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陳于柱
法藏敦煌文獻P.3288正面抄漢文文書 《玄像西秦五州占、太史雜占歷等》,②鄭炳林、陳于柱:《敦煌占卜文獻敘錄》,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66頁。背面存有多紙藏文書寫,相繼抄有沐浴洗頭占、星占、人神占、宅經(jīng)等4種占法①劉英華:《敦煌本P.3288 3555A VO藏文星占文書研究之一——九曜和二十八宿名表釋讀》,《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陳于柱、張?;?《敦煌漢、藏文 〈宅經(jīng)〉的比較歷史學研究》,《敦煌研究》2021年第4期。。近來筆者對P.3288V藏文文獻之第一種占法——沐浴洗頭占進行了文字釋讀與漢譯,以便于學界利用。②陳于柱、張福慧:《敦煌古藏文寫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題解與釋錄——P.3288V研究之一》,《敦煌學輯刊》2019年第2期。本文擬在既有釋文基礎(chǔ)上,繼續(xù)就此件藏文沐浴洗頭占寫本的抄寫時間、內(nèi)容書寫、歷史來源及成書背景、學術(shù)價值等問題作進一步探究,以展明此類敦煌藏文文獻對于學界進一步研究唐宋之際流寓敦煌的吐蕃移民日常生活變遷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P.3288由多紙粘連而成,首尾均缺,背面自右向左相繼抄寫 《佛典摘抄》《佛曲》《樂住山》《五臺山贊》、藏文文字、《乾寧三年丙辰歲正月歸義軍節(jié)度押衙某雜寫》《步軍都知兵馬使張賢慶銜名》《歸義軍節(jié)度馬步都虞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jiān)察御史上柱國張懷政邈真贊并序標題》等。卷中藏文文字自 《乾寧三年丙辰歲正月歸義軍節(jié)度押衙某雜寫》右側(cè)空約3行處自左向右抄寫,至 《五臺山贊》止,表明此件藏文文獻是利用P.3288背面上述兩文中間的空白處抄錄的,因此其抄寫年代應在唐乾寧三年 (896)左右,屬于歸義軍時代的可能性較大。
沐浴洗頭占抄寫于P.3288V藏文文獻第1—36行,主要由序言與卜辭兩部分構(gòu)成。前3行文字為序言,其漢譯文為 “西拉熱澤王至尊吉祥殊勝清潔身體和頭發(fā)的時日宜忌,依此可使財富不至耗盡”。根據(jù)序言來看,此件是一篇以沐浴洗頭時擇吉日為主要內(nèi)容的藏文占卜文獻,且具有較強的佛教色彩。參照與此件性質(zhì)相同的俄藏敦煌漢文文獻Дx.01064、01699、01770、01701、01702、01703、01704《推皇太子洗頭擇吉日法》,筆者將此件藏文文獻擬名為 《沐浴洗頭擇吉日法》。序言之后的占文以12個月為綱,言說各月30天中沐浴洗頭的吉日、兇日及其影響,存有12組卜辭,其吉兇宜忌涉及容貌、健康、壽命、家庭財富、人身安全、夫妻關(guān)系、官職升遷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以四月為例:
敦煌藏文文獻中涉及沐浴洗頭占的寫本,除P.3288V外,尚有英藏敦煌寫卷IOL Tib J 506《時日宜忌》③陳踐:《英藏敦煌藏文文獻IOL Tib J 506號時日宜忌文書譯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法藏敦煌寫卷P.T.127V《時日宜忌》④鄭炳林、黃維忠:《敦煌吐蕃文獻選輯·文化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第161—164頁。。IOL Tib J 506在文例結(jié)構(gòu)、卜辭內(nèi)容上與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最為接近,但兩者的行文書寫與吉兇宜忌略有不同,前者主要強調(diào)何時沐浴為宜,如 “秋季一月初五,日中時沐浴為佳”,未像后者那樣展開說明吉兇宜忌的具體內(nèi)容。P.T.127V《時日宜忌》主要按照12個月的順序依次記述每月裁衣、婚姻、沐浴、洗頭、攻敵、祭祀、超度、搬遷等各類事項的吉日選擇,故沐浴洗頭占僅是此件的書寫事項之一。與之相比,P.3288V(1)與IOL Tib J 506通篇是以沐浴洗頭占為主要記述對象,不涉及其他事項,其專門性較強。
上述比較表明,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與IOL Tib J 506、P.T.127V三者雖性質(zhì)相近,但應源自不同的底本,如果說P.T.127V《時日宜忌》是編譯自漢文歷書的話,①任曉波:《敦煌藏文寫本研究的中國經(jīng)驗—— 〈敦煌吐蕃文獻選輯〉兩種讀后》,《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1期。那么P.3288V(1)與IOL Tib J 506應是以某部專門的沐浴洗頭占書為底本編寫而成。學界此前將IOL Tib J 506定名為 《時日宜忌》,雖點明了文本性質(zhì),但定名問題未能解決。鑒于IOL Tib J 506占卜事項主要集中于沐浴,故此件擬名為 《沐浴擇吉日法》似較妥。
《舊唐書》記吐蕃社會風俗,言蕃人 “寢處污穢,絕不櫛沐”②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220頁。,其實是因為青藏高原氣候限制了人們的洗浴活動,一般只有短暫的夏季才是高原居民沐浴的最佳時節(jié)。而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對一年12個月的沐浴洗頭活動均有關(guān)注和記述,明顯不符合高海拔地帶居民的生活習慣,故而可以認為,包括P.3288V在內(nèi)的上述3件敦煌藏文本沐浴占書源自吐蕃本土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國古代漢文化中,擇日之書自漢以降蔚為大宗,其傳統(tǒng)直至清代從未斷絕。目前所知,有關(guān)沐浴擇吉日的專門書籍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王充 《論衡·譏日篇》曾引當時流行的 《沐書》:“沐書曰:子日沐,令人愛之;卯日沐,令人白頭?!雹埸S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第993頁?!端鍟そ?jīng)籍志》記載有 《沐浴書》一卷,其性質(zhì)大致與東漢的 《沐書》相同。此后兩 《唐書》及其他史志目錄中雖再未記相關(guān)沐浴占書,但在吐魯番與敦煌出土材料中仍然保存了多件漢文本沐浴占文獻。德國藏吐魯番文書Ch 3821背面殘存如下文字:
此件篇題名稱雖然殘缺,僅殘存一 “法”字,但從占文內(nèi)容來看,無疑應是洗頭占,且文例特點與敦煌藏文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相近,均是以12個月為綱、以事為目,按日敘述吉兇?!锻卖敺臅偰俊W美收藏卷》認為此件文獻約為7世紀中至8世紀末作品。④榮新江:《吐魯番文書總目·歐美收藏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310頁。
陳踐教授認為敦煌漢文文獻中沒有發(fā)現(xiàn)與藏文本對應的沐浴占等內(nèi)容書寫。筆者按:這一觀點不確。敦煌資料中保存的漢文本沐浴洗頭占主要有 S.P.6、P.2661V與俄藏 Дx.01064、01699、01770、01701、01702、01703、01704等幾件文獻。其中由多張殘片組成的俄藏敦煌文獻,其在文例結(jié)構(gòu)、占文書寫上與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最為接近。該文獻第4—8紙首全尾缺,首題 “推皇太子洗頭擇吉日法”,所存文字至少包括了3種占法:固定每月中的某些日子洗頭吉、十二地支日洗頭吉或兇、十二月中哪些日子洗頭吉利,可以說至少較完整地匯聚了洗頭占的3種文例,當系古代洗頭占書集大成者。此件中第3種以月為綱、言說相應日期洗頭吉兇事宜的內(nèi)容書寫,與敦煌藏文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以及吐魯番寫本Ch 3821基本一致,如 “六月八日洗頭,令人富貴長命。七月七日、廿一日洗頭,令人不死□”。
目前在敦煌地區(qū)之外,學界尚未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吐蕃社會沐浴洗頭占卜的相關(guān)文獻,鑒于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與敦煌漢文文獻 《推皇太子洗頭擇吉日法》、吐魯番漢文寫本Ch 3821在占法文例和書寫內(nèi)容等方面的一致性,似乎能夠表明此 《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當以與 《推皇太子洗頭擇吉日法》近似的某部漢文本為底本翻譯編撰而成。
雖然東漢 《沐書》、《隋書·經(jīng)籍志》以至清 《協(xié)紀辨方書·洗頭日》均記錄有沐浴洗頭占,但關(guān)于唐宋時期沐浴洗頭占文獻的具體情況,學界此前并不明晰。因此,包括藏文文獻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在內(nèi)的敦煌吐魯番文獻所存7件漢文、古藏文沐浴洗頭占寫本,為學界認識和研究中古時代的沐浴占書提供了豐富的文獻樣本。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類文書不僅在中原地區(qū)長期流行,同時也對吐蕃人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深刻反映了當時以敦煌為代表的西北邊疆社會中漢藏人民在日常生活領(lǐng)域的緊密文化聯(lián)系。此外,由于學界此前僅釋讀出兩件敦煌藏文沐浴占寫本,故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的揭出與整理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保存并豐富學界對吐蕃藏文文獻的認識,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當時在敦煌地方漢、藏各族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交融和文化方面的互相影響。
自吐蕃管轄時期至晚唐五代宋的歸義軍時代,一直有大量吐蕃移民在敦煌地區(qū)生產(chǎn)生活,①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吐蕃居民初探》,《中國藏學》2005年第2期。對敦煌的社會歷史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②陳于柱:《敦煌文書P.T.127〈人姓歸屬五音經(jīng)〉與歸義軍時期敦煌吐蕃移民社會研究》,《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到曹氏歸義軍時代,敦煌地區(qū)甚至一度形成了 “瓜、沙與吐蕃雜居”的格局。③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第8922頁??梢哉f,吐蕃移民問題是吐蕃史、歸義軍史和西北邊疆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但此前無論是正史資料還是西藏教法史籍,對唐宋敦煌吐蕃移民日常生活的記錄多為一鱗半爪,以致對當時敦煌吐蕃移民的衛(wèi)生保健等生活實況以及變遷過程和歷史影響等問題,目前學界尚未有專文探討。敦煌藏文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的發(fā)現(xiàn)與釋讀,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難得的資料線索和特殊觀察視角。
吐蕃社會的沐浴活動本具有強烈的季節(jié)性特點,作為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實用書籍,敦煌藏文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IOL Tib J 506《沐浴擇吉日法》以及P.T.127V《時日宜忌》等文獻對沐浴擇吉的豐富書寫,無疑是唐宋敦煌吐蕃移民沐浴洗頭等衛(wèi)生保健活動開始經(jīng)?;拿髯C。相對青藏高原而言,敦煌河西氣候干燥而不潮濕,亦無南方濕熱地區(qū)的瘴氣之害,故河西走廊成為歷史時期吐蕃政權(quán)擴張發(fā)展的重心地區(qū)之一。但如何適應敦煌河西相對炎熱的氣候,以及能否抵抗低海拔地區(qū)傳染病的潛在威脅,①其典型事件是天復二年 (902)四月敦煌發(fā)生過的多起疫病,敦煌文書S.1604《天復二年 (902)四月廿八日沙州節(jié)度使帖都僧統(tǒng)等》載:“蓋緣城隍或有數(shù)疾,不□五根,所以時起禍患?!比允歉吆0蔚貛癖娨凭佣鼗秃笏仨毭鎸徒鉀Q的現(xiàn)實問題。吐蕃人很早就認識到洗浴是抗熱去疾、增強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且具有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的便民性。成書于公元8世紀末的著名藏醫(yī)學著作 《四部醫(yī)典》第十三章 《日常的起居行為》明確記載:“經(jīng)常洗浴,能增長精液、增加身體的熱量、容光煥發(fā)、消除身體發(fā)癢、多汗、有氣味;制止消瘦、降低體溫?!雹谟钔住ぴへ暡?《四部醫(yī)典》,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87年,第27頁。《西藏志》亦載:“七月十三日,其俗將涼棚房下于河沿,遍延親友,不分男女,同浴于河,至八月初五始罷,云:七月浴之則去病疾?!雹圬?《西藏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36頁。因此,移居敦煌的吐蕃民眾積極進行沐浴洗頭等保健活動,自然成為敦煌吐蕃移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行為。從這一角度來看,敦煌藏文本 《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等沐浴占書寫的文本形成過程,不僅是唐宋之際敦煌漢藏等各民族文化聯(lián)系緊密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敦煌吐蕃移民從自身體質(zhì)特征出發(fā),為適應遷入地新的氣候環(huán)境、主動重塑自身日常習俗的過程,其日常生活由此呈現(xiàn)新的內(nèi)涵和活力。
敦煌吐蕃移民重塑生活習俗、編撰 《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等實用書籍,也是在日常生活領(lǐng)域與敦煌漢人保持共同社會節(jié)律的需要。敦煌壁畫與文獻均能反映當?shù)厣鐣πl(wèi)生保健的重視。莫高窟壁畫中存有大量描繪洗發(fā)、沐浴、刮臉、剃頭與刷牙的畫面,如莫高窟第146窟西壁即畫有多人盥洗的情形,有的正解發(fā)洗頭,有的在洗臉,有的在揩身;第302窟西披壁畫還繪有 “洗澡圖”等。吐蕃占領(lǐng)敦煌之后,雖然在社會管理方式上進行了較大調(diào)整,對當?shù)厣鐣Y(jié)構(gòu)與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但由于敦煌居民并未被大規(guī)模遷出,故仍有相當多漢文化習俗被保存了下來,如屬于吐蕃統(tǒng)治時期的敦煌文獻P.2583《唐大和三年己酉歲 (829)具注歷日》,依舊明確記錄有沐浴、起土、祭祀、裁衣、通渠等漢人傳統(tǒng)生活的時日選擇事項。④鄧文寬:《敦煌天文歷法文獻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35—136頁。這些習俗在其后的歸義軍時期繼續(xù)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S.1439V《唐大中十二年戊寅歲 (858)具注歷日》、P.3492《唐光啟四年戊申歲 (888)具注歷日》、P.4996+P.3476《唐景福二年癸丑歲 (893)具注歷日》、P.4627+P.4645+P.5548《唐乾寧二年乙卯歲 (895)具注歷日》、P.3284《唐乾寧四年丁巳歲 (897)具注歷日》、P.3247V《后唐同光四年丙戌歲 (926)具注歷日一卷并序》等一批歷書對此均有專門的記錄。當沐浴擇吉日觀念早已滲入敦煌社會文化網(wǎng)絡之中,內(nèi)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記憶形式,并深刻地影響著敦煌漢族居民的文化心理、價值認同和行為模式時,吐蕃移民編寫使用 《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等實用書籍,以保持與敦煌漢人共同的習俗節(jié)律,也就成為該群體在日常生活領(lǐng)域適應和融入敦煌區(qū)域社會的必然抉擇。
敦煌吐蕃移民日常習俗的嬗變,加深了唐宋之際該地區(qū)漢人與吐蕃人在衛(wèi)生保健等生活場域中的融合認同。中國古代選擇通書與歷日具有相同的術(shù)數(shù)文化基礎(chǔ),體現(xiàn)著 “稽定歷數(shù)”或 “敬授人時”的作用,其核心是將日常生活的各類事項與四時、節(jié)氣、物候相統(tǒng)一,并力求與天道、自然和時令相一致。①趙貞:《中古歷日社會文化意義探析——以敦煌所出歷法為中心》,《史林》2016年第3期。古代中原王朝往往通過制定、修訂或頒賜選擇通書與歷日的形式,將其統(tǒng)治權(quán)力象征性地予以展示,從而以規(guī)范時空秩序的文化形式確立統(tǒng)治天下以及蕃邦的合法性與權(quán)威性。②韋兵:《競爭與認同:從歷法頒賜、歷日之爭看宋與周邊民族政權(quán)的關(guān)系》,《民族研究》2008年第5期。晚唐五代宋敦煌當?shù)氐臍v書與選擇通書,多為歸義軍官方所厘定、編纂和教授,同樣是歸義軍代表中原政權(quán)規(guī)范地區(qū)時空秩序、展示統(tǒng)治力的重要文化象征。以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為代表、成書于歸義軍時代的一批根據(jù)漢文本翻譯編纂而成的敦煌藏文占卜選擇通書,③陳于柱、張福慧:《敦煌藏文本S.6878V婚嫁占法抄研究》,《唐研究》第18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443—460頁。它們的編撰與使用,不僅意味著吐蕃移民認同歸義軍政權(quán)規(guī)定的時間秩序與生活節(jié)奏,而且意味著吐蕃移民亦將日?;顒蛹{入這種時空序列之中,并在共同的時空秩序中開展與敦煌漢人的交通往來。敦煌漢文寫本P.2762《敕河西節(jié)度兵部尚書張公德政之碑》載:“河西創(chuàng)復,猶雜蕃渾,言音不同,羌龍嗢末,雷威懾服,訓以華風,咸皆馴良,軌俗一變。”④榮新江:《歸義軍史研究——唐宋時代敦煌歷史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03頁。多件敦煌藏文本沐浴占書的發(fā)現(xiàn),充分表明 “訓以華風”不僅包括吐蕃移民接受歸義軍政權(quán)的行政管理,而且還包括對歸義軍政權(quán)與中原王朝規(guī)定的時空秩序、生活節(jié)律的認同,從 “絕不櫛沐”到 “沐浴擇吉”生動闡釋了敦煌吐蕃移民 “軌俗一變”的具體歷史內(nèi)涵。此外,如果說歸義軍維護政權(quán)穩(wěn)定、吐蕃移民獲取地方認同以及漢族居民緩解性別比例失衡等因素,構(gòu)成了敦煌地區(qū)漢蕃族際通婚在曹氏歸義軍時代實現(xiàn)合法化的重要動因的話,⑤陳于柱、張?;?《榆林窟第25窟 “藏漢婚禮圖”的再研究》,《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那么敦煌吐蕃移民與漢人生活節(jié)律的齊同性,在某種程度上則為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漢藏族際通婚的常態(tài)化奠定了重要的日常生活基礎(chǔ),并成為推動歸義軍時代瓜沙與吐蕃融合雜居格局形成不可輕忽的歷史動力之一,真實展示了唐宋之際西北地區(qū)吐蕃移民轉(zhuǎn)型發(fā)展、積極融入地方社會的歷史軌跡與具體路徑,是漢藏民族融合歷史進程的強力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