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新,謝海楓,鄭才,李志益,鄭夢山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發(fā)病率很高,在兒科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患兒因此接受治療[1]。高熱驚厥多發(fā)于6個月至6歲的幼童[2]。高熱驚厥本質上是屬于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癥狀主要表現為患兒的體溫異常升高和缺氧[3]。如果高熱驚厥不能得到及時的護理和治療,會造成患兒的腦部缺氧,影響患兒生命安全,因此臨床對出現高熱驚厥的患兒一般給予急診方式進行搶救和護理。但常規(guī)的急診護理對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效果非常有限,患兒死亡率較高,家屬對搶救的結果不滿意,因此臨床對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4]。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與常規(guī)急診護理比較,效率更高。有研究資料[5]指出,在對高熱驚厥患兒的治療中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具有比常規(guī)急診護理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以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急診小兒高熱驚厥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方法及臨床效果。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的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試驗組患兒年齡6個月~6歲,其中男18例,女17例,體溫38.6~39.8℃,平均(39.1±0.3)℃。對照組患兒年齡7個月~6歲,男17例,女18例,體溫38.7~39.8℃,平均(39.2±0.4)℃,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患兒出現高熱驚厥;家屬簽署知情書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患兒精神狀態(tài)不正常;家屬不愿意參與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急診護理方法。在接到患兒的急診后,護理人員立即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穩(wěn)定患兒的生命體征,并將患兒送至急診室,之后按照醫(yī)生的意見準備急救所需的器械和藥物,配合醫(yī)生完成搶救,在搶救完成后記錄好患兒的詳細數據。
試驗組采取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對患兒進行護理。具體操作:(1)護理人員應盡快地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了解患兒基本資料,初步制定搶救護理方案。(2)在患兒前往醫(yī)院的途中,讓患兒用側平臥位躺著,松開患兒的衣物避免窒息。(3)在患兒進入醫(yī)院后快速地了解清楚患兒的具體信息,對患兒的病情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和評估,之后安排家屬通過綠色通道快速地完成治療前的掛號和檢查,在這些結束后即可開始搶救。(4)根據前期的判斷,對患兒開展相應的搶救措施,如靜脈滴注和鎮(zhèn)靜降溫,以上措施要在5 min內完成,并嚴密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在適當時候安撫家屬情緒,并再次了解患兒情況[6]。(5)在搶救結束后,協助家屬完善治療相關手續(xù),通過綠色通道快速辦理。
(1)觀察患者的搶救時間。(2)開展對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制作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分值為0~100分,分值低于60分為不滿意,分值≥60分且<90分為基本滿意,分值≥90為非常滿意,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例數+基本滿意度例數)/該組例數×100%。(3)觀察患者護理后的病死率。(4)觀察患者護理后的體溫。
采用SPSS 20.00軟件處理本次高熱驚厥患兒的相關數據,計量數據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數據使用%表示,使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可知,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搶救時長(24.5±4.8)min比對照組患者搶救時長(39.3±5.2)min要短,t=12.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搶救時間比較(±s)單位:min
表1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搶救時間比較(±s)單位:min
組別 例數 搶救時長對照組 3539.3±5.2試驗組 3524.5±4.8 t 12.37 P<0.05
由表2可知試驗組非常滿意30例,基本滿意3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非常滿意21例,基本滿意5例,不滿意9例,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家屬護理后滿意度(94.29%)高于對照組高熱驚厥患兒家屬的滿意度(74.29%),χ2=5.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家屬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由表3可知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病死率(2.86%)低于對照組高熱驚厥患兒(17.14%),χ2=3.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病死率比較[n(%)]
由表4可知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體溫(36.62±0.11)℃低于對照組患兒(36.97±0.12)℃,t=12.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體溫比較(±s)
表4 兩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體溫比較(±s)
組別 例數 體溫對照組 3536.97±0.12試驗組 3536.62±0.11 t 12.81 P<0.05
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幼兒呼吸道疾病,其具有發(fā)病急的特點,是一種針對患兒的危重急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是一種威脅[7]。經過觀察研究[8],發(fā)現臨床中如沒有得到治療,高熱驚厥甚至會對患兒的中樞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害,而且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即使后續(xù)干預治療,也不能夠逆轉。鑒于高熱驚厥危重急的特點,臨床故采用急診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常規(guī)的急診護理方式,患者家屬等待時間較長,容易耽擱搶救和治療的時間。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是一種通過高效率的急診綠色通道,從而構建一個能夠讓急診患者較短時間入院治療搶救的護理路徑,盡可能地節(jié)省時間和了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風險[9]。針對高熱驚厥患者,護理人員應盡快地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資料,方便患者進行搶救和護理。在患兒前往醫(yī)院的途中,需要采取相關護理措施如讓患兒保持側平臥位、松開患兒的衣物、清理其口腔、鼻部分泌物,確保通氣順暢;患兒到達醫(yī)院后通過綠色通道快速地完成治療的掛號和檢查并初步進行評估,根據前期的判斷及時采取降溫措施,之后將其轉移至搶救室,等待主治醫(yī)生到達現場后由醫(yī)生進行綜合性評估,采取進一步的治療。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有不良反應出現時需要及時告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進行處理,這樣一來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后期并發(fā)癥出現的風險。待患兒情況基本穩(wěn)定后主動關心其家屬的情緒,搶救結束后協助家屬利用綠色通道為患兒辦理相關手續(xù),通過以上措施對患兒進行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搶救時長比對照組患者搶救時間要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胡笳的研究[10]結果相一致,這是由于全程綠色通道護理更具規(guī)范化、具體化,能夠第一時間評估患兒的情況并根據以往的經驗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為患兒后續(xù)的治療奠定基礎。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曾慶蘭[11]的研究結果一致。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病死率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這種特殊且暢通的醫(yī)療通道使得資源管理和配置更加合理,為患兒爭取了更多的時間搶救生命,入院后及時開展迅速有序的急救護理患兒驚厥的時間有效縮短,不良反應出現率以及死亡率隨之大大減少。與張小影[12]的研究結果一致。試驗組高熱驚厥患兒護理后體溫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冼智炫[13]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對患兒開展相應的科學的搶救措施,如靜脈滴注和鎮(zhèn)靜降溫等能夠幫助患兒進行及時降溫,緩解其痙攣癥狀。
綜上所述,以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控制患者的體溫。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在臨床對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中具有應用價值。