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益民
放羊,在西北人的口中,可不是真的去野外放養(yǎng)羊群,而是一個隱喻,含義是形容掙脫了約束后的自由隨意而七零八落的樣子。
我正在上初中的孩子現在的表現就有點“放羊”的味道。比如,放學到家后,他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聽音樂,一會兒還要出去“透透氣”,要么就是邀約幾只“神獸”吆五喝六,把房間折騰個亂七八糟……反正,很少看見他忙在作業(yè)上。
“作業(yè)做完了!”兒子一臉理直氣壯的樣子。
也難怪,近來兒子一般不到21:00就能回到家,對于新疆塔城地區(qū)來說,21:00,如果是夏天,太陽還離地高懸三丈呢!
不得不說,“雙減”政策給他的校園生活帶來了影響,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每天下午的教學課結束后,學校增加了一個學生課后“托管”時段,他基本可以在這段時間把作業(yè)完成個八九不離十,回到家后很短時間就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業(yè)余時間變得十分充裕。
不過,“雙減”是切實減輕了學習負擔,兒子倒好,直接“放羊”了!
這樣下去怎么得了!我和妻子開始討論研究怎么阻止這種危險的苗頭。兒子喜歡看電視,我們就一起看,而且是在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看,看看新聞,看看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討論討論“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問題;喜歡玩手機,我們也委婉地說說沉迷手機的壞處、講講網絡的虛幻和網絡安全知識;喜歡出去逛,安排全家集體出去消費購物,讓他明白柴米油鹽的來之不易,順便了解一下社會;邀請同學來家玩自然美食相待,但整理床鋪、收拾居室、洗衣拖地這些善后工作全由孩子自己承擔……
經此改變,效果還不錯?,F在的他回到家總是眉飛色舞、手舞足蹈,進門張口就是一句“哈嘍,安曼百克”,心情十分愉悅;出家門之前也會丟下一句“I go了”,不等我們回應,他就兔子一樣跳出家門,留下我們面面相覷。更過分的是,有一次剛回到家,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拎上家里的油潑辣子面就往外沖,當他媽媽“你干啥去”問詢剛出口,“同學請我到他家吃餃子,沒辣子”的回答聲和“噔噔噔”的腳步聲已回蕩在樓道……
其實,兒子一度抑郁。一方面是因為我工作的變動,遷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新學校陌生的環(huán)境、老師和同學讓他有些放不開。最主要的是他的作業(yè)實在太多,而且習題已經超出我們的知識范圍,很多時候,他只能從手機和網上查找答案,回到家就一頭扎了進去。越是如此,我們的溝通越少,而他也越發(fā)依賴手機和網絡,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所幸的是,他又回到了“神獸”該有的樣子。讓孩子少些負擔,他們才能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是,忍不住要說一句:兒子,你可不能“放羊”??!畢竟,中考在即了。
作為家長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我想要注意的是:一要加強和老師的溝通,加強對孩子的判斷。全面提高孩子校內校外學習和生活的效率和質量;二要與教師多溝通,統籌各方面資源,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教輔材料,讓他精準、有效地利用這些教育資源;三要學會跟孩子溝通,還要細心關注孩子的思想情緒的變化。因為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進孩子的成長,讓他將來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