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通過終身學習建設健康而富有韌性的城市
——UNESCO第五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要旨解讀

2022-11-23 23:00
終身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韌性學習型建設

□ 朱 敏

在全球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國際宏觀形勢復雜變化的情況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五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仍于2021年10月27—30日如期在韓國延壽舉行。來自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的各國家和地區(qū)大約1 500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民間組織代表等,共克時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從應急到韌性:通過學習建設健康而富有韌性的城市”(From emergency to resilience:Building healthy and resilient cities through learning)的主題探討。

城市的健康和韌性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重要內容,即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和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韌性的、可持續(xù)的城市和人類住區(qū)”。在2015年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上,UNESCO就已經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習型城市之間作了內涵與行動上的密切對接①。面對新冠疫情的全球情勢,關注城市的健康和韌性發(fā)展,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當下我們應該集中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深化對城市健康和韌性的內涵理解,以及終身學習系統為此如何開展有效行動?

通過研讀與分析《學習型城市延壽宣言:通過終身學習建設健康而富有韌性的城市》(Yeonsu Declaration for Learning Cities:Building healthy and resilient cities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以下簡稱《延壽宣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2021—2023年戰(zhàn)略》(UNESCO Global Network of Learning Cities Strategy 2021—2023,以下簡稱《2021—2023戰(zhàn)略》)、會議背景文件,以及大會公布的第四屆全球學習型城市獎十個獲獎城市②材料,本文對第五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要旨做出如下闡釋。

一、構建城市健康學習的新范式

大會對健康問題及城市終身學習系統如何在其中發(fā)揮作用予以充分關注,不僅安排了一次主題為“健康學習:后疫情時代的新范式”的全體會議,而且設置了3個平行專題論壇共9場交流活動,來討論更為具體的問題。對此主題形成以下基本觀點和要義。

(一)從整體視角來理解健康學習

會議認為,對于所有與健康相關的活動(無論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來說,終身學習視角下的健康學習應是一種新的范式,要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

1.全面理解健康素養(yǎng)及其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性

個體健康狀況和許多因素有關,其中,具備良好的健康素養(yǎng)是保障個體健康的重要方面。會議倡導通過終身學習建設健康城市,正是對這一主流觀念和健康促進方法的再確認。有關新冠疫情的研究發(fā)現,與健康素養(yǎng)好的人相比,健康素養(yǎng)欠缺者在理解新冠癥狀(49% vs 68%;p<0.001)、識別預防感染行為(59% vs 72%;p<0.001)等方面均有差異,他們不能有效查找新冠疾病的相關信息和政府疾控進展,對保持社交距離重要性的認同程度也稍有落差(6.1 vs 6.5;P<0.001),記憶和獲取藥品的困難程度更大(3.6 vs 2.7;p<0.001),總體上對新冠疫情和疫苗接種的錯誤觀念也更多。[2]顯而易見,健康素養(yǎng)匱乏使得個體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有所欠缺。

然而,健康素養(yǎng)不簡單只是健康信息獲取與健康行為遵守的問題。援引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觀點,健康素養(yǎng)還包括個體的鍛煉能力、鑒別健康信息和資源的能力、與他人互動并有效表達個人和社會對健康促進需求的能力;通過提高獲得能理解且有價值的健康信息的機會、提高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做出判斷,并參與到公共健康促進活動中,一起解決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3]早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研究發(fā)現,醫(yī)療服務因素在健康影響中僅占比8%,其他影響因素廣泛存在于生物、社會、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行為等方面。[4]所以,健康素養(yǎng)的作用是跨領域性的,其作為健康決定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在指導臨床實踐、公共健康干預和全球健康改進的公共政策等方面都具有相當潛力。[5]

2.從社會維度進一步理解健康學習的公共價值

個體健康素養(yǎng)的獲得和提升,有利于在個人與家庭層面應對健康問題。但會議提醒,為健康而進行的終身學習還必須考慮社會的維度。健康學習應該成為公民教育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個體除了擔負自我健康管理的職責,還必須理解個體的認識和行動對他人、對周邊環(huán)境可能產生的影響,并能夠有意識、有責任、有能力去參與和健康主題相關的各種社會事務。對此,《延壽宣言》倡議:“加強公民健康,使其認識到健康問題的廣泛社會影響和全球健康的共同利益,讓學習者在涉及自身及其所在社區(qū)的健康問題時,有更多的自主性來履行道德和社會責任?!盵6]城市人口密度高、流動性強,在公共健康危機存在的當下,理解和落實這一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推動健康公平及其對社會公平的助益

與教育相似,健康也是一項基本人權。此次大會特別提到要關注健康公平——在按照社會、經濟、人口或地理等維度劃分的不同群體之間,不存在因不公平對待或公共衛(wèi)生舉措不到位而產生的健康狀況差異。但由于社會結構性方面的影響因素,健康領域的公平問題面臨不少挑戰(zhàn)。國外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疫情就像一把錘子,加大了未來的壓力,強化了既有的結構性不平等……對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打擊最大,就好像存在兩種不同的新冠疫情現實?!盵7]因此,《延壽宣言》提出要通過教育和終身學習予以集體應對,以避免健康不平等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健康公平的實現還可以幫助弱勢群體有效改善其他方面的社會公平狀況。我國一項研究發(fā)現,2003—2010年間我國農村貧困發(fā)生率逐年降低,主要得益于農戶的收入增長,健康與教育兩項人力資本則是影響收入增長的顯著因素;而從收入差距縮小的視角來看,健康因素對農村減貧的作用甚至比教育更為明顯,提高貧困農戶的健康水平對于農村減貧具有較強的政策意義。[8]由此可見,促進健康公平不僅有助于個體健康狀況的改進,于社會公平也能產生積極作用。

4.倡導健康學習的終身學習視角

如前所述,健康問題不單是一個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各種社會因素對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它其實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社會問題。因此,在健康領域開發(fā)和設計各種教育和學習活動,就必須拓展視野,走出僅關注正規(guī)健康教育的認識框架。從健康的非醫(yī)學性質影響因素來說,健康學習的內容可以拓展至經濟、文化、環(huán)境、工作、公共服務等領域。從能力要求來說,健康學習中需要納入系統思維、規(guī)范意識等高層次學習要求,幫助人們更全面地理解自我,以聯系的觀點來理解和參與社會健康事務。從方式來看,工作場所、媒體、社會網絡、數字環(huán)境等都是健康教育和學習活動可開展的空間。以上多方面的拓展推動著健康學習向終身學習范式轉變。

綜上,大會對健康問題的關注體現了強烈的健康社會學導向。所提出的新范式意義主要體現在:肯定個體健康素養(yǎng)與健康狀況之間的積極相關;強調健康學習的社會維度,力推從傳統的健康護理中心轉到關注影響健康的更廣泛的經濟與社會等因素;認識到健康公平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對社會公平情況改進的助益;倡導從終身學習視角來推進健康學習。

(二)采取綜合取向的健康學習路徑

與上述健康學習觀念相對應,大會提出應該采取更為綜合性、整體性的健康學習路徑[1],從內容、途徑和政策上予以拓展。

1.基于整體健康觀來豐富健康學習的內容

突破傳統的以健康護理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觀,從健康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等不同影響因素,以更廣泛的視角、相互聯系的觀點來推動健康學習。例如,生物多樣性與健康、商業(yè)活動與健康、電磁場與公共健康、居家空氣與健康、人權與健康、居無定所與心理健康、危機情況下的心理健康、交通與健康等都是可以考慮的學習主題。[9]在一些城市,綠色生活方式與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改善市民健康的重要手段,相關知識與技能也成為健康學習的新資源。會議發(fā)言中有代表提到,城市規(guī)劃設計與市民健康之間存在關系,這啟發(fā)我們,城市規(guī)劃與公民健康也是健康學習內容的選項。此外,世界經濟論壇的白皮書提到,數字化時代,“永遠在線”文化和數字人格增加了人們的壓力,長時工作和久坐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都產生不小影響[10],技術與健康的主題也值得關注。

鑒于對健康學習的社會維度的強調,大會特別提到,要發(fā)揮全球公民教育對健康的貢獻。全球公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意味著個體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包括健康在內的各類社會公共問題,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并有能力去參與和健康相關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而在更大的范圍發(fā)揮個體健康學習的成效。換言之,全球公民教育有助于激發(fā)公共意識,引發(fā)對公共利益的重視,提高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能力,而所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健康學習的社會效益。因此,健康學習和公民教育在學習內容上的融合是一種有效途徑。

2.采用全機構的方法來拓展健康學習的供給

除了正規(guī)教育系統,社會的其他許多部門和環(huán)境中也存在大量的健康學習機會。大會建議采用全機構的方法,引導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學校、社區(qū)、公司企業(yè)、媒體、社會組織等開展與機構相適應的健康學習活動。例如,韓國西大門區(qū)自2009年以來就在大學實施與健康有關的諸多終身學習活動,包括大腦健康培訓者、健康茶飲、老年人健康經理、快樂微笑保健等項目。對于在職人員來說,工作場所的健康是一個重要問題,工作機構可以在員工的飲食、工作期間的勞逸結合、工作時間安排等方面做出調整,提供機會讓員工獲得相應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避免在工作場所罹患非傳染性疾病。在社區(qū),面向不同群體開展各類健康學習活動,是許多學習型城市推進健康學習的常用策略。

3.推動健康學習政策納入城市健康綜合治理

健康城市的建設需要多部門的共同參與。以終身學習的力量來推動健康城市的建設,意味著健康學習必須融入城市健康的綜合治理過程,和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管理、城市建筑綠化、空氣治理、水環(huán)境優(yōu)化等多種舉措協同推進。為此,大會提出的首要路徑是要強化地方層面的政策落實,建議將健康學習整合到城市有關的項目、行動計劃和數字化戰(zhàn)略當中。一方面,可以在城市終身學習政策和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動中強化健康主題的學習;另一方面,隨著“在所有政策中融入健康”(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推行,例如以更緊湊的城市規(guī)劃提高能效,使用清潔技術減少工業(yè)廢氣排放等,健康學習也可以逐步實現政策主流化,跨越領域邊界嵌入到城市規(guī)劃、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保護、資源管理、城市空間設計、公共交通等政策與行動中,更廣泛地激發(fā)全民的健康意識,培育不同情境下的具體健康行為。

二、打造社區(qū)和地方學習系統的長期韌性

韌性城市是本次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同樣安排了一次全體會議,主題為“韌性城市:加強社區(qū)和地方學習系統”。會議認為,未來的沖擊和壓力不僅來源于疫情,還包括氣候危機、自然災害和人類自身引發(fā)的其他各種困境。鑒于社區(qū)方面存在的眾多挑戰(zhàn)(如社會孤立、經濟損失、學校停課、不安全感等)和疫情背景下全球學習成果可能面臨的重大損失,會議提出重點在社區(qū)和地方學習系統兩方面加強城市的韌性。

(一)強化社區(qū)韌性的建設

社區(qū)是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有研究表明,城市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及其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各類既有公共服務的質量、機會分配情況,以及一定的政治選擇。[11]如果一個城市原來的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比較完善且分配均衡,那么面臨危機時要從容得多。為此,建議從以下方面重點推進。

1.提高地方政府的基礎公共服務質量

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應明確自我定位,主動和基層社區(qū)、社會組織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即在日常工作中,地方政府就要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練好內功”,實施和協同地方計劃,維持緊急醫(yī)療服務、教育、公共交通、住房和衛(wèi)生設施等基本服務供給,形成良好的組織領導與社會合作能力,為城市應對各種緊急和突發(fā)情況打好基礎。

這啟發(fā)我們,教育作為基礎公共服務,需要在平時不斷予以夯實。這方面工作可以參照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4的基本要求,在教育對象的全民性、教育層次的完整性、教育類型的多樣化、教育質量的高要求、教育體系的包容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等方面持續(xù)改進;尤其是要保障教育的公平與包容,促進社會團結和社會資本的提升。同時,亦要廣泛開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培養(yǎng)市民應對各種可能危機與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2.改進城市的社會包容狀況

會議提出,城市韌性的建設是要在平時就著力解決那些導致城市脆弱的根本原因,解決城市遭受沖擊和壓力的問題根源,并認識到形成這些問題的復雜性。其中,社會包容水平是影響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也直接點明“社會的包容和團結”是韌性城市所需社會維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12]

教育領域的社會包容于韌性城市發(fā)展非常關鍵?;仡櫟谒膶脟H學習型城市大會成果《麥德林宣言》的倡導,即促進社會包容是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我們既要在現有的各類教育活動中照顧各類被排斥的社會群體,同時又要以終身學習的原則去重塑教育制度本身。[13]包容性原則在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的各城市發(fā)展中得到體現。例如,英國的貝爾法斯特市致力于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在伙伴關系、物理設施、社會包容、健康福祉與財政保障5個維度設立了8個行動領域,其中,社區(qū)支持與健康服務、社會參與、就業(yè)、尊重與社會包容、溝通與信息都需要教育力量的積極支持。[14]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發(fā)布了《數字格拉斯哥戰(zhàn)略》,直面信息社會中的數字包容問題。[15]意大利的米蘭市發(fā)布了《米蘭韌性戰(zhàn)略》,提出應優(yōu)先服務青年群體當中的移民與避難者,幫助他們解決經濟排斥問題。[16]波蘭的格旦斯克市開發(fā)了移民融合項目,提供培訓、就業(yè)機會、教育和語言課程。[16]

3.充分發(fā)揮社會非正規(guī)部門的力量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服務供給暫時短缺或者無法及時到達的時刻,社會組織和非正規(guī)學習機構積極投入城市應急工作,提供各種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如果沒有非國家的行為體介入,全球將有3.5億兒童的教育落在國家身上[17],兒童教育尚且如此,其他各類教育更是離不開非正規(guī)教育部門的力量支持。例如,澳大利亞默頓市的社區(qū)活化與學習團隊集中開發(fā)了3個社區(qū)連接中心,給當地市民提供應急事務、醫(yī)療救急、財務咨詢、心理咨詢、社會聯系、工作準備和通信連接等方面的服務。[1]當地一些平時通過面授教學獲取工作收入的教師,積極參與在線課程教學,這樣既可以給居民提供學習資源,也可以在特殊時期繼續(xù)工作。

(二)打造地方學習系統的長期韌性

疫情給地方學習系統帶來了史上最嚴重的破壞。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此次疫情影響到190多個國家和各大洲近16億的學習者,學校和其他各類學習場所的關閉影響到全球94%的學生,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比例甚至高達99%。[18]《延壽宣言》提出,要積極肯定正規(guī)教育部門在新冠疫情期間及之后為城市韌性所做的貢獻,即學校、大學、職業(yè)技術教育與培訓機構在危機期間確保學習者繼續(xù)學習的能力。但地方教育系統更應致力于長期韌性的建設,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危機。

1.加強在線教育的建設

加強在線教育是UNESCO明確提到的增強學習系統韌性的首要方法。盡管在線教學是疫情期間的無奈之舉,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在線教學確實對教育系統的韌性起到了顯著的支撐作用。疫情期間,全球各地因地制宜,推動本地在線教育方案的實施。芬蘭的埃斯波市給困難家庭提供技術設備和信息技術培訓;波蘭的格丁尼亞市發(fā)起了重要談話行動,學生在日常在線課程當中與心理健康專家討論情感、焦慮、死亡和孤獨等主題;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提供短期在線課程;上海市分階段開發(fā)了終身學習云項目,將各種高質量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供市民繼續(xù)學習[19];德國的班貝格市及其周邊地區(qū)建立了一個收集教育機會信息的在線平臺。[20]UNESCO還強調,無論是否與健康有關,現在都必須努力加強遠程在線學習建設,提高城市學習系統的韌性,以應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其他危機。

2.提高學習系統韌性的其他方案

除增強在線教育之外,本次大會未能就如何提高學習系統的長期韌性展開充分探討。但這個主題得到了其他相關組織的密切關注,其中許多建議值得借鑒與思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分別在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專門就疫情之后如何加強教育系統的韌性建設出版過2份報告,提出了如下建議:(1)將各級相關利益主體納入教育規(guī)劃工作的全部流程中,為重建更好的教育設立一個共同目標。(2)重新思考學校功能和教育目的。雖然疫情期間學校物理空間暫時關閉,但教育在聯結社會支持、保持社會資本、保障社會公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仍舊作用突出,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至關重要。(3)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目標框架下落實好“一個都不能落下”的基本精神,堅守教育使命,保障所有兒童的基本教育權利并幫助他們實現潛能。(4)加強對風險的預判,進行情境規(guī)劃和危機再現規(guī)劃,做好風險應對準備。(5)盡力解決不同層面的教育排斥問題。(6)加強部門之間的多主體合作。(7)就教育規(guī)劃、教學實施和教學結果定期組織交流。(8)落實好性別在教育中的主流化,做好殘疾人教育。(9)在課程和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韌性品質,如加強社會—情感能力與生活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學習能力。(10)加強本地相關信息和知識的交流。(11)在資金上優(yōu)先照顧最困難的學校和學生群體。(12)對危機應對情況予以監(jiān)測和反思,及時做出階段性調整,為回應具體問題提供依據。[21]

世界銀行集團提出的“教育韌性辦法方案”偏重緊急情況下的建設,主要包括:(1)做好逆境中的教育管理,包括識別出學生面臨的危機和學校對危機的當下反應狀況;(2)在教育系統中運用并保護好人員與資產;(3)取得相關學校和社區(qū)的支持,如有辦法與它們保持接觸和長期聯系,確保教學活動實施等;(4)根據韌性資產來調整教育系統服務,如在逆境中為教育制定有意義的戰(zhàn)略方向,為學習、社會情感健康的保護等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方案,對可獲取的各類資源予以平等分配等。[22]

學習系統的長期韌性是危機之后全球教育領域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無論是緊急情況下在線教育的應急性跟進,還是相關國際組織提出的諸多更系統、更全面的解決方案,都表明建設好地方學習系統的韌性,關鍵仍舊是完成好教育和學習的核心任務,保障教育基本權利,推進教育公平,確保經費供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加強合作與交流等。

三、城市健康與韌性的關系識別

健康和韌性是2個平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學習型城市建設背景下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整合,是一個挑戰(zhàn)。本次大會對此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一)韌性城市為終身健康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

會議提出“基于場所的觀點”來貫徹上述思路。比如,疫情期間家庭作為學習和工作空間的功能得以極大擴展,就此可以開發(fā)家庭中的健康學習。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和文化館等市政公共場所可以為公共健康學習提供機會。室外公共空間(如街道、廣場、公園)和綠地是進行非正式健康學習的重要場所。數字化背景下,各種在線健康教育孕育而生,數字空間成為健康學習的新領地。疫情也要求工作場所做出改變,各類組織不僅要迅速采取措施保護員工安全,而且要采取新的工作方式來支持和重塑辦公室生活,讓健康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構成。

基于場所的觀點顯示了城市韌性建設在空間利用上的豐富性與靈活性,本質上是城市應對公共危機所采取的空間轉移、再開發(fā)和利用的策略,旨在為特殊時期的工作場所找到替代方案。在這些多樣化的城市空間中,可以結合具體情境開展各種顯性或者嵌入式的健康教育和學習活動。

(二)健康學習為韌性城市建設奠定基礎

韌性城市不僅包括城市物理基礎設施的抗壓力和復原力,還包括城市民眾的心理建設和社會聯結。健康學習重視心理抗壓能力、自我調適能力、修復能力等方面的改善,事實上可以為城市的韌性建設提供心理基礎。有關韌性城市的文獻綜述研究發(fā)現,心理韌性對于提升社區(qū)韌性具有積極作用,在韌性研究主題之下,健康、家庭、青少年一度成為熱點話題,健康主題的出現強度更是達到6.62,而情感治理和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公共危機事件引發(fā)的心理問題。[23]可見,健康與韌性在個體的心理韌性上有著高度的重合。

對健康與韌性不同任務與目標之間的關系考察,提醒我們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要納入協同與整合思維。如有研究提出,以清潔飲水和衛(wèi)生設施為內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就是健康環(huán)境風險因子方面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兒童死亡率;高質量教育則有利于健康狀況的改進;健康與福祉的改善又同工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基礎設施的發(fā)展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24]

四、2021—2023年學習型城市推進的舉措建議

健康與韌性是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未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城市建設更要考慮基礎性功能的完善。為此,UNESCO通過《延壽宣言》發(fā)出行動倡議,并發(fā)布《2021—2023戰(zhàn)略》予以配合推進。

(一)強化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實

學習型城市建設一直強調政府政策層面的保障。2013年的《建設學習型城市北京宣言》對國家在學習型城市建設當中的政治承諾就有相當清晰的闡述?!堆訅坌浴芬捕啻螐娬{地方政府的主導性角色,舉措之一是在地方行動和發(fā)展戰(zhàn)略中融入推進健康和韌性城市建設的相關內容,并建議政府采用新的健康終身學習政策。我國實施多年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2016年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2019年發(fā)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以及“十四五”對韌性城市的納入都是國家政策承諾和支持的直接體現。歐洲健康城市網絡2020—2025年聯合行動中所提出的心理健康聯盟、通過數字健康賦能、免疫議程、行為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行為等四大計劃,也為國家和地方層面如何落實提供參照。[25]此外,《延壽宣言》還從UNESCO全球工作統籌的角度,特別建議各地相關政策與《2021—2023戰(zhàn)略》活動安排相銜接,以保證這項國際倡議行動的地方落實。

(二)推動全球城市之間的高效交流與合作

學習型城市建設本身的綜合性、城市健康問題的社會化趨勢,以及韌性城市建設的復雜性,都越來越需要各方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通過各種平臺與網絡進行合作學習、相互學習仍是一個基本途徑。UNESCO經過對2019—2020年戰(zhàn)略實施方案的反思,決定繼續(xù)以專題組的形式推動未來的學習型城市建設,但專題組數量有所調整,由原來的7組精簡為目前的5組,分別是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健康和福祉、規(guī)劃、包容(與讀寫能力和信息通信技術都有橫向關聯)。為了促進網絡和不同專題組之間的交流,《2021—2023戰(zhàn)略》提出了多項具體的工作建議,包括:開發(fā)城市之間的指導系統,解決前期各專題組因為較難達成核心知識的共識而存在的交流障礙問題;終身學習研究所為所有專題組成員城市組織咨詢會議;成員城市在工作中共同承擔各自專題組的領導職責;實現工作的流程化和工作目標的具體化;納入更多的技術合作伙伴予以支持;為專題組創(chuàng)建專家團隊等。

(三)進一步實現資助來源的多樣化

《2021—2023戰(zhàn)略》提出,要繼續(xù)推動2019年啟動的“多方捐助籌資模式”,為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增加個性化的籌資方式,如實物捐贈等。在資助伙伴的尋找上,也不限于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的成員城市,UNESCO成員國的各級政府、國際金融機構等多邊組織、企業(yè)、慈善機構、基金會及民間各類組織等都可以加入其中?;I措的資金將優(yōu)先用于最不發(fā)達國家城市決策者的能力建設和培訓,學習型城市框架下的各類專題研究,以及國際和地區(qū)層面的經驗交流等活動。

(四)在實踐和行動中加強研究和數據治理

在國際層面推動各項具體工作的同時,加強對工作本身的行動研究和反思是UNESCO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會議期間,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5個專題組都專門對前一個周期(2019—2021)的工作做了總結和反思,形成文本供各方學習交流。從這些行動研究成果中,各成員國既能了解到專題組內各成員城市的實踐動態(tài),也對本地區(qū)的行動反思提供橫向參照,為后續(xù)學習型城市建設奠定可靠的研究基礎。《2021—2023戰(zhàn)略》提到要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數據建設工作,為各專題組的進展情況創(chuàng)建數據庫,供成員城市共同學習和分享,并為工作研究中的數據治理打好基礎。

注 釋:

① 此次大會的主題就是學習型城市的可持續(x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全力支持聯合國全部17項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認可教育、終身學習和公民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部三個領域中的關鍵作用等。

② 分別是:中國上海、韓國烏山、澳大利亞溫勒姆、愛爾蘭都柏林、法國克萊蒙費朗、英國貝爾法斯特、埃及達米埃塔、墨西哥韋霍青戈、沙特朱拜勒工業(yè)城和卡塔爾阿爾瓦克拉。

猜你喜歡
韌性學習型建設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穩(wěn)住農業(yè)基本盤 增強發(fā)展“韌性”
數字孿生技術打造韌性城市
浙江開放大學:以開大特色探索學習型社會“浙江示范”
把人大機關建設成為學習型機關
黨的政治建設怎么抓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人大建設》建設人大的故事
笑中帶淚的韌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