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桂香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它已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音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享受更好的教學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音樂是提高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科,尤其是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形式使音樂課教學狀態(tài)不佳,教學效果不明顯。音樂課堂是學生欣賞音樂、感知藝術、培養(yǎng)審美,進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初中音樂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方向,將信息技術與音樂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堂與科技教育共同進步,在整合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課堂新的活力。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感知音樂的魅力,擴大課堂知識量,以創(chuàng)新的教育手段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文章深入分析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探討了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生的知識、情感和觀念有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從而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詮釋了新的教育理念,從知識和思想的傳播開始,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同時,核心素質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目標是給學生機會管理他們的個人生存能力,使他們在進入社會時不會感到困惑,并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
音樂教育學的目的主要是為學生實施審美教學活動,以聽覺藝術為主要教學手段,以音樂藝術為教學工具,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音樂教育在美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學生的核心能力首先是促進音樂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支持學生看、聽、學、唱。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有效提高學生在音樂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通過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在鍛煉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審美體驗,滿足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
目前,雖然初中音樂教學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教學目標相對明確,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如何將其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缺乏深入的探索,不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角度加強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過于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信息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因此,可以說,80%的學習內容是由教師自己完成的。學生很少有機會也沒有能力獨立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激發(fā),也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對音樂相關知識沒有深入的了解。
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全面的核心特征和技能。然而,在當前的中學音樂教育中,一些教師的教案設計沒有與實際相結合,導致了教學目標與實際需要相分離,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極為不利。
藝術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課題。在教學中,要營造促進學科能力形成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音樂欣賞,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在實踐中,教師對藝術學科的重視不夠,無法承擔起藝術學科價值的導向作用,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在緩慢提高。
學生審美能力差是藝術敏感性差的主要原因。在實踐教學中,影響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音樂積累不足,缺乏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缺乏學習藝術作品和音樂知識的意識,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沒有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因而沒有形成正確的藝術感受。
當然,這些問題與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和學生的學習風格有關,信息技術在其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需要強調的是,信息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關鍵作用是,教師找到最佳時機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然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音樂學習過程,以促進基本音樂素養(yǎng)四個組成部分中一個或多個組成部分的培養(yǎng),這是信息技術支持音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理念。具體實例如下:如蘇少出版的初中音樂八年級第一冊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目前的初中生距離該領域很遠,但信息技術可以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一種特殊的方法是:使用多媒體(筆者所在的學校配備了帶有操作系統(tǒng)的觸摸機),向學生呈現(xiàn)視覺和聽覺刺激,如無盡的田野充滿活力的綠色植物、充滿希望的勞動人民,以及此時以伴奏形式出現(xiàn)的清脆明亮的歌曲,以免影響學生對信息的視覺訪問。在這里,可以使用GoldWave軟件處理聲音,以改善音樂的節(jié)奏,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覺共鳴,使他們在潛意識中更快樂地接受音樂。在這些教學實例中,音樂學習者的核心素養(yǎng)過程是有效的。在信息技術的參與下,激活了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在信息技術的刺激下有效地創(chuàng)造了學生的音樂感受,謹慎地保持了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改革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鼓勵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促進興趣和音樂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實踐新課程改革后的理念和要求,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提高音樂素養(yǎng),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和個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是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高中音樂課堂上,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審美能力可以為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教師應在日常課程中獲得廣泛的教學內容和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和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整合與應用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網絡資源豐富多樣,各種學習教育軟件層出不窮,如“SiVo助教”“課堂優(yōu)化大師”“音樂幫”等,是現(xiàn)代音樂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音樂教學軟件。允許音樂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學生可以自己學習軟件的材料,他們還可以要求客戶服務部幫助他們找到所需的伴奏,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音樂應用程序。以下簡要介紹了以《茉莉花》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音樂相結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首先,在課前,教師應備課,并借助“micro class handheld”軟件制作短片。視頻內容設置為《圖蘭朵的故事》。背景音樂是茉莉花,這引出了歌曲《茉莉花》的起源。然后播放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演唱茉莉花的視頻,并展示茉莉花的圖片,讓學生自己感受茉莉花的清新與優(yōu)雅。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和遠程播放課件逐一解決教學難點——停車標志的聲音,并設置學生自己制作和完成唱歌、舞蹈和器樂的視頻,并可進行采集、顯示和比較,這不僅檢驗了教學效果,而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活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例如,教師召開課堂會議,幫助學生演奏音樂,了解協(xié)作的重要性。在合作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控制節(jié)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教師應通過音樂教育鼓勵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只能在短短的40分鐘內講授知識,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以便在課堂上集中講述知識,音樂學習的最終目標不在于他們的成績有多好,而在于學生在音樂領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只是作為向導存在于課堂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多媒體的幫助,獨立自主體驗音樂世界,發(fā)現(xiàn)音樂之美。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出適當?shù)慕ㄗh,引導學生思考,并逐步加大學生思考的難度,使他們能夠逐漸對音樂有更多獨特的見解,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教師可以使用更多的資源。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利用信息技術使音樂學習多樣化。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音樂主題MV,并讓學生觀看音樂主題電影。在學習技能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解讀圖像和視頻,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他們對音樂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相關的微課程。高中音樂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心理,以學生為班級主體,制定反映學生實際的教育目標。教師還應布置家庭作業(yè),以便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在課后鞏固所學的知識。
目前,在我國音樂教育過程中,科技手段不夠先進,技術水平滯后,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信息技術領域,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科學合理地分享學生的學習水平,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信息技術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提高學習主動性,進而更輕松地學習音樂,接觸更豐富的音樂資源。
傳統(tǒng)的中學音樂教育已不能滿足學生音樂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師應改革教育方式,讓學生成為音樂教育的主體,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實踐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技能。同時,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領導力。如果學生有錯誤的音樂表達,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避免理解錯誤的音樂。通過這種類型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能力,滿足社會發(fā)展對能力的要求。
每次在合唱課上,教師都很難熟練地演唱和表演同一和聲主題的各種和聲配置方法,但伴奏主計算機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例如,“music sound”是一款多功能MIDI音樂創(chuàng)作和播放軟件,它簡單、實用、易用。更可貴的是其獨特的人員和簡化的樂譜自由切換顯示和打印模式,特別適合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老師或學生在電腦上寫下所需的樂譜后,使用“音樂”軟件播放。只要能寫出來,“音樂”就可以不折不扣地演奏出來。老師們不必再擔心鋼琴伴奏技術不如其他人,也不必因為學生無法感受到充分的和聲效果而對學生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目標感到憤怒。
基本素養(yǎng)是以構建學生核心能力的框架為基礎的,包括知識基礎、人才技能和情感等多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必須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積極發(fā)展,如法律觀念、安全措施和道德標準等,以便向學生傳授良好的知識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與學生相關的案例,提高學生的知識道德。在講解音樂家唱歌或作曲的有趣活動中,學生可以為家人唱合適的歌曲,或者收集各種有利于初中生全面發(fā)展的資源,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再例如,在學習《銀杯》之后,通過微信群與家長交流,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這首旋律、節(jié)奏都非常優(yōu)美的蒙古民歌。邀請有興趣的家長和學生探索這首歌背后的故事,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這首歌被稱為“銀杯”,因為銀杯包含了當?shù)刈罡叩淖>贫Y儀和對客人的最大尊重,因此,家長和學生也可以被邀請?zhí)剿髌渌晒琶窀瑁剿鞅澈蟮墓适?,感受民俗,學習音樂理論。
音樂課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當音樂課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時,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聽和看,而且應該忽視師生之間的互動。相反,他們應該利用在線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實施協(xié)作學習和交流。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機會和好處,可以建立一個教師、學生之間交流資源的論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學習《伏爾加船夫曲》第一首曲子時,老師提前在互聯(lián)網上設計了一個“數(shù)據庫”,并將《伏爾加船夫曲》的一些相關知識點放在這個“數(shù)據庫”中,讓學生可以訪問“數(shù)據庫”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收集所需的各種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在“數(shù)據庫”中發(fā)布有關伏爾加船夫的問題,以便學生回答。這樣,師生互動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師生能夠隨時交流,共同討論問題,相互學習,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中需要利用在線技術,合理規(guī)劃教學聯(lián)系,實現(xiàn)師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上的成果交流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看著學生展示他們團隊的作品,團隊有時會相互碰撞以激發(fā)智慧。作為一個團隊,任務是完成音樂作品。作品的形式不僅限于唱歌和跳舞。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完成項目的優(yōu)缺點以及合作過程,交流后的評估至關重要。項目學習不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而是圍繞完成項目設計進行的,主要關注群體合作活動,這不僅體現(xiàn)了團隊的合作,也體現(xiàn)了個人的獨立性。因此,過程評價法適用于本項目的評價。在確定項目內容的同時,還提前確定了評估標準。團隊不僅可以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學習,還可以在項目完成后與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和評估項目結果、學習過程、學習經驗。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必須學會不斷反思,發(fā)現(xiàn)不足,改進思維方式,在反思中客觀認識自己,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技能和整體素質。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現(xiàn)有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先進性,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能力,為其未來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