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六壩學區(qū) 劉開雄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德育是教育的先導,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形成和全面發(fā)展起到奠基作用。小學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基礎性教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思想認識、綜合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出發(fā)點。因此,做好小學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尤為重要,值得廣大小學教師不斷努力和奮斗。因此,每一位小學教師都應該順應教育教學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明確現(xiàn)階段教育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結合實際,開展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德育方法,改善教育落后狀況,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小學德育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fā)展。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驗,從以日常行為為抓手、以德育活動為載體、完善德育評價體系、發(fā)揮榜樣典型作用、溝通聯(lián)系學生家長等層面出發(fā),全面剖析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實施德育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小學生處于思維、認知發(fā)展的基礎和起步階段,在此階段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這就要求小學教師以學生的日常行為為抓手,開展養(yǎng)成教育。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制定完善的管理條例和規(guī)章制度,有效約束學生的具體行為,注重過程管理的量化,使學生更清楚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另外,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發(fā)揮積極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彰顯德育價值,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經(jīng)常會模仿電視、影視、動畫中的語言或者動作,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動作、行為的好壞辨別還不夠清晰,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語言和行為習慣。為了改善學生日常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恰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不符合校園、班級制度,學生在筆者耐心的引導和糾正下,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同時,筆者還讓學生自行組成監(jiān)督小組,由小組監(jiān)督班級其他學生的言行舉止,以此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約束,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將德育滲入并貫徹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是開展德育的一個重要思路,能充分體現(xiàn)德育的魅力和個性。因此,小學教師應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積累優(yōu)秀經(jīng)驗,堅守傳統(tǒng)德育陣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地域德育資源,結合學校德育特點、時代德育要求,精心設計、組織和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發(fā)揚優(yōu)良的德育傳統(tǒng),使德育活動更具特色、更具個性,為學生成長提供充足的成長發(fā)展環(huán)境,讓學生從活動參與中逐步增強道德觀念并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為。比如,筆者每月都會制定不同主題的德育活動,通過德育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以“感恩”活動為例,感恩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筆者在感恩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首先通過介紹典型案例進行活動的導入,讓學生對感恩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接著筆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感恩的理解,并要求學生談一談自己對父母做過哪些感恩的行為。通過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在德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認識,領悟更多的道理,并內(nèi)化為具體的德育行為。
此外,筆者還會定期開展“烈士陵園掃墓”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掃墓活動進行德育,使學生的道德觀念、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與此同時,通過利用烈士陵園掃墓,也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學生在揮灑汗水時,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有更深的認識。學生在先輩的事跡中,體會到革命的不易,體會到前輩不畏艱辛、奮發(fā)有為的革命精神,最終升華自己的感知和認識。透過這次實踐,學生也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長大后才能報效祖國,這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德育工作同樣需要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來保證德育的實施效果。小學教師應明確德育評價的目標,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建立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機制,確保德育評價的全面公正。此外,也要實現(xiàn)德育評價內(nèi)容和方法的多樣化,可以采用課程評價、實踐評價、定性評價、定量評價等多種方法,從整體上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最后,要堅持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要根據(jù)德育要求和學生的發(fā)展變化進行調(diào)整。
比如,為了保證德育的實施效果,筆者在全班設立了德育評價管理小組,每天對班級中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做好記錄,充分發(fā)揮民主監(jiān)督管理的作用。如每周由教師作一次小結,表揚那些做了好人好事的學生,批評并指出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此外,筆者還制定了班級德育評價標準表,根據(jù)學生的品德表現(xiàn),按評價標準進行評定,并在表格上登記。評價標準具體如下。
1.學生每月基礎分為100分,累計德育成績低于70分者為不合格,70~90分為合格,90~100分為良好,100分以上為優(yōu)秀。2.拾金不昧:在證明人、教師、拾物本人的核實后,可獲得加分。3.好人好事:在幫助同學、教師完成任務或?qū)Π嗉売胸暙I時給予獎勵,進行加分。
這樣一來,通過德育評價標準的優(yōu)化,德育評價制度得以完善,從而保證了德育實施的效果。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他人的言談舉止將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教師要發(fā)揮榜樣典型的示范作用,適應學生的個性需要,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做表率,影響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性,樹立同齡人的榜樣進行示范,有效引發(fā)學生更主動地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比如,筆者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優(yōu)化自己的行為舉止、語言表達等,如在要求學生保持班級衛(wèi)生后,筆者會以身作則,在發(fā)現(xiàn)班級地面上有垃圾時,會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中,學生看到筆者的行為后紛紛受到感染,主動效仿,保持班級的清潔和干凈。此外,在課堂上,筆者還會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給予表揚,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形成競爭意識,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另外,每次來到教室,筆者都會走到講臺前對學生說:同學們好;學生會回復:老師好。通過一句簡單的、禮貌的問候,能逐漸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學會禮貌對待他人、尊重他人。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的語言和行為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學校德育工作離不開家長的協(xié)助?;诖耍W教師應重視與家長的溝通,積極尋求家校溝通渠道,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向?qū)W生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方法,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使家長配合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德育知識和觀念付諸實踐。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向家長反映學生基本的在校表現(xiàn),共同制定針對性德育策略,形成德育合力,共促學生發(fā)展。舉例來說,筆者利用微信建立班級微信群,邀請各位家長參加群組。每周末,筆者都會對本班學生學習情況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進行總結,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此外,在每個學期末,筆者還會舉辦班級家長會,邀請家長到校園,面對面地了解孩子在學期中的表現(xiàn)。另外,在家長來校期間,筆者會組織一些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在這種親子活動中,能夠提升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能夠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活動中,筆者還會準備一些問答活動,如:父母喜歡吃哪些食物?父母有什么愛好?這些問題由學生回答,父母進行驗證。再如:學生喜歡吃哪些食物?學生有哪些愛好?這些問題則由父母回答,學生來驗證。這項問答活動能讓父母與孩子之間更加了解,活動結束后,筆者還會展示一些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家長認識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筆者還會為家長提供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在雙方的互動溝通下,共同助力學生的成長。
在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做到及時了解,并對癥下藥,才能保證德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小學教師須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用某些錯誤的方法或整體化、一刀切的方法管理學生,不僅無法促進學生的提升,還會使學生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教師應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和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溝通交流,解決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從根本上促進班集體進步。
比如,筆者在實際教學工作時,會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的根源。如筆者曾經(jīng)教過的一個學生小杰,他在某一段時間突然迷戀電腦游戲,這也是許多學生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使用過激的方法,難以得到學生的配合和理解,使管理更加困難。因此,筆者會用一些積極的指導方法,如跟他一起玩游戲,或者任務與獎賞相結合,讓他先完成任務后再玩游戲,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在此模式下,小杰在玩游戲的時候也會考慮自己的任務是否完成,自然而然地會減少對于游戲的癡迷。
又如,筆者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小彤,性格內(nèi)向,平時在班里不愿意和同學交流,許多任課教師都說過她在上課過程中回答問題老是支支吾吾,不肯出聲,這對她的發(fā)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甚至會讓她患上社交恐懼癥。為此,筆者利用課余時間找到小彤,在辦公室與她進行了一翻談話:
教師:今天老師找你沒別的事,你不用擔心,老師只想和你說點心里話。你知道嗎,老師在你這個年紀時,也不愛和同學講話,一是膽小怕事,二是覺得同學們不喜歡我,最后甚至認為與同學交流浪費時間,我只想擁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后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在一次集體活動中,我感覺到同學間的互助精神。其實,沒有人不喜歡我,雖然我有很多缺點,但在和大家交流時,大家都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缺點上,而是更在意你努力進步的樣子。
小彤:老師,我平時不愿和同學交流,不愿回答問題,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聲音太難聽,怕大家都取笑我。
教師: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并沒有好聽、難聽之分。跟同學交談時,大家在意的并不是你的聲音,而是你說話的內(nèi)容。而且,在老師與你談話的這段過程中,老師并沒有覺得你的聲音難聽,反而很具有自己的特色,我想我們班的很多同學應該也是這樣認為的。
此次談話后,在有閱讀或提問等活動時,筆者都會先看向小彤,而小彤也會以堅定的目光回應,勇敢地站起來,向大家展示自己。
第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伴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德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對德育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多媒體設備具有音像結合、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優(yōu)點,能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直觀的德育環(huán)境,進而提高學生的代入感和參與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營造視覺課堂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xiàn)德育理念的落實,使學生對德育的認識不斷加深、產(chǎn)生實效。例如,筆者用信息技術支持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向?qū)W生播放《感動中國》的視頻,通過視頻展示了幾年來甚至幾十年來為國家、社會、他人作出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代表。視頻播放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了很強的課堂代入感?;谶@一點,筆者向?qū)W生講解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精彩事跡,并引導學生把觀后感通過寫作表達出來,用文字表達心底的感受,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道德教育的種子,切實促進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
第二,縮短道德教育和生活的距離。德育往往離不開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德育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現(xiàn)實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這也為生活化管理下的德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生活要素的引入,不僅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道德與生活相連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德育,完成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完美閉環(huán)。為此,班主任應在將班級管理融入德育的同時,適當?shù)貪B透生活化因素,引導學生善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他人,實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例如,筆者會組織學生前往敬老院參與德育實踐活動,在學生敬老院里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整理衣物,還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在此基礎上,筆者向?qū)W生宣傳尊老愛幼,關心弱勢群體的道德教育,讓學生從思想上更加深刻地認識生活中的德育。
總而言之,德育是學校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的前提,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強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教師應當明確素質(zhì)教育的全新理念和要求,探索科學、創(chuàng)新的德育方法和策略,主動優(yōu)化德育的過程,提升德育的實效性,真正發(fā)揮出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