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一(遼寧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旅游學(xué)院,遼寧大連 116082)
前燕慕容政權(quán)是十六國初年活動于中國北方的重要政治勢力,慕容皝遷都龍城,對我國北方的政治軍事格局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然而各類典籍中,對慕容皝遷都龍城的時間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如《魏書》[1]《晉書》[2]均記載慕容皝于公元341年遷都龍城,而《資治通鑒》[3]則記載慕容皝于公元342年遷都龍城。
史料記載的不同,使學(xué)界對慕容皝遷都龍城的時間有了不同的認(rèn)識,如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4]、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5]等書,認(rèn)為公元342年慕容皝遷都龍城。邱敏《慕容皝遷都龍城年代考異》一文,依據(jù)《魏書》《晉書》及《太平御覽》所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佚文,判斷慕容皝于公元341年遷都龍城[6],高然《慕容鮮卑與五燕國史研究》[7]、魏俊杰《十六國疆域研究》[8]均從其說。周偉洲先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與民族關(guān)系研究》一文中,也認(rèn)為慕容皝于341年遷都柳城,改名為龍城[9]。有鑒于學(xué)界的爭論,本文試從文獻(xiàn)流傳的角度對慕容皝遷都龍城問題進(jìn)行探析,以期辨明慕容皝遷都的具體年代。
燕王慕容皝遷都龍城發(fā)生于十六國初年,記載其遷都較為原始的史料,當(dāng)為燕國舊史,以及北魏崔鴻依據(jù)十六國舊史編撰而成的《十六國春秋》。由于北宋之后,十六國舊史及《十六國春秋》多已散佚[10],現(xiàn)僅能從《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等書內(nèi)存留的燕國舊史及《十六國春秋》佚文中,尋找慕容皝遷都龍城的原始史料。
先看燕國舊史。《太平御覽》卷192《居處部二〇·城上》引用了《燕書》關(guān)于慕容皝修筑龍城的記載①,“燕書曰太祖皝八年,使唐柱等筑龍城立門闕,宮殿,廟園,籍田,后遂改為龍城縣”[11]。從相關(guān)資料看,燕國舊史中能相對完整保存至宋代,且記載有前燕史料的,僅有范亨《燕書》一種②,此處所引《燕書》,可能為范亨《燕書》。從該書看,慕容皝在其執(zhí)政第八年(341)開始修筑龍城,并建造了門闕、宮殿、廟園等高規(guī)格建筑,這明顯是在為遷都做準(zhǔn)備。
再看《十六國春秋》?!短接[》卷121《偏霸部五·慕容皝》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載:“八年七月,晉使鴻臚郭恡持節(jié)拜皝侍中、大都督河北諸軍事、大將軍、燕王,余如故,封諸功臣百余人。九月,遷都龍城宮闕。十二年四月,黑龍一、白龍一見于龍山。皝率群僚觀龍,去龍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赦境內(nèi),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寺于山。”[11](583)
由于十六國舊史多“不附正朔,自相君長”[12],《太平御覽》此段所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中的紀(jì)年,實(shí)為燕紀(jì)年③。按《前燕錄》記載,慕容皝八年(341)七月,晉使郭恡冊封慕容皝為燕王,同年九月慕容皝遷都龍城宮闕,慕容皝十二年(345)四月,慕容皝將新宮命名為和龍宮。
除《十六國春秋·前燕錄》外,《太平寰宇記》卷71《河北道二十·營州》及《太平御覽》卷162《州郡部八·營州》還引用了《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中關(guān)于遷都龍城的記載?!短藉居钣洝肪?1《河北道二十·營州》載:“又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云: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可營制規(guī)模,筑龍城,構(gòu)宮廟,改柳城縣為龍城;九年,遂遷都龍城,入新宮;十二年號新宮曰和龍宮。”[13]《太平御覽》卷162《州郡部八·營州》載:“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曰: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為福德之地也??蔂I制規(guī)模,筑龍城,構(gòu)宮室。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都之,改曰和龍宮?!盵11](789)從兩書引用的內(nèi)容看,慕容皝營建的龍城位于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慕容皝九年(342)遷都龍城并入居新宮,慕容皝十二年(345)龍城新宮被命名為和龍宮。
《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慕容皝九年(342)遷都說,看似與《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慕容皝八年遷都說相互抵牾,但經(jīng)仔細(xì)分析,兩者實(shí)際并不沖突?!妒鶉呵铩つ饺莅亗鳌贰熬拍辏爝w都龍城,入新宮;十二年號新宮曰和龍宮”,特別強(qiáng)調(diào)慕容皝九年(342)入新宮,并說明此新宮在慕容皝十二年(345)被命名為和龍宮;而《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中所言“(八年)九月,遷都龍城宮闕”,僅指出慕容皝八年(341)九月遷入龍城宮殿,并未特別指出遷入宮殿具體稱謂。大概慕容皝在八年九月初遷龍城之時,龍城新宮尚未建成,慕容皝只能暫居其他宮殿,到九年新宮落成,慕容皝才遷入新宮,并宣布遷都龍城。由此看來,慕容皝九年遷都龍城說與八年遷都龍城說,都是截取了慕容皝遷都龍城過程中的一個具體時間點(diǎn)。
至于慕容皝遷入新宮之前所居宮殿,很可能是《晉書》曾提到的龍城舊宮。原因有二:首先,《晉書》卷109《慕容皝載記》載:“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nèi),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賜其大臣子弟為官學(xué)生者號高門生,立東庠于舊宮,以行鄉(xiāng)射之禮,每月臨觀,考試優(yōu)劣。”[2](2826)《晉書·慕容皝載記》將慕容皝立東庠于舊宮之事,緊緊系連于慕容皝號新宮曰和龍宮之后,說明《慕容皝載記》中的新宮與舊宮是相對而言的,慕容皝在遷入新宮之前,很可能就居住在后來改為“東庠”的舊宮之中;其次,《朝陽北塔考古發(fā)掘與維修工程報(bào)告》中,結(jié)合歷史文獻(xiàn)與考古發(fā)掘資料,將龍城的舊宮與新宮推斷為龍城南北中軸線東西兩側(cè)的兩處建筑遺址,從而舊宮與新宮的說法得到了考古資料的支持[14]。
通過以上對《燕書》《十六國春秋》佚文分析可知,慕容皝遷都龍城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大致經(jīng)歷了如下階段:慕容皝八年(341),皝命唐柱等人修筑龍城預(yù)備遷都;同年七月,晉使郭恡冊封慕容皝為燕王;同年九月,慕容皝遷都至龍城,并暫居于龍城舊宮之中。慕容皝九年(342),龍城新宮建成,慕容皝遷入新宮,正式宣布遷都龍城。慕容皝十二年(345)由于見到黑龍、白龍嬉翔于龍山,慕容皝遂將新宮命名為和龍宮。
分析了《燕書》及《十六國春秋》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記載,北魏晚期《十六國春秋》成書后,諸史籍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記載也就易于分析了。
先看《水經(jīng)注》,該書卷14《大遼水》載:“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福地也,使陽裕筑龍城,改柳城為龍城縣,十二年,黑龍、白龍見于龍山,皝親觀龍,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悅,大赦,號新宮曰和龍宮,立龍翔祠于山上?!盵15]經(jīng)對比可知,《水經(jīng)注》的記載可在《十六國春秋·前燕錄》及《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中發(fā)現(xiàn),由此看來,《水經(jīng)注》卷14《大遼水》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記載應(yīng)承襲自《十六國春秋》。
再看北齊魏收撰《魏書》?!段簳肪?5《徒何慕容廆傳》載:“四年,元真遣使朝貢,城和龍城而都焉。”[1](2231)四年即代昭成帝四年(341),按照《魏書》說,代昭成帝四年(341)慕容皝派遣使者朝覲代國,同時建造和龍城并以之為都。根據(jù)《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佚文可知,慕容皝十二年(345)黑龍、白龍嬉翔于龍山,慕容皝遂將新宮命名為和龍宮,將龍城稱之為和龍城的時間不應(yīng)早于慕容皝十二年(345),《魏書》載昭成帝四年(341)慕容皝建造和龍城并以之為都,顯然有失偏頗。
現(xiàn)考索史料可知《徒何慕容廆傳》中“四年,元真遣使朝貢”一句,同《魏書》卷1《帝紀(jì)第一·昭成帝紀(jì)》“(昭成皇帝四年)十二月,慕容元真遣使朝貢,并薦其宗女”[1](12)的記載一致,由于《魏書》帝紀(jì)部分應(yīng)淵源于北魏國史,《魏書》卷95《徒何慕容廆傳》中“四年,元真遣使朝貢”的記載也應(yīng)源于北魏國史。至于該傳中“(昭成帝四年)城和龍城而都焉”一句,應(yīng)來源于燕國舊史或崔鴻《十六國春秋》,周一良先生在《魏收之史學(xué)》中曾說:“魏書卷九五至九九卷所言,十六國事大抵蓋本于崔鴻十六國春秋也?!盵16]根據(jù)前文所述《十六國春秋》及《燕書》佚文可知,燕國舊史及《十六國春秋》對于慕容皝遷都龍城的過程有詳細(xì)記載,《徒何慕容廆傳》中“(昭成帝四年)城和龍城而都焉”的混亂記載,很可能是魏收等人在摘錄燕國舊史或《十六國春秋》時不顧年月,強(qiáng)行將公元341年慕容皝興建龍城到公元345年慕容皝命新宮曰和龍宮之間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史事,全部壓縮為一句話導(dǎo)致的。
再看《晉書》?!稌x書》卷109《慕容皝載記》載:“使陽裕、唐柱等筑龍城,構(gòu)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于是成帝使兼大鴻臚郭希持節(jié)拜皝侍中、大都督河北諸軍事、大將軍、燕王,其余官皆如故。封諸功臣百余人。咸康七年,皝遷都龍城?!盵2](2821-2822)又載:“皝躬巡郡縣,勸課農(nóng)桑,起龍城宮闕”[2](2822)。又載:“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于龍山,皝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余步,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nèi),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2](2825-2826)。由于《晉書》中大鴻臚郭希冊封慕容皝為燕王后,慕容皝在咸康七年(341)遷都龍城的段落,以及慕容皝號新宮曰和龍的段落,與《十六國春秋·前燕錄》的記載高度重合,可以認(rèn)為,《晉書》中關(guān)于咸康七年(341)慕容皝遷都龍城的記載,來源于《十六國春秋·前燕錄》。
再看杜佑《通典》。《通典》卷178《州郡典八·營州》載:“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遂遷都龍城,號新宮曰和龍宮。”該條目后有杜佑自注“皝時有黑龍白龍各一,斗于龍山,皝率屬僚觀之,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戲,解角而去。皝大悅,號曰和龍宮”[17]。將《通典》同《十六國春秋》佚文對比可知,《通典》正文部分與《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基本重合,注文部分與《十六國春秋·前燕錄》基本重合,《通典》的記載應(yīng)承襲自《十六國春秋》。
再看《資治通鑒》?!顿Y治通鑒》載:“(咸康七年),春,正月燕王皝使唐國內(nèi)史陽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立宗廟、宮闕,命曰龍城。”[3](3042)又載:“(咸康八年)冬,十月,燕王皝遷都龍城,赦其境內(nèi)”[3](3049-3050)。又載:“(永和元年)燕有黑龍、白龍見于龍山,交首游戲,解角而去。燕王皝親祀以太牢,赦其境內(nèi),命所居新宮曰和龍”[3](3065-3066)。按《資治通鑒》之說,慕容皝于咸康七年(341)正月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修筑龍城,咸康八年(342)十月遷都龍城,并赦其境內(nèi),永和元年(345)命所居新宮為和龍宮。可以說《資治通鑒》在記述慕容皝遷都龍城諸事件的具體月份上,有自己的獨(dú)特之處,但在具體年份上與《燕書》及《十六國春秋》并不沖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龍城修筑于柳城之北,龍山之西,而根據(jù)《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記載,龍城修筑于柳城之北,龍山之南,兩者當(dāng)有一誤?!端?jīng)注》載:“白狼水又東北徑龍山西……白狼水又北徑黃龍城東?!盵15](350)按《水經(jīng)注》白狼水東北向流過龍山西側(cè),又向北流過黃龍城(即龍城)東側(cè),則龍城應(yīng)在龍山之西,《資治通鑒》的記載是正確的,靳楓毅先生更是根據(jù)考古與歷史資料,將龍山推定為朝陽城東之鳳凰山[18]。由此可知,《資治通鑒》雖成書較晚,但其記載的龍城地望是準(zhǔn)確的,其所記慕容皝遷都龍城諸事件發(fā)生的具體年份亦不誤。陳勇先生將殘見的范亨《燕書》佚文同《資治通鑒》《晉書》進(jìn)行對比后,認(rèn)為《資治通鑒》中的記載與《晉書》不同,出處不詳?shù)那把噘Y料,可能多以范亨《燕書》為本[19]。若確如陳勇先生所言,則《資治通鑒》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時間的獨(dú)有記載,當(dāng)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除遷都龍城具體時間外,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還可推斷出慕容皝遷都龍城之前一直居于棘城?!顿Y治通鑒》卷96《晉紀(jì)十八·成帝咸康七年條》載:“詔遣兼大鴻臚郭悕持節(jié)詣棘城冊命燕王,與翔等偕北?!盵3](3045)根據(jù)這條記錄可知,慕容皝在遷都龍城之前,是居住在棘城的,否則晉成帝不會命令大鴻臚郭悕至棘城冊命慕容皝為燕王。
再看司馬光《稽古錄》。《稽古錄》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之外的又一重要著作,對慕容皝遷都龍城之事,該書有著獨(dú)特記載。書中載:“(咸康七年)燕王皝襲趙幽州,入高陽,虜三萬余戶而還。遷都柳城,更命曰龍城……”[20]按《稽古錄》之說,似乎咸康七年(341)慕容皝遷入新都之時,新都尚名柳城,慕容皝遷入后才將柳城更名為龍城。事實(shí)上,司馬光此說存在諸多疑點(diǎn)。首先,按《資治通鑒》記載,燕王皝襲趙幽州的時間在咸康六年,根據(jù)《資治通鑒考異》介紹,在記述燕王皝襲趙幽州一事時,《資治通鑒》作者至少參考了《燕書》《晉書·慕容皝載記》和《晉書·石季龍載記》,其說法應(yīng)較可信,《稽古錄》當(dāng)有誤;[3](3039-3040)其次,按《晉書》卷109《慕容皝載記》的敘事順序,在慕容皝改柳城為龍城縣,成帝派遣使者郭希加封慕容皝為燕王之后,慕容皝才于咸康七年遷都龍城,《稽古錄》中慕容皝先遷都柳城后更命柳城為龍城的說法,與《晉書》卷109《慕容皝載記》相互抵牾?;谝陨蟽牲c(diǎn),本文暫不采信《稽古錄》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之說。
再看《三國史記》?!度龂酚洝肪?8《故國原王本紀(jì)》載:“(故國原王十二年)冬十月,燕王皝遷都龍城?!盵21]故國原王十二年即公元342年,由此,《三國史記》的記載與《資治通鑒》所記高度吻合。有學(xué)者經(jīng)考證后確認(rèn)《三國史記》中故國原王十二年十月記事基本抄錄自《資治通鑒》[22]。由此看,《三國史記》中燕王皝遷都龍城記載的史源,應(yīng)是《資治通鑒》。
北宋以后,由于十六國舊史及崔鴻《十六國春秋》逐漸亡佚[10](75),學(xué)者記載慕容皝遷都龍城之事,大多僅能依據(jù)《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所輯錄的《燕書》及《十六國春秋》佚文,以及《魏書》《晉書》《資治通鑒》等后期成書的作品,可以說這一時期諸史籍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記載的史料價值較為有限。
如南宋鄭樵《通志》卷188《慕容皝載記》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內(nèi)容[23],抄錄自《晉書》卷109《慕容皝載記》。元朝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卷316《輿地考二·營州》所載慕容皝遷都龍城內(nèi)容[24],抄錄自杜佑《通典》卷178《州郡典八》。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卷18《直北方輿紀(jì)要九·營州故城》中“咸康七年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為福德之地,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八年遂遷都焉。尋號新宮曰和龍宮,宮門曰弘光門”[25]之說,除“宮門曰弘光門”一句可能源于《晉書》卷124《慕容熙載記》外[2](3106),余下部分均可從《通典》及《資治通鑒》相關(guān)內(nèi)容中求得。
清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bǔ)》以何鏜《漢魏叢書》中十六卷本《十六國春秋》及《晉書·載記》為主干進(jìn)行輯錄,是清代十六國史研究的重要作品[26]。不過由于十六卷本《十六國春秋》的內(nèi)容,同《太平御覽·偏霸部》及《晉書·載記》所記內(nèi)容基本一致,很可能是后人依據(jù)《太平御覽·偏霸部》及《晉書·載記》中殘見的十六國史料綴合而成的,大大降低了《十六國春秋輯補(bǔ)》的史料價值[26](5)。綜合本文對《燕書》及《十六國春秋》相關(guān)佚文的整理可知,《十六國春秋輯補(bǔ)》中有關(guān)慕容皝遷都龍城的記載[26](302-303),基本可從《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所引《燕書》及《十六國春秋》佚文中發(fā)現(xiàn)。
經(jīng)前文分析可知,十六國時期成書的《燕書》及北魏時期成書的《十六國春秋》,對慕容皝遷都龍城的過程有著相對清晰的記載。北魏末年至宋代,除《稽古錄》及《魏書》中的說法存在一定錯誤外,《水經(jīng)注》《晉書》《通典》《資治通鑒》《三國史記》等書在記述慕容皝遷都龍城相關(guān)問題時,大體均沿襲了《燕書》及《十六國春秋》的說法,只不過由于記述簡略,相關(guān)著作開始片面地將慕容皝遷都龍城的時間定于公元341年或公元342年。宋代以后,由于《燕書》《十六國春秋》等舊史均已亡佚,相關(guān)史書在記述遷都龍城事件時,大多只能依據(jù)《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等書中殘見的《燕書》及《十六國春秋》佚文,以及《水經(jīng)注》《魏書》《晉書》《通典》《資治通鑒》等成書年代較晚的典籍。于是,《魏書》《晉書》中慕容皝于公元341年遷都龍城的說法,《資治通鑒》中慕容皝于公元342年遷都龍城的說法,均使學(xué)界產(chǎn)生了迷惑,由此產(chǎn)生了慕容皝341年遷都龍城和342年遷都龍城兩種看似相互抵牾的說法。
本文現(xiàn)結(jié)合《燕書》《十六國春秋》佚文,以及《水經(jīng)注》《魏書》《晉書》《通典》《資治通鑒》等典籍,對慕容皝遷都龍城的過程進(jìn)行推測。這一過程應(yīng)為:慕容皝八年(341)正月,慕容皝命陽裕、唐柱等人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修筑龍城,并于龍城修建宗廟、宮殿等高等級建筑,預(yù)備遷都④;當(dāng)年七月,晉成帝使者兼大鴻臚郭希到達(dá)棘城,拜皝侍中、大都督河北諸軍事、大將軍、燕王⑤,當(dāng)年九月,慕容皝?zhàn)约沁w至龍城⑥,這一時期由于龍城新宮尚未建成,慕容皝可能暫居于龍城舊宮之中;慕容皝九年(342),龍城新宮建成,慕容皝遷入龍城新宮⑦;當(dāng)年十月慕容皝宣布遷都龍城,并赦其境內(nèi)⑧;慕容皝十二年(345)四月,由于見到黑龍、白龍嬉翔于龍山,慕容皝遂將新宮命名為和龍宮⑨。
可以說,慕容皝遷都龍城的主要工作,從慕容皝八年(341)正月慕容皝命陽裕、唐柱等人修筑龍城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慕容皝九年(342)慕容皝遷入新宮,宣布遷都龍城,并赦其境內(nèi)為止。若一定要為慕容皝遷都龍城設(shè)定一準(zhǔn)確時間,筆者更傾向于公元342年。因?yàn)楣?41年,慕容皝初遷龍城,龍城重要建筑新宮(和龍宮)尚未完工,此時還不能說慕容皝已經(jīng)正式完成了遷都龍城的工作,直到公元342年,龍城新宮建成,慕容皝入居新宮,宣布遷都龍城,并赦其境內(nèi)之時,才可說前燕慕容政權(quán)已經(jīng)正式完成了遷都工作。
注釋:
①除《太平御覽》卷一九二《居處部二〇·城上》之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平御覽》卷一七五《居處部三·殿》中,還曾引述《燕書》中咸康八年(342)秋七月丁卯營新殿的記載,這一出自《燕書》的記載貌似與慕容皝遷都有關(guān),實(shí)際卻是不可信的。首先,文淵閣本《太平御覽》卷七六二《器物部七·杵臼》同樣引述《燕書》這段記載時,將營新殿之事歸于后燕昭武皇帝慕容盛;其次,上海涵芬樓影印宋本《太平御覽》卷一七五《居處部三·殿》引述這段記載時,明確此《燕書》作者為范享,但僅提及秋七月丁卯營新殿,未提及營新殿的具體年份。由以上兩點(diǎn)可知,文淵閣四庫本《太平御覽·居處部三》在引述《燕書》時很可能出現(xiàn)了錯誤,《燕書》中記載營新殿的時間可能在后燕昭武皇帝慕容盛時期,而非咸康八年(342年)。
②范亨《燕書》記載前燕史料相關(guān)情況可參見朱希祖:《中國史學(xué)通論》,商務(wù)印書館,2017,第141-142 頁;隋朝至宋朝燕國舊史的留存情況可參見:《隋書》卷三十三《經(jīng)籍志二》、《舊唐書》卷四十六《經(jīng)籍志上》、《新唐書》卷五十八《藝文志二》、《宋史》卷二〇四《藝文志三》。
③清代學(xué)者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bǔ)》年表中已有大致考訂,具體參見: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bǔ)》,聶溦萌、羅新、華喆點(diǎn)校,中華書局,2020,第1119-1122 頁。
④參見《資治通鑒》卷九十六《晉紀(jì)十八·成帝咸康七年條》。
⑤參見《太平御覽》卷一百二十一《偏霸部五·慕容皝》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晉書》卷一百九《慕容皝載記》;《資治通鑒》卷九十六《晉紀(jì)十八·成帝咸康七年條》。
⑥參見《太平御覽》卷一百二十一《偏霸部五·慕容皝》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資治通鑒》卷九十六《晉紀(jì)十八·成帝咸康七年條》。
⑦參見《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一《河北道二十·營州》所引《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
⑧參見《資治通鑒》卷九十七《晉紀(jì)十九·成帝咸康八年條》。
⑨參見《太平御覽》卷一百二十一《偏霸部五·慕容皝》引《十六國春秋·前燕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