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千人橋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羅勤全
千人橋鎮(zhèn)地處舒城縣東部,屬于圩畈區(qū),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耕地面積5.4萬畝,農業(yè)生產以稻麥(稻油)周年輪作為主要種植模式。水稻毯秧機械化育插高產栽培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涉及大田耕整、毯秧培育、機械移栽、大田管理等環(huán)節(jié)。水稻機械化栽培具有中小苗帶土移栽、淺栽插、寬行窄距、通風透光、合理密植等特點,應用水稻毯秧機械化育插高產栽培技術可有效降低勞動強度,增強水稻抗倒伏能力,減輕病蟲草害發(fā)生,提高水稻品質,實現水稻生產的節(jié)本增效、高產穩(wěn)產。筆者根據多年水稻毯秧機械化育插技術推廣經驗,總結出舒城縣千人橋鎮(zhèn)水稻毯秧機械化育插實用技術,為種植農戶提供參考。
1.旋耕整地。整地采用兩旋一平方法,即使用輪式拖拉機配套旋耕機,先旱旋晾曬,再上水浸泡3~5天,二次旋耕,最后用平田打漿機、水田耙等平整田面。耕深控制在12~15cm,泥腳深度小于30cm,精耕細整,達到田平泥化的效果。
2.泥漿沉實。泥漿沉淀2~3天,水深保持在1~2cm,田面平整度不超過3cm,達到水清不渾濁,沉實不板結,插秧機作業(yè)時不下陷,不壅泥。
1.整理秧床。按照秧田與大田1∶80~100的比例備足秧床。秧床在播前一個星期整理,寬2m,四周開寬20~25cm、深20cm的灌排水溝,要求沉實平整。
2.選擇適宜品種。根據茬口和種植模式,選擇分蘗好、抗逆抗病抗倒伏強、適合密植和機械栽插的高產、優(yōu)質水稻品種。千人橋鎮(zhèn)水稻品種以鎮(zhèn)糯19、皖墾糯2號、鎮(zhèn)稻18、武育粳18、荃優(yōu)169(再生稻)、嘉興8號(早稻)為主推品種。
3.備足基質。推薦使用江蘇淮安柴米河水稻專用基質,按照雜交稻每畝大田55L、常規(guī)稻80L準備。
4.秧盤準備。根據使用的插秧機栽插行距選擇相應規(guī)格育秧硬盤,有25×60cm、30×60cm兩種,一般按雜交稻18~22盤/畝、常規(guī)粳稻32~37盤/畝準備。
5.種子處理。播種前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防止惡苗病發(fā)生。
(1)備種。雜交稻每畝1.5~1.8kg,常規(guī)(粳)稻每畝3.5~4.5kg。浸種前晾曬2~3天,并進行風選,去雜去劣,減少菌源,增加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率。
(2)浸種催芽。選用25%氰烯菌酯2000~3000倍液劑浸種48~60h,藥劑要淹沒稻種,并時常翻動種子,浸勻浸透,要求2~3天發(fā)芽率達到90%。浸泡好后撈出,晾干到用手抓種子不粘手即可播種。采用機械播種的種子90%破胸露白即可,播前選用25%優(yōu)帥(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拌種,預防稻瘟病、立枯病、惡苗病、稻飛虱、稻薊馬等病蟲害。
6.適期播種。秧齡17~22天的秧苗比較適宜機插,據此推算播種日期。為確保適齡栽插應分期分批播種。應用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播種, 可一次性完成鋪裝基質、適度澆水、精量播種、基質蓋種等工序。一般基質鋪裝厚度2cm左右,表面平整;將配制好的1:1000的敵克松藥液均勻噴灑在秧盤基質上,水分要澆足,確保覆蓋基質也能潤透;一般常規(guī)粳稻每盤播破胸芽谷120~150g,雜交稻80~100g;在均勻播種后的秧盤內覆蓋基質厚度為0.3cm左右,以蓋住種子為宜,不能高出盤面。
7.暗化催芽。播種后立即疊盤暗化催芽,每30盤一疊,碼放整齊。為防止高溫燒芽,在每疊盤最上層放一個只裝細土的空秧盤,蓋上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壓實。在催芽期間要定期檢查膜內溫度,膜內溫度一般控制在25~35℃,相對濕度90%以上,如果超過35℃就要掀膜通風,正常2~4天長出1cm左右芽苗,即可將秧盤運往秧田。
8.秧田擺盤。將秧盤按順序擺放到鋪有塑料薄膜的秧床上,每排擺3盤,盤底與秧床要貼合。為防高溫,一般擺盤選擇在下午或傍晚進行,秧盤搬移時動作要輕,避免基質、芽苗移動。
9.苗期管理。擺盤后立即澆一遍透水,每天早晚采取間歇式澆水,確保盤內基質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晴天中午盤內秧苗不卷葉。育秧棚溫度高于35℃時要適時揭膜通風,防止高溫燒苗。苗期可用50%吡蚜酮,異丙威500倍液防治綿腐病、立枯病、稻瘟病、紋枯病、苗瘟、稻飛虱等病蟲害。移栽前3~5天要控水煉苗,增強秧苗抗逆性。遇雨要提前蓋膜遮雨,防止基質過濕影響起秧。在秧苗移栽前1~2天傍晚噴好送嫁藥,選用三環(huán)唑、春雷霉素和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吡蚜酮等藥劑,對水均勻噴霧。結合噴施“送嫁藥”施一次送嫁肥,葉面噴施1%尿素溶液,畝施尿素3~5kg,施肥后加淋一次清水。秧苗長勢偏弱,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
10.壯秧標準。秧齡17~22天,3.5~4.0葉齡,根系發(fā)達,株高15~18cm,植株矮壯,葉挺色綠,秧苗均勻,無病蟲害,根多色白,盤根良好,厚薄均勻(2cm),提起不散。
1.插秧機選擇。單季稻以常規(guī)行距(30cm)插秧機為主,雙季稻提倡采用窄行(25cm)插秧機。
2.插秧機調試。根據水稻品種和農藝要求,對插秧穴數、深度、取秧量進行調整。雜交稻一般按30×16cm或25×18cm(行距×株距)栽插,畝栽1.4~1.5萬穴,每穴2~3苗,基 本苗3~5萬;常規(guī)稻按30×12cm或25×16cm,畝栽1.7~1.9萬穴,每穴栽4~5苗,基本苗7~10萬。插秧深度以0.5~1.5cm為宜,達到不漂不倒,深淺適宜。
3.插秧作業(yè)。按規(guī)劃好的作業(yè)路線完成插秧作業(yè)。要求符合農藝要求,淺插勻栽,少傷少漏,插直栽足。
1.科學管水。秧苗活顆返青前,大田保持1~2cm淺水層護苗,如遇高溫晴好天氣應適當加深水層至3cm左右,促進早發(fā)新根。栽后7天適當晾田,扎根立苗?;铑w返青后應淺水(3cm左右)勤灌,濕潤立苗,促根促蘗。一般在總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75%左右開始擱田。通過多次輕擱,使土壤沉實不陷腳,葉片挺起,葉色顯黃。拔節(jié)后淺水層間歇灌溉,促進根系生長,控制基部節(jié)間長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態(tài)。開花結實期采用淺濕灌溉,保持植株較多的活根數及綠葉數,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結實率與粒重。收割前7~9天斷水,防止斷水過早造成早衰。
2.配方施肥。結合整地畝施N、P、K三種元素45%以上的含量復合肥35~40kg、硫酸鋅2kg。早施返青分蘗肥,畝施尿素8~12kg,氯化鉀12~18kg。間隔12天左右再施尿素6kg。穗肥每畝施45%水稻配方肥20kg,促進水稻穗大粒多,提高千粒重。
3.病蟲害防治。大田分蘗期以防治灰飛虱為主兼治稻薊馬。大田分蘗后期至拔節(jié)期注意一化螟、大螟的防治;拔節(jié)期至灌漿結實期重點做好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預防,兼治稻縱卷葉螟、一化螟一代。預防稻曲病應在水稻破口前10~14天(10%水稻劍葉葉枕與倒二葉葉枕齊平)施藥;預防穗頸瘟應在破口期(抽穗前3~5天)施藥。防治稻縱卷葉螟可選用25%甲維·茚蟲威10克、2%阿維菌素50ml、12%甲維·氟酰胺ME20 ml、2%阿維·氟鈴脲EC100ml中任一種藥劑;防治紋枯病每畝可選用24%噻呋酰胺30ml、32.5%苯甲·嘧菌酯AS50ml、12.5%井臘芽200ml、1%申嗪霉素+井蠟芽各50ml中任一種藥劑;預防穗期病害每畝可選用1%申嗪霉素+井蠟芽分別50ml、16%井·酮·三 環(huán) 唑125克、20%井·烯·三環(huán)唑WP120克中任一種藥劑;預防穗頸瘟可用25%咪鮮胺100ml+40%稻瘟靈80 ml(或75%三環(huán)唑30克)一并進行預防。以上方法每畝兌水60公斤噴霧。
4.化學除草。在機插前1周內結合整地,施除草劑一次性封閉滅草。施藥時,水層4~6cm保水2~4天。在移栽后7~10天,根據雜草種類結合施返青肥施墾收(氟酮磺草胺)12ml+芐嘧磺隆等藥劑,墾收主防稗草、丁香蓼,移栽后若超過15天,要跟據秧齡適當提高墾收用量,建議封草越早效果越好。淺水層施藥,不淹沒秧心,保水5~8天以上。
選用帶秸稈粉碎裝置的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一般應在齊穗后25天左右,谷粒90%以上黃熟時搶晴天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