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淮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隨著國際貿易的深入發(fā)展,國際商務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英語專業(yè)人才變得尤為緊缺。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發(fā)展迅速,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國際交流的常態(tài)化對英語人才的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過于強調應試教育,實用性差、費時低效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勞動力市場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成為用人單位看重的第一要素,高校也不約而同地為培養(yǎng)綜合能力強的英語人才而努力。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基地,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受到社會、政府和學校的高度關注[1]。為了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2004年我國就開始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并發(fā)布《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改革,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育的培養(yǎng)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學生聽說讀寫的實際應用能力”。2013年,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發(fā)布了《上海市大學英語改革參考》,以上海市的企業(yè)用人標準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以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通曉英語使用規(guī)則的高水平專業(yè)人才[2]。大學英語改革系列文件的發(fā)布,提出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希望通過改革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個人的需求。雖然政府和高校采用了多種改革措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改革后的培養(yǎng)方案,能否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教育部的“行業(yè)人才需求與學生職業(yè)發(fā)展”調查中,4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學校注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僅有17.2%的學生認為學校不重視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高校非常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外語能力的重視程度上,有3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3]。事實上,在不同的行業(yè)之間對外語能力的重視程度也存在差異。當下,英語是外企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語言工具,由于行業(yè)之間的差異,部分就業(yè)崗位并未對英語能力表現出強烈的需求。在大部分企業(yè)中都認為大學畢業(yè)生的英語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崗位的實際需求。在高校內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卻未能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為了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實際需求,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有必要對高校英語教育多樣化需求進行研究。
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學術界對英語教育的研究從未停止。何麗琴認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是為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助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以培養(yǎng)學術型的研究人才為主,便于進行科學研究和跨國的學術交流[4]。李麗萍則指出,高度理論化的學術英語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從學習規(guī)律還是從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都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英語教育應該堅持以實踐教學為主,學術英語為輔[5]。龍瑤指出,在大學英語教育中應該既有通用英語又有專業(yè)英語,兩者之間共同構成了大學教育體系,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自主選擇。因此,在重點大學中可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能力,在普通本科和職業(yè)教育中加強學生的通用能力培養(yǎng)[6]。
1.課程缺乏針對性
在大學英語教育的課程設置上,無論是專業(yè)課還是基礎課,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英語作為一門溝通的語言,在實際工作中以交流為主,因此在勞動力市場上用人單位主要是考慮學生的交際能力。在英語學習課程中,大部分學生希望不僅是理論知識得以提升,更希望實際語言能力也得到提升。在目前的培養(yǎng)方案中,大部分教學課程理論性較強,注重提升學生的理論能力,而聽說方面的應用課程開設較少,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從學生需求來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需求,部分立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希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部分希望進入企業(yè)的學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部分立志于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學生希望學習更多教學相關的課程。目前,我國高校英語課程設置忽視了學生的不同需求,大部分學生都是采用相同的培養(yǎng)方案,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2.課程材料較為單一
在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學材料,無法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大多數高校英語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學校自行確定的,雖然這種方式較為靈活,但是學校難以把握標準,規(guī)范性較差。書面的教學材料僅為文字材料,形式較為單一。有些教學材料重點強調的是理論的論述,沒有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不利于他們專業(yè)能力的提升。缺乏固定的學習教材不利于學生提前預習和復習,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教學材料的選擇多是根據教師的喜好,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在課堂學習上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些英語教師為了教學的方便,甚至多年都不更換教學材料,致使學習的知識點無法及時得以更新,與社會脫節(jié),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英語學習材料僅是以學校所發(fā)的學習材料為主,缺乏豐富的學習資料來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需求。
大學英語改革之后,關于教學模式的研究較多的關注互動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內容依托教學模式。董艷指出,在高校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開發(fā)利用計算機技術的英語教學模式,改善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提升英語學習效果。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圖像、聲音、控制等功能對學生進行輔導,優(yōu)化英語教學模式[7]。余睿認為,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可在英語課堂上采取交流研討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思維,打造一種持續(xù)的英語教學模式[8]。王林艷和吳瑄將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班級和內容依托教學班級相對比,發(fā)現內容依托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驗結果也表明,內容依托班的英語能力在整體上也要高于傳統(tǒng)班級,但是對于本身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內容依托所發(fā)揮的作用非常有限[9]。
雖然英語教學改革已經開展多年,但是在國內大部分高校中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與實踐聯系脫節(jié),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積極性嚴重下降。雖然在課堂上會不定時進行一對一的互動,總體上也只是理論上或者語言上的延伸,課堂活動單一,沒有聯系實際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現代教育帶來了多種可能,而在英語課程上較少運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在實際的學習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語言作為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學科,語言能力是在長時間的積累中得到提升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對于教學的要求著重強調英語語言理論的講授,大部分教師的精力都集中在語言技能的研究上,這極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使得英語課程的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近年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始普及,國內學者開始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陳文強對2283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后得知,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特征,由于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10]。高洋和王曉晨分析大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需求后指出,50%以上的學生認為應減少通用英語的學習時間,應將英語課程設置為學校的必修課[11]。徐玉書也對學生的英語需求進行了調查,包括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動機,以及學生對教學材料、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的需求,并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解決策略[12]。
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而言,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也要關注學生進入職場后的能力要求,教學內容的設置應包含這兩個方面。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大學畢業(yè)生的最終去向是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可以總結為兩類,一是實踐類的工作,主要是企事業(yè)單位;二是研究類工作,主要是科研機構。對于不同就業(yè)方向的學生學習的需求存在明顯的差異,從事實踐類工作的學生對理論類的課程學習興趣有限,相比較之下他們更喜歡學習實用型的課程,而從事研究類工作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需求卻剛好相反[13]。從學習規(guī)律來看,無論是實踐性的學習內容還是理論型的學習內容,都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礎知識之后,學生才能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深入理解并掌握課堂上的知識,并逐漸吸收成為自己的語言能力。
從宏觀層面和英語類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來看,需要學生具備必要的語言溝通能力、研究能力和商務洽談能力等。針對學生的崗位需求,通過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在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商務洽談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育的教學目標中應明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課程教學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工作中的客戶洽談。該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為理論知識的學習需求,以培養(yǎng)目標為基礎,掌握學生需要具備的素質,采用實踐課進行輔導教學。二是必要的文件處理能力,主要涉及各類商務合同的處理。該階段學生的理論需求和實踐需求各占50%,通過該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工作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能力要求[14]。此外,部分學生還希望對自身的跨文化商務溝通和交際能力進行適當延伸,實現全面發(fā)展。三是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崗位能力。教學方式以實踐教學為主,在理想狀態(tài)下,學生希望能安排相關證書的考試課程,幫助學生考取必要的證書,證明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在大學教育中往往容易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業(yè)務技能。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業(yè)務技能的特點,針對完整的工作要求進行教學模塊設計與構思。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師要注重以理論知識為依托,瞄準業(yè)務開展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細化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安排具有針對性的實踐課程。在社會實踐課程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采用“輪崗”的方式,針對不同的職業(yè)規(guī)劃安排相應的崗位實訓[15]。對于立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可以安排助教的實習崗位,使這些學生了解科學研究工作的內容和能力要求。對于想進入企事業(yè)單位的學生,可以安排相對應的實習崗位,讓他們進入崗位進行學習,了解自己已學知識和能力的不足之處。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校期間普遍存在的學習需求,通過安排實訓類課程,使學生掌握各項實操技能。
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學習目標既包括理論知識也包括實踐知識,在兩者的學習中不應有明顯的偏向性。教師首先要熟悉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只有在熟悉現有目標的基礎上才能使目標更加準確,從而更加合理的制定學習目標的配比,平衡英語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比重。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意識到除了平時教授的學習內容之外,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對于實踐類學生還是研究類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市場經濟發(fā)展迅速,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若學生不能對學習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勢必會被市場所淘汰。在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程開始階段,要精心設計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游戲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等。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人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及時復習有利于學生鞏固以往的知識要點。因此,在正式開始新的學習內容之前,可以復習之前的重要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教師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今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需求,例如考研、參與國際貿易等,優(yōu)化英語的實踐知識、選擇不同的職業(yè)英語目標進行學習,例如以考研英語為學習目標、以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為學習目標等,通過優(yōu)化目標結構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明確“為什么學”,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注重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內容要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避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現偏差。實際上,教師認為學生需要和感興趣的內容可能并不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要采取適當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和需求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6]。一方面,關于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師可與學生多溝通,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后,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對知識的內容和特點、對知識點內在關系進行分析總結。另一方面,教師在確定好教學內容后,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例如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掌握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個性化教學,有針對性地將需要的知識以更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講授,對待不同群體水平的學生以不同的講授內容、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切入,以此提升教學效果。
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既要掌握英語語言知識,也要具備必要的實踐能力。這種適用性強的知識,單以講授的方法“灌輸式”地單向傳授給學生是不夠的,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盡量做到多元化,如采用自主學習法、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情境分析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適應不同的場景和需求,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師的學情分析,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如在重要的知識課堂可以搭配討論法,能極大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在實踐性強的課堂可以搭配自主學習法,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對于一位合格的教師來說,教學技能既包括豐富的理論知識,也包括扎實的職業(yè)英語專業(yè)知識、英語文化及英語知識資源整合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還需要具備必要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在課堂中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上可以引入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學習視頻,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最新的專業(yè)知識。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及時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學生的反饋來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高校英語的多樣化需求是大學英語改革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動力和必經之路。英語教學的內容需求、能力需求和實踐需求都是當今國際化發(fā)展下培養(yǎng)職業(yè)型英語實踐人才的重點。通過科學優(yōu)化目標,促使學生英語學習的導向性增加、學習動力更足;通過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教師教學的針對性更強;通過科學使用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學生吸收英語知識的有效性增加。隨著英語職業(yè)人才發(fā)展需求的增強和時代的多元發(fā)展,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也將緊隨時代步伐不斷革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