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思源實驗學校 武濤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展開有效的師生互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師生互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特指發(fā)生在師生雙方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是師、生各自人際互動系統(tǒng)中的一種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體育課程的特點來看,在體育活動中師生互動比較頻繁,但是互動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難以準確為學生傳遞體育知識,在激勵學生運動方面的言語互動效果也十分有限。針對此,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教學的設計,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從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并總結如下:加強課堂觀察,保持對學生提問的敏感度;設計體育游戲,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規(guī)范教學示范,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融入小組合作,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分析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教學現(xiàn)狀可知,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意識到,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采取有效的互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依然有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階段遇到了許多問題。在過去小學體育教育中,由于是大班教學,一個教師對幾十個學生,所以很難做到一對一教學,這樣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無法完全關注,同時教學的內容比較死板單一,主要包括球類活動的教授,操課的練習等,更多時候學生是一對一進行練習,缺少集體活動參與。為應對新課改要求,教師需要調整授課方式,更多地采用互動教學開展授課活動,在課程設計上多采用分組授課。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授課內容,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授課,其他小組可以開展練習。小組教學的好處在于可以觀察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能夠及時給予糾正,讓學生用正確的方式開展體育活動。新課改要求學生能達到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教師能夠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與學生開展互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自信,促使小學體育教學不斷進步。
傳統(tǒng)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熱身運動、演示體育運動技巧、自主練習、自由活動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為主要部分,這種較為死板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及興趣?;诖耍谛W體育教學中,教師作為師生關系的主導者,需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地位,并堅持平等的原則,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為師生互動奠定基礎。小學體育是一門開放性學科,師生在教學互動中的頻率很高,但是,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經常是以命令者的高姿態(tài)出現(xiàn),這樣會影響師生關系的有效構建,限制師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和交流,讓教師無法有效獲得學生的反饋,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針對此,教師應樹立生本理念,基于平等的觀念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小學生在進入課堂后注意力并不能保持長久的集中,這是這一階段學生所存在的基礎特點,其很容易在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出現(xiàn)走神、發(fā)呆的問題。尤其是在比較難的體育籃球知識和技能點的講解時,一旦方式方法不正確,未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最終失去對小學體育籃球興趣,使相關的課程開展困難。傳統(tǒng)的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大多是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批評,或者通過增加運動量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等形式實現(xiàn)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然而這種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時候都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進一步醞釀,影響最終的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而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能降低學生上課的心理壓力,打破師生之間的情感隔閡,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運動鍛煉、參與師生互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模式上做出創(chuàng)新,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引入體育游戲。將體育游戲引進小學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準備體育游戲,合理安排互動情節(jié),可以為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
例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入了“跳長繩”的游戲。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動力,教師參與學生隊伍,與學生共同展開跳繩練習。為了鍛煉學生的跳繩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調整搖繩速度,同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耐心指導學生在調整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鼓勵的話語激發(fā)學生不斷嘗試的勇氣;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花式跳繩比賽,通過示范跳繩花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這樣在游戲的氛圍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被有效拉近,繼而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示范教學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示范有著諸多的好處,不僅可以讓學生觀看教師的教學示范來提高動作的規(guī)范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以具體動作為范例,為學生展示所要學習技能動作的動作形象、技術結構、動作方法等。在示范教學中,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示范內容,緩解教師壓力,提高教學效果。基于此,在示范教學指導中,教師首先要明確示范內容,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動作指導,技能動作,按正確的動作方法,完美地展示給學生,同時設計正、誤動作對比示范,強化學生的印象,并通過語言與學生實時交流,隨時獲取學生的反饋。其次,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示范方法,如指定學生完成所要學習的技能動作,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設計師生合作示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當“助教”,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成為示范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配合示范動作,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提高示范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體育項目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形式。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師為確保各小組的有效建立,可以在小組確定、小組成員角色分配等方面與學生主動溝通,了解學生的個人個性和特長,協(xié)調各小組的實力,同時盡量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再如教師在各組學生展開實踐的過程中也應該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運動,及時糾正組內成員的錯誤,指導他們發(fā)表自我的觀點,鼓勵學生突破自我、迎接挑戰(zhàn)。這樣教師不僅可以有效指導小組合作學習,還能實現(xiàn)與學生的有效活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小學籃球的競技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加入“3V3”的競技游戲方式,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幅提高,將學生分成三人小隊促進學生的籃球技術進步,并且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動作和技巧理論,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團隊配合欲望和勝利的渴求心,讓學生能長時間地集中精神,放松身心,最終達到培養(yǎng)師生互動的目的。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之所以較為不足,未能體現(xiàn)出明顯的作用,主要是受到角色方面的局限,在展開體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未能充分體會到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而小學生也未能知曉教師的教學展開目標,而此種角色方面的局限和隔閡,會使師生二者之間在互動,以及交流的過程中受到限制,往往均會將自身的思維局限在以自我為核心的狀態(tài)下,難以沖破限制更好地了解對方,而在此種情況之下的互動,就會在限制的狀態(tài)下失去根本價值。所以針對上述情況,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期間,若想保障師生二者之間的互動效果,還強調于進行角色互換,提高在師生互動之中的情感體驗,如教師應重視和小學生之間互換角色,可讓小學生做體育課堂中的“小老師”,讓其能感受到在備課以及指導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不易,而教師也應投入小學生的團隊中一同加以學習。在此種角色互換中,可使師生之間均感知到教、學的根本內涵,進而可在推動師生二者之間的充分理解以及更為迫切地實施互動等方面上產生較好的效用。
例如,在講述足球運動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和小學生進行角色轉化,讓小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進而使學生更為自主地學習和掌握足球運動的技巧,如在展開足球運動技巧的講述工作時,由小學生作為課堂中的“小老師”,先自主地摸索和了解足球運動的技巧,而后加以講述。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小學生加以指點,并對其講述成果進行評價,以便保證運動技巧講述的正確性。體育教師也應投入此種學習狀態(tài)下,努力成為小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小學生也會更樂于和教師接近,進而更能保障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
體育運動的展開不可僅限制在體育課堂上,師生二者之間的互動也不可只限制在體育教學中。拓展活動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要以個性化模式進行,體現(xiàn)加強重視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滲透,結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實現(xiàn)全面提升學生體育游戲學習效果的發(fā)展目的。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固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缺乏個性化教學方案的設計,不能通過針對性教學方法幫助不同技術水平的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在此背景環(huán)境下,為了改善這一問題,體育教師可以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合理滲透其中,結合學生基礎學習水平角度進行提升和探究,從而保障以學生個性及興趣方向為核心設計科學化的拓展活動。在新課改下,終身體育也成了實施體育教育指導的重要觀念,而結合于此,教師也應將促使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體育習慣作為重要的著手點,不但要重視實施體育課堂中的有效互動,也務必重視展開更為豐富化的課外拓展體育活動,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將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展開,向課外環(huán)境中加以拓展和延伸。而在展開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并無限制性的要求,所以小學生也會和體育教師傾吐自身的想法,使小學生可更好地表現(xiàn)出自身所具備的運動天賦。所以說,若想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充分保障師生二者之間的互動效果,提高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和運動技能,那么還要結合小學生所具備的相關特征,實施課外拓展活動的有效性設計,這樣才能夠在小學生參與課外拓展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小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同學之間的有效性互動。在應用上述方式之后,不但有助于充盈小學生的課下生活,也有助于保障師生二者之間的互動切實發(fā)揮出作用,使小學生能夠感受到進行體育學習以及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所在,最終可實現(xiàn)培養(yǎng)小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而這也能夠在強化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塑造小學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發(fā)揮出其他方式所難以比擬的作用。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者運動會舉辦籃球比賽,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裁判的角色,除了按照籃球比賽的基本規(guī)則進行評分,還要根據球員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和球技的掌握程度進行評估,在比賽結束后可以根據總分的高低選出勝利的一方,并對其進行一定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的籃球技能以及團隊協(xié)作性就會得到更大程度的升華。不過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教師一定保持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比賽中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實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籃球素養(yǎng)以及體育精神,增強師生互動。在展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時,教師能針對小學生的真實情況積極設計出課外拓展的體育活動,如能帶領小學生投身于課外的健美操以及踢毽子等相關的活動中,這樣就會使小學生在參與此項活動時,實施更為主動的互動,進而就可保障師生二者之間的互動效果,也可進一步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展開效果。所以說,在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中,務必要將課外活動拓展作為一項必要舉措。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新定位師生關系,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展開互動,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采用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設計體育游戲,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示范,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依托小組合作,展開有效的師生互動;進行角色互換,增強在師生互動中的情感體驗;進行課外拓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方法,促進師生關系進一步發(fā)展,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