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通用名稱:殺線蟲芽孢桿菌B16粉劑
英文通用名稱:BacillusnematocidaB16
產(chǎn)品有效成分:殺線蟲芽孢桿菌,隸屬于細菌界、厚壁菌門、芽孢桿菌綱、芽孢桿菌科、芽孢桿菌屬、殺線蟲芽孢桿菌(Bacillusnematocida)、B16菌株。能在4~50℃范圍內(nèi)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20~37℃,生長pH值范圍6.0~8.5,最適生長pH值7.0~8.0。B.nematocidaB16為革蘭氏陽性菌,好氧,細胞桿狀,長2.0~3.5 μm, 寬0.8~1.2 μm。在LB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3 d,菌落圓形,直徑1.0~2.0 mm,表面粗糙無光澤,類似細小粉末狀,菌苔白色;胞內(nèi)可見少數(shù)內(nèi)生孢子或釋放到胞外的芽孢,5 d后菌體幾乎全生成芽孢。該菌顯著的甲基萘醌是MK-7。主要的細胞脂肪酸成分為anteiso-C15: 0(48.67%), iso-C15: 0(13.45%), C16: 0(9.06%)和anteiso-C17: 0(8.29%)。用通用引物27F和1541R PCR擴增該菌株基因組,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的序列號為AY820954。
理化性質(zhì):外觀為深黃色固體粉末,松密度0.324 g/mL,實密度0.447 g/mL,不溶于水,接觸強酸、強堿5h以上可以使菌體失活,對包裝材料不具有腐蝕性。
毒性評價:5億CFU/g殺線蟲芽孢桿菌粉劑的急性經(jīng)口毒性為雌性大鼠>5 000 mg/kg,微毒;急性經(jīng)皮毒性為雌雄大鼠>5 000 mg/kg,微毒,對兔眼無刺激性,對兔皮膚無刺激性。對豚鼠的致命性為未見皮膚變態(tài)反應(yīng);急性吸入為雌雄大鼠>5 053±167 mg/m3,微毒。
健康危害:對皮膚無刺激作用;無致畸性、無致癌性、無致突性。
環(huán)境危害:為微毒的微生物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無危害;對鵪鶉的LD50>5×108單位/kg體重;對斑馬魚的LD50(30 d)>1×1016單位/mL;對大型溞的ED50(21 d)>1×106單位/mL。
燃爆危害:遇明火不可燃。
作用機制及應(yīng)用:殺線蟲芽孢桿菌B16粉劑主要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的寄生線蟲病。其作用原理是B.nematocidaB16菌株可以產(chǎn)生7種誘吸線蟲的信號物質(zhì)(苯甲醛,苯甲酸芐酯,苯乙酮,2-庚酮,吲哚,萘和2,5-二甲基茴香醚)吸引線蟲靠近菌體細胞,進而分泌胞外絲氨酸蛋白酶(Bace16)和中性蛋白酶(Bae16)殺死線蟲;這兩種毒性蛋白酶對線蟲腸道的作用是導(dǎo)致線蟲的死亡主要原因;B16菌株中的QS系統(tǒng)參與毒性蛋白酶基因的表達調(diào)控,并與吸引線蟲的化學(xué)物質(zhì)的合成代謝途徑密切相關(guān)。經(jīng)室內(nèi)活性試驗和田間藥效試驗,結(jié)果表明5億CFU/g殺線蟲芽孢桿菌粉劑在試驗劑量為2 500、5 000、10 000 g/667m2時,對供試番茄植株安全。一年8地田間藥效試驗結(jié)果顯示,作物移栽時穴施1次,藥后30d的防效為55.22%~64.47%,藥后45d的防效為61.86%~77.34%,藥后60d的防效為57.6%~75.52%,藥后116d的防效為56.99%~74.19%,藥后142d的防效為61.34%~82.92%,防效與對照藥劑(10%噻唑膦顆粒劑)相當(dāng)。2020年在山東、四川兩地大田示范顯示,藥后30d的防效為83.46%~89.09%,藥后60d的防效為79.07%~86.78%,藥后80d的防效為78.1%~85.2%;推薦用量2 000~2 500g/667m2。在用藥劑量范圍內(nèi)對作物安全,未見藥害發(fā)生。對捕食天敵、寄生天敵無影響。
產(chǎn)品登記情況:PD 20211362 殺線蟲芽孢桿菌B16粉劑(5億CFU/g)
登記證持有人:云南大學(xué)
聯(lián)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號 云南大學(xué) 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話/傳真:0871-65034838
郵編: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