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同建,戴安源,嵇友權(quán),韋 朋
(1.江蘇省漣水縣作物栽培技術(shù)指導站,江蘇 漣水 223400;2 江蘇省漣水縣植物保護站,江蘇 漣水 223400)
漣水縣擁有2.67 萬公頃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chǎn)基地。十三五期間,年均栽植水稻6.34 萬公頃左右,每公頃平均產(chǎn)量9007.51 kg。近幾年,輪流在梁岔、黃營、石湖、唐集、大東、五港、紅窯、高溝、南集、東胡集、漣城、朱碼、陳師等13 個鎮(zhèn)(街道)實施省部級水稻綠色高質(zhì)高效示范創(chuàng)建項目,累計創(chuàng)建面積0.74 萬公頃,每公頃平均單產(chǎn)9750 kg。生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稻米遠銷上海、浙江、山東、安徽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
2020年10 月22 日,江蘇省綠色高產(chǎn)高效創(chuàng)建辦公室,委托省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總站組織專家,對漣水縣當年實施的省級綠色高質(zhì)高效示范片之一漣城街道荷緣村333.60 hm2水稻進行了實收抽測,以粳稻標準含水率14.50%折算每公頃平均產(chǎn)量為9867 kg。本文重點介紹機插水稻綠色高質(zhì)高效栽培配套管理技術(shù),以期為蘇北地區(qū)水稻綠色高質(zhì)高效生產(chǎn)提供參考。
近幾年來,通過反復篩選比較,選擇適宜當?shù)厣L的南粳5718、蘇秀867、徐稻9 號等品種栽植,受到多數(shù)農(nóng)民歡迎。
(1)秧池選擇
選擇土地集中、排水灌水方便、靠近河流的地方作為秧池,秧池和大田的比例以1:90 左右比較適宜[1]。
(2)營養(yǎng)土準備
取耕作田表土敲碎過篩,按大田2200 kg/hm2準備。播種前1~2 天將“壯秧營養(yǎng)劑”和過篩后的細土攪拌均勻。
(3)秧板制作
一般秧板寬150 cm,長度根據(jù)土地情況決定,秧板之間留寬、深各25 cm 的溝,便于排水和灌水。秧板田四周要留排水溝,一般溝寬35 cm、深25 cm。秧板做好后需排清積水、沉實板面,板面不平要上水鏟土找平。
(1)種子處理
落谷前攤曬1~2 天,并選擇適宜藥劑浸種3~4 天,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兼顧防病治蟲。
(2)選擇適宜播期
根據(jù)“寧愿田整好等秧,也不能秧長好等整田”的原則,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秧齡以15~20 天為宜。
(3)提高播種質(zhì)量
嚴格控制播種量,一般掌握在50~60 kg/hm2。機械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上底土、播種等工序,且播量與覆土均勻、全面。采取集中育秧模式時,每盤播露白芽谷150 g,即每平方厘米平均播芽谷2.5 粒。
(1)精確定量灌水
秧田揭膜前保持盤面潮濕不干,缺水需及時補水。揭膜后2 葉期前要保證盤面潮濕不干;2~3 葉期要小水勤灌;移栽前3~4 天斷水煉苗,以利于機械栽插[1~2]。
(2)追施苗肥
秧苗在1 葉1 心期葉色較淡時,需要用尿素60~65 kg/hm2,兌水6000~7500 kg,傍晚均勻灑施,施后再噴清水洗苗。
(3)防治病蟲害
及時防治稻瘟病、一代灰飛虱、螟蟲、稻薊馬等病蟲害。揭膜后在秧苗期全程覆蓋15~20 g/m2無紡布或20 目防蟲網(wǎng),可有效阻止灰飛虱等害蟲入侵。
整地前放水泡田,將土壤泡軟。一般情況下,砂土、壤土、黏土分別在移栽前1~2、2~3、3~4 天整地。機器耕翻深度要大于15 cm,田面高低落差不大于3 cm,表土上爛下實。移栽前需泥漿沉淀,一般砂土、壤土、黏土分別沉實1、1~2、2~3天即可插秧。
精準機插重點是“兩度一薄”。
“兩度”即栽插密度和深度。栽插密度以25.5~28.5 萬穴/hm2為宜,株距11.7~13.0 cm,行距30 cm,每穴3~5 苗,基本苗75~120 萬株/hm2。栽插深度2 cm 左右,栽插過深活棵慢,栽插過淺易漂秧。
“一薄”即薄水插秧。機插時保持大田水層深度1~2 cm,確保秧苗不漂不倒。
(1)淺水活棵
秧苗移栽后立即灌溉淺水以促進活棵,灌水深度以不超過秧苗高度1/2 為宜,防止中午溫度過高灼傷秧苗。2~3 天后需間歇灌溉,并適時排水晾田,不能長時間深水。
(2)活水促蘗
活棵后要經(jīng)常淺水灌溉,水深不要超過3 cm。田間水自然干后再灌水,周而復始。
(3)適時擱田
按照“苗到不等時”的原則,當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yù)期穗數(shù)80%~90%時自然斷水擱田。采取多次軟擱田方法將田擱實,加強土壤透氣,增強根葉活力。
部分遲播、遲栽、僵苗遲發(fā)等莖蘗數(shù)明顯不足的田塊,按照“時到不等苗”的原則,已到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時,要補施少量尿素、硅肥、鋅肥和鉀肥等,實行帶肥輕擱田,擱田程度視苗情與土壤情況而定。苗數(shù)足、葉色濃、長勢旺、肥力高的田塊應(yīng)重擱,以人立不陷腳、葉色明顯落黃為度;相反則應(yīng)輕擱,采取多次露田或軟擱,田中泥緊皮、田邊裂細縫、群體葉色褪淡即可。
(4)適時灌溉
孕穗期、抽穗期是水稻生理需水較多的時期,可淺濕交替灌溉。長穗期田間保持濕潤,一次灌水2~3 cm,水落干后4 天左右再灌水2~3 cm,周而復始,淺水層與濕潤交替,促進土壤板實而不軟浮。
合理施肥改善稻米品質(zhì),注意保持氮、磷、鉀等多種元素的合理比例,發(fā)揮低位分蘗生長優(yōu)勢。
(1)基肥
秧苗前期需肥量少,應(yīng)降低基肥的氮肥比例。氮肥20%~30%作為基肥,磷肥和鉀肥各50%作為基肥。
(2)蘗肥
移栽后2~3 葉齡施分蘗肥,分別于栽后5~7 天和12~14 天分2 次施用,施肥量分別為尿素105~150 kg/hm2、75~105 kg/hm2,使肥效與最適分蘗發(fā)生期同步,促進有效分蘗,控制無效分蘗,形成適宜穗數(shù),又利于形成大穗。第3 次蘗肥在栽后18 天左右視苗情施尿素75 kg/hm2左右。前茬作物秸稈還田量大時,適當增施尿素3~5 kg。
(3)穗肥
穗肥占總施肥量的30%~40%,葉色正常褪淡、生長量適宜的田塊,分2 次分別在倒4 葉和倒3 葉期施用。每次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15%~20%,既鞏固有效分蘗成穗,又促進壯稈大穗形成。葉色淺、生長量不足的稻田,穗肥需提早到倒5 葉和倒3 葉期施用;葉色深、不褪淡、生長量過大的旺長稻田,穗肥需推遲到倒3 葉期葉色褪淡后一次性施用,并酌情減少肥料用量[3]。
(4)粒肥
施用粒肥能夠延緩水稻上部功能葉片的功能衰退,提高水稻上部葉片光合作用能力,達到增加千粒質(zhì)量、改善稻米品質(zhì)的目的。水稻粒肥可葉面噴施,田間葉色褪淡時可選用1%~2%尿素水或0.1%~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傍晚或早晨噴施。
(1)清潔環(huán)境
12 月底前徹底清除田埂、田邊和溝塘的雜草、枯葉,集中無害化處理,消滅害蟲越冬卵及若蟲。人工拔除稗草、千金子等雜草和雜稻成本低、效果好。
(2)誘殺害蟲
運用性誘劑集中殺滅雄蛾或干擾害蟲交配,從而降低田間蟲口數(shù)量。利用害蟲的趨光性、群集性等用殺蟲燈、粘蟲板等誘殺害蟲。
(3)生物防治
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利用天敵以蟲治蟲,滅蟲保糧效果較好。
(4)藥劑防治
如果病蟲害達到“防治閾值”,則需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藥物如井崗霉素、好力克和康寬等進行化學防治。生物農(nóng)藥和低毒復配農(nóng)藥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蟲害,減少高毒化學農(nóng)藥的使用量,避免環(huán)境污染[4]。部分草害嚴重田塊需對靶加強挑治,以達到較佳防治效果。
經(jīng)過幾年反復試驗研究,水稻綠色高質(zhì)高效栽培配套管理技術(shù)在生產(chǎn)中大面積推廣應(yīng)用,提高了稻米品質(zhì),實現(xiàn)了農(nóng)民增產(chǎn)、增收。在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時,盡量采取綠色防治方法,確保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