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 燕
提起陜北,首先躍入世人眼簾的一定是漫天黃土的高原風貌,黃土高原孕育了華夏文明,自古以來也成為了各個朝代的軍事、政治必爭之地。曾經的黃土高原,也有過豐沃的土地和宜居的環(huán)境,只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才造成了森林的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氣候條件逐步走向惡劣。然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始終沒有被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打倒,他們祖祖輩輩在這里耕耘繁衍,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堅韌、淳樸、踏實、敦厚的性格特色。他們用樂觀的精神面對生命,用積極的心態(tài)待人處事,用如火的熱情面對情感,用豐富的智慧與大自然抗衡,這些特質都在陜北民歌當中有直接的體現,而陜北民歌本身也成為了黃土高原獨特自然風貌和當地人生活、情感的真實寫照?!度镤仭妨鱾饔诿耖g其實有諸多版本,有的版本被認為是小調,而當前廣為認可的標準版本以陜北當地真實發(fā)生的愛情故事為腳本,根據信天游的曲調編唱而成的,因此在此將其界定為信天游。對于多個版本之前的歌曲類型界定暫且不論,就《三十里鋪》標準版本當中濃郁的信天游風格,就對研究陜北信天游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
眾所周知,《三十里鋪》的故事腳本源自于陜北的一個真實民間愛情故事,那是戰(zhàn)火紛飛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是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的年代,更是中國歷史上動蕩不安,民生動蕩的年代?!度镤仭饭适轮械囊粚η嗄昴信叭绺纭p喜”和“四妹子——鳳英”雖然自幼兩小無猜,暗結情愫。但是為了支援抗戰(zhàn),“三哥哥”義無反顧的響應號召,當兵支援前線[2]。愛人“四妹子——鳳英”雖然心中有萬般不舍,但是她深深知道自己不能阻攔,甚至連在村口送別時與“三哥哥——雙喜”說上幾句貼心的話也是一種奢望。“三哥哥”臨行前對自己的愛人戀戀不舍,卻始終也只能與之離別。就這樣,兩個相愛的人相隔萬里,難以見面了,但是他們相愛的心卻沒有因為時間和空間而阻斷,兩人夜夜思念著對方,在夢里相互慰藉。怎奈命運的枷鎖再一次深深鎖住了鳳英,她不得不聽命于父母的安排遠嫁他方……整首歌曲經歷了多次轉折,故事情節(jié)簡單之中不乏命運的曲折,既有青年男女相愛難分的真摯情感,又有分離時的苦澀愁怨,還透露出了跨越時間和距離的愛情堅守,與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人的感情桎梏……。
《三十里鋪》具有典型的信天游風格,下面具體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剖析:
從名字來看,“信天游”就是一種自由翱翔于天際,不被束縛和限制的民歌形式,這種形式的民歌講究的是風格上的自由多變,靈活之中不失創(chuàng)造力。仔細從《三十里鋪》的歌詞來分析就可以發(fā)現,信天游的每句歌詞之間存在一定的韻腳,由于在演唱時大多采用當地方言,因此押韻的韻腳也與方言的發(fā)音一致。這種押韻并不是固定套路的,而是根據歌詞的編寫需要和演唱的表現力來構建的,是一種相對自由的押韻方法。有的時候呈現為單節(jié)押韻,有的時候則是多節(jié)押韻,每個押韻動作之間往往又有對應的轉韻和疊字、襯字作為起承轉合。從曲調來看,《三十里鋪》的曲調朗朗上口,流傳廣泛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曲調的便于記憶和簡單易學,通常沒有聽過的人,只要聽過一次兩次就會有比較深刻的曲調印象。仔細聆聽能夠發(fā)現,《三十里鋪》在演唱時,每句曲調都尤為悠揚,具有極強的空間張力和表現力,具體呈現為高音較多,在樂句的尾音多會有拖長唱腔,整句的演唱密度不大,具有比較均勻的節(jié)拍分布。想來,這樣的演唱方法和樂句構成特色,與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有直接的關系。黃土高原地貌復雜,溝壑眾多,交通不便,人們往往為了節(jié)省往返于溝壑兩端的時間,通過呼喊來進行交流,這就要求他們用比較高的音調,用比較長的字音,以及比較平均的速度來進行喊話,便于讓對方聽清自己的表達。久而久之,這種喊話的形式就成為了當地信天游的典型唱腔,字字句句聽起來都悠長遠眺,仿佛要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似的。這種音樂的演唱風格能夠讓演唱者的音色聽起來更加嘹亮高亢,傳遞的情感也更為豐富,體現出滿滿的黃土高原般質樸、濃烈、純情的感覺。從《三十里鋪》的歌詞和演唱來看,就具備信天游的典型特色,每個樂句都力求舒展、悠揚,在節(jié)奏上體現出靈活多變,演唱時演唱者的聲音高亢嘹亮,字的尾音拖長,顯得句子的過渡舒緩,意味悠長。從歌詞的內容來看,整體講述的故事線索明確,只用了較短的篇幅,就將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聽眾面前,樸素真摯,不矯揉造作。在句式上,結構也不復雜,長短樂句交錯呈現,在演唱時四度與五度的過渡平緩自由,是突出的信天游唱法。
對于信天游而言,往往有完整的故事線索,《三十里鋪》就是通過較短的歌詞來展現了“三哥哥”和“四妹妹”之間的愛情片段,雖然這些片段不能覆蓋整個愛情故事的全部細節(jié),但是卻足以交待清楚這個愛情故事當中的關鍵性轉折和起因結果,一些研究的學者認為,這是信天游在音樂表達上的二元性,歌詞中出現有如講故事的人一般的陳述,如:“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綏德三十里鋪村”。也有由故事中的女主角“四妹妹——鳳英”為第一人稱口吻進行歌詞傳達,如:“人人說咱們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子我閃在個半路口”。在文學角度上來看,這是忽而第三人稱敘述,忽而第一人稱內心獨白的一種呈現方式,通過這樣的二元性表達,讓聽眾既通過敘述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內容和走向,又與故事中的人形成了情感共鳴,感同身受,更容易對音樂本身強化理解,印象深刻。由于這樣的二元性,信天游具有了較強的音樂敘事性,聽眾往往能夠通過對信天游的聆聽,聽到一個故事,聽到一段獨白,了解到歌曲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到音樂當中主人公的苦辣酸甜。因此,這就對信天游的演唱者提出了極強的要求,在演唱陳述部分內容時,要保持信天游寬闊、舒展、自由的風格,同時還要交待清楚核心內容,引起聽眾對歌曲的了解欲望。在演唱到內心獨白的時候,應當充分體會曲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并用藝術語言淋漓盡致地提出來,讓聽眾能夠感受到演唱者就是曲中人本人,引發(fā)強烈的情感共鳴。
信天游誕生于黃土高原之上,翱翔在千溝萬壑的縱橫交錯之上,綿延于群山之間,信天游的內容源自于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人們最平凡的生活,他們把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寫進歌詞里,將最真誠質樸的情感吟唱進了信天游之中,正如《三十里鋪》當中的表達一般,“洗了個手來和白面”、“崖畔上的灰塌塌”、“三年二年不見面”,這都是最淳樸的表達,也是最能夠體現黃土高原風土民情的真實寫照。黃土高原植被稀疏,土地流失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許多農作物都不適宜生長,當地人最常常食用的就是面食,而面食當中“白面”又較為罕見,大多是粗糧為主,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得到“白面”?!度镤仭樊斨校叭绺纭币锨熬€了,許久都不能與他相見,想來鳳英和的白面該是想要給“三哥哥”送行時吃的踐行飯吧。在陜北民歌當中,常常用一些疊詞來表達場景,“山丹丹”、“藍線線”、“灰塌塌”都是這樣的一種表達,《三十里鋪》本是表達質樸的情感,這“灰塌塌”用在句子當中,顯得真誠質樸,也與當地的實際土地風貌極為契合,真實反映了當地的風土民情。
《三十里鋪》作為經典的信天游曲目,研究其演唱風格能夠更好地了解信天游的音樂風格,也能對其他信天游曲目的演唱有所幫助。而從《三十里鋪》的演唱來看,極具地方色彩,在演唱時,要求演唱者要有純正的方言表達,才能傳遞出信天游極具特色的地區(qū)色彩。比如:演唱者在演唱《三十里鋪》之前,一定要以黃土高原的風土民情與文化特色為背景對歌曲本身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地地道道的陜北口音是信天游的標配,演唱者一張嘴就能夠傳遞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民情,將自己置身在《三十里鋪》的故事當中,這樣才能既扮演好陳述者,又扮演好曲中人,讓聽眾相信這是發(fā)生在黃土高原上的故事。除此之外,《三十里鋪》在信天游當中屬于強調演唱者角色化扮演的類型,因此在《三十里鋪》的演唱當中,僅僅使用地道的方言還是不夠的,應當充分了解《三十里鋪》的故事背景,體會在當地當時社會背景下沒有被世俗眼光、戰(zhàn)爭紛擾切斷聯系,最終卻輸給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制度下,鳳英的人物塑造,扮演好的基礎是理解好,體會方言之下人物的內在情感表達。
信天游的出現構建了陜北民歌的主體,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能夠代表陜北民歌的大致風貌,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積淀。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黃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得到了質的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也逐步走向富裕,早已不再是當年的窮山惡水,漫天黃沙之姿態(tài)。但是,自信天游誕生之日起,它的發(fā)軔和吟唱,就是建立在一望無盡的黃土高原之上,那里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積淀,構建了信天游的核心審美。如果用現代的流行眼光來看待當時的民歌審美,人們往往會認為信天游是過時的,是年輕人不再關注和喜愛的。但是,信天游背后悠久的歷史積淀是社會發(fā)展的烙印,更是世世代代黃土高原人的淳樸精髓所在。正如《三十里鋪》當中所寫,黃土高原的人送人要送到村口,還要繼續(xù)目送離去。即便家中貧苦,也要用最好的白面來為離別之人踐行,這是一種舊的生活常態(tài),但其中也滲透著黃土高原世世代代傳承的善良與敦厚,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印記,也是至今為止仍然保留的習慣,仍然傳承的民族真性情。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即便是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教育的黃土高原人民,也能做到“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愛”,在《三十里鋪》當中,“三哥哥——雙喜”雖然從小與同村的“鳳英”青梅竹馬,兩人也早早為了愛情背著村里人締結了婚姻的誓約,但是在面對國家需要的時候,“三哥哥——雙喜”仍然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當兵,保家衛(wèi)國,雖然他也深知戰(zhàn)場上兇險萬分,一不小心可能會一去不復返,無法再與自己深愛的“四妹妹——鳳英”相見、相守。這是黃土高原青年為了保家衛(wèi)國舍棄的小家小愛,更是不容質疑的民族氣節(jié)。對于“四妹妹——鳳英”而言,即便她有千萬般的不舍與留戀,也沒有阻攔雙喜去戰(zhàn)場,這是一個農村女孩為了成全自己深愛的男子成就自己的人生而付出的犧牲,也是為戰(zhàn)爭做出的讓步,為大家舍棄的小家。在《三十里鋪》的故事當中,這對青年男女還勇敢打破封建世俗的眼光,偷偷地互許終身,雖然在未來的故事發(fā)展中,并沒有得到理想當中的感情結局,但是以夢境相會,互相堅守,體現了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封建世俗的反抗。然而,最終故事結局,鳳英受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終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也體現了當時社會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人的情感摧殘和迫害。當然,在這背后,鳳英沒有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仍然從內心盼望著“三哥哥——雙喜”的回還,也為封建婚姻制度看似堅不可摧的地位鑿開了一道希望的裂縫,讓自由戀愛的渴望能夠穿透壁壘,有了可以實現的希望。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于陜北民歌的研究一直在推進,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研究的目光從單一的音樂節(jié)拍、旋律、唱腔等轉移到了對民歌內涵的挖掘研究當中,從《三十里鋪》著眼研究信天游的音樂風格,只能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信天游的節(jié)拍、旋律、唱腔等方面的特色,并不能夠完全覆蓋信天游的全部音樂風格,在今后的研究當中,應該向著更加多元化、深入化、廣泛化的角度去了解信天游,將其更全面深入的音樂風格展現在廣大音樂愛好者面前。對于民歌的研究,要建立在對其歷史淵源、文化積淀、人文色彩、風土民情以及潛在象征意義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的研究,要結合民歌審美的核心價值,綜合進行考量和比對,方能對民歌的研究做到深入、有代表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