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張曉月 郭俊強 王祎瑋 王琦俐 王西平
陜西產區(qū)葡萄生長季連續(xù)陰雨天氣頻發(fā),果實品質受到極大威脅,嚴重阻礙了產業(yè)發(fā)展。我們以陜西主栽葡萄品種戶太8號、夏黑、火焰無核為試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結合不同類型果袋對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旨在選擇適合陜西鮮食葡萄生產的最佳栽培模式和最適果袋類型,為葡萄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1.1 試驗材料 2019年6—9月,以陜西省楊凌區(qū)(北緯34°14′~34°20′,東經107°59′~108°08′)葡萄種質資源與育種試驗基地的歐亞種葡萄火焰無核、歐美雜交種葡萄戶太8號和夏黑為試材,樹齡5年,行距3~3.5 m,株距1~1.5 m,且全部采用“干”字形架,新梢生長采用單向龍骨狀“V”型小平棚管理,常規(guī)方法進行田間土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1.2 試驗設計 選擇樹體健壯、生長勢一致的葡萄植株,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兩種模式,每個處理各21株,3次重復,共63株。選擇3種類型的果袋,即30 cm×38 cm白色紙袋(果康)、30 cm×40 cm紅色無紡布袋和綠色無紡布袋(農夫一品),2019年6月30日統(tǒng)一套袋。
1.3 研究方法
1.3.1 果穗和果粒性狀測定 在葡萄果實成熟后,每個處理隨機選取9個果穗,3次重復,共27穗。用電子秤稱量葡萄的果穗質量;用卷尺測量穗長和穗寬,并計算穗形指數(shù)。每個處理隨機選擇3穗葡萄,每穗葡萄隨機選擇10個果粒,3次重復,共90個果粒。用電子天平稱量并計算單果質量;用游標卡尺測量果??v徑和橫徑,并計算果形指數(shù)。
1.3.2 果實硬度測定 采用GY-4數(shù)顯硬度計(托普)測定帶皮果粒硬度。
1.3.3 果皮色澤測定 采用CR-410手持色差計(日本)測定果皮色澤明亮度L*、紅綠色差a*、黃藍色差b*,計算色澤飽和度C*值、色度角h,以及紅色葡萄果色指數(shù)CIRG值。
1.3.4 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總酸含量測定 采用PAL-1數(shù)字手持測糖儀(日本)測定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GMK-835F酸度計(韓國)測定果實總酸含量。
1.4 數(shù)據(jù)處理 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20等軟件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顯著性(P<0.05)和相關性以及主成分分析。
2.1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穗及果粒生理性狀的影響 如表1所示,與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下鮮食葡萄果穗質量明顯增大,且在夏黑上表現(xiàn)顯著。同時,避雨栽培對單果品質的影響,依據(jù)不同果袋類型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
表1 不同栽培模式下參試葡萄外觀品質
2.2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皮色澤的影響 如表2所示,避雨栽培和套袋有效改善了鮮食葡萄果實色澤,3個葡萄品種的C*值明顯降低,火焰無核表現(xiàn)尤為顯著,且紅色無紡布袋中的C*值最小,為12.81?;鹧鏌o核的色度角h值為45°左右,即果皮趨近于橙色;戶太8號和夏黑的h值在15°~30°之間,即果皮趨近于紅色。CIRG值是反映果皮綜合顏色的指標,其值可分為7個等級,依次代表黃綠、粉、紅、紅棕、紫紅、藍黑和黑紅色7種顏色,避雨栽培能夠促進鮮食葡萄CIRG值的增加,且在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其中避雨栽培下火焰無核的CIRG值明顯大于露地栽培,均小于2,果皮偏向于粉色,葡萄果皮上色效果不佳;避雨和露地兩種栽培模式下戶太8號的CIRG無明顯差異,果皮趨向于紫紅色;夏黑CIRG值在避雨和露地兩種栽培模式下有很大差異,同時受果袋影響,其CIRG值在避雨栽培下紅色無紡布袋中最大,果皮表現(xiàn)為黑紅色,綠色無紡布袋最小,果皮表現(xiàn)為粉紅色,其余各處理的CIRG值均在3左右,果皮表現(xiàn)為紅色。
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參試葡萄果皮色澤指標
2.3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皮硬度的影響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皮硬度的影響,在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由表3可以看出,避雨栽培火焰無核果皮硬度降低,但戶太八號和夏黑果皮硬度有所增加;不同顏色果袋對果皮硬度也有一定影響。在避雨栽培下,綠色無紡布袋處理的果實果皮硬度要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果袋,而在露地栽培下3種果袋對果皮硬度無明顯影響。
表3 不同栽培模式下參試葡萄果皮硬度
2.4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及總酸含量的影響 避雨栽培和套袋對鮮食葡萄果實糖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影響。由表4可以看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火焰無核綠色無紡布袋避雨栽培小于露地栽培,白色紙袋和紅色無紡布袋均表現(xiàn)為避雨栽培顯著大于露地栽培;戶太8號在不同處理間均無明顯差異;夏黑紅色無紡布袋避雨栽培顯著高于露地栽培??偹岷炕鹧鏌o核露地栽培紅色無紡布袋中最大,白色紙袋中最小,但在戶太8號和夏黑葡萄不同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
表4 不同栽培模式下參試葡萄糖酸含量
整體而言,鮮食葡萄固酸比避雨栽培大于露地栽培,且紅色無紡布袋果實固酸比在避雨栽培最大,在戶太8號上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而在露地栽培中相對較小,但無顯著差異。詳見圖1。
圖1 不同栽培模式對參試葡萄果實糖酸含量的影響
2.5 綜合評價 對19個果實品質指標參數(shù)進行主成分分析,由函數(shù)公式Q=0.550F1+0.160F2+0.125F3+0.088F4+0.077F5計算出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類型果袋的情況下,參試品種綜合評價得分。結果可知,避雨栽培模式鮮食葡萄果實品質優(yōu)于露地栽培模式,套袋對其影響也主要取決于栽培模式的選擇,即避雨栽培模式下紅色無紡布袋果實品質最優(yōu),而露地栽培下白色紙袋果實品質最優(yōu),詳見表5。
表5 避雨栽培和套袋下鮮食葡萄的綜合得分及排序
采用避雨栽培和果實套袋,可以大幅度提高鮮食葡萄果實品質。避雨栽培搭配紅色無紡布袋明顯促進了鮮食葡萄果實品質的提升,同時露地栽培下白色紙袋有助于促進鮮食葡萄果實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