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邏輯及其價值
——身體教育學的視角

2022-11-24 04:00:03秦立凱
關鍵詞:協同勞動身體

秦立凱

(淮北師范大學 a.體育學院;b.大運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五育融合”成為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目標。勞動教育、體育教育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但就勞動和體育的內在聯系、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機制和路徑等研究不足。已有研究揭示勞動和體育具有互補性質[1],勞動和體育是人類感性存在的兩個基本面向[2],以五育融合為導向的體育課堂教學有必要融入勞動教育元素[3]。在身體理論成為多學科研究熱點的背景下,從身體教育學的視角探索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和其價值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身體教育學的淪陷與勞動、體育教育之困

所謂身體教育學是指從身體的角度看,教育實踐首先是一種身體的實踐,是完成對身體的塑造和改變,將身體的可能性變?yōu)楝F實性,并賦予更多可能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原發(fā)的身體體驗是知識之根、教育之根,而人的身體是體驗和經驗的源頭和活水。相對于知識教育學而言,身體教育學更關注人整個身體的發(fā)展,強調使身體趨向強健,使人格趨向健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身體教育的必然取向[4]1。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身體教育學”一度淪陷,以致于有學者通過對腦科學等多學科分析后,認為中國過去幾十年教育最大的失敗是“身體的丟失”。①引自2019年4月22日,羅來武教授在北京師范大學的講座《人類行為的深層與表層結構:制度與文化分析的新理論——來自腦科學等多學科的一次大綜合》。身體教育學的沉淪導致體育教育之困和勞動教育之困。

(一)體育教育之困

體育是身體教育的重要途徑,著名教育哲學家雅斯貝斯說:“自我保存的沖動,作為生命力的一種形式,在體育運動中為自己找到了發(fā)揮場所;作為直接生命需要的一種遺跡,在訓練中、在能力的全面性以及運動的靈巧性中得到滿足。通過受意志控制的肉體活動,力量和勇氣得到了保存,而且,追求同自然的接觸的個人更接近了宇宙的基本力量?!盵5]在雅斯貝斯看來,體育是按照游戲規(guī)則和人人必須服從的方式組織起來的重要手段,它能從諸多生命元素中開發(fā)積極的健康生命,引發(fā)崇高的生命體驗與生命沖動,保持身體力量和勇氣,進而實現對自身的生命創(chuàng)造與人本邏輯的本位回歸,更接近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本質。

但是當代社會崇文有余,尚武不足,體育教育面臨困境。首先,教育實踐中對體育教育的忽視,“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根深蒂固,課業(yè)負擔重,體育氛圍淡薄,體教分離,應試教育已經登峰造極,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奇觀沒有隨著大學擴招而轉變;其次,受學科應試教育影響,提升體育中高考成績、提高國家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等成為師生以及學校的“終極追求”,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并未確立;最后,實踐中“健康第一”作為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具有衍生性、同質化、自上而下導出和放大化的取向,同時,體育的文化本質及其人文價值在“健康第一”的優(yōu)先考量下被弱化和抑制了[6]。體育教育之困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xù)下降,這一趨向至今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二)勞動教育之困

“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的過程”[7]。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青少年運用知識與技能獲得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教育實踐。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盵8]但勞動教育卻因種種原因而面臨困境。

首先,表現為對勞動教育的忽視。劉良華指出中國教育對于“身體”的忽視與輕視不僅顯示為“體育”的不發(fā)達,還體現在對“勞動教育”的不屑一顧[9]。據調查,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占比不高,開展勞動教育的高校不足兩成,其中進行系統(tǒng)化勞動教育設計的僅占11.5%,占全部高校的比例僅為1.9%[10]。中小學勞動教育也不容樂觀,進入21世紀,由于勞動教育“被弱化、被軟化、被淡化”,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成為實施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11]。其次,表現為對勞動價值觀的忽視,勞動教育流于形式,當前大學畢業(yè)生中出現的“頻繁跳槽”“隨意毀約”“盲目追求高薪”等不良傾向,一定程度上和勞動價值觀教育缺失有關。其三,對勞動教育的本質把握不準確,以致于勞動教育畸變?yōu)榧妓噷W習,畸變?yōu)樾蓍e娛樂,畸變?yōu)閼土P手段等[4]208。

二、身體教育學視域下的“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邏輯

從身體教育學的視角來看,“五育”中,勞動教育側重于運用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勞動品德和勞動價值觀,解決“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看世界、改造世界”的問題;體育側重身體發(fā)育和發(fā)展,解決“以怎樣的身體狀態(tài)看世界、改造世界”的問題?!皠趧印迸c“體育”協同育人具有深厚的邏輯基礎。

(一)身體理論:“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理論邏輯

身體是勞動和體育的載體,身體理論是當代哲學和社會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論流派,是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皠趧觿?chuàng)造了人”論斷揭示了勞動和身體的內在聯系。勞動的邏輯起點是“身體”,這種身體并非一般意義的肉體存在,而是身心合一、與環(huán)境同構,有著自由體驗的身體[12]。勞動是改造人的身體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實現人的本質具有決定性價值[13]。

體育是人類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進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實踐活動,著名體育學者胡小明、任海、張洪譚、程志理、方千華、馬德浩等,對體育和身體的關系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刻分析。他們一致認可體育的特征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以人自身的發(fā)展為目的,以主客體同一為存在方式,以人文精神為價值導向的社會實踐活動。近年來身體素養(yǎng)說成為體育學術研究熱點,研究認為身體素養(yǎng)是統(tǒng)領當代體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理念[14],和青少年健全人格、學業(yè)成績、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等都有密切關系。

勞動和體育都以“身體”為邏輯起點,人的身體和本質力量是在勞動和歷史的生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身體理論構成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

(二)游戲的人:“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本質邏輯

游戲活動是在固定時空下進行的、有規(guī)則的、自愿的、并且具有約束力的娛樂消遣,它屬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為。勞動和體育都蘊含著人的游戲精神,是作為主體的人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和追求,是人的力量的本質體現。勞動具有解放人的本質力量,自由勞動本身就是最佳的自由教育,它并不僅僅是通過在教室接受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而獲得的。體育則是由人類玩?;顒樱鸩桨l(fā)展到游戲階段,再經理性化發(fā)展而來的高級文化活動。體育運動是人類身體本能之中蘊涵的那些運動能力、行為方式、活動內容和能量發(fā)泄,是人類自身創(chuàng)造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體育運動就是游戲活動本身隱含的那些最為實在的、自然的文化和行為內容, 是游戲語境中的一個特殊概念,其中隱含著對于人類起源的解釋[15]。換言之,體育科學的實質在于改善人體外在的形態(tài)結構、內在的道德和精神層面的價值范疇,在于通過體育實踐的反思追問人格修養(yǎng),洞察生存體驗,感悟倫理教化,從歷史實踐和社會實踐維度完成對身體的規(guī)訓和改造,最終實現人自由充分之發(fā)展。

勞動和體育的本質皆有游戲屬性,這是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的本質邏輯。馬克思曾對勞動異化進行深刻的批判,所謂勞動異化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不能享受勞動的樂趣,不能享受到應有的勞動成果,使得勞動作為具有超越性和本真性意蘊的游戲性質大大弱化[16]。當代競技體育的職業(yè)化、商業(yè)化發(fā)展,使得競技體育異化現象也日趨嚴重,體育離游戲的屬性越加遙遠。

(三)社會轉型:“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現實邏輯

當代社會的最顯著特征是社會轉型,社會轉型表現為全球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等??萍歼M步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生產力變革促使人們勞動結構發(fā)生變革,進而對人身體形態(tài)產生深刻影響,最終可能會對人類身體素質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勞動、體育同為重要的身體教育范疇,在教育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二者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勞動本身具有一定健身效果,因為勞動者(體力勞動者)揮舞手臂、揚起鐵錘、肩挑手提等勞動方式本身就包含了運動的基本形式。當代社會體力活動付出的主要形式是勞動和體育,勞動的形式日漸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化,體力勞動日益減少,那么,體育就成為體力付出的主要形式,體育在現代社會的剛需越來越大。所以,體力性勞動和體育活動就成為社會轉型條件下保持身體健康,并發(fā)揮協同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和路徑。

全球化是當代社會轉型的另一表征,我國正踐行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對標世界體育強國,不僅要重視體育教育,也要重視勞動教育。在奧運賽場,我們常見奧運冠軍有著各異的職業(yè)背景,如2020 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飛碟多項冠軍巴羅奇(澳大利亞)的職業(yè)是農業(yè)保護官員,柔道女子負78公斤級冠軍阿武教子(日本)的職業(yè)是警官,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冠軍斯托姆波羅斯基(德國)的職業(yè)是一名時裝設計師,這種現象和西方國家重視勞動教育是分不開的。德國是公認的體育強國,但德國的“工匠精神”和完備的勞動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德國把勞動教育視為學生職業(yè)生活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早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就明確了以勞動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yè)啟蒙教育。德國的勞動教育具有鮮明的實用性,以生活和職業(yè)需要為導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17]。美國在1898 年頒布《國家職業(yè)發(fā)展指導方針》,對中小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做出具體要求,美國還通過具體的課程與活動實施職業(yè)啟蒙教育。俄羅斯的勞動教育強調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提升勞動能力,重視對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yǎng)。2009年,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制定出臺《俄羅斯公民精神道德發(fā)展與公民道德教育構想》,其中“基本國家價值觀”就包括“勞動與創(chuàng)造”。

(四)勞衛(wèi)制:“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歷史邏輯

勞衛(wèi)制是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歷史邏輯。勞衛(wèi)制是準備勞動與衛(wèi)國的體育制度的簡稱,1954年5月4日國家體委正式頒布《中國勞衛(wèi)制暫行條例》和項目標準,學校、部隊和機關單位等掀起了持續(xù)接近6 年的勞衛(wèi)制鍛煉熱潮。勞衛(wèi)制對增強我國國民體質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對學校體育產生巨大影響。

勞衛(wèi)制反映了勞動和體育的基礎地位,勞動不僅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重要的建設國家的重要途徑,是體育鍛煉的目的所在。勞動不僅是體育起源的關鍵因素,也對體育起到引導作用。俄羅斯2013 年重新實施新版勞衛(wèi)制,對我國有很強的啟發(fā)意義,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防形勢是復雜嚴峻的,重提勞衛(wèi)制并借鑒其中好的做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勞動和體育在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也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實現富國強兵。

三、身體教育學視域下“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的價值

從身體教學的視角審視,勞動和體育是身體教育學的重要內容,加強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具有多元價值。

(一)助益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價值

當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體力活動不斷減少已成為世界性的趨勢,不僅包括體育鍛煉時間少、體力活動不足,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徒步行走等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由于電器的廣泛使用帶來的家務勞動體力活動減少。據統(tǒng)計,1991-2009年的18年間,我國大陸地區(qū)居民的體力活動量減少了45%,依照此趨勢到2030 年時將下降51%。這種下降速度遠超美國[18]。勞動轉型是體力活動減少的根源,是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成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勞動匱乏帶來的慵懶,影響到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加劇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勞動將人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勞而獲的“主人”,一類是不得不勞動奔波的“奴隸”。歷史的詭異在于“主人”往往走向墮落,“奴隸”卻獲得拯救,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奴隸”通過勞動增長了才干,強健了身體,主人卻因慵懶身體衰敗,失去“主人”地位。這正是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它深刻揭示了人們在現代性社會進程中所面臨的“威脅”,以及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有學者指出:“未來的社會將出現兩類城市人:第一類是城市末人,其基本特征是縱欲而慵懶;第二類是城市精英,其以持續(xù)的體育運動之激情保持對好逸惡勞的欲望之節(jié)制。體育運動乃是一種關乎勇氣與激情的事業(yè)。城市精英自覺地將體育運動作為拯救身體的唯一方向,勇敢地將體育運動作為自己事業(yè)的一個基本項目。”[19]身體教育學視域下,重新強調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勞動與體育協同育人對遏制青少年體質下降具有積極意義。

(二)突破城鄉(xiāng)學校體育發(fā)展瓶頸的價值

勞動教育的困境固然和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不被重視有關,但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等是重要原因所在。如一些學校將疊被鋪床、刷碗刷筷、撿拾垃圾等作為勞動教育內容,其效果十分有限。但是把體育活動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中,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利用城鄉(xiāng)融合國家戰(zhàn)略推行之機,暢通城鄉(xiāng)體育資源,創(chuàng)設城鄉(xiāng)勞動教育融通課程,不僅能解決當前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發(fā)展的“死結”,還為勞動和體育協同發(fā)展提供新的形式和內容。

讓數量眾多的城市學生深入農村參加農業(yè)勞動,鄉(xiāng)野環(huán)境能讓孩子真切地感悟自然,感受到勞作的快樂。在勞動過程中,接觸村民,了解民間疾苦,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培塑村民所具有的堅韌品格,學習包括傳統(tǒng)體育在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學校已經積累了勞動教育的良好形式,如2015 年10 月,北京市教委啟動初中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初中生走出教室,在田間地頭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至2018 年10 月,三個市級學農基地已開發(fā)了200多門接地氣、接課本、接生活的學農課程,涉及農業(yè)與生產、生活、文化等多個領域。清華附中曾連續(xù)組織了八屆高二年級學生到馬連店、三堡、周口店、竇店村等參加農業(yè)勞動[20]。農業(yè)勞動是涉及全身的身體活動,具有較好的健身價值。勞動過程中,學生的體格得以鍛煉、價值觀得以培塑、人格得以完善,這正是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的本質目的所在。任海指出:“正是在教育的意義上,農業(yè)勞動教育也可被視為體育在勞動教育語境中的應用,是身體素養(yǎng)和勞動素養(yǎng)教育的結合?!盵21]

(三)實現人類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

體育生活化實質上是體育生活方式,是指體育活動行為融入生活中的一種特殊生活方式。體育生活方式屬于身體活動概念范疇,而身體活動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縮引起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運動,日常的身體活動包括家務、體育運動、休閑活動。”[22]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主張“體育生活化”,即體育與勞動教育緊密聯系。他認為體育的任務是激發(fā)潛藏在人身上的天賦的生理力量,沒有各種體力的發(fā)展,勞動教育、勞動習慣、技能培養(yǎng)、訓練就談不上[23]。

體育自起源之日起,就和勞動有著水乳交融的關系,例如,原始的狩獵就是一種體育休閑和生產勞動的身體活動。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休閑社會,勞動和體育的交融互動仍然是休閑社會的重要內容,如寸土寸金的倫敦大都市,由市政府出面,在城市中心或市郊找一些荒廢的公共空地,分割成一塊塊的土地,通過申請的方式交給那些沒有自家院子,或自家院子很小的家庭耕種,每到周末,那些“都市農夫”都會在自家耕地勞作、聊天、休閑,小孩子可以參加勞動,或者在空地踢球、玩耍,一幅亦勞亦體的美好畫卷。[24]

體育教育和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最佳形式是體育生活化,體育激活人們積極參與生活中多種體力活動的動機,使其生活充滿活力。體育本質上是一種高級的文化生活方式,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消極后果之一是現代性弊端凸顯,人們身體遭遇健康危機,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們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拓展生活空間,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進而可以起到修復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功效。在此意義上說體育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對于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四)實現退役運動員人生理想的現實價值

競技運動員退役安置困難和職業(yè)體育發(fā)展滯后是我國職業(yè)體育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截至2019 年,全國各級各類體校2037 所,在訓青少年46 萬余人。我國在冊的專業(yè)運動員約5 萬人,每年退役人數約0.4萬,如遇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年,退役運動員人數還會增加[25]。伴隨高淘汰率,競技運動員文化素質低,就業(yè)技能差,退役安置困難問題凸顯,其中不乏優(yōu)秀運動員,如體操冠軍張尚武街頭賣藝,馬拉松冠軍艾冬梅拋售獎牌,鄒春蘭做搓澡工等。

職業(yè)體育是重要的勞動門類,從社會角度看,職業(yè)是勞動者獲得的社會角色,勞動者為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并獲得相應的報酬。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分類大典》將職業(yè)劃分為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yè)。職業(yè)體育發(fā)展能夠為競技體育人才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空間,這將吸引大批優(yōu)秀人才進入職業(yè)體育行業(yè),從而有助于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的實施。2018 年度體育產業(yè)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6-2018 年全國體育產業(yè)法人單位數量由14.2 萬個增長至23.8萬個,2018年體育產業(yè)從業(yè)人員數量為443.9萬人[26]。就職業(yè)體育發(fā)展提供勞動就業(yè)崗位而言,我國和發(fā)達國家尚存在巨大差距。全球主要發(fā)達國家職業(yè)體育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都較強,據統(tǒng)計,2011-2017年間,英國體育產業(yè)就業(yè)人數從49.2 萬人增長到58.1 萬人,增長18.3%,同期全國各經濟部門就業(yè)人數平均增長9.3%;體育產業(yè)就業(yè)增長率在文化旅游和體育部門中僅次于創(chuàng)意產業(yè)、文化產業(yè),遠高于旅游業(yè)、電信業(yè)[27]。我國職業(yè)體育發(fā)展的不成熟和市場規(guī)模的制約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及家長的勞動就業(yè)觀,進而影響到后備競技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未來競技人才進入體育市場就業(yè)。

所以,加強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大力發(fā)展職業(yè)體育和培育成熟完善的職業(yè)體育市場有助于解決退役運動員安置困難問題,有助于運動員人生理想的實現。

結語

生產勞動與體育活動是人類感性存在的兩個基本面向,是人類把握世界的兩種基本活動方式,我國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曾密切結合,對提升人民體質和建設國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在教育系統(tǒng)中的地位旁落,“身體”丟失,身體教育學淪陷。新時期哲學人文社科理論的“身體轉向”,身體教育學復興,為勞動和體育協同育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以“身體”為邏輯起點的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具有高度互補性,其本質皆是成長為自由充分發(fā)展的“游戲的人”。社會轉型的現實和勞衛(wèi)制的歷史則昭示著二者協同育人的應然愿景。這啟示我們一方面要加大勞動和體育教育協同育人的力度,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解決的效果,培養(yǎng)更多的競技后備人才;另一方面,以城鄉(xiāng)體育資源暢通、體育生活化為契機,以職業(yè)體育充分發(fā)展促進勞動教育和體育協同育人的實效。新時代,“五育”中具有戰(zhàn)略支撐地位的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是人類保持充沛的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手段,必將是未來中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

猜你喜歡
協同勞動身體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科學大眾(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汽車觀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熱愛勞動
我de身體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三醫(yī)聯動 協同創(chuàng)新
我們的身體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都匀市| 墨玉县| 和林格尔县| 岳阳市| 双辽市| 奇台县| 肥城市| 丁青县| 呼伦贝尔市| 怀安县| 柏乡县| 阳东县| 油尖旺区| 资溪县| 绵竹市| 凌云县| 乳山市| 松江区| 白城市| 山东| 仁寿县| 沿河| 泰顺县| 阳原县| 都江堰市| 犍为县| 和林格尔县| 桃园县| 监利县| 盘锦市| 红原县| 新乐市| 桂平市| 高邑县| 辽源市| 罗源县| 五家渠市| 阿荣旗| 循化| 吉林市|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