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金黃的銀杏葉,相信許多人都想拿出手機,拍下這難得的美景。可是,對于不少人來說,無論變換多少角度,都只能拍出一些平平無奇的照片。
為什么我們眼睛看到的美麗景物,用手機拍下來就沒那么好看呢?是我們的攝影天分不夠,還是相機不夠先進呢?
人的兩只眼睛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別的,輪流眨眼就可以體會到這種差別。大腦利用兩只眼睛觀察到的景象“腦補”出了立體的世界,但相機拍攝的圖片卻是一張平面圖。
現(xiàn)在,閉上一只眼睛,把自己左右手的兩根食指伸出來,將一根靠眼睛近點、一根靠眼睛遠點,你會發(fā)現(xiàn)光憑一只眼睛很難判定兩者的位置關系。這也是“困擾”相機的問題,物體的空間位置關系在平面圖里,很難被表現(xiàn)得很充分。
如今,解決這一問題的技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模仿人眼視角記錄影像的設備,只是它的應用還比較局限。這種設備往往有兩個鏡頭,兩個鏡頭之間的距離與人兩只眼睛之間的距離相近。該設備可被用于3D電影的拍攝,但是在手機中的應用還比較少。
人眼能夠觀察到的范圍很廣,單眼視場(可以觀察到的最大范圍)大約為150度,雙眼視場能夠達到200度。
不過,相機可不是這樣。在視場范圍內、與相機距離一致但方位不同的物體,相機都能夠將其清晰成像。一般來說,手機上配備的鏡頭視場大多在40度到120度,只要在此范圍內,其拍攝出的圖片都是清晰的。
人們在欣賞美景時,清晰成像的部分往往是景物中比較美麗的那一部分,雜亂的次要部分則一般不在清晰成像范圍內,它們變成了模糊的旁景。眼睛被美麗的景物所吸引,在我們眼中景物周圍的東西都是模糊的,存在感很低。
如果此時掏出手機、拍下照片,在回看照片時,我們常會感覺拍得很一般,而這就是因為美景周圍雜亂的旁景在照片里太清晰、太“搶戲”。
◎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