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高曉旭 徐景秀 賈 俊
(1 北京華耐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北京 102200;2 北京市密云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北京 101500)
結球甘藍(L.var.L.)簡稱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能形成葉球的一個變種,頂芽成球,生長周期短,產量高,質地脆嫩,營養(yǎng)豐富,耐貯運,在我國種植非常廣泛。甘藍為兩年生草本植物,需經(jīng)冬季2~3 個月的綠體低溫春化才能開花結實,繁殖1 代至少需要1 年的時間,育種周期長,一個品種的育成一般需要10 年以上,對甘藍種業(yè)發(fā)展極為不利。由于甘藍的胞質不育轉育簡單,不育性容易保持,故此項技術在甘藍雄性不育系的轉育上得到廣泛應用(季家磊 等,2016),育成了多個優(yōu)良甘藍品種(方智遠 等,2003;莊木 等,2010;楊麗梅 等,2011)。純合的高代自交系材料轉育成雄性不育系又需6~8年的時間,致使甘藍品種的育成時間幾乎增加了一倍(Perez-Prat &van Lookeren Campagne,2002),時間過長,亟待尋找可以縮短育種時間的方法。前人對蕓薹屬植物通過春化階段所需要的植株營養(yǎng)體大小、光照、溫度以及感應低溫的時間已有了較明確的研究結果(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xié)會,1985;許蕊仙,1986;張雪梅和許蕊仙,1989;余陽俊 等,2007),但是缺少綜合考慮甘藍世代繁殖所需要的條件,獲得甘藍世代繁殖所需最短時間的研究。本試驗將甘藍世代繁殖分為3 個主要階段:綠體階段(發(fā)芽到植株生長到合適大?。?、春化到開花階段(進入春化室到授粉)、成苗階段(授粉到種子發(fā)芽)。探尋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最短時間,以期獲得一種可以實現(xiàn)甘藍一年繁殖兩代的方法,縮短甘藍的育種周期。由于整個繁殖世代的甘藍植株均處于幼苗期,不能進行成株期的性狀選擇,因此利用SSR 引物在甘藍幼苗期進行背景選擇(劉基生 等,2014;于海龍,2015),獲取遺傳背景更接近保持系的不育系,作為下一個世代的回交母本。
試驗在北京華耐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昌平基地進行,參試甘藍材料亦由該公司提供,4份高代自交系G158、G694、G639、G680;G158胞質不育的BC單株15 株,編號G158MS-1~G158MS-15;G639 胞質不育的BC單株9 株,編號G639MS-1~G639MS-9。其中G158 和G694 耐抽薹性弱,G639 耐抽薹性中等,G680 耐抽薹性強。
以種子成苗為節(jié)點,一年分為兩個周期:夏秋周期,6—11 月;冬春周期,12 月至翌年5 月。對可縮短生殖周期的2 個關鍵因素,即授粉到種子發(fā)芽時間、春化+開花時間進行篩選試驗。
1.2.1 篩選適宜的胚珠剝取時間 為了縮短種子成熟所用的時間,在種莢中的種子成熟之前,剝取胚珠置于鋪有滅菌濾紙(使用無菌水噴濕)的培養(yǎng)皿中,于培養(yǎng)箱中催芽,溫度控制在25 ℃,光照16 h/黑暗8 h,噴灑無菌水保濕;待子葉展開,根系長度為1.5 cm 左右時,移栽到基質中。2020年5 月(冬春周期)選擇4 份材料G158、G694、G639、G680,剝取胚珠時間分別為蕾期人工授粉后30、35、40、45、50 d;2020 年11 月中旬(夏秋周期)選擇2 份材料G158、G639,剝取胚珠時間分別為蕾期人工授粉后45、50 d。不設重復,冬春周期每份材料剝取胚珠30~66 個,夏秋周期每份材料剝取胚珠100 個。調查記錄發(fā)芽數(shù)、授粉至成苗天數(shù)、幼苗生長情況等,計算發(fā)芽率。
1.2.2 篩選適宜的植株大小和春化時間 夏秋周期,以耐抽薹性不同的G158、G639、G680 為試材,植株大小設置2 個水平:7~9 片真葉的小苗和13~15 片真葉的大苗。春化時間設置3 個梯度:50、60、70 d。不設重復,每處理10 株。2020 年7月中旬放入春化室,最低春化溫度為7 ℃,紅藍光比例為3∶1 的LED 燈24 h 光照;春化完成后定植于溫室,前期為了降溫,防止脫春化,溫室溫度白天控制在25 ℃左右,夜間15 ℃左右,并利用日光燈補充光照;10 月中下旬授粉結籽后,為了保溫,在溫室中搭建拱棚并覆蓋保溫被。
冬春周期,以G158、G639 為試材,植株大小為7~9 片真葉的小苗,春化時間設置5 個梯度:50、55、60、65、70 d;不設重復,每處理10 株。2021 年1 月中旬放入春化室,最低春化溫度為4℃,紅藍光比例為3∶1 的LED 燈24 h 光照;春化完成后定植于大棚,正常水肥管理。
調查記錄抽薹開花株數(shù)、抽薹開花天數(shù)、植株生長情況等,計算抽薹開花率、春化+開花天數(shù)。
1.2.3 利用SSR 標記選擇回交后代 參試材料 為G158 胞質不育的BC單株G158MS-1~G158MS-15,以G158 的相應保持系作為對照;G639 胞質不育的BC單 株G639MS-1~G639MS-9,以G639 的相應保持系作為對照。分別取植株的幼嫩葉片,采用改良CTAB 法(Yan et al.,2008)提取DNA,-20 ℃保存。
選用均勻分布在甘藍9 條染色體上的擴增穩(wěn)定、條帶清晰、擴增差異明顯、多態(tài)性好的27 對EST-SSR 引物,包括NT/Y 2473—2013《結球甘藍品種鑒定技術規(guī)程SSR 分子標記法》公布的20對甘藍核心引物,劉基生等(2014)公布的7 對EST-SSR 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PCR 反應體系10 μL,包含DNA模 板4 μL,10× PCR Buffer(含MgCl)1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dNTP(10 μmol·L)0.2 μL,DNA 聚合酶0.1 μL,ddHO 3.9 μL。PCR 反應程序:95 ℃預變性5 min;95 ℃ 30 s,55 ℃ 30 s,72 ℃延伸30 s,32 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16 ℃保存。PCR 產物經(jīng)8%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快速銀染法染色后拍照。
確定每對引物在24 個不育系單株和2 個保持系中擴增的等位變異數(shù),統(tǒng)計每份樣品等位變異的有無,有記為“1”,無記為“0”,建立數(shù)據(jù)庫。利用NTSYSPC 2.10e 軟件,計算保持系與不育系之間的親緣關系,采用非加權平均法(UPGMA)進行聚類分析,構建聚類樹。
2.1.1 冬春周期 從表1 可以看出,隨著授粉至剝取胚珠天數(shù)的增加,4 份甘藍材料的發(fā)芽率均呈增加趨勢;但不同材料的胚珠適宜剝取時間有一定差異,G158 授粉后40 d 的胚珠發(fā)芽率達到72.73%,G694 授粉后45 d 的胚珠發(fā)芽率為70.00%,而G639 和G680 授粉后50 d 的胚珠發(fā)芽率才超過60%。授粉后30~35 d 的胚珠軟嫩,幼胚很小,未發(fā)育完全,基本不出芽,胚珠很快就褐化死亡,極個別成苗也發(fā)育畸形;授粉后45~50 d 的胚珠成苗大部分正常,授粉至成苗時間為50~57 d。表明,冬春周期剝取胚珠的最佳時間為授粉后45~50 d。
表1 冬春周期不同胚珠剝取時間對甘藍發(fā)芽率及成苗情況的影響
2.1.2 夏秋周期 此周期種子成熟時溫度較低,胚珠發(fā)育需要較長時間,G639 授粉后45 d 的胚珠發(fā)芽率較低,幼苗長勢慢,部分畸形;G158 授粉后45 d 的胚珠發(fā)芽率雖然達到60.00%,但也明顯低于冬春周期,幼苗長勢慢(表2)。表明,夏秋周期剝取胚珠的最佳時間為授粉后50 d,幼苗發(fā)育正常,授粉至成苗時間為56~58 d。
表2 夏秋周期不同胚珠剝取時間對甘藍發(fā)芽率及成苗情況的影響
2.2.1 春化植株大小 從表3 可以看出,春化時間為50 d 時,由于春化時間較短,G158 兩種大小的幼苗都表現(xiàn)為春化不完全,前期死蕾,抽薹開花時間長;而G639、G680 未通過春化。春化時間為60 d 時,G158 兩種大小的幼苗都通過了春化,且抽薹開花天數(shù)相近;G639 大苗開花情況較小苗好,但是都可以正常授粉得到種子,抽薹開花天數(shù)接近;G680 基本未通過春化。春化時間為70 d 時,G158和G639 兩種大小的幼苗都通過了春化,抽薹開花時間較春化60 d 處理縮短了4~6 d;而G680 兩種大小的幼苗都表現(xiàn)為春化不完全。總體上講,營養(yǎng)體較大的植株并未明顯縮短春化時間,并且所需抽薹開花天數(shù)也與小苗接近,而7~9 片真葉小苗營養(yǎng)體生長需要40 d 左右,13~15 片真葉大苗營養(yǎng)體生長需要50 d 左右,所以在以縮短生殖周期為目標的宗旨下,宜選擇7~9 片真葉的小苗進行春化。
2.2.2 夏秋周期的春化時間 從表3 還可以看出,3 種不同耐抽薹類型的甘藍材料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春化的天數(shù)越短,抽薹開花所需要的天數(shù)越長,而春化+開花的總天數(shù)相差不大,但是春化時間短,正常抽薹開花率低,所以在保證正常抽薹開花總時間最短的情況下,應選擇春化時間較長的組合。G158 小苗的最佳春化時間為60 d,春化+開花天數(shù)為90 d;G639 小苗的最佳春化時間亦為60 d,雖然抽薹枝條少,但可以正常授粉結籽,春化 +開花天數(shù)為92 d;而G680 由于冬性強,春化時間50、60 d 處理的小苗均未通過春化,春化60 d 處理的大苗僅1 株頂端開了幾朵花,春化時間延長到70 d 時,小苗30%抽薹,但開花少,死蕾嚴重,大苗80%抽薹,但是枝條少,死蕾嚴重,所以后期試驗中剔除了G680。
表3 夏秋周期不同植株大小與春化時間對甘藍開花的影響
2.2.3 冬春周期的春化時間 本周期甘藍材料的開花時間集中在春季的4 月,相同的春化時間條件下抽薹開花時間較秋季短,所以春化+開花的總時長較秋季短,G158 最佳春化時間為55 d,抽薹開花率達到80%,春化+開花天數(shù)為80 d;G639 最佳春化時間為60 d,抽薹開花率70%,可以正常開花授粉,春化+開花天數(shù)為85 d(表4)。
表4 冬春周期不同春化時間對甘藍開花的影響
由于秋季在綠體階段進行了加溫和補光處理,所以兩個周期中綠體生長所需時間無明顯差別。統(tǒng)計不同甘藍材料一年繁殖兩代需要的時長可知(表5),G158 夏秋周期完成世代需要186 d,冬春周期需要170 d,總計356 d,可以實現(xiàn)一年繁殖兩代;G639 夏秋周期完成世代需要190 d,冬春周期需要181 d,總計371 d,略長于1 年的時間,原因是G639 所需的春化時間和種子成熟時間都比較長。
表5 不同甘藍材料不同周期繁殖所需時間
27 對SSR 多態(tài)性引物在24 個不育系單株和2個保持系中共擴增得到63 個等位變異,每對引物產生2~5 個。27 對引物的多態(tài)性信息含量變化范圍為0.23~0.57,具有較好的鑒別能力,圖1 為部分引物的PCR 擴增結果。
圖1 部分引物對甘藍不育系的PCR 擴增結果
由圖2 可知,26 份材料被明顯分為兩個類群,類群Ⅰ中,G158MS-3 和G158MS-8 與G158 相應保持系的親緣關系最近;類群Ⅱ中,G639MS-6 和G639MS-7 與G639 相應保持系的親緣關系較近。所以,下一世代中可采用G158MS-3、G158MS-8 和G639MS-6、G639MS-7作為各自保持系的回交母本。
圖2 甘藍不育系與回交父本的聚類結果
甘藍通過春化的最適溫度為0~4 ℃,通過春化的時間因品種耐抽薹性不同而差異較大,一般為40~90 d,幼苗越大通過春化的時間越短(李文平,2010;王鳳嬌 等,2012)。本試驗中進行春化的溫度是4~7 ℃,并采用紅藍光比例為3∶1 的LED燈24 h 補光,除冬性強的甘藍材料外,基本都能在60 d 之內通過春化;春化時間對甘藍抽薹開花的影響要大于幼苗大小的影響,可能是因為在春化過程中進行了補光處理,幼苗處于持續(xù)生長的狀態(tài),部分抵消了幼苗大小的影響程度。
為了縮短種子成熟所需要的時間,本試驗借鑒了胚挽救的方法。前人研究多將胚挽救應用于遠緣雜交獲得種間雜交種中(Zhang et al.,2004;Wen et al.,2008,于海龍,2015);并且在遠緣雜交中,為了趕在胚珠敗育之前進行胚挽救,通常剝取胚珠的時間都比較早,一般在授粉后10~15 d,10 d 后有胚萌發(fā),但成活率非常低(于海龍,2015;姜嬌,2018)。此類試驗中的胚挽救從萌發(fā)到成苗需要經(jīng)過愈傷階段,而從剝取胚珠到成苗所需要的時間未見報道。本試驗所用材料非遠緣雜交,胚珠在子房中不會敗育,為了提高胚珠的成活率,延長了取胚的時間,結果發(fā)現(xiàn)授粉后35 d 之前剝取的胚珠成活率很低,絕大部分敗育死亡,結合胚珠發(fā)芽率和縮短成苗時間兩項因素,最終確定合適的胚珠剝取時間為授粉后45~50 d。
應用本試驗方法,冬性不是很強的甘藍材料基本上可以實現(xiàn)1 年繁殖2 代,但是對于冬性強的甘藍材料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可以縮短時間的步驟,比如采用更低的春化溫度、使用生長激素等來縮短春化時間,采用增加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等來縮短抽薹開花時間,采用更好的辦法縮短種子成熟所需的時間等。由于整個試驗過程中甘藍植株均處于幼苗期,不能進行成株期的性狀選擇,所以本試驗方法僅適用于甘藍雄性不育轉育,利用SSR 標記選擇時有明確的選擇方向,并不適用于一般材料的分離純化。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增加標記甚至采取測序的方法對幼苗進行篩選,對某些需要加快純化的材料進行幼苗期的選擇,獲得所需要的特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