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水濤
(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 南京 210036)
吳康寧教授的“忽然想到系列”共三卷,第一卷《通向真善美的教育》;第二卷《呼喚教育的回歸》;第三卷《教育,但不止于教育的感悟》。這三卷書的內容各有側重:第一卷側重“教育的激情與理智”;第二卷側重“教育的反思與建構”;第三卷側重“哲思悟語”,內容涉及包括教育在內的諸多領域。這三卷著作是教育反思的結晶,以其思想之深邃、表達之率性、話語之凝練而別具一格。 “忽然想到”,是有感而發(fā),不端架子,不落俗套,不故作高深,無宏詞大話;“忽然想到”,言近旨遠,要言不煩、收發(fā)自如,有一種峰回路轉的美感;“忽然想到”,是一種靈感直覺,所謂“直指心性”,有鞭辟入里的思想深度。
“忽然想到系列”,是教育言說的別開生面,是學術研究的范式創(chuàng)新?!昂鋈幌氲健保馕吨跋氲骄驼f”。吳康寧教授說:“本系列所收文字大部分并非深思熟慮,反復琢磨的結果,而是‘忽然想到’某個問題、某個概念、某個觀點或某種邏輯之后,便隨即記下,以此形成簡要文字;或稍加思索,擬成需要在某個場合言說的大致框架或詳細提綱?!眳强祵幗淌诘倪@一段夫子自道,給我們以諸多啟發(fā):其一,教育學者應該是一位思想者,而不是現(xiàn)成理論的搬運者;其二,做思想卡片而非資料卡片,是迥別于傳統(tǒng)的治學方式;其三,想而“忽”、記而“要”、思而“稍加”、言說而適于“場合”,于是,思想鮮活、言簡意賅、雅俗共賞。古人說:“最高人品是自然,最好文章是恰當?!闭\哉斯言?!白鸬滦远绬枌W?!睂W者素養(yǎng)的提升,既有“漸修”的功夫,也有“頓悟”的靈感,二者相得益彰?!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既以立己,也以達人?!靶谐捎谒迹瑲в陔S”,從吳康寧教授的“忽然想到”,人們能感悟到該怎么做學問。
“忽然想到系列”,是教育言說的日常表達,是學術研究的生活回歸。“忽然想到”,是一種“想說就說”,不事粉飾和雕琢。吳康寧教授說:“本系列所收文字在性質上都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范疇,都盡量避免使用佶屈聱牙的學術概念和繁瑣復雜的學理分析。觀點的提出、邏輯的呈現(xiàn)及語言的使用都力求日?;M量平實一點、通俗一點、簡潔一點。相信讀者,點到為止。” 西方哲學以其體系的完整、理論的嚴密著稱,它是希臘文化追求嚴謹?shù)臄?shù)學化哲學思維的產(chǎn)物。比較而言,中國傳統(tǒng)詩性智慧形態(tài)主要是感悟性的零星記錄,不注重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把握,著意于要言妙義,點到即止,含而不露。馮友蘭先生曾經(jīng)以“形式的系統(tǒng)”與“實質的系統(tǒng)”恰切地點明了這兩種智慧形態(tài)的不同特點。思想片斷與嚴密系統(tǒng)本身,只是兩種話語的外在構成形態(tài),不存在學術價值孰高孰低的問題。況且,學術終究源于生活,又必須服務于生活;學術須與時俱進,而不能畫地為牢。吳康寧教授的“忽然想到系列”,拓寬了學術研究的天地,豐富了學術研究的范疇,是對封閉式學術研究的一種拯救。
人是符號的動物。人的存在是語言的存在,語言是人的精神家園。學術研究須借助特定語詞,進行概念的演繹。海德格爾說:“詞語破碎之處無物可存?!比欢硪环矫?,學術研究又不能從概念到概念,一味滿足于自身的邏輯自洽?!皩W術”終究是“人” 的事業(yè),必須目中有人;學術要有人的“在場”,給人以精神的武裝,有助于改善人的生活。馬克思、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睂W術研究生活化、理論表述通俗化,才能為校長和教師有效接受,從而轉化為教育改革的思想力量。破除學術八股的高傲,從語言的一點平實、一點通俗、一點簡潔做起?!叭f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吳康寧教授的“一點”,是學術研究與時俱進的一大步;吳康寧教授的“忽然想到”,是一種學術語言的示范。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學院派教授的言說,不必是清一色的高頭講章?!靶揶o其誠”,中國古人說:“辭達而已?!?/p>
“忽然想到系列”,有其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多樣,有其思想的犀利、語言的活潑。吳康寧教授自稱:主題繁雜、來源多樣、方式不一、篇幅不齊。主題繁雜,足見理論視野之開闊;來源多樣,折射學術生涯的豐滿;方式不一,凸顯思想表達的自如;篇幅不齊,是話語的從容,行乎其當行,止乎其當止?!昂鋈幌氲较盗小?,三卷本的共同特點是求真務實,最令人感佩的是思想的深刻性?!昂鋈幌氲较盗小?,既不是照著講,也不是接著講,而是見人之所未見,成一家之言。 “麻煩的問題不在于雜草叢生,而是土壤本身已被嚴重污染?!薄吧鐣×?,我們卻很健康;我們生病了,社會卻很健康。有這樣的邏輯嗎?”這樣的警句隨處可見,這樣的追問發(fā)人深思?!昂鋈幌氲较盗小保鄬惨姷乃^定論提出質疑,對所謂的名人名言提出詰問,從而將人們的思考引向深入。吳康寧教授的論斷,每每有一種思想的穿透力,發(fā)見玄妙之高論所包含的謬誤。誠如波普爾所言:“善良的意圖和善良的信念可以悲劇性地把我們引入歧途?!睂Υ耍藗儾荒懿挥兴?。
吳康寧教授之“思”,多以“詩”意表達,是形象的,而非抽象的;是生活的,而非概念的;是流暢自然的,而非佶屈聱牙的?!昂鋈幌氲较盗小?,言說的特點是由真達美,因而為讀者所喜聞樂見??档抡J為,真正的知識必須是感性直觀與理智概念的聯(lián)合。吳康寧教授的教育言說,有“思”的犀利,有“詩”的美感;有其高遠,能接地氣,熔真善美于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