3 Flo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chybaptus ruficollis in each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