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浩
王蕓的小說已形成極有特質(zhì)性的東西,極有“個人標(biāo)識”:從小事兒開始,撬開的卻是一個普世性的共有議題;故事上不那么用力,但渦流感重,會讓人在品啜的過程中緩緩被吸入;大量留白,調(diào)動閱讀者不斷地為文本填充,在情感和智力兩方面……它是那種可以引發(fā)思忖、耐人尋味的小說?!掇鞭卑苍鴣磉^》就具備這樣的特點——它貯滿了力量。我曾談及最初的讀后感:“王蕓的《薇》給我強烈的觸動,以至于我在給朋友敘述時淚流滿面。它的切口極小,但可窺見的、含有回聲感的意味則寬闊而豐厚,有一種讓人感覺胸口重重一擊的力量。它涉及生死和衰老,涉及一個孤單的個人最為柔軟的部分,里面有對人、對動物和他者的悲憫。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棒的小說。”再次閱讀,我的感受更加強烈,這篇小說應(yīng)當(dāng)獲得更多的尊重。
《薇》情感力量的表述充沛而豐盈,且有一種層層樓臺的上升感,在我以為夠了、可以停下的地方竟然能再上一步,又再上一步——故事開始,王蕓先“安撫”叫薇薇安的小貓,而讓“她”進入張姨的生活,這里的孤獨和內(nèi)在的蒼涼相互印證。透過張姨的口,言及死亡話題,同樣具有深意,但王蕓處理得輕描淡寫,仿佛毫不著力,其實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接下來,“她”的生活剝絲抽繭而出,薇薇安如何到來,丈夫“老宋”的死亡,坐車波瀾,回憶“老宋”生病期間的點滴……渦流在這里漸漸生成,不,其實從第一句話開始它就已在生成,只是我們未必意識到。路上被“撿到”的男孩是在主題延展上推出的“半步”,他成為“她”的又一層“擁有”,同時引出小男孩和他母親的生活,這是新波瀾的“節(jié)外生枝”,生得實在是豐富,有張力。然后,又繞回張姨的離世,輕描淡寫中再次帶出了蒼涼。在這蒼涼中王蕓又狠狠地加上了一層:薇薇安老了,不進食了……“一天早晨,她走出臥室,貓窩里空蕩蕩”。故事到這里,意味已全然出來,然而王蕓沒有停下,她寫下“她”那一年獨自去看老宋;寫下“薇薇安”的到來其實是老宋為避免她孤單精心挑選的,然后,補入“薇薇安·邁爾”令人吁噓的故事。小說最后一段:“那一刻,她覺得‘宋’像極了這個女人。從那之后,薇薇安有了真正的名字”——也不能忽略,它同樣是被推進的“半步”,里面有著情緒的疊加和驟然擴開的意味深長。讀到最后,我感覺一種闊大的、足以沒頂?shù)那榫w淹沒了我。
《薇》讓我感受到“逼迫”——不得不面對生和死的問題,面對個人的孤單和情感放置的問題,面對我們即將到來和可能到來的老年問題……王蕓的《薇》建筑在問題之上,在可貴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之上,在關(guān)乎人生的本質(zhì)思考之上。我所看重的、認可的那類小說,不止于呈現(xiàn)生活真切的樣貌,而是呈現(xiàn)一種生存可能,呈現(xiàn)一種埋在日常和平靜中的內(nèi)在渦流,它提示我們不得不思忖:生活如此?非如此不可?有沒有更好的可能?……《薇》可說的太多,且耐讀,讀到第四遍,依然感覺它是新的,依然有不少可以重新發(fā)現(xiàn)、開掘的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