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欣
后進生通常是指學習表現(xiàn)難教、思想品德落后的學生。后進生的形成雖與學生自身、社會因素、家庭影響有著聯(lián)系,但與教師的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教育思想更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性格與思維尚不成熟,部分學生還存在對學習的抵觸心理,這使得初中育人工作質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音樂學科能從聽覺與視覺等方面給予學生直接、完整的感受,深入觸及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初中生的情感。通過將音樂審美教育滲透在初中后進生轉化工作中,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理想的后進生轉化目標。
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的核心,而音樂教學又是審美教育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初中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熱情,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和意識,使學生在掌握基礎音樂知識內容的同時,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并在音樂中體會到審美的愉悅性,使學生成為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認為,音樂教育是以講解音樂技能與音樂知識為主,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道德情操難以得到較好培養(yǎng)。而當前教育理念則主要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為核心內容,強調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傮w而言,音樂教育的本質便是音樂審美教育,是一種以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表現(xiàn)音樂、聆聽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
音樂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其主要作用于人們的心靈。隨著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音樂審美教育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其對學生智力發(fā)展、身心發(fā)展、思想道德發(fā)展及情感發(fā)展等方面的提升都有著促進作用。首先,音樂是聽覺藝術,能夠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音樂審美教育并不局限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技巧,而是注重為學生營造演繹、理解、創(chuàng)造、想象、感受的廣闊空間,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開發(fā)自身潛力,這對學生形成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著積極作用。其次,音樂審美教育能在無形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逐步感化學生的德行、良知,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同時,音樂審美教育還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消除學生的疲勞與緊張,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從而達到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在初中階段利用音樂審美教育轉化后進生,既能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音樂審美教育的教育過程、教育形式與其他學科有著明顯差異。后進生轉化工作中,音樂審美教育并沒有德育教育的說教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遞知識的過程,使師生能互相吸引、主動投入課堂,并在平等、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情感交流。在此期間,后進生能真正感知到音樂的美和魅力,并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這能夠滿足后進生的審美需求,實現(xiàn)成功轉化后進生的教育目標。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能增強后進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后進生辨別日常生活中美丑的能力,使后進生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在鑒賞美的過程中了解人與世界之間的價值關系。在初中音樂審美教育教學中,陽剛類的音樂作品,如人與命運、與自然斗爭的作品,能磨煉后進生的意志;氣勢澎湃且結構宏偉的音樂作品,能培養(yǎng)后進生勇于拼搏的性格;柔和、寧靜的音樂能使后進生平和氣息;優(yōu)美、歡快的音樂作品能幫助后進生突破孤寂冷漠的心境,精神煥發(fā);委婉悠揚的音樂作品有助于培養(yǎng)后進生的同情心,使其樂于助人。但后進生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所以多數(shù)后進生都喜愛現(xiàn)代化的流行音樂,對高雅音樂往往很少欣賞與理解。為此,初中音樂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整理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塑造后進生的審美人格,引導學生從欣賞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流行音樂,逐步過渡到欣賞健康、優(yōu)美的高雅音樂,使學生能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明白音樂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如《男兒當自強》等類別的歌曲便能讓后進生體會到“做人要自強不息”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性格是區(qū)別某個人與眾不同的特征,因而性格可表現(xiàn)為人的品德。若學生形成了良好、積極的性格特征,那么學生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往往會受到他人的歡迎。音樂藝術的美感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心曠神怡。在日常生活中,熱愛音樂且經(jīng)常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生多數(shù)都開朗活潑、大方自信、交際較廣、思維敏捷。而后進生的性格多數(shù)較為孤僻、內向、自卑。通過音樂審美教育轉化后進生的性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自我認知的態(tài)度。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有著內容多樣化、形式豐富多彩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營造了自由、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能使后進生主動參加學習活動,形成關愛、合作、友善、分享、尊重等人文素養(yǎng),有效豐富后進生的精神追求與情感生活,使其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tài)與自信的性格,增強后進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音樂教學期間,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所以音樂課程的要求是培育初中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不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技巧。為此,音樂教師可在學生回課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信心。因后進生唱歌水平不佳,所以教師不僅要對后進生耐心輔導,還應鼓勵后進生堅持不放棄,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如此一來,既能減少學生音樂學習的抵觸心理,也能提高音樂教育質量。
二是對學習與工作的態(tài)度。作為一門技能技巧課,初中音樂有著較強的可操作性,需要初中生在課后加以訓練。后進生在音樂學習時,往往會遇到困難,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持之以恒,不要放棄,使后進生在長期的訓練中形成堅韌的毅力,增強學生的耐挫力,培養(yǎng)其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當后進生具備良好學習態(tài)度后,能將該種精神延伸至未來的工作中,這對學生今后的綜合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
三是對社會、集體、他人的態(tài)度。初中生的性格通常是依靠集體所形成的。音樂課程的集體形式能夠充分體現(xiàn)班級、師生及生生間的合作,這需要學生具有齊心協(xié)力、團結友愛及互相幫助的集體意識。在音樂集體活動中,既能培養(yǎng)后進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組織紀律性,也能提高后進生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的思想品質,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智慧。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合理利用音樂教材內容,引導后進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使其學會處理好他人、個人、集體之間的關系,并在音樂學習中豐富自身的情感,建立起對人類、社會、他人的摯愛之情,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夯實基礎。
音樂審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培養(yǎng)后進生的才能與智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進生的綜合素質。由于后進生在紀律與學習等方面的表現(xiàn)相對落后,這使得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音樂審美教育活動能鍛煉后進生的綜合能力,如音樂演出節(jié)目和文藝比賽都需要學生和其他同學合作完成,這能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組織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為此,初中教師可依托音樂審美教育活動轉化后進生,不斷改進音樂課程的教育效果,確保后進生今后的健康成長。
初中階段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需結合后進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音樂審美教育便是其中之一。音樂教育不僅是審美教育,更是愛的教育,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活動,能使后進生懂得鑒賞美和欣賞美,這對完善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有著促進作用。
課堂教學作為初中教育的主要陣地,將后進生轉化工作滲透在日常教學中,能節(jié)省教師說教的時間,提高后進生轉化教育的效率與質量。歌唱教學作為音樂審美教育最為普遍的活動形式,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歌唱技巧和發(fā)聲方法,通過歌曲演唱表現(xiàn)美、感受美。對于后進生而言,過于專業(yè)的要求與訓練不利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內容。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結合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激起后進生的學習熱情。信息時代學生會接觸到更多的網(wǎng)絡世界,對社會中的流行歌曲十分熟悉,且掌握相關的流行歌曲演唱方法。針對該現(xiàn)象,初中音樂教師可在歌唱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多元化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每周音樂課指定某個學生在課堂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并要求學生能順利演唱、會介紹歌曲內容及歌曲中自己最為欣賞和喜愛的地方等。當學生結束介紹后,音樂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評價與小結,引導學生從歌曲的演唱風格、曲調、歌詞等方面進行欣賞,使后進生明白各種歌曲的演唱都需具備相關的發(fā)聲技巧與方法,有效提升其音樂核心素養(yǎng)。通過該種教學活動,既能培養(yǎng)后進生活潑、開朗的性格,也能使其真正愛上音樂學科。又如,在教學《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一課時,教師可先在給后進生布置“收集與整理《紅日》影片的相關圖片、資料”預習作業(yè),逐步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正確的學習習慣。隨后,在正式教學中,教師需為學生播放歌曲內容,讓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在此期間,教師應著重引導后進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后進生以自己的語言介紹家鄉(xiāng),使其能體會到音樂學科的趣味性,進一步理解音樂歌曲。當后進生投入課堂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共同學習歌曲,感悟歌曲中所表達的對解放軍、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民族。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具備趣味性、多樣性的特征。因此,音樂教師可通過組織課外教學活動的形式開展后進生轉化教育,調動后進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促進音樂教育效果得以提高。如舞蹈排練與課外合唱都需要多個成員組成,只有同學間協(xié)同配合才能呈現(xiàn)出最佳的作品。為此,教師應注重向學生滲透集體觀念教育,讓學生形成相互協(xié)調與配合的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加強關注后進生,重視增強后進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教師要先了解后進生的音樂學習狀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并嘗試以自己拿手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又如,在教學《軍民大生產(chǎn)》一課時,該首曲目表達了歌曲的勞動節(jié)奏及樂觀精神。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眾人喊口號的相關音頻,并提出“音頻中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呢?”教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隨后,教師要與后進生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后進生是否知道其他民歌的類型,若后進生能回答出,教師要給予學生表揚和肯定,若后進生不了解,教師也要及時為學生普及,激起后進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當后進生主動探究音樂知識后,教師便可帶領學生共同學習歌曲的演唱技巧,鼓勵后進生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另外,在課堂教學完成后,音樂教師還可給學生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含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也能達到理想的歌曲演唱效果,促進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1. 理解、尊重與關心后進生
音樂藝術有著一定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且每個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后進生,音樂教師在教學期間需鼓勵后進生大膽想象和聯(lián)想,避免以統(tǒng)一的標準影響后進生音樂情感的形成。同時,教師的教育質量與其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更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相關。愛心是教師人格魅力的主要體現(xiàn),因而教師需以真誠的情感感染后進生,使后進生能對教師有信任感和親切感。此外,教師還應換位理解后進生,從后進生的立場處境與利益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而與后進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確保初中審美教育活動的有序展開。
2. 保護后進生的自信與自尊
自信和自尊是人們心理活動中最為珍貴的品質,后進生通常較為自卑,在學習方面和意志力上都不夠自信,這使得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了阻礙。對此,為轉變該現(xiàn)象,初中教師應在音樂審美活動中,多加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其進行肯定與表揚,避免出現(xiàn)打擊后進生或態(tài)度冷漠的現(xiàn)象,要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幫助后進生發(fā)掘自身的閃光點,激發(fā)后進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與動力,從而達到提升后進生審美能力、音樂素養(yǎng)的目的。
3. 重視音樂教師的引導作用
后進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皆需要音樂教師的合理引導。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后進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還應讓后進生在音樂學習中學會自我發(fā)展、自我選擇、自我調節(jié),使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學會欣賞音樂美和感知音樂美。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活潑的性格特點,因而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后進生在音樂課堂逐步健全自身的人格,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唱臉譜》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實物展示或多媒體技術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不同的臉譜,吸引后進生的注意力,隨后以動畫的形式給學生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臉譜的由來,活躍課堂氛圍,使后進生能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共同參加音樂審美活動,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以此為成功轉化學困生夯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后進生轉化工作中融入音樂審美教育,既能塑造后進生的審美人格,使其形成良好性格,也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后進生轉化的重視,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課外學習活動等形式,增強后進生的學習自信心,有效熏陶學生的音樂情操。同時,教師還需以情感教育為主導,保護后進生的自信、自尊,理解、尊重與關心后進生,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與評價方法,使后進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所學內容,真正地愛上音樂學科,從而達到理想的音樂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